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频编码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视频编码器,码率控制,HEVC
视频编码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瑞阳[1](2019)在《软硬件协同视频编码器中码率控制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编码器中的码率控制模块可以通过调整量化参数QP来控制每一帧的比特数,使编码器输出比特流具有比较平滑的比特率曲线。提出一种软硬件协同视频编码器中的码率控制实现方法,可以应用于大部分具有通用运算单元的视频编码器中。(本文来源于《集成电路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闫利超,韩彬,邸金红[2](2018)在《无线通信的高清视频编码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无线通信的视频编码误码率,提出了基于分段扩频的无线通信高清视频编码技术。编码器包括运算放大器、液晶显示器、前置放大器、限幅保护电路、视频检测电路以及编码控制模块,设计判决反馈滤波器进行视频编码过程中的干扰抑制,采用可变增益放大电路进行无线通信的信道均衡放大处理,提高高清视频编码的保真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技术的视频编码通信误码率低,峰值信噪比高,视频的保真度高,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郭伟[3](2018)在《高性能视频编码器比较及码率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高清、超高清视频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地业界对于视频编码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应用要求,由各标准委员会组织和国际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提出了多种高性能视频编码协议,并形成行业标准。虽然这些标准都沿用了传统的混合视频编码框架,但在协议实现细节方面各有不同,相应地所能达到的性能也有所差异。本文对目前主流的几类高性能视频编码协议进行了分析,并在统一的输入源下进行了性能测试。在此基础上,针对H.265/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中的码率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编码及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混合编码结构的框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之后重点对四种最新的HEVC、AVS2、VP9和AV1视频编码标准从性能评价标准、测试序列与条件进行了对比评测。针对HEVC视频编码器,在总结和分析现有码率控制算法及相关改进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感兴趣区域的码率控制改进算法。算法在不改变现有HEVC码率控制算法结构的前提下结合先进的视觉显着区域提取思想,以每个CTU层的显着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从而把感兴趣区域作为CTU层码率分配的依据。通过改变CTU层的码率分配权重,将图像中的感兴趣的区域分配以较大码率而给一些不感兴趣的区域分配较低的码率,形成了一种更符合人眼特性的码率分配策略,提升了压缩视频的主观视觉质量。在HEVC参考软件HM16.0上的测试表明,论文提出的基于人眼感兴趣区域的码率控制改进算法在提升视频编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编码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哲诚,葛万成,吴晔[4](2018)在《x264视频编码器中参数设置对编码效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264是基于H.264/MPEG-4 AVC视频压缩标准的视频压缩编码器,它提供了很多可以设置的参数来控制其编码效率。不同的参数设置影响着编码时间,压缩后的视频大小和视频质量。文章分别比较和分析了一些编码参数,包括图像组、帧内预测的宏块分割、帧间预测的宏块分割、参考帧数目和像素精度对视频的平均每帧编码时间、平均每帧大小和平均峰值信噪比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2期)
江显舟[5](2017)在《超高清视频编码器IP核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SIC设计的超高清视频编码器IP核,支持HEVC视频编解码协议,最大编码速度达到每秒处理30帧4096x2304分辨率图像。为了同时满足编码质量与编码速度的要求,本IP对运动估计、SAO、数据访问等关键模块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其中运动估计采用叁级精度搜索架构,并为每级运动搜索设计了专门的搜索方案和代价函数。尤其是在搜索范围最大的第一级运动搜索模块中,我们创新的设计了双层分块搜索与相邻块运动信息置信判决相结合的方案,解决了大分块在运动边界处搜索不准确、小分块运动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并对当前编码块的像素分布进行特征提取,自适应调整代价函数中块匹配代价与运动一致性代价的权重,以达到较好的搜索结果;对于SAO编码模块,我们创新的设计了一种根据当前编码块的像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模式预判决的方案,显着的降低了编码计算量;在数据访问方面,对编码器自身的数据访问行为进行了建模,设计了专用的CACHE和无损数据压缩引擎,显着的降低了IP数据访问带宽。经过大量的算法优化,使得本IP的编码性能得以显着提升,特别是在低码率场景下,相比于竞争对手的性能优势可以达到4dB。(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4-10)
