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寨滑坡论文-陈教科

头寨滑坡论文-陈教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头寨滑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风化作用,风化劣化,滑坡

头寨滑坡论文文献综述

陈教科[1](2018)在《P_2β风化特征及头寨滑坡形成的风化因子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峨眉山玄武岩(P_2β)广泛分布于云贵川叁省交界区域,P_2β分布区域通常河谷纵横、构造形式多样,岩体裂隙较发育,这样的地质环境条件使得峨眉山玄武岩成为了一套滑坡灾害易发岩系。滑坡孕育是一个多因素耦合作用过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实录和碎屑流运动学方面,系统开展P_2β滑坡中风化因子分析研究还不多。岩体的风化程度依赖其地质构造及重力变形提供的非连续面,P_2β特定岩性的地质构造使得岩体成为不同尺度块体构成的非连续介质。其原生柱状构造特征、集中的区域构造再加上分布区域地貌特征为P_2β集中性失稳事件发生奠定了基础。因此开展对“峨眉山玄武岩滑坡的风化因子研究”将提高人们对P_2β滑坡灾害的认识水平和防御能力,同时P_2β研究成果对其他岩性滑坡事件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将促进滑坡理论和灾害评价技术的深化与发展。本文在充分收集了既有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典型研究区进行地质调查。在研究区采取不同风化程度的P_2β岩样进行了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利用岩石薄片鉴定、电子扫描显微镜、岩石全化学分析、X衍射等试验方法对P_2β斜坡岩体的风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岩石微观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方面来揭示P_2β斜坡岩体的工程特性。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云南头寨大型P_2β滑坡来研究其滑坡孕育过程中的风化因子的贡献,以此来揭示P_2β的风化与滑坡地质灾害之间的生成关系。论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和结论:(1)P_2β斜坡岩体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腐岩层。宏观上看,其保留有原岩的部分强度,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腐岩与母岩相比,其密度变小、含水率与渗透性均增大。结构上P_2β腐岩层保留有原岩结构和构造特征,次生空隙较为发育,孔隙度高,结构疏松、水稳性差。(2)扫描电镜下观察P_2β斜坡岩体中的风化结构体,其风化前锋形态曲折,两侧岩石矿物形态差异显着,核心石一侧结构致密。而腐岩壳一侧则呈现蜂窝状结构,形貌特征有较多的孔隙与裂隙出现,并在裂隙的内部有细小粘土矿物出现。这些裂隙能够截留和存储水分,为非饱和带的岩石的连续性风化提供条件。(3)利用化学全分析、X衍射等方法分析了P_2β腐岩的岩石化学及矿物特征,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除了Fe元素外,其他组分变化不太明显。在核心石向腐岩的风化过程中,Si、Ca、Na、Mg等元素呈现流失特征。Fe、Al元素逐步富积,烧失量与化学蚀变指数有显着增大。P_2β的风化过程中,新鲜玄武岩中的玻璃质、辉石、斜长石交代作用下逐步生成蒙脱石、绿泥石等次生矿物。(4)P_2β的风化与地质灾害的生成关系可以概括为:1)P_2β的特殊构造、矿物组成构成了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基础。同时P_2β的分布区构造活动强烈、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在冷热交替、干湿循环等自然条件下,加速了岩石的风化速度。2)化学风化作用下岩体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物理力学性质的弱化,使得岩体应力松弛、岩体密度整体降低,坚硬岩体的力学行为逐步向塑性转化。3)结构体的风化前锋的叁维空间扩展使的结构体风化能够远距离的扩展到岩体内深处部位,可使岩体某一深度范围内的风化作用与岩体表面同时发生。4)地表水的渗入参与了P_2β的物理风化。岩体内部的径流水会在岩体内形成动水压力,降低颗粒间的粘聚力。另外渗入的裂隙水会使岩体内部贯通面的裂隙产生孔隙水压,降低岩体的抗剪切能力及有效应力。(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9-01)

