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蓝舌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抗体,抗病毒,鉴定,天然免疫,密码子,基因。
蓝舌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陈新,曹雨,薄宗义,陈欢,孙雯[1](2019)在《Tubacin对蓝舌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感染反刍动物,包括山羊、绵羊、水牛和骆驼等,引起的非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鼻腔及胃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库蠓是其主要传播媒介。BTV传播相当广泛,除了南极洲外的所有洲都有发现,近20年间在欧洲肆虐传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发现的BTV包含26个血清型,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使用传统疫苗只能提供部分保护。虽然目前已经有针对多种血清型BTV重组疫苗的研究,但保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究防治BT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特异性抑制剂Tubacin能够抑制13型BTV感染,通过半定量PCR、Western blot、TCID_(50)等试验验证,Tubacin处理后细胞病变减轻,病毒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上清中病毒粒子含量减少。结果证明Tubacin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TV感染,Tubacin是抗BTV的候选药,HDAC6可能是抗BTV感染的靶点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高云飞,高凤成,李清峰[2](2019)在《蓝舌病毒通过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抑制HBV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6激活巨噬细胞天然免疫的机制及BTV16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BTV未预处理或预处理12 h后巨噬细胞中GAPDH、IFN-α、IFN-β、IRF-3、IRF-5和IRF-7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RF3、IRF5、IRF7蛋白的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基上清中HBsAg及HBeAg的表达。结果 BTV16能够激活TLR3/干扰素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巨噬细胞高表达Ⅰ型干扰素并诱导干扰素调节因子高表达,20%体积比的BTV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HBV复制即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 <0.05),Ⅰ型干扰素受体抗体预处理后,BTV16刺激巨噬细胞的上清对HBV释放的抑制作用显着减弱(t=14.031,P=0.003)。结论 BTV16能够激活巨噬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显着抑制HBV在肝细胞的复制,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成辉,肖朋朋,赵冠宇,张克龙,李卓昕[3](2019)在《蓝舌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云南省库蠓蓝舌病流行病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RT-PCR检测方法,用于2018年云南省库蠓的蓝舌病(BT)流行病学检测。设计2对保守引物,优化RT-PCR方法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退火时间和延伸时间,并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价。采集了昭通市3个县及普洱市澜沧县的BT传播媒介库蠓共25万余只,进行研磨后,用建立的RT-PCR方法检测样本。筛选出1对引物BTVS10-F和BTVS10-R作为蓝舌病毒RT-PCR检测引物,敏感度达到10~(2.5) TCID_(50)/0.1 mL,通过对BTV16型的阳性病毒检测,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曹雨,张莹辉,赵炜,陈新,薄宗义[4](2019)在《蓝舌病毒14型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我国新疆地区羊蓝舌病的流行情况,对某羊场疑似发生蓝舌病的羊病料进行了采集,并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应用间接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抗凝血样品接种敏感的BHK21细胞进行连续盲传,对细胞病变呈阳性的样品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同时针对VP7片段和VP2片段设计引物进行RT-PCR检测鉴定,并对其L2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BTV抗体检测均为阳性,接种BHK21细胞后均产生了特异性细胞病变,并与FITC标记的抗BTV单抗特异性结合,针对VP7扩增出1 156 bp片段,针对VP2分别扩增出850 bp和1 581 bp片段,经测序和序列分析确定为BTV-14型。结果表明,我国新疆地区存在蓝舌病毒14型,这也是我国境内首次分离到蓝舌病毒14型,为进一步防控我国蓝舌病疫情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丁梦玥,马晓菁,叶锋,刘帅,薛新梅[5](2018)在《新疆牛蓝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监测新疆地区自然环境中蓝舌病流行情况,并分离蓝舌病毒(BTV),本研究在巴州尉犁县设置10头牛为哨兵动物,自2016年5月~11月期间每周采集哨兵动物的血清和抗凝血,各采集了280份。用竞争ELISA(c-ELISA)方法对所有血清样本进行BTV抗体检测,并将所有抗凝血样本接种于C6/36、BHK21和Vero细胞,盲传5代,有4份细胞出现病变,对这些病变细胞液进行BTV抗原捕获ELISA(Ac-ELISA)检测、BTV血清型群特异片段VP7基因PCR鉴定和免疫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所有细胞病变样本的BTV抗原检测均为阳性;经RT-PCR扩增,在1 156 bp处均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免疫电镜观察到蓝舌病毒粒子。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在新疆首次成功分离到了牛源BTV。(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张国芮,独军政,高闪电,田占成,Darien,Kheder,Ali,Mohamed[6](2019)在《蓝舌病毒NS2蛋白的抗体制备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蓝舌病毒16型(Bluetongue virus serotype 16,BTV-16)标准株RSAvvvv的序列,人工合成编码BTV-16 NS2蛋白的S8基因,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ro-NS2,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可溶性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rNS2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菌体中。利用组氨酸标签纯化树脂获得了高纯度的NS2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NS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抗NS2蛋白多克隆抗体不仅可与重组表达的rNS2蛋白反应,而且可与BTV感染细胞后的天然NS2蛋白反应。