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彬:“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及战略探讨论文

刘彬彬:“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及战略探讨论文

[摘 要]“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倡议,受其影响,我国未来人才素养需达到更高的水平,尤其重视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高职院校作为未来综合性人才培养、输出的重要机构,必须肩负起未来人才培育的责任。但实际上,由于林业行业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教育水平有差异等原因,林业教育存在着教育体制差异和合作困难两个问题。针对这两项问题,学校应当坚持创新、共建教育重点领域,采用产教融合方式改善这种情况。

[关键词]“一带一路”;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一、“一带一路”基本理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与周边沿线国家展开多层次、高密度、多方位的合作,从2013年起先后对沿路的49个国家进行了合作以及投资,其中2018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2019年又与意大利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在新的国际化的契机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部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高职教育要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发挥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优势,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将国际先进技术、服务、产品标准引入教学,积极拓展国际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同搭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基地。

为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使用有效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医院来说,财务的核心业务之一就包括成本管理,成本核算的过程控制是由成本精细化管理来实现的。这样做既提高了管理能效,又降低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同时,将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做到科学化管理。

“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号召,但从结果上来看,很多行业投资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本质并不了解。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尝试,是对殖民体系和新殖民体系的总结,也是对原有的资本殖民时代替代体系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在不断发展下,已经转变为了现实,应当受到重视。就政策落实带来的改变来看,近期我国内外贸易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秩序化、规范化是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同时还追求更具特色、质量更优的贸易服务,并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有利于经济增长,能够鼓励市场创新、改变,是推动市场发展的有利帮扶。

二、机遇与挑战

(一)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机遇

“一带一路”宗旨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林业行业受“一带一路”影响,原本的贸易市场得到大规模扩张,经济水平上限得到了提高,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目标是站上国际舞台,进一步深化其经济效益,而林业行业作为其中一员,自然要倾尽全力。2017 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其中提到了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发挥支撑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林业高等教育作为生态保护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需要以更加开放合作的理念,创新国际合作路径,主动参与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促进林业高等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1]从“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发展阶段来看,虽然国内市场基本稳定,但整个社会的总收入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工业化进程、社会发展指数、能源储备、开放程度、工业化率、教育发展水平、营商指数、公民健康指数等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深化其经济效益。因此,林业行业还需倾尽全力满足其国家政策化发展远景,提高林业行业发展前进力度,重视林业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具体来说,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条件下主动产生的发展趋势,即基于教育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因此,林业行业要想在“一带一路”国际发展中出力,且占有一定市场,就要使其本身的专业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平。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林业职业教育水平,同时关注其他国家林业教育的特点,使林业职业教育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二)林业职业教育合作模式挑战

目前我国林业职业教育虽然有着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但通过实验以及预测分析可见,林业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为困难的就是教育合作模式的挑战。教育合作是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必然需要考虑的问题,单靠我国的教师资源,是很难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因此需要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目前,我国林业职业院校与国外林业类高校达成国际合作的有西南林业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发展趋势良好的林业院校。把已形成的“国际学院”作为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理念的操作模式,积极吸纳国际林业人才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所用,这说明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思维上已将教育国际化置于重要的位置。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其主要存在两个挑战,即教育体制差异和合作关系建立难度较大。

社区教育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主体多为各级政府部门、驻社区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等,但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还不够细化明确。尽管一些院校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设置了相关课程,但仍存在不专业现象。比如艺术院校将原本的设计艺术学专业设置为“传统工艺美术”,将原本的戏曲文学专业设置为“传统戏曲”等,但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学科化有余,传统性传承性不足,而且,非物质遗产的中、高等教育有待健全[7]。此外,企业组织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度并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灵活性和影响力,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应。

在近几年“一带一路”产教融合概念的发展下,我国基本实现了“走出去”的要求,即我国现代教育可以通过产教融合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这层关系下,我国教育与国外企业就有了深入沟通的机会,这使我国教育可以走向世界去展现自己的特色,同时取长补短地引进国外产业优势,通过教育对人才培育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产业优化。但鉴于专科、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落实产教融合应当贴合实际来进行建设,否则产教融合将失去在教育领域中立足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就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教育专业角度比较来看,我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国际化要素还存在缺失,具体表现为国外现今技术水平的发展高于我国林业技术发展,这就代表了其教育理念以及实际水准存在一定优势。因此,从我国林业职业教育角度上,与先进的国家教育单位建立合作仍存在一定的难度。[2]

由于国内外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不同,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本土化实践方式和办学思路错位的现象,导致许多理念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具体到“如何做、如何执行”定义不清,概念模糊,没有特色。另外,从我国林业职业院校的教师构成上看,虽然出国留学背景的教师不占少数,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国际教育的重视,拥有跨国背景的教师数量将呈上升趋势,但这些知识的资源利用并未充分实现,没有有效地利用到林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去。这与每个院校对留学人员资源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现阶段尚未获得QFR慎用病变的有效临床证据,包括涉及心肌桥的靶病变,Medina分型为1,1,1和1,0,1的分叉病变,升主动脉的冠状动脉开口处3 mm内(不包含3 mm)的病变,造影的狭窄段影像过度重叠、目标血管严重扭曲的病变,仍需要继续收集相关临床数据予以确认。