李光[6](2017)在《基于DM6467的高清视频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侦察图像作为无人机平台的一种重要的载荷信息,在军事侦察、效果评估、飞行操控、设备监视、态势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传感器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图像压缩的需求呈现出了新的变化。首先,图像载荷的种类不断丰富,包括可见光、红外视频及数码照片等已广泛应用;其次,高清视频逐渐应用,原始数据量成倍增长;最后,无人机图像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包括起降控制、察打一体化等,对图像编解码的时延和抗误码性能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传统的基于DSP处理器的图像编码器已无法适应上述需求。DM6467处理器采用SoC架构,内部集成高性能ARM和DSP处理器,并拥有图像压缩专用的HDVICP协处理器引擎,通过硬件实现宏块级H.264视频编码的预测、变换、编码等功能模块,在功耗不变的情况下达到传统DSP处理器10倍的功效。基于DM6467的高清视频编码器能够满足无人机图像压缩在处理性能、压缩效率、低时延和抗误码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高清编码器相关的设计与工程实现。(1)深入学习并理解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为后续的软硬件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图像编码的基本原理,其次详细描述了H.264编码的处理流程及各个关键技术。(2)高清视频编码器的硬件设计。针对无人机图像传输的实际需求,确定了以FPGA+DM6467为核心的设计方案,首先进行了采集电路的设计;其次利用FPGA进行图像预处理;最后重点研究了图像压缩的核心器件DM6467的内部结构和HDVICP等相关资源,并给出了DDR2和NAND Flash等外围电路设计。(3)高清视频编码器的软件设计。FPGA软件通过图像预处理模块及RAW格式分帧传输方式输出符合DM6467视频接口要求的数据,并通过参数配置实现了FPGA软件通用化设计;DM6467软件在ARM端通过参数控制、视频采集、数据发送、中断处理等模块实现了外设的控制和数据的输入输出,在DSP端采用并行流水方式控制HDVICP0实现高效的H.264编码,并采用帧内刷新的算法实现了低时延压缩;最后采用加载加固技术满足了复杂环境中加载可靠性要求。(4)视频编码器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的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高清视频编码器的处理性能、压缩效率、编解码时延、抗误码性能等关键指标满足系统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王佩[7](2017)在《高清视频编码器的实现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多媒体应用尤其是高清视频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而由此带来的视频高清化的趋势对视频压缩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TU-T VCEG与ISO/IEC MPEG于2013年共同制定了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标准H.265/HEVC。相比于上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H.265/HEVC可以在保证相同视频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大约50%的编码码率。这主要得益于其采用的更加灵活的块划分方式以及更为先进的编码技术。但这些技术的使用同时也带来了编码复杂度的大幅提升。因此,为了使该标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需要为其编码器开发低复杂度、高性能的编码算法。本文基于H.265/HEVC标准的X265编码器,分析了其编码流程、编码性能以及编码速度,重点分析了该编码器所采用的不同复杂度等级率失真优化方法以及并行编码机制,并提出了一种考虑视频帧间依赖性的自适应关键帧量化参数分配方法。主要工作介绍如下。针对目前最主流的X265视频编码器,首先详细介绍了其各层次的编码流程,包括序列编码层、帧编码层、CTU组编码层以及CTU编码层。其次,分析了X265在模式选择和量化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复杂度等级的率失真优化方法,并比较了各复杂度级别率失真优化的编码性能与编码速度,以在二者之间获得更好的权衡。最后,重点分析了X265中的并行编码机制,包括帧级并行、CTU级并行、并行模式选择、并行运动估计等,并测试比较了不同并行策略的性能与编码速度,以为处理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合理地分配资源提供指导。视频编码过程使用了大量帧间预测技术以去除时间冗余,这使得时域上邻近视频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而对于视频序列中的关键帧而言,其编码失真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整个GOP的编码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估计视频帧间依赖性强度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针对X265编码器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关键帧量化参数分配方法。该方法可根据视频的帧间依赖性强度自适应地为关键帧确定量化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X265中默认的关键帧量化参数设置方式相比,本文提出算法能够提升2.04%的编码性能,而不影响编码复杂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陈贤明[8](2016)在《多模式视频编码器预测编码部件硬件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H.264标准和AVS标准与以往视频压缩标准相比,在编码效率与编码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已经成功应用在很多领域。通过软件方式实现H.264算法和AVS算法存在占用资源大以及实现效率不高等缺点,难以达到实时计算的需求。而纯硬件方式实现效率高,但存在不能灵活更改的缺点。