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抗体也可与BTV感染C6/36细胞中的天然NS2蛋白反应,且发现NS2大量分布于C6/36细胞的胞质中。本研究所制备的NS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具有很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NS2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康棣[7](2018)在《牛、羊Viperi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蓝舌病毒感染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舌病(Bluetongue)是由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绵羊、牛和鹿等反刍动物的、有虫媒传播的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蓝舌病在欧洲数次暴发,引起了重大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动物传染病。Viperin蛋白是2001年发现的一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能被多种病毒甚至细菌诱导表达,并且已证实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免疫调节和代谢调节的功能。但是目前未见Viperin蛋白抑制BTV复制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从原代绵羊睾丸(PST)细胞和牛肾细胞(MDBK)中扩增牛、羊Viperin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然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细胞后评价两种Viperin蛋白在BT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BTV感染后Viperin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BTV感染的PST、MDBK细胞以及绵羊血液中Viperin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明显升高。参考已公布的牛、羊Viperin mRNA序列设计引物,从BTV感染的PST和MDBK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条带,将其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牛、羊Viperin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均由1092对碱基组成。序列分析发现,牛、羊Viperin蛋白与其它物种的Viperin结构非常相似,均含有N末端、S-腺苷-L-甲硫氨酸(radical S-adenosyl methionine,SAM)和C末端结构域,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和SAM结构域中的基序序列高度保守。进化树分析表明,牛、羊Viperin与羊驼、野牦牛和藏羚羊等反刍动物Viperin遗传关系较近,与其它动物Viperin的遗传关系较远。VP5是BTV外层衣壳的重要组成蛋白,具有膜渗透功能,介导病毒粒子从内吞体释放进入细胞质。本实验实现了VP5 N端缺少41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VP5?41aa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高效表达和纯化,将其免疫新西兰白兔后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表明,该抗体不仅能与重组表达的VP5?41aa蛋白反应,而且能与BTV感染细胞中具有天然构象的VP5蛋白反应,为后续评价病毒复制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抗体检测工具,也为深入研究VP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研究牛、羊Viperin在BT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将牛、羊Viperin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带有Flag标签的牛、羊Viper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BHK-21细胞,评价其对BTV复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羊Viperin蛋白在BHK-21细胞中成功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表达牛、羊Viperin的细胞中,BTV结构蛋白VP5、VP6以及非结构蛋白NS1表达量明显下降。实时定量PCR显示,过表达Viperin蛋白可以有效降低BTV NS3mRNA的水平。蚀斑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牛、羊Viperin基因过表达明显降低了病毒滴度。以上研究表明牛、羊Viperin均可有效抑制BTV的复制,在抗BTV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姚晓婷[8](2018)在《蓝舌病毒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及其在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Family)的环状病毒属(Orbivirus genus),是一种呈二十面体的双链RNA病毒;蓝舌病毒以库蠓作为媒介来感染哺乳动物,并伴随有一系列临床病征。尽管基因组分析发展迅猛,但是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仍然还是未解之谜,譬如,病毒在不同宿主中的适应性如何?病毒如何逃逸宿主的免疫机制?本研究采用99株来自不同地域的蓝舌病毒毒株,通过计算VP2基因的相关密码子使用参数,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蓝舌病毒VP2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的进化进行研究。通过核苷酸成分以及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性分析表明,蓝舌病毒VP2基因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此外,宿主对于病毒密码子使用模式产生的选择压力要大于媒介对其的选择压力且病毒和宿主之间密码子使用模式较媒介更为相近。有效密码子使用数(the 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s,ENC)结果显示,就整体而言,病毒密码子使用模式存在一定偏好性;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病毒密码子使用模式的进化主要受到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突变压力与地域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本研究首次对于蓝舌病毒VP2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对于病毒进化以及其在宿主中的适应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phylogeography)可以从系统发育角度来研究物种间或物种内基因系谱形成现有地理格局的原理及其历史演化过程。通过结合基因组信息与空间时间信息,来探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中的起源、阐述演化历程、重塑生物进化历史。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应用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研究病毒遗传进化,因此,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必将成为今后病原菌遗传学分析的一个趋势。