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紫苏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谱仪器,定量分析,二阶校正
紫苏子论文文献综述
高宇梦,周平容,万娅,唐章奉,康超[1](2019)在《光谱仪器二阶校正实例——在存在干扰的紫苏子中直接测定木犀草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一些分析仪器仍然存在选择性不足的难题。但是,仪器分析教材对定量分析方法的讲述基本停留于单变量分析,其不能克服干扰。本研究工作选取在存在干扰的紫苏子中直接测定木犀草素的难题,基于光谱仪器结合实验梯度构建二阶校正实例,将分析物信号与干扰信号进行数学分离,实现完全选择性,进而直接测定分析物。本工作预期可以为仪器分析教材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有趣的二阶校正实例。(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4期)
路公静,孙俊英[2](2019)在《不同形态紫苏子的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不同形态紫苏子饮片进行质量分析。方法利用实体显微镜观察紫苏子性状,包括表面颜色、粒径大小、表面主要特征;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苏子饮片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性状鉴别发现,同一炮制规格的紫苏子在颜色、大小、表面网纹颜色、油润度四个方面存在差异,依据差异分为4种形态:大粒紫苏子、小粒紫苏子、灰色紫苏子及白苏子。含量测定发现,小粒紫苏子中迷迭香酸的百分含量最高,为(0.43±0.03)%,大粒紫苏子次之,含量为(0.25±0.06)%;灰色紫苏子普遍偏低,含量为(0.24±0.04)%,白苏子最低,含量为(0.22±0.06)%。结论通过市场抽样及样品检验,考察范围涉及了整个山东省,推动了紫苏子饮片质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宋铁蛋,陈艳菲,李璐[3](2019)在《中药饮片紫苏子和钩藤的耐热菌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中药饮片紫苏子和钩藤中耐热菌数随加热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增订草案)中的方法对2种饮片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然后测定不同沸水浴时间耐热菌数,分离鉴定存活的耐热菌,并进行灭活实验。结果检验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1107(修订草案)。随着沸水浴时间的延长,耐热菌数量显着下降。鉴定结果显示耐热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属。结论中药饮片存在一定的耐热菌污染,应建立合理的耐热菌质控标准,保障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燕,刘聪,王丽军,胡昌江,李文兵[4](2019)在《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炒紫苏子标准汤剂,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中迷迭香酸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40∶60,V/V),检测波长为33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并计算其转移率。建立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对色谱峰进行指认。结果: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为5.55%~9.75%;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44%~1.58%,平均含量为1.08%;迷迭香酸的转移率为18.31%~34.32%,平均转移率为25.42%。在17批炒紫苏子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1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高于0.95;并指认出了其中5个共有色谱峰,分别为咖啡酸(峰3)、木犀草苷(峰5)、迷迭香酸(峰8)、木犀草素(峰9)和芹菜素(峰10)。结论:建立了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为炒紫苏子配方颗粒及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05期)
伍磊[5](2019)在《紫苏子汤对哮喘小鼠TNF-α、白细胞介素-8、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紫苏子汤对哮喘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例Wistar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模型组,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实验组小鼠给予紫苏子汤,空白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蛋白、IL-8蛋白、IL-1β蛋白表达,使用RT-PCR法检测TNF-αmRNA、IL-8mRNA、IL-1βmRNA表达,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淋巴细胞(Lymphocyt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计数,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75%间强迫肺活量时用力呼气量(FEF25-75)、呼气流量峰值(PEF)值。结果:实验组小鼠TNF-α蛋白、IL-8蛋白、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模型组小鼠(P<0.05);实验组小鼠TNF-αmRNA、IL-8mRNA、IL-1β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空白模型组小鼠(P<0.05);实验组小鼠中性粒细胞数显着高于空白模型组小鼠(P<0.05),实验组小鼠淋巴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空白模型组小鼠(P<0.05);实验组小鼠FEV1、FEF25-75、PEF均明显高于空白模型组小鼠(P<0.05)。结论:紫苏子汤可以有效降低哮喘小鼠TNF-α、IL-8、IL-1β水平,升高哮喘小鼠中性粒细胞数,降低哮喘小鼠淋巴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修复哮喘小鼠受损肺功能。(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02期)