王志兵,申林方,徐则民[2](2016)在《头寨滑坡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水-岩(土)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头寨滑坡为对象,分析滑坡岩土体的矿物组成和组构等特征,研究表明造成滑体玄武岩岩体性质劣化的风化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耦合的水-岩(土)相互作用过程,在多尺度(微观、细观、宏观)岩(土)体的"石夹土"结构中得到体现,水岩作用产物主要有绿泥石、伊利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采集滑坡体剪出口处的地下水样测试水化学组成,选取前四个主因子P_1、P_2、P_3和P_4(分别占总方差的39.9%,21.9%,16.7%和13.5%)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因子P_1主要反映玄武岩原生矿物的溶蚀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主因子P_2反映岩(土)体孔隙中有柱状硫酸钙矿物的结晶析出,主因子P_3反映岩(土)体同地下水之间存在阳离子交换,主因子P_4反映岩(土)体水岩作用产物——Si O2矿物在地下水中溶解性与水溶液中CO_2含量的关系。地下水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能反映出滑坡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6年01期)

王品[3](2013)在《头寨滑坡源岩体碎裂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晚二迭世峨眉山玄武岩广泛分布于云贵川叁省交界区域,是一套易于发生大型远程高速滑坡碎屑流灾害的特殊岩系,而且还经常成为大型水电工程的建基岩体和工程边坡,因此对于此类灾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对于这个领域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碎屑运动学及事件激发因素方面,而作为此类滑坡的物质基础,沿途分布的极度破碎的碎屑应引起重视,失稳岩体如何转化为如此均匀破碎的碎屑即峨眉山玄武岩的碎裂化机理,至今没有过系统的研究。本文以峨眉山玄武岩大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典型代表—云南昭通头寨滑坡为例,通过分别调查研究头寨滑坡堆积体的粒度组成和源岩体中由各级结构面所围限的碎裂块体尺寸分布,对比分析两者的粒度组成,查明失稳岩体碎裂化过程,进一步探讨其碎裂化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头寨滑坡堆积体的粒度组成研究。针对堆积体,分别进行现场筛分试验、淋滤块石粒度调查、巨石等效粒径调查和粘土取样分析,结合室内试验,对滑坡堆积体的粒度组成有了一个从大到小全方位的认识。(2)滑源区源岩体碎裂块石尺度研究。分析岩体表面结构面的分形特征,选取典型源岩体碎裂岩面拍摄图片,基于ArcGIS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得到被结构面分割的每一个块石的块度,进而分析碎裂块石的块径分布。(3)源岩体碎裂块体尺寸与堆积体碎屑尺度的分析比较。将源岩体碎裂块度分布与堆积体的粒度分布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异同,基于spass软件对两者的重量累积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查明粒度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4)探讨玄武岩体的碎裂化机理。通过分析峨眉山柱状节理玄武岩岩体内结构面在分别经历原生建造、后期构造和浅表生改造过程中的演化,阐述岩体结构面的演化对岩体碎裂化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刘宇,徐则民,刘泓伶[4](2012)在《头寨滑坡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头寨滑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较严重的大型滑坡,其形成演化研究对于同类滑坡发展趋势预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首先论述头寨滑坡的研究现状,根据峨眉山玄武岩发育演化的地质历史和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进一步验证得出的结论,研究头寨滑坡发生的原因。并从堆积物组成分析结合对当地降雨量统计研究,得出头寨滑坡既非土滑也非石滑,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类特殊滑坡。(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16期)

