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梅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
〖三维目标〗
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展现个性的热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以“路”为话题展开思维,进行立意;掌握纵深思维法、语句扩展法、语意探究法等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评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思路打不开,立意不深刻,这是高一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单概念话题看似简洁明确,但学生在思考时常常无从想起,立意时更是无所适从。加之,近两年,单概念话题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足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堂课从导入到作文训练题的设计,以及思维方法的探究、归纳,将力求循循诱导、循序渐进,力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力求体现“探究、自主、开放、创造”的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原则。课堂中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力求“视”“听”结合、“读”“说”“写”结合,力求达到课堂内容充实,教学思路清晰,并从另一个角度上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教学环节将采用“思—练—析——探—归纳”,力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教学步骤〗
[导入]巴尔扎克曾说:“思维,这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鲁迅也曾说:“思考,使人变得睿智、深刻。”思考能让我们成熟、能让我们拓宽思路,这节课,希望同学们如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充分利用上苍赐予我们睿智善思的大脑进行思考,拓宽写作思路。(投影课题)
一探究纵深思维法
第一,投影一组词组:一间房子,一根房梁,一个人,一挂绳子,一只小板凳……
第二,学生展开想象,思考会是一个什么镜头。然后讨论、发言。
[设计说明]这一问题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有会说上吊,也会说荡秋千,教师可以顺势分析启发。
第三,教师点评、投影(镜头1)、解析:
荡秋千?上吊?还是别的什么呢?原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观点。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有着自己的思维大脑,有着不同感悟的个体。这组词组来自莫小米的《人心被什么打动了》。她是引出怎样的下文,表达怎样的主题。
第四,(投影原文)找一个学生朗读,其余学生思考本文开头与立意有什么特点。
[设计说明]在感人的《渔舟唱晚》曲中,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的心情会被感染,将能很好地体会到本文开头简单以及小男孩所体现出的感人精神。
第五,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第六,教师评析、点拨:平实的语言,感人的故事,深刻的主题。小男孩荡悠悠的秋千告诉了我们:要善待自己,善待生活,无论贫富生老病弱。文章正面描写事物的笔墨不多,但切入角度很自然独特,环环相扣,深入主题。
第七,方法探究、归纳:我们把这种由表及里,由实到虚,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从平凡的人身上找出闪光的精神的思考方法叫“纵深思维法”。
(投影方法一:纵深思维法)
二探究语句扩展思维法
第一,(投影)作文训练1:我们每天都要走路,有的平坦,有的坎坷,有的通畅,有的曲折,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请以“路”为话题,展开思维,进行构思。
[设计说明]“路”是学生很熟悉的,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以“路”为话题,初步思考的难度不大,加上题目中的引语,不少学生马上会想到生活中的各种各样实实在在的路。
第二,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示:可以采用小学做组词造句的方法进行初步思考。
第三,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分析、点拨:刚才,同学们谈到的有乡间的泥泞小路,宽阔的柏油路,现代化的高速公路,还有求学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写作的思路……这些路不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它都使我们的话题变得明确、具体。
我们把这种能帮助我们把大话题明确为小主题,把很宽的话题变得更具体实在的构思方法叫语句扩展法。
(投影方法二:语句扩展法)
三探究语意探究法
第一,投影幻灯片:夸张书写“路”字,分析其本义、引申义。
第二,投影四种路,要求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
[设计说明]通过探究、交流,学生可以由解词想到更新颖的立意。“路”的引申义能让学生想到无形的路,主题更深刻。
第三,教师分析、点拨。投影下图:
第四,师生共同探究、归纳:这四条路有取其本义的校园小路、城市道路,这样的路是有形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也有取其引申义的探索之路、人生之路,这样的路是无形的、抽象的是我们思想理念中的路。
通过语意探索,我们的思路打开了,它还可以让我们进行发散思维,并使我们探究了由有形到无形、由具体到抽象、由实到虚的各种各样的路,使话题虚实相生,主题更深刻。
(投影方法三:语意探究法)
四课堂作文训练
第一,投影幻灯片“路”字的书写步骤,启发学生思维:从“路”由“足”与“各”组合而成的字形可以看出:不同的脚可以走出不同的路。
第二,图画欣赏。学生先欣赏生活中熟悉的两条校园小路(投影图片),然后欣赏另一组有代表性的图片(投影图片2)。
[设计说明]美术化书写的“足”与“各”组合成“路”,使学生可以形象地想到路本身就包含着“各种各样”之意。由对图画的欣赏,能进一步打开思维,挖掘出“路”的立意
第三,学生口头解说这一组图画。
[设计说明]这些图片分为有形的路、无形的路,有具体意义的路和有抽象意义的路。在进行口头表达交流中,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了,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发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学生任选一种路,然后开始片断写作(300字左右)。
第五,教师请学生代表朗读、师生共同分析。
教师点评:通过以上三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使用,有的同学写初中校园之路。这条路很短,但“我”几乎每天都走在上面,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表达了我对教师的感激,对母亲的依恋,热爱之情。
也有的同学写人生之路“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在这个旅途中,有顺境,有逆境,有笑,也有泪,有得,也有失……”写出了感慨与哲理。
还有的同学写了革命者的探索之路,赞扬了革命志士的爱国、拼搏精神。
第六,以“窗口”为话题进行思考、构思。
[设计说明]“窗口”也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这一训练能及时检测学生的训练效果,巩固知识。同时,也可以对课堂时间进行调节、把握。
五课堂小结
打开思维,可以让我们文思敏捷,能感人之所未感,发人之所未发。可以让我们拓宽写作思路,展现个性,写出佳作。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三种启发思维和拓宽思路的方法,它能够使我们作文的主题更明确,立意更深刻。
六作业布置
以“路”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内容充实,立意深刻,语言通顺,卷面整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了解决高一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思路打不开,立意不深刻的问题,我设计了这堂作文指导课。通过课堂实践,基本上实现了“启发思维、拓宽思路”,以及“激发学生展现个性的热情”的教学目标。
课堂中,由于所选训练题贴近生活,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层进性,学生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体现了学生主体独立性和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加之在启发点拨中,力求艺术提问、精讲巧引,所以在评析每道训练题后,学生们能较好地归纳出思维方法。教学中,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使课堂上“视”“听”结合,“读”“说”“写”结合,收到了课堂内容充实,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效果。
课后,听课的领导与老师评价这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启发性和针对性好,双边交流活动突出,课堂气氛活跃,采用“思—练—析—探——归纳”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学效果好。
但是,课后也有个别写作功底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反映,这堂课能启发他们思维,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立意,却无暇构思;有一定的展现他们创新立意的机会,却没能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能像平时那样有机会滔滔不绝,尽显才情地进行“口头作文”。
“教然后知困”,我自己也感觉到这堂作文课教学内容过多,对教学过程中个别环节挖掘不深;尽管双边交流较活跃,课堂气氛较热烈,但我在点拨与归纳中不知不觉讲得过多,使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十分有限,这与我们新课程倡导的“突出学生主体展现个性”尚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