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中共党史学科归属争议及其历史考察论文

赵娜:中共党史学科归属争议及其历史考察论文

摘要: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学科。自创建以来中共党史学科归属长期存在争议,学术界主要围绕党史学科应属于政治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应成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了讨论。中共党史学科与这些学科联系紧密但又有所不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党史研究应结合“跨学科”特点,在专业化研究基础上进行一体化研究;应立足“大历史”视域,在专门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化研究;应适应“大数据”背景,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化研究。

关键词:中共党史;学科争议;综合性学科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内即开始了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到抗战时期,中共党史作为一门学科初具雏形。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共党史学科逐渐建立、发展、完善。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学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历史发展,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学科。

一、学科归属的历史分歧

从新中国初期中共党史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被划到政治学,到80年代学术界对其历史学科性质的讨论,到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二级学科增设后党史研究内容和队伍的分流,再到目前“党的建设”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学科归属长期以来存在分歧。

(一)政治理论课中的中共党史

1942年,党的整风运动掀起了全党学习研究党史的热潮。毛泽东相继作《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反对党八股》(1942年)、《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等讲话,号召全党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号召研究中共党史主要是为了对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与反思,这在客观上使中共党史学科初具雏形。由此,党史研究有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党史资料收集整理也取得很大进展,并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党史研究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高校师生建立革命的人生观,高校逐渐开设以中共党史为基本内容的政治课,如“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1949年10月8日《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暂行办法》)、 “中国革命史”(1953年6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关于改“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史”及“中国革命史”的教学目的和重点的通知》)等。1961年,为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设为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包括: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2.形势和任务”[1],中国革命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课的一部分。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教育部共同修订了《高等学校通用目录》,设“文科部分”——“政治学”[2]243,中共党史划归在政治学中。

197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一般开设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四门课。”[3]1980年,《关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的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采用1964年制定学位条例的学科分类方案,我国学位按10个门类授予,其中法学门类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中共党史被划归在法学门类政治学学科之中[2]643。

(二)历史学科中的中共党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学术界思想也得到极大解放。1986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意见》,中国革命史代替中共党史课程,少数学校保留中共党史的课程。随着党的政治路线的调整和新环境下党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学术界对中共党史学科的性质进行了热烈的争论。

研究内容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等内容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围绕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而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研究。这两门学科与中共党史研究的行为主体、历史跨度大体一致,研究的核心内容相互贯通。“05”方案实施后,从事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的队伍承担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学任务,其中许多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相关机构和人员从属上也大多归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中共党史

“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形式。”[5]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国革命史”被“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两门课程所代替。之后,课程设置经过2005年(改“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 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增设“中国近代史纲要”)和2007年(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次调整后,中共党史课程逐渐被取消,其内容体现在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代史纲要”两门课程中。

从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来看,中共党史是一门介于历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它既有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又有服务当下的现实性。“整体性作为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转换党史研究思路和解决当前党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8]在当前中共党史学科性质存在分歧且研究领域被分流的情况下,中共党史的研究应该遵循科学性的研究原则,结合其“跨学科”特点进行一体化研究,实现中共党史学科研究的整合与拓展。

中共党史属于政治学还是历史学成为该时期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有党史专家明确提出,中共党史不应属于政治学科,而是一门历史学科。“自从1958年中共党史被定为高校政治理论课之后,人们就把党史学本身的性质遗忘了,而认定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4]447,党史学被挤入法学门类的政治学学科下,“既不利于其按自身应有的规律发展,也不利于其作为政治理论课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高等学校理论和思想教育服务”[4]448,在特殊情况下,课程的作用与学科的性质可以不相同,虽然党史学科作为“恰当的学科充任政治理论课”,但其性质并不因此被改变,因此,张静如先生提出“党史学是历史科学”,“凡是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学科,不管它是整体的、断代的,或者是分类的,都应归属于历史学科,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学科,是近现代历史时限之内的一部专史,其性质自然应该属于历史科学。”[4]448学术界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开始强调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性和科学性,认为在研究中要注意中共党史学科的政治性、现实性、理论性等特征,但中共党史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性的研究。

给出地质体的中心埋深为z,剩余密度为rd,剩余质量为m(m=4πR3rd/3)将在地表面产生重力异常,剩余密度rd>0时,异常为正(质量盈余);反之,异常为负(质量亏损)。计算过程中,把全部剩余质量当做集中在中心的一个质点。如此,球体在地表面x轴上任意一点产生的重力异常为:

二、学科性质的争论不一

学科性质问题,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共党史学科性质问题不仅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学术界对于中共党史学科性质的争论主要有中共党史学科应属于政治学科、历史学科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中共党史应建立独立的一级学科。

(一)中共党史属于政治学?

