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贵州獐牙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贵州,化学成分,鉴定,内酯,性状,糖尿病,品质。
贵州獐牙菜论文文献综述
何康,曹团武,王洪玲,耿长安,张雪梅[1](2015)在《贵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 9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包括6个裂环烯醚萜、2个酮及其苷、3个少见的内酯烯胺酮、2个叁萜、1个木质素和1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1)、erythrocentaurin dimethylacetal(2)、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3)、vogeloside(4)、2'-O-actylswertiamarin(5)、狭叶獐牙菜苷D(swertianoside D,6)、獐牙菜烯胺酮A~B(gentiocrucines A~B,7~8)、gentiocrucine(9)、1-羟基-3,7,8-叁甲氧基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10)、1-羟基-3,5,6-叁甲氧基酮(1-hydroxy-3,5,6-trimethoxyxanthone,11)、3-表-蒲公英赛醇(3-epitaraxerol,12)、erythrodiol 3-O-palmitate(13)、(+)-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14)、咖啡酸(caffeic acid,15)、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16)、松柏醇(trans-coniferyl alcohol,17)、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19)、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benzoic aldehyde,20)、2,3-二羟基苯甲酸(2,3-dihydroxybenzoic acid,21)、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22)、3-乙酰氧基苯甲酸(3-acetoxybenzoic acid,23)、间羟基苯甲酸(3-hydroxybenzoic acid,24)、间羟基苯甲醇(3-hydroxybenzoic alcohol,25)、烟酸(nicotinic acid,26)、2-糠酸(2-furoic acid,27)、尿嘧啶(uracil,28)。其中化合物1~4,6~28为首次从贵州獐牙菜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5年19期)
万落生[2](2013)在《贵州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和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广泛分布于湖北、贵州、四川东部及东南部、云南东北部、甘肃南部及陕西南部等地,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本课题前期研究曾对贵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HBV活性进行过研究。除此之外,国内外鲜有关于贵州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报道。所以,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本课题以抗糖尿病活性作为指导,对贵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第一章贵州獐牙菜的抗糖尿病作用为了提供贵州獐牙菜用于抗糖尿病治疗的传统用法提供现代药理学研究根据,本课题应用靶酶模型、细胞模型以及小鼠体内模型来评价其抗糖尿病活性,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首先运用α-淀粉酶(a-amylase)和α-葡萄糖苷酶(a-glucosidase)模型评价贵州獐牙菜对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关键酶的作用,实验表明该植物可以在体外显着降低这两种酶的活性。而在小鼠胰腺肿瘤细胞(Mouse insulinoma cell line, NIT-1cells)模型中,我们通过考察贵州獐牙菜总提物对细胞的刺激作用,发现该植物可以显着增加正常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环境中NIT-1细胞释放胰岛素的能力。随后通过对正常小鼠的淀粉耐量实验(oral starch tolerance test)和蔗糖耐量实验(oral sucrose tolerance test)进一步阐明贵州獐牙菜对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吸收的影响,从体内水平证实贵州獐牙菜可以减少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急性降糖实验主要是为了考察单次给药的降血糖效果,观察贵州獐牙菜总提物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小剂量STZ合并高脂高糖饲料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推测贵州獐牙菜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经过28天给药后,耱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Gluose, FBG)显着下降;口服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得到改善;血清胰岛素水平也得到提高;血脂代谢异常(高TC、TG、LDL水平,低HDL水平)也得到改善;血清中与氧化保护相关的因子也得到有益的调节;与体内葡萄糖代谢相关的酶(G6Pase、GK)得到调节,肝糖原合成显着增加。第二章贵州獐牙菜抗糖尿病化学基础为了阐明贵州獐牙菜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化学基础,我们对贵州獐牙菜全草的9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3个化合物,包括17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主要为叁萜、酮及其苷类、四氢酮、黄酮苷以及环烯醚萜等,通过充分的波谱方法(UV、IR、MS、1D和2DNMR)以及与参考文献的比对,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贵州獐牙菜萜A-B(kouitchenoid A-B,1-2)、贵州獐牙菜酮(kouitchensone,3)、贵州獐牙菜苷A-K(kouitchenside A-K,4-14)、四氢贵州獐牙菜苷A-C (tetrahydro-kouitchenside A-C,15-17)、β-谷甾醇(p-sitosterol,1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9)、熊果酸(ursolic acid,20)、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sweritaperenine,21)、1-羟基-3,7-二甲氧基酮(1-hydroxy-3,7-dimethoxy xanthone,22)、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Methylbellidifolin,23)、1-羟基-3,5-二甲氧基酮(1-hydroxy-3,5-dimethoxy