总而言之,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为推动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必然重要,教师及学生家长一定要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难免会存在一些负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状态面向未来,为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发展,将心理健康与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1.教育体制差异

三、林业国际合作战略

(一)坚持教育创新

创新理念在现代国际社会发展当中十分重要,任何国家或者行业,都要积极求变,打破原有格局,找到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抓住机遇,实现突破,我国林业职业教育应当坚持教育创新理念,使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由此才能创造合作的契机。而产教融合作为“一带一路”条件下的教育新方向,教育机构有必要通过创新,将产教融合融入林业教育当中,同时提升教育水平、专业程度,此举是突破当前林业教育挑战困境,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也是树立我国林业教育在世界教育领域中地位的重要方法。

2.合作关系建立难度较大

“一带一路”倡议一直遵循着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因此,在林业职业教育角度上,如何实现教育创新、绿色发展是发展重点。具体来说,就是要贯彻教育创新就应该“走出去”[3],就必须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资源,在未来多元化发展的林业职业高等教育当中,着手分析未来林业专业人才所面临的问题设立教育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此外,在社会大环境发展背景下,现代全球都在使用网络实现信息交流,我国教育专业也应当运用网络方法与手段来进行人才培育、人才考评,丰富人才就业渠道,打造“互联网+”联盟,为未来社会输出更多国际化人才,实现林业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二)共建教育重点领域

教育合作不单指教育单位在建立合作关系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资源交互来达成教育目标的行为,而是更应该侧重于文化交流、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但这些要求在不同国家教学体系的差异条件下很难实现,有部分学校重视实践教育,有部分学校则重视理论,所以双方即便建立了合作关系,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达到实际效果。在此前提下,笔者认为合作双方更应当着手共建教育重点领域,如建设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4],使学生可以在优良网络环境当中借助“慕课”“函授”等方式来学习或者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的交流可以促进国内外林业教育领域的共识形成,并随之产生教育重点领域,从而将这一领域独立于体制内教学之外,做到在相互之间不干扰的前提下共同围绕同一教育主体进行林业人才培养,这才是国际合作教育的本质。因此,我国林业教育在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之后,应当积极协商,围绕先进教育理论、学习习惯、人文风俗等构建“文化园”领域。同时,学生与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流、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此外,在“一带一路”产教融合方向上,合作办学还要重视行业整体的发展,包括林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的未来趋势、提高林业贸易受众面积的策略、改良林业品种的方法等。这些都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以及教育当中需要共同面对的重点问题,应得到重视。同时,我国林业教育还应当重视主次关系,即当学生进入国外企业工作时,主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应当是国内院校,而非国外企业。此举旨在通过国内教育方法解决国外企业问题,使我国林业教育既可以应用于国外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国内外产教融合,又可以维护我国林业教育特色和地位。

(三)产教融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应用,产教融合成为了该政策下的新概念,导致现代市场较于传统市场已经做出了巨大改变,各类先进技术、制度等变得十分常见。这种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做出创新,随之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例如新的岗位需求。这是教育领域作为社会人才输出的主要渠道的表现。林业教育应当围绕新需求来改变教育模式,确保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在产教融合概念的形成初期,人们普遍认识到了“一带一路”的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大量以产业需求为基础的创新教育模式层出不穷,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众多模式中质量下乘者被淘汰,使得教育更加专业。但这些发现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不能实现“一带一路”的“走出去”要求,即教育始终只能在国内流传、交流,与“一带一路”的预期格局存在根本上的差距,“一带一路”下产教融合概念还要进一步深入。

产教融合,即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方法。针对林业职业教育,国际范围内大大小小的林业企业数量繁多,但鉴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土地资源差异,企业的运作中心、方向、政策等也会存在区别,只依靠理论方法并不能产生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结果。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条件下,为了保持林业人才创新能力、实干能力,合作院校可以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5],采用产教融合方法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去发达国家的林业院校接受学习或进修,并参与到其他国家的林业产业工作当中,丰富其工作经历,通过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也允许产业单位把优秀学生作为员工留下,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孙林.从“一带一路”倡议探讨提高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J].中国标准化.2016(10):136-139.

[3] 叶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走出去”办学:鲁班工坊的实践与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3):52-57.

[4] 任君庆,刘亚西.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的构建与功能发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20-23.

[5] 周瑜,杨智勇.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27-2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9)20-0082-03

[基金项目]2018年度林业职业教育研究项目“欧、美、亚主要发达国家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研究”(LYZJ2018LX031)。

[作者简介]刘彬彬(198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9-06-18

标签:;  ;  ;  ;  ;  ;  ;  ;  ;  ;  ;  ;  ;  ;  ;  ;  

刘彬彬:“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林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及战略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