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压胀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压,应力,残余,开槽,发生器,热交换器,蒸汽。
液压胀接论文文献综述
李翠翠,和广庆[1](2019)在《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液压胀接缺陷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接头的制造过程,介绍了液压胀接原理。对未胀合缝隙长度过大(欠胀)、胀过、漏胀、重复胀接,以及造成换热管划痕等典型胀接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工程经验提出预防和纠正措施。(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7期)
郭奶超[2](2019)在《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接原理与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金属复合管由两种金属组成,内衬层采用耐蚀合金,作为介质隔离层,外承压层一般采用碳钢作为基层保护,经过塑性成形技术使得内外层紧密贴合。结合两种管材的优点,充分利用碳钢的刚性好、强度高、价格低廉等优势,又结合了耐蚀合金层的优良耐蚀性能,性价比优势明显。通过液压胀接方式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结合力大,疲劳强度高,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本文主要通过弹塑性力学理论和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接原理与工艺参数优化展开研究。主要内容有:(1)首先基于弹塑性理论,将复合管成形过程分为加载阶段、保压阶段、卸载阶段,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弹塑性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复合管成形过程中的瞬时挤压应力、成形完成后的残余挤压应力与胀接液压力之间的理论解析式,并给出胀接液压力的选取范围。其次,通过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管成形过程中的理论解析解进行了验证,并针对基管发生塑性屈服后残余挤压应力的变化规律、衬管轴向收缩量与复合管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设计五因素二指标正交试验方案,试验因素选取衬管厚度、基管厚度、初始间隙、初始管长和保压时间,并为各因素选取叁种水平,双金属复合管成形完成后的残余挤压应力和壁厚分布均匀性指数作为试验考察指标,通过较少的数值模拟,得到各参数组合下的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直观和方差分析,确定各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显着程度。最后利用综合平衡法获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并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MATLAB编程验证最佳工艺参数的优异性。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的获取对指导生产实际具有重要的意义。(3)设计一种常温小型高液压胀接试验的装置,在以往研究者的基础上,主要从加压胀头、排气堵头、密封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上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承受最大60Mpa的超高液压力。装置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拆卸,通过工业摄像机与图像处理手段引入视觉检测算法,代替传统的应变片数据采集方法,实现非接触测量,测量数据可以作为生产工艺改进的参考依据,提高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葛天竹,李佳,周昌玉,贺小华[3](2018)在《钛管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胀接压力、材料组合、初始间隙对液压胀接接头密封性能、连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胀接压力的增大,胀接接头的密封性能和连接性能加强;相同胀接压力下,换热管为TA2、管板为TA2时胀接接头的密封、连接性能优于材料组合为TA2-Q345R时的接头性能;初始间隙较小时,随着初始间隙的增大,胀接接头的密封性能和连接性能减弱;初始间隙较大时,其对胀接接头的密封性能和连接性能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王汉,葛天竹,贺小华[4](2018)在《双槽管板孔液压胀接接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比无槽管板孔胀接接头性能与双槽管板孔接头性能的差异,讨论了不同开槽参数对双槽管板孔接头连接强度、密封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优的开槽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双槽管板孔接头连接强度、密封性能优于无槽管板孔接头。影响接头连接强度、密封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胀槽宽度,胀槽深度、槽间距次之,胀槽位置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11期)
唐越,倪兴健,王勇勤[5](2018)在《316L/X70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接成形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双金属复合管在液压胀接成形时的机理,将复合管成形过程分为3个阶段:衬管弹塑性变形、基管加载和卸载,并应用Tresca屈服法则,引入当量屈服强度,且考虑衬管应变强化现象,分析了在管内液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这3个阶段的基管、衬管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管道复合所需胀接内压力的选择范围和残余接触压力关于胀接内压力的关系。应用有限元分析和复合管成形实验,分别验证了管道在胀接过程中基管、衬管接触压力和基管外壁轴向、周向应变的理论解析解的正确性。在制定金属管复合工艺时,理论解析和数值模拟可以为生产实际提供有效指导。(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李伟,王强,杨笑瑾,王福春[6](2017)在《镍基合金换热管与镍基合金管板液压胀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厚壁镍基合金换热管与镍基合金管板,使用250~400MPa不同的压力开展液压胀接试验,获得了不同胀接压力时管子壁厚减薄率和胀接拉脱强度数据,分析了较低胀接压力时胀接接头的间隙密封性能以及较高胀接压力时换热管的耐腐蚀性能,验证了胀接结构的可靠性,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7年04期)