xanthone,24)、1,5,8-叁羟基-3-甲氧基酮(bellidifolin,25)、1,3,8-叁羟基-5-甲氧基酮(isobellidifolin,26)、1-羟基-3,5,8-叁甲氧基酮(1-hydroxy-3,5,8-trimethoxy xanthone,27)、1,3,5,8-四羟基酮(norbellidifolin,28)、1,7-二羟基-3,4,8-叁甲氧基酮(1,7-dihydroxy-3,4,8-trimethoxy xanthone,29)、1,3,8-叁羟基-4,5-二甲氧基酮(Corymbiferin,30)、1,3-二羟基-4,5-二甲氧基酮(1,3-dihydroxy-4,5-dimethoxy xanthone,31)、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Veratrilogenin,32)、1,3,5-叁羟基-4-甲氧基酮(Daphnifolin,33)、1,3,7-叁羟基-4-甲氧基酮(1,3,7-trihydroxy-4-methoxy xanthone,34)、1,7-二羟基-3-甲氧基酮(Gentianin,35)、1,3,8-叁羟基-7-甲氧基酮(Isoswertianin,36)、1,3-二羟基-5-甲氧基酮(1,3-dihyroxy-5-methoxy xanthone,37)、1,8-二羟基-3,4,5-叁甲氧基酮(1,8-dihydroxy-3,4,5-trimethoxy xanthone,38)、1-羟基-3,7,8-叁甲氧基酮(Decussatin,39)、1-羟基-3,5,7,8-四甲氧基酮(1-hydroxy-3,5,7,8-tetramethoxy xanthone,40)、(5R,8S) Campestroside (41)、(5R,8S) tetrahydroswertianolin (42)、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3,5-二甲氧基酮(43)、1-O-[β-D-(?)比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3,7,8-叁甲氧基酮(44))、1-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8-羟基-3,7-二甲氧基酮(45)、Triptexanthoside D (46)、Swertianolin (47)、Norswertianolin (48)、芒果苷(Mangiferin,49)、Neolancerin (50)、7-O-[β-D-(?)比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51)、7-0-[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二羟基-3-甲氧基酮(52)、1-0-[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羟基-3,7---甲氧基酮(53)、7-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54)、6-C-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55)、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3’,4’-四羟基黄酮(56)、6-C-葡萄糖-5,7,4'-叁羟基黄酮(57)、3-0-[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4’-叁羟基黄酮(58)、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叁羟基黄酮(59)、6-C-葡萄糖-5,7,4'-叁羟基-3’-甲氧基黄酮(60)、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61)、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e,62)、Swertiaside A (63)。其中化合物1-17为新化合物,36个化合物(22-23、26-27、30-38、40-46、48-6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a-glucosidase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6、7、12、47、49、53(IC50范围为126~451μM)具有比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为627μM)更显着的抑制活性,其余酮类化合物以及叁萜类成分也都具有一定抑制活性,但活性较阿卡波糖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张秀桥,陈家春,桂琴[3](2007)在《贵州獐牙菜的生药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龙胆科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 Franch.的性状特征以及根、茎、叶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全草的粉末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贵州獐牙菜提供了鉴定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7年05期)
周青,陈家春,刘焱文[4](2004)在《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贵州獐牙菜Swerliakauitchensis中分离鉴定出齐墩果酸、胡萝卜苷、1,7 二羟基 3,8 二甲氧基酮等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4年12期)
周青[5](2003)在《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獐牙莱(Swertia kauitchensiS Frabch),为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 L.)植物,在中国的西北地区被广泛用做民间治疗肝炎的草药,但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 为了阐明獐牙菜的治疗机理及研究其作为青叶胆代用品使用的合理性,我们把獐牙菜乙醇提取物分为水溶性部位(A)与水不溶性部位(B),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系统分离。从部位A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Ⅳ、Ⅴ、Ⅵ、Ⅷ、Ⅷ、Ⅸ等7个单体成分,从部位B中分离到化合物Ⅱ、Ⅲ、Ⅹ、Ⅺ、Ⅻ、ⅩⅢ、ⅩⅣ、ⅩⅤ、ⅩⅥ、ⅩⅧ等10个单体成分。鉴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1,3,5-叁羟基-8-甲氧基口山酮Ⅳ;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Ⅴ;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Ⅵ;1,5,8-叁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Ⅶ;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Ⅷ;1,7,8-叁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Ⅸ;1,7,-二羟基-3,4,8-叁甲氧基口山酮Ⅹ;1,3-二羟基-5,8-二甲氧基口山酮Ⅻ;8-o-β-D-吡喃葡萄糖基-1,5-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ⅩⅢ;1,3,5,8-四羟基口山酮ⅩⅤ;7-o-[α-L-鼠李糖-(1-6)-o-β-D-葡萄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ⅩⅥ。为以后对其生物活性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所有这些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贵州獐牙菜中提出,另外化合物Ⅳ和ⅩⅥ是首次从獐牙菜属中提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4种獐牙菜属及其近缘植物中的齐墩果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是102.1%,重现性1.15%,均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14种植物中的花、叶、和茎均含有齐墩果酸,其中花中的含量(0.954%-1.699%)最高,叶和茎中的齐墩果酸其次,且差异较大,在0.236%-1.041%范围内变化。根中的含量为零。(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3-06-30)
