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变迁论文-浦义俊,吴贻刚,辜德宏

战略变迁论文-浦义俊,吴贻刚,辜德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战略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人本化回归

战略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浦义俊,吴贻刚,辜德宏[1](2019)在《历史与变迁: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人本化回归及战略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人本化回归及战略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经历历史变迁的德国竞技体育在激荡中逐渐摆脱了政治利益束缚与畸形思维牵制,最终理性选择了符合国家和国民现实利益需要的人本化发展方式。其竞技体育人本化回归蕴含四个层面的战略价值诉求:其一,体育层面的战略诉求:促进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其二,政治层面的战略诉求:契合于德国新时期的国家政治安全观和理性政治思维,摆脱盲目的政治效应追求;其叁,经济层面的战略诉求:促进体育产业品牌化、科技化和集群化发展,助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其四,社会层面的战略诉求:移民化背景下通过体育促进社会融合,提升国家社会凝聚力和国家文化认同感。德国竞技体育的人本化回归在竞技体育社会力量的培育、政府竞技体育职能转变、体育产业深度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发展思路转变等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金南,董战峰,蒋洪强,陆军[2](2019)在《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其演进脉络、阶段性变化特征和取得的成效,对于制定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②建立环境保护叁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1972—1991年);③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2000年);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创建的环境友好型战略(2001—2012年);⑤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2013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制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向、改革目标,指出了管理体制、生态法治、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等六大改革方向.(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刘志华[3](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变迁与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加的历届夏季奥运会为依据,分析中国竞技体育在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下的发展变迁。研究认为:中国竞技体育从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第一"的历程,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举国体制下的奥运争光计划,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实现了中国体育大国之梦。竞技体育发展必须符合时代发展,必须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告别了过去的"唯金牌论",突破了以往的"金牌至上"的价值观,加快符合时代背景的体育深化改革和全面转型,采取普及群众体育与提高竞技体育相结合发展战略,力争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与升华。(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9年10期)

付梦梦[4](2019)在《制度变迁理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既抓住了乡村发展的关键,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趋势。本文针对乡村振兴的现状,结合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全面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在体制建设、人才引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路径依赖"等方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甜,左停[5](2019)在《欧盟乡村发展的路径变迁及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了战后资本的复兴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介入欧盟乡村发展之外,欧盟各级政府为实现欧洲战后的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战后欧盟乡村发展经历了从支持农业转向支持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生产环境的转变,从关注食物安全走向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欧盟不断与时革新的乡村发展路径以及发展范式,对中国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启示。首先,叁农财政支持需要由支持农业生产转向支持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生产环境,乡村振兴除了经济振兴,更重要的是社会和生态的重振;其次,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多部门多主体的参与;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振兴应该有的放矢,鼓励在生态脆弱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的乡村中的边缘农户退出农业生产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选择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9年09期)

田宗会[6](2019)在《从“罗杰斯计划”到“临时运河协议”——尼克松“缓和战略”下美国对埃及政策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以军事对抗为手段展开了遏制与反遏制的战略博弈。在尼克松"缓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美国先后进行了两次"罗杰斯计划"以及"临时运河协议",试图缓和埃及和以色列的关系,阻止苏联独步中东,实现中东和平,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不过,尼克松政府与埃及交涉、斡旋的四年间,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导致埃以局势的恶化,间接导致了十月战争的爆发,打破了"缓和战略"下埃以间"不战不和"的僵局,为后来的"穿梭外交"和埃以和谈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蒋远胜,徐光顺[7](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制度变迁、现实需求与未来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农村金融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经历了市场化起步、市场体系构建、现代金融制度探索和市场化改革深化四个阶段。整体的改革遵循了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方式上经历了制度变迁到制度与技术创新协同演进的过程。尽管四十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伴随着人口城镇化和资本工商业化的乡村衰退,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再为乡村振兴融资发挥主渠道作用和满足财富管理与风险管理等新兴金融需求。因此,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满足现实需求为动力,本文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四个方向:深化市场化改革、实现乡村发展范式与农村金融范式的匹配、设计激励相容的动力机制、运用金融科技。(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08期)

陈定定,康晓蒙[8](2019)在《中美经贸关系变迁背后的美国对华战略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8年3月中美经贸摩擦出现以来,双方长期保持对话和磋商,美国的对华政策也进入加速调整阶段。40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演变始终是反映美国对华政策的晴雨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中美建交40年来经贸关系的变迁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两国的经贸合作情况,进而探究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出现的症结及未来发展前景。2016年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入了加速调整阶段,中美经贸磋商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贸易政策背后也折射出美国新的国家战略选择。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美国愈发倾向于从"相对收益"的角度考量中美经贸关系。展望未来,双方的有效沟通和战略再保证对于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9年07期)

陈慧女,陈盈[9](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化与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即1979—1991年沿海经济发展战略阶段、1992—1998年跨省区市经济区发展战略阶段、1999—2010年四大板块发展战略阶段和2010年以后多极增长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探索与创新,实现了由区域不平衡到区域协调的调整和转变,实现了中国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经济效率的迅猛提升,形成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本文来源于《经济思想史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时伟[10](2019)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变迁与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不可抗拒的趋势,但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即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开始转向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与全球化息息相关,从近代被动地卷入与自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偏离与抗争,到改革开放后的融入与改良,再到金融危机后的拥抱与主导,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变迁证明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需要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互动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人类发展走向所提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战略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其演进脉络、阶段性变化特征和取得的成效,对于制定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②建立环境保护叁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1972—1991年);③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2000年);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创建的环境友好型战略(2001—2012年);⑤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2013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制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向、改革目标,指出了管理体制、生态法治、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等六大改革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略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浦义俊,吴贻刚,辜德宏.历史与变迁: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人本化回归及战略价值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

[2].王金南,董战峰,蒋洪强,陆军.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J].环境科学研究.2019

[3].刘志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变迁与发展战略研究[J].运动精品.2019

[4].付梦梦.制度变迁理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田甜,左停.欧盟乡村发展的路径变迁及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9

[6].田宗会.从“罗杰斯计划”到“临时运河协议”——尼克松“缓和战略”下美国对埃及政策的变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蒋远胜,徐光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制度变迁、现实需求与未来方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8].陈定定,康晓蒙.中美经贸关系变迁背后的美国对华战略调整[J].当代世界.2019

[9].陈慧女,陈盈.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化与变迁[J].经济思想史研究.2019

[10].时伟.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变迁与战略选择[J].理论月刊.2019

标签:;  ;  ;  ;  

战略变迁论文-浦义俊,吴贻刚,辜德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