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分别联合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垂体后叶素分别联合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刘洁朱丽萍(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090-02

【摘要】垂体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明显优于垂体与奥美拉唑的联合治疗。

【关键词】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常骤然起病、来势凶险,死亡率可高达40%~70%。传统治疗药物垂体后叶素的止血作用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大,生长抑素能选择性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现将52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应用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联合垂体的治疗情况总结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CT等确诊为肝硬化,钡餐或胃镜证实存在食管、胃底的静脉曲张,并排除其它原因引其的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生长抑素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平均年龄56.7岁(39~61岁);奥美拉唑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平均年龄54.1岁(43-65岁)。肝功能按Child_Pugh改良法分为A、B、C三级。生长抑素组A级3例、B级21例、C级4例;奥美拉唑组A级2例、B级18例、C级4例。出血量均在1000ml以上,临床表现有头晕、心悸、四肢湿冷、少尿、低血压、表情淡漠等。

1.2治疗方法生长抑素组:给予生长抑素(施他宁)100μg静注,而后以25μg/h持续泵入;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每12小时静点1次;两组均给予垂体后叶素0.3u/min维持静点,同时给予保肝、扩容等常规对症治疗,维持治疗3天。

1.3疗效判定止血成功:(1)呕血、黑便减少至停止;(2)胃管引流液非出血性胃液,潜血实验阴性;(3)内镜证实出血停止;达到上述三项中一项伴生命体征平稳为治疗成功,并记录其所需要的时间。止血失败:治疗3日后患者仍有呕血、黑便,低血容量症状无改变,胃管抽吸液为血性液,血尿素氮进行性增高,需三腔二囊管压迫或外科手术等治疗以及因出血导致死亡者。率的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生长抑素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9h,奥美拉唑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6±8h;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生长抑素组治疗成功率为85.7%,奥美拉唑组治疗成功率为7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由于门脉压力增高、侧支循环的建立引起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是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因其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而上消化道出血亦与胃内pH水平高低有密切关联,提高胃内pH值,有助于血小板在出血部位形成血栓,同时保护已形成的血凝块不被胃蛋酶消化,而起到迅速止血和减少再出血作用。因此对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在降低门脉压力的同时应积极地抑制胃酸的分泌,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能有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上Na+-K+-ATP酶,迅速减少胃酸的分泌,并且对胃酸分泌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因此垂体后叶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被广泛应用。但研究亦显示奥美拉唑不能真正达到24h抑酸,从而影响止血效果。

生长抑素是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氨基酸肽,其功能与天然生长抑素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上完全相同。生长抑素尚可明显收缩肠系膜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量,能使门脉主干血流量降低25%~35%,使门脉压降低12.5%~16.7%,并可减少侧支循环的血流量和奇静脉的血流量,降低侧支循环的压力,同时可抑制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高动力循环,而对全身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并且生长抑素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并可刺激黏液分泌,对正常人基础的血清胃泌素的抑制率为25%~40%,可更有效确保胃内持续高pH值,维持pH>6.0的时间,从而达到确切止血的目的。因此,应用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得到共识。

本研究表明,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提示生长抑素可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持续大于6.0,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同时生长抑素可以降低门脉压力,故在今后的治疗中可在应用生长抑素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垂体后叶素的用量及应用时间,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这为今后的治疗起到了积极地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许国铭,施雅芳,李兆忠,等.洛赛克对胃粘膜血流量、黏膜电位与幽门螺杆菌的影响.中华消化杂志,1991,11(5):255-257.

[2]谭新洪,黄震东.现代内科治疗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565.

标签:;  ;  ;  

垂体后叶素分别联合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