邢爱国,殷跃平[5](2009)在《云南头寨滑坡全程流体动力学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昭通头寨沟于1991年9月23日突然发生大型高速滑坡,总方量约1800×10~4m~3的滑体高速下滑,在2~3 min的时间内冲入盘河.文中用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头寨滑坡全程各个活动阶段的动力学机理,并得出了几点结论.启程阶段由于孔隙水压力及水汽垫层的共同作用,使作用在滑动面上的有效应力显着降低,从而导致滑带土抗剪强度减小;近程阶段高速飞行的滑坡体会产生机翼效应,使滑体势能更多地转化为动能,高速滑体可越过小山包且凌空飞行时间更长,飞行距离更远;远程阶段高速运动的碎屑体与周围空气之间产生复杂的空气动力学现象.产生的高速运动的垂直向上的气流和旋转向前的高速涡流的共同作用是碎屑流高速远程运动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王志兵,徐则民[6](2008)在《头寨滑坡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学全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测试、观察手段,分析了头寨滑坡发生的岩体玄武岩及其腐岩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与核心石在除Fe外,其它组分无明显的改变;核心石在转变为腐岩过程中Si、Ca、Na、Mg等元素逐渐流失,Fe、Al等逐渐富集,同时烧失量LOI和化学蚀变指数CIA显着增加,硅铝比逐渐减少。薄片鉴定表明主要矿物化学风化作用顺序为玻璃质、辉石、斜长石,与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序列一致,腐岩中主要的次生矿物为蒙皂石及绿泥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风化前锋形态曲折,风化前锋附近矿物呈现物理裂痕,沿着解理面更易出现,风化前锋两侧的岩石矿物形态差异显着。岩体的化学-物理耦合风化作用不仅表现在宏观尺度上,而且在细观-微观的尺度上更为明显。铁元素的价态变化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形成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导致岩石体积增大,从而产生物理裂纹。(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王志兵[7](2008)在《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昭通头寨滑坡的失稳岩体主要为二迭系峨眉山无斑玄武岩。滑坡体体积达900×10~4 m~3,其中400×10~4 m~3滑离源区;滑坡后缘到前缘最远端的斜长和水平投影长度分别为3423 m和3330 m,相对高差为763 m,平均坡降13°。滑坡堆积体主要有玄武岩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其显着特征是:级配不连续、无分选、空间变化不显着:化学风化产生的次生粘土矿物在滑坡堆积物中的比例约为9%,并主要以蒙皂石为主。滑床基岩为无斑玄武岩,滑床纵断面从上向下由倾角分别为48°、38°和15°的叁段组成;其中第一段为主滑带。借助化学全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测试、观察手段,对头寨滑坡主滑带杏仁状玄武岩及滑坡体玄武岩及其腐岩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与核心石在除铁元素外,其它组分无明显的改变;核心石在转变为腐岩过程中Si、Ca、Na、Mg等元素逐渐流失,Fe、Al等逐渐富集,同时烧失量和化学蚀变指数显着增加,硅铝比逐渐减少。薄片鉴定表明主要矿物化学风化作用顺序为玻璃质、辉石、斜长石,与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序列一致,腐岩中主要的次生矿物为蒙皂石及绿泥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风化前锋形态曲折,风化前锋附近矿物呈现物理裂痕,沿着解理面更易出现,风化前锋两侧的岩石矿物形态差异显着。岩体的化学-物理耦合风化作用不仅表现在宏观尺度上,而且在细观-微观的尺度上更为明显。铁元素的价态变化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形成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导致岩石体积增大,从而产生物理裂纹。对滑坡区泉水的动态监测及室内模拟试验表明:地下水主要源于降雨,其化学成分与处于非饱和带的玄武岩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风化层中的易溶盐、吸附阳离子、腐殖酸会进入地下水,同时雨水中的组分也会被不同程度地吸附;饱和带岩体与地下水反应规模不显着。风化作用破坏玄武岩晶体结构、化学键、减小离子半径、破坏电荷平衡、增加结构的孔隙度,从而削弱晶体间的联结力,使得风化程度不高的玄武岩岩石块力学强度锐减。头寨滑坡是受以杏仁状玄武岩薄层为基础发育的破劈理化层间错动带的主滑带、褶皱运动对滑体产生构造裂隙与柱状节理、物理-化学耦合风化及侧向卸荷作用共同控制作用形成的。沿结构面发生的化学风化形成的腐岩壳使岩体进一步转变为“石夹土”结构,削弱甚至切断了岩块之间的直接联系,将低岩体的力学强度及稳定性,促使岩体从固相介质向松散介质演化,加剧了坡体的时效变形并导致其最终失稳。坡体滑出源区碰撞解体后,来自腐岩壳、具有润滑和密封功效的以粘土矿物为主的细粒组分弥漫于核形石之间,不仅使土石集合体呈现流体特性,而且还使其在进入地效区后能够暂时封闭其下方空气,实现其在气垫上的远程滑移,因此,风化过程及其产物对滑坡的发生及滑体的高速远程滑移均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8-04-21)