顾善球[7](2017)在《双面堆焊管板深孔液压密封胀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等效试验法,使用小型换热器试验装置确定了产品换热器双面堆焊管板壳程侧堆焊层厚度,以及壳程侧堆焊层上管孔的开槽尺寸;确定了液压胀接的密封胀接压力;为产品换热器制造提供了真实数据,也为类似换热器的制造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装备》期刊2017年04期)
刘英东,王成伟,姜殿军,郭飞[8](2017)在《核级热交换器液压胀接工艺评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压水堆核电站中某热交换器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工艺,采用液袋式超高压液压胀管机进行胀管试验,胀管后通过对试验件的外观和尺寸检查、接头的密封性试验以及机械强度试验,从而确定最佳的胀接工艺参数,满足RCC-M规范中对胀管工艺评定的相关要求。(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7年05期)
李翠翠[9](2017)在《液压胀接压力理论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胀接机构及材料特性,采用用简化的两端开口的套筒模型,对该产品液压胀接压力进行了计算和确定,为后续实施胀接工艺评定、产品胀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11期)
李志海,刘雁,宣征南,杜继盛[10](2016)在《换热管与管板液压胀接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换热管与管板接头是换热器中最容易发生失效的地方。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的可靠性一直是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液压胀接技术是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换热管与管板接头胀接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叁个方面进行。其理论分析的模型主要有换热管是单管,管板是无限平板模型和单管套筒模型。有限元分析模型主要有平面应力模型或平面应变模型、2D轴对称模型和3D模型。实验研究包括拉脱实验(压脱试验)、密封实验、应力腐蚀试验、X光衍射试验和应变测量等。通过这些试验来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胀接接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和胀后残余应力,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液压胀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金属复合管由两种金属组成,内衬层采用耐蚀合金,作为介质隔离层,外承压层一般采用碳钢作为基层保护,经过塑性成形技术使得内外层紧密贴合。结合两种管材的优点,充分利用碳钢的刚性好、强度高、价格低廉等优势,又结合了耐蚀合金层的优良耐蚀性能,性价比优势明显。通过液压胀接方式成形的双金属复合管结合力大,疲劳强度高,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本文主要通过弹塑性力学理论和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接原理与工艺参数优化展开研究。主要内容有:(1)首先基于弹塑性理论,将复合管成形过程分为加载阶段、保压阶段、卸载阶段,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弹塑性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复合管成形过程中的瞬时挤压应力、成形完成后的残余挤压应力与胀接液压力之间的理论解析式,并给出胀接液压力的选取范围。其次,通过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管成形过程中的理论解析解进行了验证,并针对基管发生塑性屈服后残余挤压应力的变化规律、衬管轴向收缩量与复合管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设计五因素二指标正交试验方案,试验因素选取衬管厚度、基管厚度、初始间隙、初始管长和保压时间,并为各因素选取叁种水平,双金属复合管成形完成后的残余挤压应力和壁厚分布均匀性指数作为试验考察指标,通过较少的数值模拟,得到各参数组合下的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直观和方差分析,确定各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显着程度。最后利用综合平衡法获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并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MATLAB编程验证最佳工艺参数的优异性。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的获取对指导生产实际具有重要的意义。(3)设计一种常温小型高液压胀接试验的装置,在以往研究者的基础上,主要从加压胀头、排气堵头、密封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上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承受最大60Mpa的超高液压力。装置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拆卸,通过工业摄像机与图像处理手段引入视觉检测算法,代替传统的应变片数据采集方法,实现非接触测量,测量数据可以作为生产工艺改进的参考依据,提高产品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压胀接论文参考文献
[1].李翠翠,和广庆.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液压胀接缺陷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机械工程师.2019
[2].郭奶超.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接原理与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葛天竹,李佳,周昌玉,贺小华.钛管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性能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4].王汉,葛天竹,贺小华.双槽管板孔液压胀接接头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5].唐越,倪兴健,王勇勤.316L/X70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接成形机理[J].锻压技术.2018
[6].李伟,王强,杨笑瑾,王福春.镍基合金换热管与镍基合金管板液压胀接试验研究[J].化工机械.2017
[7].顾善球.双面堆焊管板深孔液压密封胀接技术[J].中国化工装备.2017
[8].刘英东,王成伟,姜殿军,郭飞.核级热交换器液压胀接工艺评定研究[J].压力容器.2017
[9].李翠翠.液压胀接压力理论计算研究[J].科技视界.2017
[10].李志海,刘雁,宣征南,杜继盛.换热管与管板液压胀接技术进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