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微集阵列论文_邹自灏,邓楠,潘兆君,代冉冉,郑文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芯片微集阵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阵列,芯片,精子,流体,立克次体,基因芯片,可比性。

芯片微集阵列论文文献综述

邹自灏,邓楠,潘兆君,代冉冉,郑文忠[1](2018)在《基于芯片微阵列数据库对无精子症相关基因挖掘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及KEGG数据库对其进行差异基因本体功能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绘制差异基因共表达网络并使用Cyto Hubba插件计算筛选核心基因(hub基因);最后使用Clue Go及Centiscape对核心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R语言筛选出51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71个、下调基因247个;本体功能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差异基因在精子发生、精子染色质凝聚、精子顶体膜及囊泡形成、精卵细胞识别、细胞分化、ATP偶联及转录因子结合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差异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GAPDHS,PCSK4,TSSK1B,TSSK2等hub基因在精子发生及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通过多维度挖掘GEO基因芯片数据并系统分析其内在信息,对明确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发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仁江,李峰,陈涛[2](2015)在《PDMS微流控芯片微筛阵列流场的Micro-PIV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培养技术,很多微流控芯片设计力图追求高通量,但并未考虑芯片中流场的分布状态,导致细胞培养效果不佳.本文介绍了直径1μm的荧光粒子以30μL/min的速度注入芯片中,利用Micro-PIV技术对设计的含有16μm微筛阵列的PDMS微流控芯片进行流场、流速的测试与分析,得到高分辨率的流场、速度矢量分布图,并且与ANSYS软件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经过微筛阵列时,流速逐渐减小,流场分布稳定均一,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王婧[3](2015)在《基于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的可比性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候选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逐渐推进性的大脑病变,其出现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集聚增高。估计国内目前患病人数已达数百万人,并以每年每年几十万人的数量增长。但是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该病,这一点已引起许多研究人员和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所以,研究者们都迫切找到治疗AD病的有效途径。目前,通过研究计算方法来分析由DNA芯片技术所得到的DNA微阵列数据,从而识别出可能与AD相关的基因,已经成为研究AD病成因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基因芯片而言,大多数的芯片来自不同的患者,其被得到环境是不同的,所以这些数据间并不是完全可比的。而在本文中,只有具备可比性的数据才能相互之间进行比较,并且只有在所有(或者大部分)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保持一致表达特征的基因,才能被识别为AD的候选基因(即该表达特征与外因不相关)。本文一共筛选出来了56个可能与AD相关的基因。并分析了这56个候选基因的相关生物功能,并得到了一些可能AD相关的信息:首先,膜上信号传导功能发生障碍可能与AD病密切相关;并且,与金属离子相关的基因在AD病理中可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最后,神经递质调节释放的失衡可能是引起AD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及细胞凋亡在AD病理中可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4-16)

吴灶全,陈熹,娄艳阳,陈杰,刘正春[4](2014)在《生物芯片微阵列图像倾斜校正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生物芯片图像倾斜校正算法校正精度和运算速度的矛盾问题,提出对矩形样点和圆形样点图像分别采用改进的Hough变换和改进的Radon变换方法进行倾斜校正。改进的Hough变换首先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并仅统计矩形样点的上下边缘像素的Hough参数和累计值,然后根据所得的Hough参数空间提取占主导的直线组,最终计算出直线组的平均倾斜角度;改进的Radon变换在提取圆形样点边缘后,对边缘图像进行二级Radon变换,从而得到最佳校正角度。实验证明本文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实现芯片图像的倾斜校正,为生物芯片样点识别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耿鑫,侯丽雅,杨眉,王洪成,章维一[5](2011)在《微流体数字化技术制备基因芯片微阵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以脉冲为微流动基本形态、脉冲当地惯性力为主动力的微流体数字化技术进行了基因芯片微阵列制备实验。在搭建的基于微流体数字化技术的基因芯片微阵列制备系统上,实验验证了脉冲点样系统参量(收敛角2θ、微喷嘴内径d、电压幅值U和驱动频率f)对样点直径和脉冲点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实验规律为依据,提出了制备样点直径约为100μm的中等密度微阵列的实验路线,制备出了样点平均直径为102.2μm、微阵列密度约为4 000spot/cm2的基因芯片微阵列(点样溶液为3×SSC柠檬酸盐缓冲液)。得到的研究结果可为建立高密度基因芯片脉冲点样技术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1年06期)

