易发区划分论文-李嘉,夏雪,周洁晨,邓佳蜂,高雅隽

易发区划分论文-李嘉,夏雪,周洁晨,邓佳蜂,高雅隽

导读:本文包含了易发区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江西省,雷电易发区划分,数据优化方法

易发区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夏雪,周洁晨,邓佳蜂,高雅隽[1](2019)在《江西省雷电易发区划分的边界数据优化方法研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在省界处存在监测盲区,闪电的次数和强度相较于真实值较小,不可作为雷电易发程度的全部依据。通过边界闪电数据融合的方法,来校正边界闪电定位数据存在偏差,优化雷电易发区划分方法,获得更科学的雷电易发区划分的区域。结果表明,通过边界数据融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闪电定位系统的原边界盲区缺陷,又消除雷电易发区划分时出现的原极值问题,较好地满足了雷电易发区划分的区域精度,大大提高江西省雷电易发区域划分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刘柱,陈雪梅,郑立博,席恺,李宗洋[2](2019)在《易发程度指数法在宣州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地质灾害成因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气候、地质灾害点密度、人类工程活动等5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宣州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并对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将宣州区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结果较符合宣州区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宣州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2期)

姚成平,郑国权,张晓远,杨宪杰,邓飞[3](2018)在《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展中山市境内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划分工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保护宝贵的水土资源,为政府依法行政、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区域内土壤抗蚀性弱,母岩易风化,降水多,强度大且年内分布不均,水热条件充裕等自然特点,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较强等社会经济特点,基于GIS,RS技术开展研究。[结果]通过划分水土保持分区,明确了需界定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平原河网区范围,也探明了研究区地形地貌、降雨、土壤、植被及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敏感因子,合理选取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了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指标体系,划分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结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主要有小榄镇、黄圃镇等9个镇区,土地面积约666.92km2,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37.39%。易发区划分成果完善了中山市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同时也可为编制地市级水土保持规划或制定规章制度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利超,喻荣岗,陈浩,沈发兴,熊永[4](2017)在《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要求,水土保持规划须对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以外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予以确定。本研究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为依据,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成果和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江西省的自然情况,阐述了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易发区界定的范围,明确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的条件,并提出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成果,对于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基本工作要求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全省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加快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周建琴,庞占龙,蔡强国,余新晓,张克斌[5](2017)在《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流域因其复杂的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山洪灾害发生最为密集的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江流域大尺度(跨省级)区域的山洪灾害易发性研究可为长江流域及相似区域的山洪灾害评价研究以及规划、部署、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以县域为评价单元,构建各类山洪灾害易发程度指标体系,基于Matlab,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类山洪灾害易发性指数。据此,利用Arc GIS自然间距分类方案将长江流域划分为4个山洪灾害易发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防治区。结果表明:溪河洪水灾害呈现由东向西灾害易发程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在流域的中东部地区;滑坡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上游干流附近滇北和陇南山地,尤以四川盆地以东地区最为集中;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其中以断裂带发育的第一、二阶梯过渡带最为密集。划分结果显示各类山洪灾害在流域内的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不同类型山洪灾害的历史发生次数在高易发区的集中程度均在80%以上,表明分区结果能够较好反映各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刘祥梅[6](2017)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生存的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急剧增长的人口数量也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致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有效划分、提前做好地质灾害评价,对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基于此,文章以北京市为例,结合GIS技术构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通过定量模型定量分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给地质灾害调查与分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提供新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环球人文地理》期刊2017年09期)

王万平[7](2017)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将灾点分布密度、斜坡坡度、斜坡坡型、斜坡坡高、河流冲刷、岩土体条件、人类活动等七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GIS将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得到了各评价指标归一化图,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空间迭置分析功能将所有评价指标进行迭加分析计算,得到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的分级结果。分级结果极大地方便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7年01期)

王球胜,李松,刘徽,孙康[8](2016)在《鄂州市城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湖北省鄂州市城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方法。基于GIS技术在鄂州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以定性分析为主、袭扰系数法为辅的方法对鄂州市城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合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对各个分区进行详细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鄂州市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刘振华,王宝清[9](2016)在《基于AHP与GIS耦合的安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安宁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和区划,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析评价。安宁区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四种类型。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安宁区城区不存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面积27.59km~2,占评价区面积的35.3%,低易发区面积14.75km~2,占评价区面积的18.9%,不易发区面积35.76km~2,占评价区面积的45.9%。评价结果为安宁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6年02期)

张永健[10](2015)在《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划分提出了原则性条件,并明确了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具体划分。太湖流域两省一市的自然条件、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等情况基本相似,划分"易发区"的主要条件基本一致。在对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易发区"划分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基础资料提出了具体的"易发区"划分依据和条件,划分成果为江苏、浙江、上海的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和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5年12期)

易发区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析地质灾害成因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气候、地质灾害点密度、人类工程活动等5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宣州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并对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将宣州区划分为4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结果较符合宣州区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宣州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易发区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嘉,夏雪,周洁晨,邓佳蜂,高雅隽.江西省雷电易发区划分的边界数据优化方法研究探讨[J].江西科学.2019

[2].张刘柱,陈雪梅,郑立博,席恺,李宗洋.易发程度指数法在宣州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中的应用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9

[3].姚成平,郑国权,张晓远,杨宪杰,邓飞.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8

[4].张利超,喻荣岗,陈浩,沈发兴,熊永.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7

[5].周建琴,庞占龙,蔡强国,余新晓,张克斌.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

[6].刘祥梅.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与评价[J].环球人文地理.2017

[7].王万平.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与评价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7

[8].王球胜,李松,刘徽,孙康.鄂州市城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6

[9].刘振华,王宝清.基于AHP与GIS耦合的安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J].西部资源.2016

[10].张永健.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5

标签:;  ;  ;  

易发区划分论文-李嘉,夏雪,周洁晨,邓佳蜂,高雅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