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侯海涛[6](2018)在《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备的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分别制备1,2,3,4,5,6 mg/m L的冷/热榨紫苏子油醇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冷/热榨紫苏子油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随着紫苏子油浓度的增加抑制活性增大,且冷榨紫苏子油的抑制效果好。动力学分析可知: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均属于竞争性抑制。冷/热榨紫苏子油的IC50分别为7.07,10.56 mg/m L,抑制常数Ki分别为2.86,4.23 mg/m L。(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兰芬,孙素琴,周群,马芳[7](2018)在《叁种紫苏子的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光谱叁级鉴定法和整体解析法对来源地均为河北的叁种紫苏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叁种紫苏子样品红外光谱中,都有2927,2854,1745,1160 cm~(-1)附近表征油脂类的主要特征峰以及1655和1535 cm~(-1)附近表征蛋白质的主要特征峰。但叁种紫苏子油脂与蛋白质特征峰的相对高度差异较大,说明二者在叁种紫苏子中的相对含量不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中,出现了1709 cm~(-1)附近属于有机酸类的特征峰;此外,叁种紫苏子样品在1720~1530 cm~(-1)、1400~1020 cm~(-1)波段的谱峰有显着差异。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叁种紫苏子样品在1400~1800 cm~(-1)、900~1300 cm~(-1)两个波段主要自动峰位置差异不大,不同之处在于自动峰间的相对强度。运用红外光谱叁级鉴定和整体解析法可快速、全面分析鉴定叁种紫苏子,为紫苏子种质鉴别和紫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仪器与医疗》期刊2018年01期)
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候海涛[8](2018)在《冷榨法制备紫苏子油及其脂肪酸组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冷榨法制备紫苏子油,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水分含量、转速及榨头温度为自变量,紫苏子出油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优化紫苏子油的冷榨法制备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紫苏子油的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冷榨法制备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水分含量2.5%、转速25 r/min、榨头温度60℃。在此条件下紫苏子油出油率为34.28%,与预测值34.09%相近,所得制备条件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桂静芬[9](2016)在《紫苏子油的冷/热榨法提取及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苏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果实,是国内外经常用于临床上的一种中药,我国的紫苏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均可见到,其分布较为广泛。紫苏子含油量非常丰富,且富含人体的必须脂肪酸α-亚麻酸,为充分开发利用紫苏子资源,本课题对紫苏子油提取工艺的优化、脂肪酸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以及紫苏子油微乳的体外释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运用冷榨法和热榨法对紫苏子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水分含量、转速及榨头温度为自变量,紫苏子出油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优化了紫苏子油的冷榨法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为:水分含量2.5%、转速25rpm、榨头温度60℃,在此条件下紫苏子油出油率实测值为34.28%,与预测值34.09%相近。(2)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冷/热榨紫苏子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冷榨紫苏子油中检测出五种物质,分别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正十五烷酸。热榨紫苏子油中检测出α-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不含油酸,且经高温蒸炒后产生了一些醇类及烷烃类物质。(3)抗氧化剂对紫苏子油的抗氧化效果排序为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维生素E(VE);添加了抗氧化效果最好的TBHQ后冷、热榨紫苏子油的货架期分别从176天和112天延长至480天和528天;复配抗氧化剂的使用对紫苏子油抗氧效果排序为0.01%TBHQ+0.01%BHT>0.01%TBHQ+0.01%VE>0.01%BHT+0.01%VE,添加了复配抗氧化剂TBHQ和BHT的冷、热榨紫苏子油其货架期分别从176天和112天增加到544天和560天;抗氧化增效剂对紫苏子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0.015%TBHQ+0.005%CA对冷、热榨紫苏子油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货架期分别由176天和112天延长至528天和544天。