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漏及设置有该茶漏的茶杯论文和设计-周可心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漏,包括上主体、与所述上主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的下主体;所述上主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下主体内设置有磁力装置A。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茶杯,包括透明玻璃材质制成的杯体和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的杯盖,所述杯体内设置有茶漏。本实用新型的茶漏能将茶叶阻挡,使得茶叶位于所述上主体下方,防止茶叶上浮到水面上,导致茶叶不能充分被泡开,且在喝水的过程中也容易喝入茶叶,延展片可对所述茶漏与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防止所述茶漏与所述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所述上主体不能完全将茶叶阻挡在所述上主体下方,增加了所述茶漏的通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主体(1)、与所述上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2)、与所述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的下主体(3);所述上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所述下主体(3)内设置有磁力装置A(32)。

设计方案

1.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主体(1)、与所述上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2)、与所述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的下主体(3);所述上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所述下主体(3)内设置有磁力装置A(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1)上还设置有可弯曲的延展片(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3)内还可拆卸连接有磁力装置B(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1)为伞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3)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磁力装置B(31)为设置有开口的圆环状结构,所述下主体(3)靠近所述上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磁力装置B(31)相适应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内还设置有支撑杆(21)。

7.一种茶杯,包括透明玻璃材质制成的杯体(4)和与所述杯体(4)可拆卸连接的杯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4)内设置有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茶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4)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下主体(3)相配合的安装槽A,所述安装槽A内设置有金属块(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4)靠近所述杯盖(6)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增加所述茶杯密封性能的紧固层(42);所述杯盖(6)与所述杯体(4)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61);所述杯体(4)内还设置有内杯体(5),所述内杯体(5)与所述杯体(4)靠近所述杯盖(6)的一端一体化连接,所述杯体(4)和所述内杯体(5)之间为真空环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4)上还设置有防滑装置(4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茶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漏及设置有该茶漏的茶杯。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水杯中的茶漏大多都是以配套的形式进行销售,但水杯损坏或者是茶漏损坏后,剩余的部件无法继续使用,导致需要更换整套杯具,而且由于现有的茶漏都是直接放置在水杯中,当倒茶时,需要一手按压茶漏,使其不会掉出,给使用带来了不便。且现有的茶漏大多为金属材质制成,茶漏大多为设置有孔的圆柱状,清洗起来极为不便。现有的茶漏大多只能和与之配套的茶杯结合使用,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简单、易于清洗且通用性高的茶漏及设置有该茶漏的茶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漏,包括上主体、与所述上主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的下主体;所述上主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下主体内设置有磁力装置A。

在使用时,所述下主体与茶杯杯体或杯底相连接。当茶杯的杯底为金属材质时,所述下主体内所设置的磁力装置A能将茶杯杯底吸附住,使得所述茶漏能够一直位于茶杯底部。所述连接杆可弯曲,当茶杯的杯体为金属材质时,将所述下主体与所述杯体靠近所述杯底的部分相连接,使得所述茶漏与所述茶杯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先将茶叶加入到茶杯中,然后将所述茶漏放入茶杯之后,使得所述下主体与茶杯的杯底或杯壁相连接,然后相茶杯中加入开水。所述上主体与茶杯相适应,所述上主体能将茶阻挡在所述上主体下方,防止茶叶上浮到水面上,导致茶叶不能充分被泡开,且在喝水的过程中也容易喝入茶叶。所述上主体上设置有通孔,便于茶叶味道的扩散。所述下主体通过磁力装置与茶杯的杯底或杯壁相连接,在可拆卸的同时还便于使用。所述上主体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所述上主体进行清洗和更换,不同的茶杯形状、尺寸均不相同,所述上主体和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形状、尺寸的上主体,使得所述茶漏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尺寸的茶杯。