陈家春[6](2003)在《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和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獐牙菜属(Swertia)是龙胆科中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154种,中国分布的有79种,有药用记载的约35种,其中川鄂产药用种类约20种,均以全草入药,常具有清热解毒,清肝除湿利胆之功效,主要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等症;在印度和日本传统医学作为苦味健胃药使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有的品种在国家和地方药物标准中已有收载。川鄂产药用种类占全国一半以上,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为此,有必要对其药材的植物基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建立和完善本类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指导开发和利用。 本文对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对12种干燥药材的性状进行了描述,提供了可以鉴别的特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12种本属药用植物的花粉粒均为单粒花粉,萌发孔有3孔型,3沟型和3孔沟型叁种类型;表面纹饰包括网状纹,条状—网状纹,条状纹和瘤状纹四种类型。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叶片上表皮细胞作图像分析,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同种植物茎上第3节叶片中段主脉和第1侧脉之间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程度SFC值和细胞纵、横向直径的比值SLF值,种间有显着差异,每种都有相对恒定范围值。H_2SO_4乙醇液显色的薄层色谱图均检识到齐墩果酸和1,5,8-叁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的存在,在紫外光灯下检视的薄层色谱图中除二叶獐牙菜外,均有獐牙菜苦苷斑点,且不同种植物的色谱图亦有差异,可以作为鉴别。用HPLC法测定不同种和不同器官中均含有齐墩果酸,但含量在种间有较大差异,且以花中含量最高。 贵州獐牙菜(S.kouitchensis)是常用的品种之一,前人还没有系统地作过植物化学研究。作者从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出10个成分,另5个成分待鉴定。其中8个(口山)酮类成分为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5,8-叁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羟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学位论文一3,7一二甲、氧基!,山酮,1,7,8,一叁轻基一3一甲氧基1.山酮,1,5一二径基一3,8一二甲氧荃.,山8一o-日一D一毗喃葡萄糖基一1,5一二轻基一3一甲城荃二山酮,l,3,5,8一四羚基:.山.其他类成分分别为齐墩果酸、p一谷川醉。酮酮 在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中,发现一种植物主茎__沙十片均为叁叶轮生,其形态与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区别,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与近缘种比较差异明显,故提出作为新种处理。 通过以上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樟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3-04-01)
贵州獐牙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广泛分布于湖北、贵州、四川东部及东南部、云南东北部、甘肃南部及陕西南部等地,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为了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本课题前期研究曾对贵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HBV活性进行过研究。除此之外,国内外鲜有关于贵州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报道。所以,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本课题以抗糖尿病活性作为指导,对贵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第一章贵州獐牙菜的抗糖尿病作用为了提供贵州獐牙菜用于抗糖尿病治疗的传统用法提供现代药理学研究根据,本课题应用靶酶模型、细胞模型以及小鼠体内模型来评价其抗糖尿病活性,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首先运用α-淀粉酶(a-amylase)和α-葡萄糖苷酶(a-glucosidase)模型评价贵州獐牙菜对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关键酶的作用,实验表明该植物可以在体外显着降低这两种酶的活性。而在小鼠胰腺肿瘤细胞(Mouse insulinoma cell line, NIT-1cells)模型中,我们通过考察贵州獐牙菜总提物对细胞的刺激作用,发现该植物可以显着增加正常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环境中NIT-1细胞释放胰岛素的能力。随后通过对正常小鼠的淀粉耐量实验(oral starch tolerance test)和蔗糖耐量实验(oral sucrose tolerance test)进一步阐明贵州獐牙菜对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吸收的影响,从体内水平证实贵州獐牙菜可以减少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急性降糖实验主要是为了考察单次给药的降血糖效果,观察贵州獐牙菜总提物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小剂量STZ合并高脂高糖饲料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推测贵州獐牙菜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经过28天给药后,耱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Gluose, FBG)显着下降;口服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得到改善;血清胰岛素水平也得到提高;血脂代谢异常(高TC、TG、LDL水平,低HDL水平)也得到改善;血清中与氧化保护相关的因子也得到有益的调节;与体内葡萄糖代谢相关的酶(G6Pase、GK)得到调节,肝糖原合成显着增加。