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性能论文_崔军军,杨德健,熊佳明,门雅爱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钢板,斜拉桥,烈度,静力,支座,荷载。

抗震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崔军军,杨德健,熊佳明,门雅爱[1](2019)在《预制装配式耗能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某10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布置阻尼装置前后结构的层间位移、基底剪力以及塑性铰分布变化情况,同时分析阻尼装置布置位置的不同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布置阻尼装置结构的各层层间位移和基底剪力均有所降低,塑性铰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说明黏滞阻尼器能够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薛建阳,许丹,任国旗,郭锐[2](2019)在《传统民居穿斗式木构架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西南地区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抗震性能,对一个位于7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的两层、两跨穿斗式木构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选用3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对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地震剪力及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大。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X向和Y向的一阶自振频率分别降低了10.69%和19.97%,相应阻尼比分别增大到16.06%和17.47%。结构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加而降低,檐柱顶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整个结构中最小,说明檐柱顶处榫卯节点在振动过程中减震作用明显。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3,此时未见模型有显着破坏,表明模型木构架具有良好的整体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整个试验过程中,一层柱架耗能作用最大,柱脚耗能作用最小。(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孙丽明[3](2019)在《高烈度震区某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位于8度地震区某主跨163 m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的抗震设计,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主桥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与抗震性能验算。通过设置阻尼器、改变支座类型等措施限制主桥的横向地震位移、降低主桥地震响应,从而达到优化主桥抗震性能、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12期)

孙兵[4](2019)在《双柱偏心墩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文物遗址保护的要求,桥下桥墩布置条件受限,因此对双柱墩做关于道路中心线偏心的设计,同时需要研究双柱偏心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通过midas Civil对双柱偏心墩建模进行空间有限元动力分析,以得到双柱偏心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纵横向桥墩和桩基的地震响应。并对纵横向桥墩和桩基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得到双柱偏心墩地震响应特征,对今后双柱偏心墩的抗震性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12期)

王剑明,伍大成,赵鹏贤,邹贻军,胡盟[5](2019)在《桥梁分级减震支座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小震"硬抗",大震"减震耗能+协同抗震"为核心提出分级减震理念,并开发了分级减震支座,对其力学参数与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以某大跨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抗震支座、分级减震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3种方案对减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E2地震作用下,采用分级减震支座方案墩底轴力响应最小,且相比于抗震支座方案可大幅降低固定墩墩底剪力及弯矩,相比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方案墩底剪力及弯矩均有一定的减小,表现出了较好的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贾毅,赵人达,王永宝,李福海[6](2019)在《配箍率对PP-ECC实心墩抗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箍筋含量对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实心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3个含箍率不同的PP-ECC实心墩,并用1个普通混凝土实心墩作为对比试件,对4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获得了PP-ECC及普通混凝土实心墩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基于试件实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等试验结果,探讨了箍筋含量对PP-ECC桥墩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及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并与普通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桥墩相比,墩底塑性铰采用PP-ECC可以改善桥墩的破坏形态和损伤程度,显着提高其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但对试件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PP-ECC基体中的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箍筋的作用,在配箍率较低情况下,PP-ECC桥墩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塑性铰区配箍率越高,PP-ECC桥墩的滞回曲线越饱满,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和黏滞阻尼系数越大,抗震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雷凤,袁晓洒,杨洁,吴梦,王东[7](2019)在《高厚比对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更好的抗震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不同高厚比钢板剪力墙对钢框架滞回性能影响,研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耗能性能,再此基础上提出承载能力高和耗能性能好的钢板剪力墙的高厚比β取值范围112.5芨β芨150,为结构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5期)

杜长虹,杨帆[8](2019)在《西北民居“马鞍架”式钢屋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西北民居中的"马鞍架"式钢屋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建筑结构的布局与特征进行了大体介绍,运用Pushover非线性弹塑性分析方法建立了钢结构屋架模型,并针对钢屋架结构在不同地震力作用下的位移曲线变化情况进行具体计算分析。实际计算结果表明,该"马鞍架"式钢屋架能够有效满足抗震规范中的"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要求,且其位移满足限值要求,由此证实该钢屋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4期)

张锴[9](2019)在《地震作用下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震时楼梯对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有怎样的的影响,现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研究结构的自振特性、内力变化、结构变形等。结果表明,结构在受到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层间剪力和楼层变形有所增大,且对结构整体抗扭转性能有明显提高,即楼梯的设置对结构抗震有利。考虑楼梯的抗震表现,应对楼梯进行特殊加强以保证地震时楼梯的安全通畅。(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4期)

赵立东,曹万林,阚文亮,陈泽巧,陈钱佳[10](2019)在《不同构造复式钢管混凝土足尺柱抗震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式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完成了3种截面形式、2种剪跨比共6个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各试件施加相同轴力.截面钢构形式分别为圆钢管、外圆内圆复式钢管和带分腔焊接钢板的复式钢管.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试验结果表明:除剪跨比2.2且未设置腔体构造的钢管混凝土柱外,其余试件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稳定;增加截面含钢率或提高剪跨比,可使试件在达到相同位移角时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设置内圆钢管和分腔焊接钢板可提高构件承载力,对较小剪跨比试件的延性改善显着;降低剪跨比可显着提高构件初始刚度,但刚度退化速度较快,累积损伤效应更加显着;各试件在达到极限位移角时,设置腔体构造的剪跨比较小试件的累积耗能更高;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本文采用的钢管混凝土柱实用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偏于保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抗震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西南地区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抗震性能,对一个位于7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的两层、两跨穿斗式木构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选用3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对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地震剪力及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大。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X向和Y向的一阶自振频率分别降低了10.69%和19.97%,相应阻尼比分别增大到16.06%和17.47%。结构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加而降低,檐柱顶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整个结构中最小,说明檐柱顶处榫卯节点在振动过程中减震作用明显。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3,此时未见模型有显着破坏,表明模型木构架具有良好的整体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整个试验过程中,一层柱架耗能作用最大,柱脚耗能作用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崔军军,杨德健,熊佳明,门雅爱.预制装配式耗能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9

[2].薛建阳,许丹,任国旗,郭锐.传统民居穿斗式木构架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3].孙丽明.高烈度震区某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优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4].孙兵.双柱偏心墩抗震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5].王剑明,伍大成,赵鹏贤,邹贻军,胡盟.桥梁分级减震支座抗震性能分析[J].交通科技.2019

[6].贾毅,赵人达,王永宝,李福海.配箍率对PP-ECC实心墩抗震性能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雷凤,袁晓洒,杨洁,吴梦,王东.高厚比对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8].杜长虹,杨帆.西北民居“马鞍架”式钢屋架抗震性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

[9].张锴.地震作用下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9

[10].赵立东,曹万林,阚文亮,陈泽巧,陈钱佳.不同构造复式钢管混凝土足尺柱抗震性能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图九龙坡区西铝压延车间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校验流程抗震性能优越的木结构建筑PBSD抗震性能目标矩阵含水率和腐蚀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柱抗

标签:;  ;  ;  ;  ;  ;  ;  

抗震性能论文_崔军军,杨德健,熊佳明,门雅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