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型LED灯单元,LED灯单元包括外壳,外壳内具有容纳空间以安装电路组件以及与之电性连接的光源部件,外壳呈正六边形,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下壳体盖合组装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下壳体各侧壁上设有往上延伸出的扣接板,至少两条以上扣接板的外壁面设有往外凸起的限位条,上壳体相应的内壁面设有与限位条适配的限位槽;下壳体的各侧壁中安装有磁铁件以与另一LED灯单元吸附组装,且各侧壁上设有与电路组件连接的电极,以在与另一LED灯单元组装时形成电性连接。改进之后的LED灯通过磁铁吸附的方式完整拼装,简单直接,操作灵活,便于高效率的作出不同展示效果。
主设计要求
1.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LED灯单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容纳空间以安装电路组件以及与之电性连接的光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正六边形,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盖合组装以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下壳体各侧壁上设有往上延伸出的扣接板,至少两条以上所述扣接板的外壁面设有往外凸起的限位条,所述上壳体相应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限位条适配的限位槽;所述下壳体的各侧壁中安装有磁铁件以与另一LED灯单元吸附组装,且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电路组件连接的电极,以在与另一LED灯单元组装时形成电性连接。
设计方案
1.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LED灯单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容纳空间以安装电路组件以及与之电性连接的光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正六边形,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盖合组装以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下壳体各侧壁上设有往上延伸出的扣接板,至少两条以上所述扣接板的外壁面设有往外凸起的限位条,所述上壳体相应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限位条适配的限位槽;所述下壳体的各侧壁中安装有磁铁件以与另一LED灯单元吸附组装,且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电路组件连接的电极,以在与另一LED灯单元组装时形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边缘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安装有由弹性开关控制外露的提手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件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腔中,其转动安装处配置有钮簧以向其施加朝内腔外转动的作用力,所述提手件的另一端设有锁槽;所述弹性开关包括滑行锁舌、弹簧,所述滑行锁舌设有外露于所述上壳体表面的推块,所述内腔的端壁中设有供所述滑行锁舌活动的接纳槽,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滑行锁舌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推块、接纳槽的外端壁抵持,以产生推力将所述滑行锁舌锁定于所述锁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配置有充电电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限位槽的纵截面呈弧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外底面设有悬挂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单元配置有感应开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件被包覆安装于相应侧壁内,且所述磁铁件位置的外壁面部分与相应侧壁的外壁面平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与所述磁铁件集成为一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件包括由灯珠组成的灯带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通过二次注塑工艺将所述灯带安装于其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
背景技术
LED(Light-Emitting-Diode中文意思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半导体,它改变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基色粉发光的原理,而采用电场发光。LED灯具有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以及低功耗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其在照明领域广受市场欢迎。为了加强LED灯使用时的灵活性,逐渐出现了将多个LED灯组合使用的方式,但现有LED灯在拼装式其方式较为复杂,不够便捷,有改进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LED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LED灯单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容纳空间以安装电路组件以及与之电性连接的光源部件,所述外壳呈正六边形,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盖合组装以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下壳体各侧壁上设有往上延伸出的扣接板,至少两条以上所述扣接板的外壁面设有往外凸起的限位条,所述上壳体相应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限位条适配的限位槽;所述下壳体的各侧壁中安装有磁铁件以与另一LED灯单元吸附组装,且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电路组件连接的电极,以在与另一LED灯单元组装时形成电性连接。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上壳体上边缘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安装有由弹性开关控制外露的提手件。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提手件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腔中,其转动安装处配置有钮簧以向其施加朝内腔外转动的作用力,所述提手件的另一端设有锁槽;所述弹性开关包括滑行锁舌、弹簧,所述滑行锁舌设有外露于所述上壳体表面的推块,所述内腔的端壁中设有供所述滑行锁舌活动的接纳槽,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滑行锁舌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推块、接纳槽的外端壁抵持,以产生推力将所述滑行锁舌锁定于所述锁槽内。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电路组件配置有充电电池。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限位条、限位槽的纵截面呈弧形。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下壳体外底面设有悬挂孔。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LED灯单元配置有感应开关。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磁铁件被包覆安装于相应侧壁内,且所述磁铁件位置的外壁面部分与相应侧壁的外壁面平齐。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电极与所述磁铁件集成为一体。
