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度论文_聂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散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条件,波带片,射线,电子束,光学,切片,度量。

发散度论文文献综述

聂巍[1](2019)在《X光发散度对多切片扫描相干衍射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兴的无透镜显微技术,相干衍射成像(CDI)方法在当今的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二维和叁维高分辨成像中都有了很多成功的应用。传统的平面波CDI成像技术要求满足孤立样品条件且样品尺寸必须小于光斑,该条件大大的限制了成像视场;而且传统CDI重建算法还存在收敛慢、不收敛或重建停滞、重建结果不唯一等诸多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一种新型的CDI成像方法,扫描CDI或层迭衍射成像技术(ptychographic CDI,PCDI)被Rodenberg等人提出。PCDI原则上对垂直光轴的样品的大小没有任何要求,它采用一个局域照明探针对样品进行扫描,而且每一个探针扫描位置均与相邻的扫描位置有部分重迭,同时记录每个扫描点产生的远场衍射花样,这一系列的衍射花样将被用于后续的相位恢复计算和重建成像。由于重迭采样的原因使得记录的一整套衍射花样中含有大量的相互关联的冗余信息,这些冗余数据不仅可以改善重建算法的收敛性,而且可以同时重建得到样品的透射函数和入射探针函数,获得多方面的样品物理和结构信息,进行高分辨率的定量成像。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单纯的样品二维成像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为了获取样品空间结构上的更多信息,在PCDI的基础上,多种叁维成像的方法被提出并使用。传统的PCDI叁维成像技术需要不停的旋转样品以记录足够多入射角度下的二维PCDI衍射花样,即需要进行上百次的PCDI成像,这使得实验工作量以及实验数据过于庞大,极大的影响了实验和数据处理的效率。而近年提出的多切片叁维成像方法,只需要通过单次的二维扫描CDI的衍射数据即可获得样品空间结构在第叁个维度上的部分信息。多切片方法的核心是在重建中对样品沿入射光方向进行切片分层,并且认定入射波在相邻切片间进行自由空间内的近场传播,通过对收集到的远场衍射花样进行迭代反演重建出各层切片上的样品透射函数和入射探针函数,从而得到样品叁维空间结构上的复数折射率分布信息。为了改善多切片方法的收敛性和图像重建质量,本文先是验证并优化了驰豫系数和扫描重迭度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应入射波的弛豫参数β越大,越接近α(对应样品更新的弛豫参数),重建效率更好;扫描重迭度越高,重建质量更高。以此为基础,我们选取较优的参数,通过模拟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入射光的发散度(数值光阑)对多切片方法的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光的发散度越高(数值光阑越高),多切片方法图像迭代重建的收敛越快,图像的重建质量也更好;而选择较小的入射光发散度则不利于叁维成像的高质量重建。本文还考察了入射光低发散度的极端情形——平行光探针的多切片方法重建效果,发现利用平行光入射虽然仍可以重建出样品图像的大致轮廓,但相较于高发散度的入射波情形,重建质量显着较差,几乎可认为重建未收敛,故不宜采用。以上结论对于多切片成像实验中聚焦光学的选择和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选择焦距更小的波带片或较低的入射X射线能量,将更有希望获得好的多切片成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聂巍,许子健,陶旭磊,邰仁忠,朱志远[2](2019)在《X光发散度对多切片扫描相干衍射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扫描相干衍射成像(Ptychography)技术目前已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基于Ptychography的叁维成像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生物和材料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常规的Ptychography叁维成像技术仍是基于多角度投影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具有成像效率低、辐照剂量大的缺点。最近出现的多切片叁维Ptychography成像方法,为高效低剂量的叁维成像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了进一步改善多切片方法的重建效率和图像质量,本文在优化迭代算法中驰豫系数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入射X射线的发散度对多切片方法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X射线的发散度越高(数值孔径越高),多切片方法图像迭代重建的收敛越快,图像的重建质量也更好;而选择较小的入射X光发散度则不利于叁维成像的高质量重建。该结论对于相关成像实验中聚焦光学的选择和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选择聚焦尺寸更小的波带片或较低的入射X射线能量,将更有希望获得好的多切片成像质量。(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邓志刚,贺书凯,崔波,滕建,张智猛[3](2018)在《基于紧聚焦超高斯激光脉冲的大电量低发散度电子束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激光尾场加速中,光学注入是一种有效的可控电子注入机制。然而,低电量、大发散度的电子束特性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为获得大电量、高品质电子束提出采用紧聚焦的超高斯激光作为注入脉冲的新型注入方案。研究发现,相比于普通高斯激光,紧聚焦的超高斯激光不仅能够将电子束发散度降低近一个数量级,而且能够保持电子束电荷量不变。通过哈密顿理论模型证实,离轴电子是发散度的主要来源,而紧聚焦的超高斯激光极大地限制了离轴电子的注入,因此有效地降低了电子束的发散度。(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8年11期)