进一步的,所述上主体上还设置有可弯曲的延展片。

所述延展片均匀设置在所述上主体周围,所述延展片之间的间隙较小,能防止茶叶自所述延展片之间的间隙钻出,浮上水面。所述延展片可弯曲。在所述上主体上设置所述延展片,使得所述茶漏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茶杯。将所述茶漏设置在茶杯内,若所述上主体与所述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大,所述延展片可对所述茶漏与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防止所述茶漏与所述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所述上主体不能完全将茶叶阻挡在所述上主体下方,使得茶叶浮于水面或悬浮在水中,在喝水过程中容易喝到茶叶,极为不便。所述延展片可弯曲,所述延展片的长度大于茶杯内腔时,所述延展片可弯曲、并贴着茶杯内壁,增加了所述茶漏的通用性。所述延展片由可弯曲的材料制成,例如食品级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下主体内还可拆卸连接有磁力装置B。

不同的茶杯材质不同,许多茶杯底部和内壁均不是金属材质,例如紫砂杯。在所述下主体内设置可拆卸的磁力装置B。当茶杯不是金属材质时,所述磁力装置A无法吸附到茶杯的杯底或杯壁上。此时,将所述磁力装置B自所述下主体上拆卸下来,将所述磁力装置B设置在茶杯外,使得所述磁力装置A和所述磁力装置B相互吸附,使得所述下主体固定在杯底或杯壁上,使得所述茶漏位于所述茶杯底部,防止所述茶漏上浮,起不到阻挡茶叶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上主体为伞形结构。

所述上主体较小的一端位于所述上主体远离所述下主体的一端,所述上主体较大的一端位于所述上主体靠近所述下主体的一端。所述延展片设置在所述上主体靠近所述下主体一端的边缘处。所述上主体为伞形结构,能够起到更好的阻挡茶叶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下主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磁力装置B为设置有开口的圆环状结构,所述下主体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磁力装置B相适应的凹槽。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下主体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主体内。所述磁力装置B为中间设置有通孔的圆环结构,所述磁力装置B上所设置的通孔与所述连接杆相适应,所述磁力装置B上所设置的开口与所述连接杆相适应。所述凹槽与所述磁力装置B相配合。所述磁力装置B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将所述磁力装置B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可防止因所述磁力装置B可拆卸,导致所述磁力装置B丢失。将所述磁力装置B取出后,将所述磁力装置B的开口处与所述连接杆所在的位置相对应,将所述磁力装置B向所述凹槽内按压,即可使得完成所述磁力装置B的安装,此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磁力装置B上所设置的通孔与所述下主体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内还设置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内、靠近所述上主体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用于防止所述连接杆太软、导致所述茶漏一直处于弯曲状态,使得所述茶漏紧贴着茶杯底部,影响泡茶效果。所述支撑杆既可以支撑所述茶漏,又能不会防止所述连接杆的弯曲。

一种茶杯,包括透明玻璃材质制成的杯体和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的杯盖,所述杯体内设置有上述的一种茶漏。

所述杯体透明,便于观察茶杯内泡茶的状态和水的剩余量。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下主体相配合的安装槽A,所述安装槽A内设置有金属块。

所述下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槽A内,可增加所述下主体与所述茶杯连接的紧密性,防止所述下主体在泡茶的过程中上浮。所述杯体为玻璃材质,为了使得所述下主体能够吸附在所述杯底,在所述安装槽A内设置了所述金属块,便于所述下主体的吸附。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靠近所述杯盖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增加所述茶杯密封性能的紧固层;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杯体内还设置有内杯体,所述内杯体与所述杯体靠近所述杯盖的一端一体化连接,所述杯体和所述内杯体之间为真空环境。

所述紧固层和所述密封圈能增加所述茶杯的密封性能,使得所述茶杯的密封性更好。所述杯体与所述内杯体之间为真空状态,热的传递大多需要介质,而所述杯体与所述内杯体之间为真空环境,能较好的隔绝热的传递,使得所述瓶身内保持一定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上还设置有防滑装置。

所述防滑装置便于拿取和携带所述茶杯,防止在拿茶杯的过程中茶杯从手中滑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茶漏能将茶叶阻挡,使得茶叶位于所述上主体下方,防止茶叶上浮到水面上,导致茶叶不能充分被泡开,且在喝水的过程中也容易喝入茶叶。