根据目前《学科专业简介》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分类现状,中共党史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学术界认为中共党史应属于政治学,一方面,由于广义的中共党史包括党史和党建两大部分,除党史部分外,中共党史学科还研究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发展、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执政党建设问题,这些内容无法划归到历史学科当中;另一方面,中共党史研究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涉及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执政党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问题,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党的关系问题等,这些研究内容涉及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与理论。

从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世界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拉开序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世界各国纷纷建立共产党并在共产主义运动的浪潮中起起伏伏。至冷战前全世界共有180多个共产党。苏东剧变后,共产党出现两个相互分离的发展趋势,一部分共产党颠覆解散或转向社会党,一部分共产党经重建在新体制下成为多党格局中的一员,一部分共产党在保持执政地位情况下纷纷走向改革道路……目前,世界上近百个国家中有120多个共产党,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美洲。其中,这些共产党在所处国家的政治地位(执政、参政和在野)、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不同背景下,发展差异巨大。将中共党史研究置于世界共产党发展史甚至是世界政党发展史中,一方面可以从纵向上梳理世界共产党及其他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可以从横向上进行政党比较研究。

(二)中共党史属于历史学?

上世纪80年代,在张静如等党史研究者的研究和倡导下,提出中共党史学是历史学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有“历史学-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的划分,“中国共产党史”作为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门史被划分在历史学中。

关于侧面的围护符号,木模清水混凝土和玻璃比较特殊。木模清水混凝土(能指)指代的“对象”有石头砌体与木构筑两者,“所指”是地方性与现代性的叠加;玻璃的指代对象为玻璃本身,“所指”是现代美学感受;而其他的石墙、木构等则是指代其本身,“所指”是诸如地质特点、营造技艺之类的地方性。

但是,就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性特点而言,中共党史归入历史学科,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从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共党史学科归入历史学似乎更符合学科性质。但是,中共党史学科比一般的历史学科具有更浓厚的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它主要的功能是资政育人,直接为执政党的现实工作服务。第二,中共党史研究正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按照中国治史传统,将其归入历史学还为时尚早。第三,按照历史学科的学科体系进行归类,中共党史学科属于专门史或者中国近现代史这两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研究方向。这与中共党史的地位及其担负的任务是不相称的,并且也不利于中共党史学科自身的发展。第四,历史学科不能完全涵盖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并且二者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区别。

(三)中共党史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共党史从创建以来一直承担着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在高校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和阐释党的指导思想。在近几十年来的高校课程设置中,中共党史一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的一门而开设。认为中共党史学科应归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主要有以下理由:第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研究中共党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共党史课程自开设起就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存在的,其目的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第三,中共党史这门课程与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门课程直接相关,并且党建部分也被划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中共党史的主要研究问题基本上都以不同二级学科的形式下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

然而,如若从学科的学理性进行分析,中共党史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样也存在问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所下设的二级学科虽与中共党史学科有很大的关联性(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需要以中共党史研究为基础和支撑),但是它们在学科建设上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也不同。另一方面,中共党史学科不仅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等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历史问题,还研究党所领导的各方面的实践问题(如经济工作、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以及党自身建设的实践与历史经验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现阶段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党际关系、国外政党研究、中外政党比较等)。因而,将中共党史学科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会在客观上缩小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利于党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也不利于其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发展[6]。

(四)中共党史应设独立的一级学科?

中共党史性质争论多年,学术界一些学者从有利于学科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共党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应设立独立的一级学科。“从严谨的学科归属来说,中共历史学无疑应当属于历史学科,但它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政治学科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具有不同于一般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功能。”[7]一方面,中共党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跨政治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既与这些一级学科有密切联系,但又不同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另一方面,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又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还包括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执政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等问题。简单地将中共党史划分到政治学科、历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都不合适。因此,从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应当在法学门类中单独设立“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一级学科,下设若干相关的二级学科,使其按照自己特有的规律独立地进行学科建设。

(2)因为所以AE=OF=FB′.所以EO=EB′.因而点O在⊙E上.所以从而∠BAC=∠BED.所以DE∥CA.