王超,江伦,董科研,安岩,姜会林[4](2015)在《准直圆孔衍射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夫琅和费衍射积分中的贝塞尔函数用高斯函数近似,得到经圆孔径准直光学系统衍射后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的近似解析式.在不同衍射情况下,将其与严格夫琅禾费衍射积分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求解出的远场发散度接近.衍射孔径大小相同情况下,近似解析式与真实值的误差随准直前光束初始束腰的增大而减小;初始束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衍射孔径的增大,误差值略有上升,但最终趋于平稳.在初始束腰半径不小于2μm的前提下,误差值最大不超过3.4%.该近似解析式在各种衍射情况下都能较为准确地表征准直圆孔衍射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度,且形式简单.对比不同衍射孔径和光束初始束腰条件下的光束发散度仿真结果可知,光束发散度随衍射孔径的增大而减小,随初始束腰的增大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袁凯峰[5](2016)在《二值逻辑系统中理论的随机发散度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值命题逻辑系统的随机逻辑度量空间(F(S),ρ_p)中提出理论的p-随机发散度概念,指出理论的p-随机发散度是和随机两点分布序列p=(p_1,p_2,…)的具体取值密切相关的,证明了全体原子公式集S的p-随机发散度随着两点分布序列p的不同取值可以充满整个实数(0,1]区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6年12期)

李修清,魏海新[6](2013)在《n值Lukasiewicz逻辑系统中理论的随机发散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值Lukasiewicz命题逻辑系统的随机逻辑度量空间(F(S),da)中展开理论的随机发散度研究,提出理论的随机发散度概念,指出全体原子公式之集在随机逻辑度量空间(F(S),da)中未必是全发散的,其是否全发散取决于给定的随机概率分布。(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3年06期)

吴志伟[7](2013)在《产生宽测量区域低发散度栅型结构光的光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产生栅型结构光的新型光学系统,该系统由两个不同底角的双棱镜和一个柱面透镜组合而成。解决了单个双棱镜产生栅型结构光的有效区域小,无法应用于全场测量的问题。采用几何光学理论详细分析了产生栅型结构光的物理过程,给出了光束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应用光学分析软件Zemax模拟了新型光学系统后不同位置处的光强分布及其随系统参数(光学元件的结构参数、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等)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几何光学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平面波通过新型光学系统能够产生一种具有测量区域宽、发散度低、参数调节灵活等特点的栅型结构光。(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崔美华[8](2013)在《经典命题逻辑中理论的D-条件发散度与近似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典命题逻辑系统中,给出了D-Γ逻辑度量空间中理论的D-条件发散度和公式到理论的D-条件距离的真度表达式,推出了它们的若干性质;并利用这些性质研究了D-Γ逻辑度量空间中近似推理的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3年01期)

陈实,黄娇凤[9](2012)在《激光辐照金属丝产生电子束的发散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激光辐照金属丝产生电子束的自身磁场对其发散度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量级估算得到:电子在金属丝附近运动时,同时受到金属丝电场和自身磁场的作用,聚集效应明显;当电子离开金属丝后,空间电荷效应的库仑排斥作用与自身磁场的聚集作用量级相当,近似认为可以保持已经具有的发散度。利用经典轨迹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该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自身磁场可以解释电子束的发散度及其对金属丝长度的依赖关系。(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2年12期)

李修清,魏海新[10](2012)在《叁值R_0命题逻辑系统中理论的条件发散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叁值命题逻辑系统中随机真度、随机度量空间以及条件随机真度、条件随机度量空间的基础上,引入条件随机发散度的概念,讨论条件随机真度与条件随机发散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当理论Γ是随机全发散时,理论Γ必然是条件随机全发散的。(本文来源于《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发散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扫描相干衍射成像(Ptychography)技术目前已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基于Ptychography的叁维成像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生物和材料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常规的Ptychography叁维成像技术仍是基于多角度投影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具有成像效率低、辐照剂量大的缺点。最近出现的多切片叁维Ptychography成像方法,为高效低剂量的叁维成像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了进一步改善多切片方法的重建效率和图像质量,本文在优化迭代算法中驰豫系数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入射X射线的发散度对多切片方法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X射线的发散度越高(数值孔径越高),多切片方法图像迭代重建的收敛越快,图像的重建质量也更好;而选择较小的入射X光发散度则不利于叁维成像的高质量重建。该结论对于相关成像实验中聚焦光学的选择和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选择聚焦尺寸更小的波带片或较低的入射X射线能量,将更有希望获得好的多切片成像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散度论文参考文献

[1].聂巍.X光发散度对多切片扫描相干衍射成像质量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

[2].聂巍,许子健,陶旭磊,邰仁忠,朱志远.X光发散度对多切片扫描相干衍射成像质量的影响[J].核技术.2019

[3].邓志刚,贺书凯,崔波,滕建,张智猛.基于紧聚焦超高斯激光脉冲的大电量低发散度电子束产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

[4].王超,江伦,董科研,安岩,姜会林.准直圆孔衍射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度[J].光子学报.2015

[5].袁凯峰.二值逻辑系统中理论的随机发散度的分布[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

[6].李修清,魏海新.n值Lukasiewicz逻辑系统中理论的随机发散度[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3

[7].吴志伟.产生宽测量区域低发散度栅型结构光的光学系统[J].光学学报.2013

[8].崔美华.经典命题逻辑中理论的D-条件发散度与近似推理[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3

[9].陈实,黄娇凤.激光辐照金属丝产生电子束的发散度[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

[10].李修清,魏海新.叁值R_0命题逻辑系统中理论的条件发散度[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泵浦源输出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半导体激光器实物图各定位点发散度曲线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度及平面波的~#...m=1.5会聚导管发散度放大倍数与...理论计算不同发散度光束SPR共振...

标签:;  ;  ;  ;  ;  ;  ;  

发散度论文_聂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