(2)本实用新型的茶漏通过磁力装置与茶杯或杯壁相连接,在可拆卸的同时还便于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延展片可对所述茶漏与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防止所述茶漏与所述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所述上主体不能完全将茶叶阻挡在所述上主体下方,使得茶叶浮于水面或悬浮在水中,在喝水过程中容易喝到茶叶,极为不便。所述延展片可弯曲,所述延展片的长度大于茶杯内腔时,所述延展片可弯曲、并贴着茶杯内壁,增加了所述茶漏的通用性。

(4)本实用新型的杯体内设置有安装槽A,所述下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槽A内,可增加所述下主体与所述茶杯连接的紧密性,防止所述下主体在泡茶的过程中上浮。

(5)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槽A内设置了所述金属块,便于所述下主体的吸附。

(6)本实用新型的紧固层和所述密封圈能增加所述茶杯的密封性能,使得所述茶杯的密封性更好。所述杯体与所述内杯体之间为真空状态,热的传递大多需要介质,而所述杯体与所述内杯体之间为真空环境,能较好的隔绝热的传递,使得所述瓶身内保持一定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磁力装置B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非金属茶杯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杯底为金属材质的茶杯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茶杯去掉茶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茶杯去掉杯盖之后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杯盖的剖视图。

图中:1-上主体;11-延展片;12-通孔;2-连接杆;21-支撑杆;3-下主体;31-磁力装置B;32-磁力装置A;4-杯体;41-防滑装置;42-紧固层;5-内杯体;51-金属块;6-杯盖;6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茶漏,包括上主体1、与上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2、与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的下主体3;上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下主体3内设置有磁力装置A32。

在使用时,下主体3与茶杯杯体4或杯底相连接。当茶杯的杯底为金属材质时,下主体3内所设置的磁力装置A32能将茶杯杯底吸附住,使得茶漏能够一直位于茶杯底部。连接杆2可弯曲,当茶杯的杯体4为金属材质时,将下主体3与杯体4靠近杯底的部分相连接,使得茶漏与茶杯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先将茶叶加入到茶杯中,然后将茶漏放入茶杯之后,使得下主体3与茶杯的杯底或杯壁相连接,然后相茶杯中加入开水。上主体1与茶杯相适应,上主体1能将茶阻挡在上主体1下方,防止茶叶上浮到水面上,导致茶叶不能充分被泡开,且在喝水的过程中也容易喝入茶叶。上主体1上设置有通孔12,便于茶叶味道的扩散。下主体3通过磁力装置与茶杯的杯底或杯壁相连接,在可拆卸的同时还便于使用。上主体1与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便于对上主体1进行清洗和更换,不同的茶杯形状、尺寸均不相同,上主体1和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形状、尺寸的上主体1,使得茶漏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尺寸的茶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限定,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茶漏,包括上主体1、与上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2、与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的下主体3;上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下主体3内设置有磁力装置A32。上主体1上还设置有可弯曲的延展片11。连接杆2内还设置有支撑杆21。下主体3内还可拆卸连接有磁力装置B31。上主体1为伞形结构。下主体3为圆柱状结构,磁力装置B31为设置有开口的圆环状结构,下主体3靠近上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磁力装置B31相适应的凹槽。

延展片11均匀设置在上主体1周围,延展片11之间的间隙较小,能防止茶叶自延展片11之间的间隙钻出,浮上水面。延展片11可弯曲。在上主体1上设置延展片11,使得茶漏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茶杯。将茶漏设置在茶杯内,若上主体1与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大,延展片11可对茶漏与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防止茶漏与茶杯内壁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上主体1不能完全将茶叶阻挡在上主体1下方,使得茶叶浮于水面或悬浮在水中,在喝水过程中容易喝到茶叶,极为不便。