1)售前商务文本,指商业交易发生前,以品牌宣传和营销为目的的文本。主要包括公司简介、产品描述、新闻稿和广告这四大类。

三、党史研究的深化拓展

在学科调整和实践发展过程中,中共党史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逐渐被其他多门课程所代替,中共党史作为一门学科逐渐被其他增设的学科所分流。从中共党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来看,中共党史研究应克服这种内容与学科上的“分”势,利用其“跨学科”特点,从“大历史”思维出发,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加强党史研究的一体化、拓展性和革新性研究。

(一)“跨学科”特点下的一体化研究

学科设置上,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于“法学”门类内,原属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二级学科“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在此次学科调整与增设中,中共党史虽然没有划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但其增设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问题。2016年,中共党史学科中的“党的建设”部分划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中共党史”仍保留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

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关于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要求是每一名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范。通过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确保会计队伍全面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对会计人员工作行为的要求。在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强会计队伍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和拓展专业素质。

中共党史的一体化研究,是把与党史研究相关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在寻找出学科之间共同结合点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使原来相互独立的研究学科和领域通过某种方式逐渐结合为一个研究点。中共党史的一体化研究既涉及党的历史的纵向梳理与研究,也涉及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的政治学领域的政党研究,同时也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党的建设与研究,是一个融合历史、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既涉及历史又涉及现实,科学性与现实性并存的全面互动的、交融的研究。

中共党史的一体化研究,不仅包括研究内容的一体化,还应当是方法的一体化、学科的一体化。首先,研究内容的一体化。研究中共党史,应当进行完整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体的研究。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共党史,进行历史上相互联系的一体化研究而不是人为地切割为一些不相联系的部分。其次,研究方法的一体化。党史研究要结合中国传统历史学治学方法、政治学研究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具体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的结合性与一体化上实现中共党史研究的创新。最后,学科功能的一体化。中共党史作为政治理论课一直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工作,同时还承担着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研究工作和党完善自身建设的研究工作。作为一门学术性与政治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中共党史研究的功能一体化不仅有利于中共党史学科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更有利于中共党史研究水平的提高,实现大党史的工作格局和学科的有效整合。

按照学术界一些学者的讨论,从学科分类的科学性原则和有利于中共党史学科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共党史学科应当成立一级学科,并下设“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执政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党制度”、“政党比较研究”等二级学科。这样不仅有利于与政治学科、历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厘清关系,也有助于中共党史学科自身的发展。然而,2016年12月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中共党史学科中“党的建设”部分划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中共党史”保留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这分割了中共党史原有的研究领域,在实际上极大地减低了中共党史学科成立独立的一级学科的可能性。

(二)“大历史”视域下的拓展性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不仅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政策与实践,还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并从中反映并认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规律和党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共党史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研究中共党史,要从“大历史”角度出发,将中共党史置于中国近代政党历史的视野中、置于世界共产党史和共运史的视野中、置于世界执政党历史的视野中进行研究。

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中国在20世纪初出现了政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国出现了数百政党,进行着目不暇接的分化与组合。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分分合合,既经历了建立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的历程,又经历了政党敌对进行内战的斗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完善,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纵观中国近代政党史,有多党林立议会竞争的历史,有党国一体以党治国的历史,有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有多党派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历史,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历史。向近代中国政党史视域的拓展,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的研究,还能从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研究角度深化中共党史研究。

同时,中共党史属于政治学科也存在一些争议。第一,中共党史学科在本身建设上,不同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与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其他的二级学科(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关联性并不强,与其他二级学科的融入较为困难。第二,中共党史学科与其他政治学主流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学术话语上有明显区别,并且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发展空间也越来越狭窄。第三,目前政治学研究重点并不在“中国政治”,且党建部分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后,中共党史被划归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依据更为薄弱,同时也不利于中共党史学科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发展。

11.2.4 去势(间苗):从灵芝现蕾开始,要不间断地、多次进行间苗(去势),可采用切割法、烫烙法等。同一菌木只留一个生长在近中部、健壮、无畸形的菌蕾,去势时不要触摸菌蕾。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和活动主体,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辉格党、托利党通过竞争选举开始轮流执政起,政党执政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的发展主流。到二战后,政党几乎成为各国普遍的政治现象。当今世界除少数宗教或军事把控政权的国家外,基本上都是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从执政党的上台组阁,到施行政策,再到自我革新和建设,世界各国执政党中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竞选脱颖而出的执政党或政治联盟,也有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民族解放而确立的共产党的领导;有大党老党丧失政权解散颠覆的执政党,也有适应时代发展及时调整转型成功的执政党……将中共党史置于世界执政党历史研究中,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历史研究中,不仅有利于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也为中共党史的拓展研究提供了广阔视野。