第二章贵州獐牙菜抗糖尿病化学基础为了阐明贵州獐牙菜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化学基础,我们对贵州獐牙菜全草的9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3个化合物,包括17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主要为叁萜、酮及其苷类、四氢酮、黄酮苷以及环烯醚萜等,通过充分的波谱方法(UV、IR、MS、1D和2DNMR)以及与参考文献的比对,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贵州獐牙菜萜A-B(kouitchenoid A-B,1-2)、贵州獐牙菜酮(kouitchensone,3)、贵州獐牙菜苷A-K(kouitchenside A-K,4-14)、四氢贵州獐牙菜苷A-C (tetrahydro-kouitchenside A-C,15-17)、β-谷甾醇(p-sitosterol,1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9)、熊果酸(ursolic acid,20)、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sweritaperenine,21)、1-羟基-3,7-二甲氧基酮(1-hydroxy-3,7-dimethoxy xanthone,22)、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Methylbellidifolin,23)、1-羟基-3,5-二甲氧基酮(1-hydroxy-3,5-dimethoxy xanthone,24)、1,5,8-叁羟基-3-甲氧基酮(bellidifolin,25)、1,3,8-叁羟基-5-甲氧基酮(isobellidifolin,26)、1-羟基-3,5,8-叁甲氧基酮(1-hydroxy-3,5,8-trimethoxy xanthone,27)、1,3,5,8-四羟基酮(norbellidifolin,28)、1,7-二羟基-3,4,8-叁甲氧基酮(1,7-dihydroxy-3,4,8-trimethoxy xanthone,29)、1,3,8-叁羟基-4,5-二甲氧基酮(Corymbiferin,30)、1,3-二羟基-4,5-二甲氧基酮(1,3-dihydroxy-4,5-dimethoxy xanthone,31)、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Veratrilogenin,32)、1,3,5-叁羟基-4-甲氧基酮(Daphnifolin,33)、1,3,7-叁羟基-4-甲氧基酮(1,3,7-trihydroxy-4-methoxy xanthone,34)、1,7-二羟基-3-甲氧基酮(Gentianin,35)、1,3,8-叁羟基-7-甲氧基酮(Isoswertianin,36)、1,3-二羟基-5-甲氧基酮(1,3-dihyroxy-5-methoxy xanthone,37)、1,8-二羟基-3,4,5-叁甲氧基酮(1,8-dihydroxy-3,4,5-trimethoxy xanthone,38)、1-羟基-3,7,8-叁甲氧基酮(Decussatin,39)、1-羟基-3,5,7,8-四甲氧基酮(1-hydroxy-3,5,7,8-tetramethoxy xanthone,40)、(5R,8S) Campestroside (41)、(5R,8S) tetrahydroswertianolin (42)、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3,5-二甲氧基酮(43)、1-O-[β-D-(?)比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3,7,8-叁甲氧基酮(44))、1-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8-羟基-3,7-二甲氧基酮(45)、Triptexanthoside D (46)、Swertianolin (47)、Norswertianolin (48)、芒果苷(Mangiferin,49)、Neolancerin (50)、7-O-[β-D-(?)比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51)、7-0-[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二羟基-3-甲氧基酮(52)、1-0-[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羟基-3,7---甲氧基酮(53)、7-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54)、6-C-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55)、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3’,4’-四羟基黄酮(56)、6-C-葡萄糖-5,7,4'-叁羟基黄酮(57)、3-0-[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4’-叁羟基黄酮(58)、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叁羟基黄酮(59)、6-C-葡萄糖-5,7,4'-叁羟基-3’-甲氧基黄酮(60)、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61)、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e,62)、Swertiaside A (63)。其中化合物1-17为新化合物,36个化合物(22-23、26-27、30-38、40-46、48-6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a-glucosidase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6、7、12、47、49、53(IC50范围为126~451μM)具有比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为627μM)更显着的抑制活性,其余酮类化合物以及叁萜类成分也都具有一定抑制活性,但活性较阿卡波糖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贵州獐牙菜论文参考文献
[1].何康,曹团武,王洪玲,耿长安,张雪梅.贵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
[2].万落生.贵州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和物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张秀桥,陈家春,桂琴.贵州獐牙菜的生药鉴定[J].中药材.2007
[4].周青,陈家春,刘焱文.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4
[5].周青.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
[6].陈家春.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和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