延展片11可弯曲,延展片11的长度大于茶杯内腔时,延展片11可弯曲、并贴着茶杯内壁,增加了茶漏的通用性。延展片11由可弯曲的材料制成,例如食品级硅胶。不同的茶杯材质不同,许多茶杯底部和内壁均不是金属材质,例如紫砂杯。在下主体3内设置可拆卸的磁力装置B31。当茶杯不是金属材质时,磁力装置A32无法吸附到茶杯的杯底或杯壁上。此时,将磁力装置B31自下主体3上拆卸下来,将磁力装置B31设置在茶杯外,使得磁力装置A32和磁力装置B31相互吸附,使得下主体3固定在杯底或杯壁上,使得茶漏位于茶杯底部,防止茶漏上浮,起不到阻挡茶叶的目的。上主体1较小的一端位于上主体1远离下主体3的一端,上主体1较大的一端位于上主体1靠近下主体3的一端。延展片11设置在上主体1靠近下主体3一端的边缘处。

上主体1为伞形结构,能够起到更好的阻挡茶叶的效果。连接杆2与下主体3相连接,连接杆2的一端设置在下主体3内。磁力装置B31为中间设置有通孔12的圆环结构,磁力装置B31上所设置的通孔12与连接杆2相适应,磁力装置B31上所设置的开口与连接杆2相适应。凹槽与磁力装置B31相配合。磁力装置B31设置在凹槽内。

将磁力装置B31设置在凹槽内,可防止因磁力装置B31可拆卸,导致磁力装置B31丢失。将磁力装置B31取出后,将磁力装置B31的开口处与连接杆2所在的位置相对应,将磁力装置B31向凹槽内按压,即可使得完成磁力装置B31的安装,此时连接杆2的一端穿过磁力装置B31上所设置的通孔12与下主体3相连接。支撑杆21设置在连接杆2内、靠近上主体1的一端,支撑杆21的长度小于连接杆2的长度,用于防止连接杆2太软、导致茶漏一直处于弯曲状态,使得茶漏紧贴着茶杯底部,影响泡茶效果。支撑杆21既可以支撑茶漏,又能不会防止连接杆2的弯曲。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茶杯,包括透明玻璃材质制成的杯体4和与杯体4可拆卸连接的杯盖6,杯体4内设置一种茶漏。茶漏包括上主体1、与上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2、与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的下主体3;上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2;下主体3内设置有磁力装置A32。上主体1上还设置有可弯曲的延展片11。下主体3内还可拆卸连接有磁力装置B31。上主体1为伞形结构。下主体3为圆柱状结构,磁力装置B31为设置有开口的圆环状结构,下主体3靠近上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磁力装置B31相适应的凹槽。

杯体4的底部设置有与下主体3相配合的安装槽A,安装槽A内设置有金属块51。下主体3设置在安装槽A内,可增加下主体3与茶杯连接的紧密性,防止下主体3在泡茶的过程中上浮。杯体4为玻璃材质,为了使得下主体3能够吸附在杯底,在安装槽A内设置了金属块51,便于下主体3的吸附。

杯体4靠近杯盖6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增加茶杯密封性能的紧固层42;杯盖6与杯体4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61;杯体4内还设置有内杯体5,内杯体5与杯体4靠近杯盖6的一端一体化连接,杯体4和内杯体5之间为真空环境。紧固层42和密封圈61能增加茶杯的密封性能,使得茶杯的密封性更好。杯体4与内杯体5之间为真空状态,热的传递大多需要介质,而杯体4与内杯体5之间为真空环境,能较好的隔绝热的传递,使得瓶身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杯体4上还设置有防滑装置41。防滑装置41便于拿取和携带茶杯,防止在拿茶杯的过程中茶杯从手中滑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茶漏及设置有该茶漏的茶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761.9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528785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A47G 19/22

专利分类号:A47G19/22;A47G19/16

范畴分类:15F;

申请人:周可心

第一申请人:周可心

申请人地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南村一区15号楼西单元402

发明人:周可心

第一发明人:周可心

当前权利人:周可心

代理人:李想

代理机构:51224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茶漏及设置有该茶漏的茶杯论文和设计-周可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