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8](2007)在《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头寨滑坡方量约900×104m3,其中400×104m3滑离源区;后缘到堆积体前缘的斜长、水平投影及高差分别为3423m、3330m和763m,平均坡降13°。堆积体主要由玄武岩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级配不连续,无分选,空间变化不显着。1.5~5m的巨块石、20cm以下的碎块石—粉砂粒和以粘土矿物为主的层状硅酸盐分别占堆积物的10%、81%和9%。滑床基岩为无斑玄武岩,滑床纵断面从上向下由倾角分别为48°、38°和15°的叁段组成,第一段为主滑带。该滑坡是介于典型岩滑和典型土滑之间的风化玄武岩滑坡,是岩体长期演化的结果。以杏仁状玄武岩薄层为基础发育的破劈理化层间错动带是主滑带雏形,而以侧向卸荷为基础的物理—化学耦合风化最终使其转变为松散的易滑介质。褶皱运动产生的构造裂隙与柱状节理的迭加使滑体玄武岩呈现碎裂—镶嵌结构,而沿结构面发生的化学风化形成的腐岩壳使岩体进一步转变为"石夹土"结构,加剧了坡体的时效变形。坡体滑出源区碰撞解体后,来自腐岩壳、具有润滑和密封功效的以粘土矿物为主的细粒组分弥漫于核心石之间,不仅使土石集合体呈现流体特性,而且还使其在进入地效区后能够暂时封闭其下方空气,实现其在气垫上的远程滑移。风化过程及其产物对滑坡的发生及滑体的高速远程滑移均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07年05期)

头寨滑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头寨滑坡为对象,分析滑坡岩土体的矿物组成和组构等特征,研究表明造成滑体玄武岩岩体性质劣化的风化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耦合的水-岩(土)相互作用过程,在多尺度(微观、细观、宏观)岩(土)体的"石夹土"结构中得到体现,水岩作用产物主要有绿泥石、伊利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采集滑坡体剪出口处的地下水样测试水化学组成,选取前四个主因子P_1、P_2、P_3和P_4(分别占总方差的39.9%,21.9%,16.7%和13.5%)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因子P_1主要反映玄武岩原生矿物的溶蚀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控制作用,主因子P_2反映岩(土)体孔隙中有柱状硫酸钙矿物的结晶析出,主因子P_3反映岩(土)体同地下水之间存在阳离子交换,主因子P_4反映岩(土)体水岩作用产物——Si O2矿物在地下水中溶解性与水溶液中CO_2含量的关系。地下水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能反映出滑坡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寨滑坡论文参考文献

[1].陈教科.P_2β风化特征及头寨滑坡形成的风化因子研究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8

[2].王志兵,申林方,徐则民.头寨滑坡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水-岩(土)相互作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

[3].王品.头寨滑坡源岩体碎裂化机理[D].昆明理工大学.2013

[4].刘宇,徐则民,刘泓伶.头寨滑坡的形成与演化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5].邢爱国,殷跃平.云南头寨滑坡全程流体动力学机理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王志兵,徐则民.头寨滑坡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J].矿物学报.2008

[7].王志兵.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D].昆明理工大学.2008

[8].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机制[J].地质论评.2007

标签:;  ;  ;  ;  

头寨滑坡论文-陈教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