(4)考察α-亚麻酸氧化动力学规律表明冷榨紫苏子油中α-亚麻酸的氧化规律较接近指数变化规律(R2=0.908),即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而热榨紫苏子油中α-亚麻酸的氧化规律更接近线性变化(R2=0.930),即符合零级氧化动力学。(5)紫苏子油抗氧化活性中,冷/热榨紫苏子油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冷榨紫苏子油对叁种自由基清除效果排序为:·OH>O2-·>DPPH·;热榨紫苏子油对叁种自由基清除效果排序为:DPPH·>O2-·>·OH。(6)对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动力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热榨紫苏子油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随着紫苏子油浓度的增加抑制活性增大且冷榨紫苏子油的抑制效果更好。动力学分析可知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均属于竞争性抑制。冷/热榨紫苏子油的IC50分别为7.07mg/mL、10.56mg/mL,抑制常数Ki分别为2.86mg/mL、4.23mg/mL。(7)以正向透析扩散法分别考察紫苏子油微乳体系在人工胃液和pH 7.4人工肠液中的释放情况,并对释放情况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冷/热榨紫苏子油微乳在人工胃液及pH 7.4人工肠液两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情况均符合Retgerpeppas方程。人工胃液中冷/热榨紫苏子油微乳释放方程分别为Q=12.37324t-0.38437,Q=5.69875t-1.15531;pH 7.4人工肠液中冷/热榨紫苏子油微乳的释放方程分别为:Q=1.03672t0.39456,Q=4.61072t0.16096。(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6-06)
高冰冰,苏洁,王楠楠,李波,吕圭源[10](2016)在《复方紫苏子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肝脂及肝脏病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紫苏子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肝脂、肝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复合饮酒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造模2周后,灌胃给予复方紫苏子提取物(524、262、131mg/kg),每日1次,连续6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COD-PAP法和GPO-PAP法分别测定大鼠肝TC和TG水平;观察肝脏形态学和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紫苏子提取物524、262mg/kg组血清TC、TG、LDL-c水平和AI明显降低,131mg/kg组血清TG水平和AI明显降低;524mg/kg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降低,262mg/kg组血清AST活性明显降低;524mg/kg组肝系数、TC、TG水平明显降低,262mg/kg组肝TC和TG水平明显降低;各给药组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复方紫苏子提取物可有效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及肝脂水平,改善肝脏病变情况。(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紫苏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不同形态紫苏子饮片进行质量分析。方法利用实体显微镜观察紫苏子性状,包括表面颜色、粒径大小、表面主要特征;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苏子饮片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性状鉴别发现,同一炮制规格的紫苏子在颜色、大小、表面网纹颜色、油润度四个方面存在差异,依据差异分为4种形态:大粒紫苏子、小粒紫苏子、灰色紫苏子及白苏子。含量测定发现,小粒紫苏子中迷迭香酸的百分含量最高,为(0.43±0.03)%,大粒紫苏子次之,含量为(0.25±0.06)%;灰色紫苏子普遍偏低,含量为(0.24±0.04)%,白苏子最低,含量为(0.22±0.06)%。结论通过市场抽样及样品检验,考察范围涉及了整个山东省,推动了紫苏子饮片质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苏子论文参考文献
[1].高宇梦,周平容,万娅,唐章奉,康超.光谱仪器二阶校正实例——在存在干扰的紫苏子中直接测定木犀草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路公静,孙俊英.不同形态紫苏子的质量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
[3].宋铁蛋,陈艳菲,李璐.中药饮片紫苏子和钩藤的耐热菌考察[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4].李燕,刘聪,王丽军,胡昌江,李文兵.炒紫苏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房.2019
[5].伍磊.紫苏子汤对哮喘小鼠TNF-α、白细胞介素-8、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
[6].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侯海涛.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18
[7].杨兰芬,孙素琴,周群,马芳.叁种紫苏子的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
[8].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候海涛.冷榨法制备紫苏子油及其脂肪酸组分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8
[9].桂静芬.紫苏子油的冷/热榨法提取及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D].南昌大学.2016
[10].高冰冰,苏洁,王楠楠,李波,吕圭源.复方紫苏子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肝脂及肝脏病变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