本研究利用贝叶斯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对366株蓝舌病毒VP2基因在2000-2016年间的演化历程进行初步推敲,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时间段会爆发不同种血清型的蓝舌病毒,BTV1作为蓝舌病毒的主要血清型,在进化历程中并没有被完全清除,而且在21世纪以来反复爆发。结果暗示BTV1可能为大部分新型血清型的产生提供可能。此外,通过贝叶斯建树发现,欧洲可能是蓝舌病毒自21世纪以来广泛流行并传播的根源。除了欧洲国家以外,位于北美洲的美国与位于亚州南部的印度在蓝舌病毒的传播网络种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蓝舌病毒演化过程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病毒的防治以及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康棣,独军政,高闪电,田占成,Darien,Kheder,ALI,MOHAMED[9](2018)在《蓝舌病毒VP5蛋白抗体的制备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蓝舌病毒16型(BTV-16)标准株RSAvvvv的序列,首先人工合成编码BTV-16 VP5蛋白的S6全长基因,并克隆于pUC-57载体。设计表达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N末端缺少编码第1~41位氨基酸的截短基因VP5Δ41aa,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VP5Δ41aa。将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VP5Δ41aa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利用组氨酸标签纯化树脂获得了高纯度的VP5Δ41aa蛋白,用其3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相应的抗血清,Western-blot检测显示,抗血清不仅可与重组表达的VP5Δ41aa蛋白反应,而且可与BTV感染细胞中的VP5蛋白反应。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该抗体也可与BTV感染C6/36细胞中具有天然构象的VP5蛋白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VP5抗体将为深入研究VP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国芮,独军政,高闪电,田占成,常惠芸[10](2017)在《蓝舌病毒VP6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首先利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了蓝舌病毒1型(BTV1)的VP6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HTb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ro-VP6,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后用IPTG诱导表达,优化表达条件,纯化重组表达的VP6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VP6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及VP6蛋白在BTV1感染细胞中的分布。结果显示,重组VP6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利用组氨酸标签纯化树脂获得了高纯度的VP6蛋白;制备的抗VP6多克隆抗体不仅可与重组表达的VP6蛋白反应,而且可与BTV1感染细胞中的天然VP6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在BTV1感染的BHK21细胞中检测到了VP6蛋白的特异表达,且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本研究成功表达了BTV重组VP6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特异抗体,为进一步揭示VP6蛋白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蓝舌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6激活巨噬细胞天然免疫的机制及BTV16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BTV未预处理或预处理12 h后巨噬细胞中GAPDH、IFN-α、IFN-β、IRF-3、IRF-5和IRF-7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RF3、IRF5、IRF7蛋白的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基上清中HBsAg及HBeAg的表达。结果 BTV16能够激活TLR3/干扰素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巨噬细胞高表达Ⅰ型干扰素并诱导干扰素调节因子高表达,20%体积比的BTV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HBV复制即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 <0.05),Ⅰ型干扰素受体抗体预处理后,BTV16刺激巨噬细胞的上清对HBV释放的抑制作用显着减弱(t=14.031,P=0.003)。结论 BTV16能够激活巨噬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显着抑制HBV在肝细胞的复制,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提供了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舌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新,曹雨,薄宗义,陈欢,孙雯.Tubacin对蓝舌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2019
[2].高云飞,高凤成,李清峰.蓝舌病毒通过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抑制HBV增殖[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9
[3].李成辉,肖朋朋,赵冠宇,张克龙,李卓昕.蓝舌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云南省库蠓蓝舌病流行病学检测[J].中国兽医学报.2019
[4].曹雨,张莹辉,赵炜,陈新,薄宗义.蓝舌病毒14型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科学.2019
[5].丁梦玥,马晓菁,叶锋,刘帅,薛新梅.新疆牛蓝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兽医科学.2018
[6].张国芮,独军政,高闪电,田占成,Darien,Kheder,Ali,Mohamed.蓝舌病毒NS2蛋白的抗体制备及鉴定[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
[7].康棣.牛、羊Viperi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蓝舌病毒感染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8].姚晓婷.蓝舌病毒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及其在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中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9].康棣,独军政,高闪电,田占成,Darien,Kheder,ALI,MOHAMED.蓝舌病毒VP5蛋白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中国兽医科学.2018
[10].张国芮,独军政,高闪电,田占成,常惠芸.蓝舌病毒VP6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J].中国兽医科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