从“双师型”外语师范人才入手进行“双师型”外语教师的“一体化”培养设计,是外语教学改革的机遇,也是外语教师培养理念的更新。外语师范人才可以独立于普通外语人才,在培养时就突出其特色,并结合“一带一路”背景进行以“产出合格外语教师”为导向的外语师范人才培养。对此,弄清“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弄清合格的外语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是培养外语师范人才的前提。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革新化研究

中共党史在“跨学科”特点下的一体化研究与“大历史”思维下的拓展性研究,强调的是从“大”着眼,从“跨”入手。这就要求党史研究不仅要树立整体性的思维、全面认识事物的意识,还需要相关学科与强大数据的支撑。这也是“大数据”背景下党史研究面临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大数据作为社会高速发展、信息迅速流通、交流愈加密切的高科技时代产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数据的简单归纳或对部分数据进行的抽样分析,而是对所有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和真实性等特点。

对数据的重视与运用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早期党史研究中,就有不少文章通过对数据统计和相关表格来呈现党史事件或揭示社会现象与规律。如陈公博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瞿秋白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等。毛泽东提出将重视数量关系的研究行为上升到指导工作的方法论层面,党史研究也在数据运用层面上升到理论和方法论层面。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交叉学科计量史学传入后,党史研究者把计算机科学、信息理论、数学应用等引入党史学领域,为党史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视角。然而,随着信息大爆炸的新一轮发展,无论是传统的数据运用还是计量史学的引入,都难以应对当今大数据对党史研究提出的要求与挑战,之前所运用和处理的数据,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数据”[9]。

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积极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利用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例如,在教学统计以后,可以让学生站在十字路口,统计半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我会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向他们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让学生们认识到过马路要严格按照红绿灯的指示,否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学生不但丰富了课余生活、掌握了统计知识,又了解了交通法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观念。

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党史研究,一方面要需要极大地拓展党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以扩展党史研究的资料与数据,通过多学科领域的“大数据”来推动党史学科的拓展化和信息化;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已有资料的整合与共享力度,在建立相关学科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化的研究方法和平台,引入大数据的相关研究方法,结合量化研究和高级统计方法等,实现党史研究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当然,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方法的运用同样需要坚持和创新原有研究方法,如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社会史观下的中共党史研究需要借鉴和汲取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譬如社会学方法、政治学方法、经济学方法等,这对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10]。时代的革新要求理论研究的革新,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的发展为党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适应并革新党史研究方法也为党史研究的深化拓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起,至今已有近一百年历史,从抗日战争中党史学科雏形初建起,中共党史学科已有70余年建设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史课程开设起,党史学科至今仍承担着现实性与科学性的双重任务。正是由于中共党史的特殊性,其学科归属也长期存在争议,并有学科领域和研究人才分流之势。无论党史学科如何归属、如何分流,其学理性研究并不因此而改变。如此情况下,党史学科研究则更需要梳理学科的“分”与“统”,明确中共党史学科的方向与目标,实现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化与革新。

参考文献:

[1]段忠桥.建国以来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历史沿革资料汇编:上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段忠桥.建国以来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历史沿革资料汇编:下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4]张静如.张静如文集:第二卷[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447-448.

[5]胡斌武,胡晓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演变及历史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6(8):52.

[6]陈占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及研究领域[J].东北师大学报,2006(5):6-7.

[7]丁俊萍,杨攀.略论中共历史学的特点与功能[J].新东方,2011(3):7.

[8]王炳林,孙钦梅.论中共党史研究的整体性原则[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3):4.

[9]王冠中.大数据时代的中共党史研究:挑战与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7):82.

[10]吴汉全,王炳林.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再思考[J].中共党史研究,2014(9):108.

TheOwnershipDisciplineandHistoricalInvestigationoftheSubjectofCPC'sHistory

ZHAO Na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party’s theories and party building. There has been a long-standing dispute over the ownership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ince its founding. The academia mainly discussed the disciplines of party history that should belong to political science, history, Marxist theo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e disciplin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se disciplines but is different,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party history should conduct integrated research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expand the research areas based on the “big history” perspective and conduct innovative research by adapting to the “big data” background.

Keywords: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discipline ownership disputation; comprehensive subject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19)01-0008-07

DOI:10.16614/j.gznuj.skb.2019.01.002

收稿日期:2018-10-3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研究”(15CDJ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 娜(1991-),女,山西长治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党建。

责任编辑 李兰敏 英文审校 孟俊一

标签:;  ;  ;  ;  ;  ;  ;  ;  ;  ;  ;  ;  

赵娜:中共党史学科归属争议及其历史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