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巷道论文_郭相平,郝登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深部巷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巷道,围岩,深部,应力,稳定性,特征,频次。

深部巷道论文文献综述

郭相平,郝登云[1](2019)在《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全锚索支护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元煤矿9102原回风巷的围岩大变形及支护构件变形失效等问题,分析了复杂高水平应力场和垂直应力场作用下原回风巷顶板围岩的裂隙发育状况及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结合现场实际在原回风巷20m处重新开掘一条回风巷。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新掘回风巷的围岩应力环境,结合原有支护及现场实践提出了全锚索支护技术,并阐明支护机理。现场监测表明,新掘回风巷采用全锚索支护技术后,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减少,且支护构件无变形失效,实现了对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12期)

杨俊青[2](2019)在《不同埋深条件下深部巷道变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部巷道围岩支护难、变形大等特点,理论分析了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围岩力学特性以及应变软化理论。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沿帮部路径的应力水平、顶板应力差峰值和所处围岩深度关系、深部巷道塑性区和残余区变化规律以及巷道埋深和位移的关系。研究为深部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侯华营[3](2019)在《深部高应力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原有巷道围岩变形大、巷道出现非对称破坏等问题,研究了原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巷道支护破坏严重以及巷道出现非对称破坏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煤层埋藏深、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大、巷道围岩强度低、支护不合理、两向不等压受力;对巷道锚杆直径、锚杆长度、锚杆间排距、锚索布置进行优化,并介绍了巷道非对称控制技术。研究为类似工程条件巷道支护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万法军[4](2019)在《深部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保深部矿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煤矿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为巷道围岩性质、开采深度、采动影响剧烈程度、巷道与上部煤层间的垂距、巷道支护不合理等因素。采用采场远距离卸压保护技术、预应力锚索束技术和钻孔卸压联合主动支护技术,预防了浅部围岩变形和工字钢在锚索端部出现的弯曲变形,遏制了巷道底部浅部围岩的变形,确保了巷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霍栋浩[5](2019)在《深部回采巷道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皇联煤矿15141工作面回采巷道出现的大变形、非对称破坏作为研究对象,对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现场勘查,得到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点,使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导致巷道不稳定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研究,设计采用"高阻让压锚杆+锚索+注浆"复合支护返修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稳定性及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徐世达,皇甫风成,雷刚,李元辉[6](2019)在《深部采场开采扰动下巷道围岩松动圈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采场周边巷道围岩支护失效、巷道破坏等问题。为改善支护效果,采用声波测试技术研究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开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损伤规律,着重分析与采场不同距离处巷道围岩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深部采场开采扰动对周边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有明显影响,随着开采扰动次数增加,各测孔处的巷道围岩损伤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采场开采过程中,随着与采场距离的增大,开采扰动对岩体的损伤逐渐减小。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开采下盘应力集中区距下盘采场边界距离为20~25 m;距离采场下盘最终边界25 m处的测孔开采扰动累积损伤增量小于开采前损伤量的20%。采场开采扰动前,巷道围岩松动圈与巷道位置无关,阿舍勒铜矿50 m中段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为1.4~1.7 m;开采扰动后,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为1.6~2.0 m。研究成果对于改善矿井支护效果、降低支护成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11期)

秦飞龙,张海清,郑玉斌,昝磊[7](2019)在《深部-1200m巷道掘进影响范围微震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巷道掘进造成周围煤岩体应力分布不均匀会对相邻工作面或者巷道的微震活动有一定影响。分析这一影响范围的大小有利于揭示井下工作面和巷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而有效地进行冲击灾害防治。从矿震角度出发,结合某矿3303工作面特殊的扩面设计,利用波兰SOS微震监测系统的观测数据,分析-1 200 m埋深下运输巷掘进迎头、掘进过断层矿震分布规律,以及掘进对轨道巷拐弯区域的影响规律,并依此总结出巷道掘进的超前影响范围。(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夏盼盼[8](2019)在《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支护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某煤矿巷道出现的变形对称破坏作为分析对象,对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现场勘查,得到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点,对导致巷道稳定性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巷道实际所处环境,设计采用复合化支护返修方案,从现场应用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稳定性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9年10期)

李彦斌,任杰,林启祥[9](2019)在《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刚柔耦合支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以北京长沟裕矿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置孔释压刚柔耦合一次成巷技术,将释压材料放置于大刚度支架背部与柱脚处,形成围岩与支护的耦合作用。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原支护方案与置孔释压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置孔释压支护方案能够有效释放巷道围岩高应力,巷道围岩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围岩整体变形量小,自承能力强。现场实践验证了置孔释压刚柔耦合支护技术的可行性,为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张小强[10](2019)在《矿井深部巷道支护技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矿井埋藏煤层埋藏深度的不断增加,其所处的地质环境逐渐趋于复杂对应的地应力、地温以及压力值都显着增加。同时,实际生产过程中还会受采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实现深部巷道的快速高效掘进以及支护是目前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支护不到位、顶板下沉、底鼓等多种问题,有时还会出现瓦斯含量较高以及冲击地压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矿井的高效发展,因此,为了减小深部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同时实现矿井的高效开采需要对其现有的支护方式进行改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深部巷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深部巷道围岩支护难、变形大等特点,理论分析了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围岩力学特性以及应变软化理论。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沿帮部路径的应力水平、顶板应力差峰值和所处围岩深度关系、深部巷道塑性区和残余区变化规律以及巷道埋深和位移的关系。研究为深部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部巷道论文参考文献

[1].郭相平,郝登云.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全锚索支护机理[J].中国矿业.2019

[2].杨俊青.不同埋深条件下深部巷道变形特征分析[J].能源与环保.2019

[3].侯华营.深部高应力巷道支护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9

[4].万法军.深部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9

[5].霍栋浩.深部回采巷道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9

[6].徐世达,皇甫风成,雷刚,李元辉.深部采场开采扰动下巷道围岩松动圈演化规律研究[J].金属矿山.2019

[7].秦飞龙,张海清,郑玉斌,昝磊.深部-1200m巷道掘进影响范围微震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2019

[8].夏盼盼.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支护优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9

[9].李彦斌,任杰,林启祥.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刚柔耦合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9

[10].张小强.矿井深部巷道支护技术优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论文知识图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Fig.5-18Computa...系统的主流程图巷道开挖后水平位移移时效性演化分布...深部巷道流变变形情况13深部巷道围岩破坏机理模拟试验...典型深部巷道的锚网拱架支护

标签:;  ;  ;  ;  ;  ;  ;  

深部巷道论文_郭相平,郝登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