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分析

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分析

(内江市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及观察组(巨刺法治疗)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巨刺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98-02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指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且男女发病率相接近[1]。既往多采取西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虽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甚者将会遗留后遗症,降低预后,所以探寻一种疗效理想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4岁~60岁,平均年龄(40.28±1.12)岁;病程时间1d~6d,平均病程(3.24±0.26)d;症状表现: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24例、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26例;患侧:左侧29例、右侧21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5岁~60岁,平均年龄(40.25±1.10)岁;病程时间1d~7d,平均病程(3.20±0.25)d;症状表现: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22例、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28例;患侧:左侧28例、右侧22例。纳入标准:(1)经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周围性面瘫者;(2)临床分期均为急性期;(3)同意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格林-巴利综合征、脑桥内的血管病所致的周围性面瘫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分组比对。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用药包括泼尼松片、阿昔洛韦、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地巴唑片。观察组采取巨刺法治疗,选取其健侧面部的颧髎穴、阳白穴、地仓穴、牵正穴、翳风穴等穴位,常规消毒后取0.3mm粗、40mm长的不锈钢毫针刺入上述穴位1cm左右,得气后出针,1次/d。

1.3观察指标

选取面神经功能作为观察指标,包括额纹、轻闭眼、鼓腮、鼻唇沟、人中沟、吹口哨、微笑、安静印象,采用日本神经研究会制定的《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予以测定,0分为高度麻痹、2分为部分麻痹、4分为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额纹、轻闭眼、鼓腮、鼻唇沟、人中沟、吹口哨、微笑、安静印象评分分别为(1.10±0.15)分、(1.08±0.18)分、(1.05±0.20)分、(1.00±0.17)分、(1.02±0.10)分、(0.98±0.22)分、(0.99±0.21)分、(1.00±0.19)分和(1.08±0.18)分、(1.10±0.20)分、(1.03±0.23)分、(0.98±0.15)分、(1.00±0.12)分、(1.02±0.21)分、(1.01±0.20)分、(1.01±0.2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额纹(3.24±0.16)分、轻闭眼(3.25±0.15)分、鼓腮(3.30±0.12)分、鼻唇沟(3.28±0.13)分、人中沟(3.25±0.20)分、吹口哨(3.28±0.22)分、微笑(3.30±0.30)分、安静印象(3.38±0.22)分,对照组额纹(2.62±0.28)分、轻闭眼(2.60±0.30)分、鼓腮(2.59±0.21)分、鼻唇沟(2.63±0.27)分、人中沟(2.62±0.25)分、吹口哨(2.65±0.30)分、微笑(2.66±0.32)分、安静印象(2.68±0.34)分,二者相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原则为改善面部局部血供、缓解面神经损伤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西药治疗虽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用药过程中容易对肝肾功能带来潜在损伤,甚至在治疗结束后留有后遗症而影响预后,并不被患者所认可。中医指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发展为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外邪入侵、气血阻滞、经脉失养)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以活血通络、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2]。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额纹、轻闭眼、鼓腮、鼻唇沟、人中沟、吹口哨、微笑、安静印象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后各指标数值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观察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提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工作中巨刺法取得的疗效更为理想,面神经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原因在于巨刺法取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健侧穴位,通过对其实施针刺治疗,在提高健侧穴位气血运行效果、疏通淤堵经络、调节机体平衡的同时亦可促使患侧相应穴位之间实现经气互注的目的,在较短的时间内清除因经络淤塞所致的痹阻,阻断邪气进一步深入体表,彻底治愈该病症[3]。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因个体因素的差异,在巨刺法实施过程中应预先向患者讲明各种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不良情形,以消除其内心抵触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

综上所述,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莹,张中一,陈跃来,等.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24(01):7-10.

[2]张婷,陈月桥.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10(04):102-103.

[3]邹圣勤,冉霄,潘红玲,等.浮刺法与巨刺法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14(09):1304-1305.

标签:;  ;  ;  

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