孙振银[6](2007)在《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点样实验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原创的微流体数字化技术为研究起点,对数字化微喷射点样关键器件——微喷嘴的设计制作、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点样实验以及点样稳定性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为开发高端芯片微阵列喷射点样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明了用于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点样的新型微喷嘴,简单介绍了由玻璃精细加工工艺制成的新型微喷嘴的结构性能、工艺特点、以及在点样中的应用效果。搭建了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点样实验系统,进行了采用新型微喷嘴的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点样及检测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微阵列的密度、样品点的尺度及均一性、阵列的规整性等具有良好的芯片微阵列点样效果。归纳了对稳定性喷射需要考虑的问题,明确了微喷嘴结构参数、喷射液体物理特性、驱动控制参数、外部因素等对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点样的稳定性影响参数。对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点样的稳定性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得出了新型微喷嘴比针状微喷嘴数字化点样稳定性好的结论;为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的稳定点样提供了微喷嘴结构参数及相应驱动电压、频率等控制参数的实验依据,驱动电压与驱动频率是对稳定性喷射影响较大的驱动控制参数,存在着与驱动电压最优组合的驱动频率,可使喷射稳定均匀地进行;控制喷射距离在液滴喷射轨迹的直线段重合长度以内的一个稳定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消除液滴破碎和飞溅现象;使喷嘴内部液柱的高度处于临界状态,在特定波形下可以大大降低喷射电压,增加喷射的有效响应范围。(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崔红,陈霞萍,陈梅玲,郭兆彪,王津[7](2003)在《16SrDNA生物芯片微阵列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以 1 6SrDNA为对象 ,生物芯片微阵列技术为平台 ,建立一种能在未知标本中快速检测 6种立克次体的方法。方法 :针对每种立克次体 1 6SrDNA的可变区 ,分别设计和合成 4条寡核苷酸探针。利用微阵列技术构建立克次体检测用生物芯片。待测立克次体染色体DNA用 1 6SrRNA通用引物扩增掺入荧光素 ,然后与芯片杂交。利用各种立克次体的 4条特异性探针是否全部出现杂交信号来做出判断。结果 :以寡核苷酸为探针的生物芯片系统可以实现 6种立克次体的检测。对伯氏考克斯体、汉氏巴尔通体、恙虫病东方体 ,本系统可以将其鉴定到种或属的位置。从第 4号探针的不同可以将普氏立克次体和立氏立克次体这两个群区分开来。犬埃立克体检测始终为阴性 ,可能和没有合适的标本有关。从接到样品到判读出结果 ,整个检测过程大约需要 4 .5h。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本法比PCR_电泳法敏感 1 0倍。结论 :利用 1 6SrDNA生物芯片微阵列方法可以快速检测 6种立克次体(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期刊2003年03期)

王东,宋立斌,李志明,陈恳[8](2002)在《生物芯片微阵列制备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探针 ,即在基片上制备微阵列这一过程是微阵列芯片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用来评价微阵列制备方法的性能指标 ,如集成度、可靠性等 ;分析了应用最为广泛的预合成后钢针接触式制备微阵列方法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发展现状 ;并提出了钢针接触式制备微阵列方法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02年08期)

李志明,王东,宋立滨,陈恳[9](2002)在《生物芯片微阵列分配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和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芯片是 2 1世纪的前沿研究领域 ,高密度微阵列技术是生物芯片的技术基础之一 ,而接触式机器人点涂技术作为最重要的微阵列分配技术之一 ,越来越为全世界所重视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研制的集成化生物芯片微阵列分配机器人系统 ,以及用这套系统制作生物芯片微阵列的点涂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微阵列分配机器人系统开辟机器人技术新的应用领域 ,为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自动化装备 .(本文来源于《机器人》期刊2002年04期)

Larry,J,Kricka,宋建芬[10](2002)在《微芯片、微阵列芯片、生物芯片和纳米芯片—21世纪的个人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 分析测试的微型化对于 2 1世纪诊断技术的各个方面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高度复杂的临床测试装备的小型化 ,使得目前只能在中心实验室测试的项目 ,在没有实验室的地方也能测定。这种新型的个人实验室使得那些相对没有专业技术的操作者也能进行高度复杂的临床测(本文来源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芯片微集阵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培养技术,很多微流控芯片设计力图追求高通量,但并未考虑芯片中流场的分布状态,导致细胞培养效果不佳.本文介绍了直径1μm的荧光粒子以30μL/min的速度注入芯片中,利用Micro-PIV技术对设计的含有16μm微筛阵列的PDMS微流控芯片进行流场、流速的测试与分析,得到高分辨率的流场、速度矢量分布图,并且与ANSYS软件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经过微筛阵列时,流速逐渐减小,流场分布稳定均一,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芯片微集阵列论文参考文献

[1].邹自灏,邓楠,潘兆君,代冉冉,郑文忠.基于芯片微阵列数据库对无精子症相关基因挖掘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2].刘仁江,李峰,陈涛.PDMS微流控芯片微筛阵列流场的Micro-PIV分析[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5

[3].王婧.基于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的可比性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候选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吴灶全,陈熹,娄艳阳,陈杰,刘正春.生物芯片微阵列图像倾斜校正算法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耿鑫,侯丽雅,杨眉,王洪成,章维一.微流体数字化技术制备基因芯片微阵列[J].光学精密工程.2011

[6].孙振银.数字化芯片微阵列点样实验及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7].崔红,陈霞萍,陈梅玲,郭兆彪,王津.16SrDNA生物芯片微阵列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的初步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3

[8].王东,宋立斌,李志明,陈恳.生物芯片微阵列制备方法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2

[9].李志明,王东,宋立滨,陈恳.生物芯片微阵列分配机器人系统的研制和开发[J].机器人.2002

[10].Larry,J,Kricka,宋建芬.微芯片、微阵列芯片、生物芯片和纳米芯片—21世纪的个人实验室[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

论文知识图

微流控阵列毛细管芯片压电基因芯片2 系统集成!芯片杂交结果显微镜下圆形DLD阵列(x200)2-】六个脑区AD/正常状态对应样本数...

标签:;  ;  ;  ;  ;  ;  ;  

芯片微集阵列论文_邹自灏,邓楠,潘兆君,代冉冉,郑文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