如前所述的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光源部件包括由灯珠组成的灯带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通过二次注塑工艺将所述灯带安装于其内。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改进后的LED灯本体组装方式简单,而LED灯之间通过磁铁吸附的方式完成拼装,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外壳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LED灯单元拼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LED灯单元电路原理图示例;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上壳体;10、内腔;2、下壳体;20、侧壁;21、电极;22、扣接板; 23、限位条;24、悬挂孔;3、提手结构;30、提手件;31、扭簧;32、滑行锁舌;33、推块;34、弹簧;35、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参阅图1-2,组合型LED灯单元,所述LED灯单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容纳空间以安装电路组件以及与之电性连接的光源部件,所述外壳呈正六边形,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盖合组装以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下壳体2各侧壁20上设有往上延伸出的扣接板22,至少两条以上所述扣接板22的外壁面设有往外凸起的限位条23,所述上壳体1相应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限位条23适配的限位槽;所述下壳体 2的各侧壁20中安装有磁铁件以与另一LED灯单元吸附组装,且各侧壁20 上设有与所述电路组件连接的电极21,以在与另一LED灯单元组装时形成电性连接。
上壳体1、下壳体2盖合时先通过扣接板22导向定位,而后由限位条23、限位槽卡扣配合使两者相对固定。限位条23、限位槽优选弧形状,即两者的纵截面轮廓呈弧面,如此当上壳体1、下壳体2在盖合时,顺应着限位条23、限位槽弧形的表面运动,阻力小,可以更顺畅的实现盖合固定。采用此结构便于LED灯本体的快速组装。
而正六边形的壳体便于LED灯单元之间进行拼装,在使用时有更大的灵活性,LED灯本身的其他组成部分,如反光纸、导光板、扩散板等做出适应性的形状调整即可,在LED灯单元之间性拼装时,随意选择一个侧壁20通过磁铁吸附即可,简单随意,拼装之后两者通过相应的电极21实现电性连接,从而电路导通,即当一个LED灯通电亮起之后,另一与之拼接的LED灯也能被打开点亮。
参阅图5,为一种可实现的拼接效果。其中,磁铁件被包覆安装于相应侧壁20内,且所述磁铁件位置的外壁面部分与相应侧壁20的外壁面平齐。侧壁20具有平齐的外壁面,如此两个LED灯单元在通过磁铁件吸附拼装后,就能联系更加紧密,避免两个灯体之间有过大的缝隙,出现线状的阴影,拼装后LED灯点亮的效果更加一体化。
为加强LED灯单元使用的灵活性,可以在LED灯的电路组件中配置充电电池,通过充电插接口(如USB接口)与室内电源连接之后为充电电池蓄能,而后可以拨除室内电源通过充电电池提供的电力进行工作。避免了线体的牵扯之后,LED灯摆放位置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的,每一个LED灯单元可以配置感应开关,如利用触摸感应铜片等,通过感应开关,便于用户控制某个LED灯的开、关,展示出不同的效果。
为了便于将LED灯固定于相应载体上,可以在LED灯单元的下壳体2 底面设置悬挂孔24,利用螺钉等与悬挂孔24配合从而将LED灯单元安装,而其余用于拼装的LED灯单元可以选择部分通过螺钉安装,而另外一部分则通过彼此之间的磁铁件吸附固定,当然为了安装的稳固度,可以适当选择较多数量的LED灯单元配置螺钉。
当多个LED灯单元拼装之后,可能出于调整等需求会需要将某个灯单独拿出,由于灯体本身较为光滑,没有着力点,如果是拼装在较为中间位置则难以单独的将该LED灯拿出,为改进这一缺陷,可在上壳体1上边缘设有内腔10,所述内腔10中安装有由弹性开关控制外露的提手件30。
具体的提手结构3参阅附图3-4,提手件30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内腔10中,其转动安装处配置有钮簧以向其施加朝内腔10外转动的作用力,扭簧31可套设在该提手件30的转轴上,其一支脚抵持在内腔10的底壁,另一支脚抵持在提手件30的内底面即可。所述提手件30的另一端设有锁槽35;所述弹性开关包括滑行锁舌32、弹簧34,所述滑行锁舌32设有外露于所述上壳体1表面的推块33,所述内腔10的端壁中设有供所述滑行锁舌32活动的接纳槽,所述弹簧34套设于所述滑行锁舌32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推块33、接纳槽的外端壁抵持,以产生推力将所述滑行锁舌32锁定于所述锁槽 35内。
常态下,将提手件30下压,此时扭簧31处于蓄能状态,而滑行锁舌32 在弹簧34作用向左横向运动直至进入锁槽35内,以此将提手件30限制避免其向上弹出。使用时,操作推块33使滑行锁舌32向右运动从而退出锁槽35,失去限制之后扭簧31释能,顺势将提手件30弹起冒出内腔10,从而用户可以手持提手件30进行施力,将LED灯单元从若干拼装好的灯体结构中取出。
参阅图6,其为LED灯电路原理的一具体实施例,参照该原理图实现一种LED灯使用方式,如LED发光的状态有0模式,A模式,B模式,和A+B 共4个模式,由A和B两个回路的LED光源组成,0模式是关灯状态,A模式为一种光色,B模式为另一种光色,A+B是两个光色混合同时工作。
当给USB端口输入DC5V电源时,灯处于待机模式(灯不亮),此时内部充电电路进入充电模式,给电池充电,当电池的电压达到4.2V时,充电电路停止充电。当外置电源断电时,内置电池自动放电供给各个电路维持工作,电池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可连续放电工作4小时以上。
第一次触摸灯体感应区时LED光源进入A模式,A回路的LED光源点亮,第二次触摸时LED光源进入0模式(灯不亮)。第三次触摸时LED光源进B模式,B回路的LED光源点亮,第四次触摸时LED光源进入0模式(灯不亮)。第五次触摸时LED光源进入A+B模式,A和B回路的LED光源同时点亮,第六次触摸时LED光源进入0模式(灯不亮)。从待机状态到LED光源变光功能全部实现需要触摸5次灯体感应区(即一个周期为5次,继续触摸会依次循环上述功能)。
综上,改进之后的LED灯单元本体结构简单易组装,而多个LED灯单元之间的拼接通过磁铁吸附的方式实现,非常便捷。其中,磁铁件与电极可以集成为一体,即磁铁件同时实现电极功能,磁铁件作为电极的原理为现有,不做赘述。而LED灯的光源部分可以将灯珠组装成灯带,导光板本身经由一次注塑成型,而后将导光板与灯带进行二次注塑,将灯带固定于导光板内,提升光线利用率可达28%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914496.1
申请日:2019-06-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856946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F21S9/02
专利分类号:F21S9/02;F21V19/00;F21V23/04;F21V23/06;F21V21/40;F21Y115/10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深圳市飞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飞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康欣社区北环大道7043号青海大厦5层14B
发明人:范恩菠
第一发明人:范恩菠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飞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棠
代理机构:4448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金信启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8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