本课题设计的多模式视频编码器预测编码部件,通过一套硬件结构实现支持H.264标准和AVS标准的预测编码模块,该模块在保证满足实时计算需求的基础上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编码标准进行预测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要比软件方式效率更高,比纯硬件方式实现更加灵活。本论文主要内容是多模式视频编码器预测编码部件的硬件设计与实现,具体工作体现在以下3个部分:1、首先分析H.264标准和AVS标准的帧内和帧间预测算法。对于帧内预测,H.264有16x16亮度预测方式、4x4亮度预测方式和8x8色度预测方式,AVS有8x8亮度预测方式和8x8色度预测方式。对于帧间预测,H.264和AVS相比有更小的尺寸分割方式、更多的参考帧数目以及分数像素的插值算法和运动矢量预测算法不同等特点。对这两种标准的算法进行分析可知,帧内预测算法主要是完成每种预测方式下每种预测模式的计算,再选择出最佳预测方式和预测模式。帧间预测算法主要是完成运动估计和亚像素插值计算,再得到宏块最佳尺寸分割方式。通过典型算法分析,为后面设计帧内预测模块和帧间预测模块提供了理论基础。2、第二部分是多模式视频编码器帧内预测编码模块和帧间预测编码模块的硬件设计。帧内预测模块一共配置8个PE单元,完成H.264标准每种预测模式的计算需要用到4个PE单元,4个PE单元在4个周期内能完成一个4x4块在该模式下的预测计算,完成AVS标准每种预测模式的计算需要用到8个PE单元,8个PE单元在4个周期内能完成一个4x4块在该模式下的预测计算,另外一个标准中不同预测模式的预测计算是以串行方式完成。帧间预测模块包括整数像素和分数像素的运动估计计算,且整数像素ME计算和分数像素ME计算是用同一套硬件资源,不同的是进行分数像素ME计算时要用到1/2、1/4像素计算单元,另外这套硬件结构中包含4个PE阵列,每个PE阵列中包含4个PE单元,每个PE单元可在一个周期内计算出参考帧中一个像素点和当前图像帧一个像素点的SAD值,在16个周期内计算出一个4x4块的SAD值。3、最后对设计进行功能验证和逻辑综合。以软件模拟方式对设计进行功能验证,最终验证结果表明多模式视频编码器预测编码部件功能正确。通过DC综合工具在40nm工艺下对设计进行逻辑综合,综合结果表明多模式视频编码器预测编码部件的时钟可达到833.3MHZ,完全能实现1080@30 fps实时处理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0-01)
吕国峰,陆洪毅[9](2016)在《基于FPGA的MPEG-4视频编码器》一文中研究指出MPEG-4视频编码是基于内容的编码标准,提出编码的基本操作单元VOP的概念,分为帧内、帧间编码方式,运用一系列的视频编码算法,通过DCT变换、量化、熵编码等过程,将图像变换成了数据码流,实现了视频的压缩,消除了视频传输对网络的压力。结合FPGA特性,将MPEG-4视频编码器在FPGA上进行设计和测试,具有时间开销少、低花费、便于调试、可移植的优点,面对市场更有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六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8-11)
陈贤明,孙书为,陈跃跃[10](2016)在《多模式视频编码器帧内预测编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以往视频压缩标准相比H.264和AVS在编码效率与编码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都已经成功应用在很多领域。但用软件实现这些视频压缩标准存在运算复杂以及实现效率不高等缺点,难以达到实时计算的需求。本文深入研究H.264和AVS视频压缩标准的帧内预测编码算法,设计能实现这些算法的硬件功能和结构,最后用RTL级代码实现并进行验证和逻辑综合,最终完成多模式视频编码器帧内预测编码模块硬件设计。本设计基于40nm工艺进行逻辑综合,时钟频率可达到1.82GHZ频率,完全能实现1080@30 fps实时处理性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六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8-11)
视频编码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降低无线通信的视频编码误码率,提出了基于分段扩频的无线通信高清视频编码技术。编码器包括运算放大器、液晶显示器、前置放大器、限幅保护电路、视频检测电路以及编码控制模块,设计判决反馈滤波器进行视频编码过程中的干扰抑制,采用可变增益放大电路进行无线通信的信道均衡放大处理,提高高清视频编码的保真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技术的视频编码通信误码率低,峰值信噪比高,视频的保真度高,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频编码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瑞阳.软硬件协同视频编码器中码率控制的实现[J].集成电路应用.2019
[2].闫利超,韩彬,邸金红.无线通信的高清视频编码器技术[J].激光杂志.2018
[3].郭伟.高性能视频编码器比较及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4].王哲诚,葛万成,吴晔.x264视频编码器中参数设置对编码效率影响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8
[5].江显舟.超高清视频编码器IP核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7
[6].李光.基于DM6467的高清视频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7].王佩.高清视频编码器的实现与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8].陈贤明.多模式视频编码器预测编码部件硬件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9].吕国峰,陆洪毅.基于FPGA的MPEG-4视频编码器[C].第二十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六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10].陈贤明,孙书为,陈跃跃.多模式视频编码器帧内预测编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C].第二十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六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