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吴张平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吴张平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分析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各组别,每组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组为观察组,最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溶栓成功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两组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144-02

在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即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该病的变化较快,起病较急,一旦治疗的不及时便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该病的病死率较高。临床中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溶栓治疗,但是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采用溶栓治疗的同时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使溶栓治疗的成功率提高,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文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一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在44~72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62.26±6.08)岁,12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其中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有8例,下壁心肌梗死10例有,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有12例;在观察组患者中,19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患者的年龄在42~74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63.09±5.98)岁,其中10例为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0例为下壁心肌梗死,10例为前间壁心肌梗死。在年龄、性别以及心肌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溶栓治疗前护理

1.2.1.1一般护理(1)首先护理人员应嘱患者进行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减少患者家属的探视,保证患者的病房安静,从而使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减小,使患者疼痛的症状得到减轻。(2)护理人员需要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可以相应的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用药和病情进行有效的监测。(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即为吸氧,对患者进行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氧饱和度,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同时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使心、脑、肾等器官的供氧增加,对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大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与相应的止痛治疗措施。(5)护理人员应增加患者床旁监护措施,对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脉搏以及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纤细的观察,同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电图变化,从而及时的发现患者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

1.2.1.2心理护理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以及濒死感,因此多数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等负面心理因素,这时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护理人员应仔细的观察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将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性和意义详细的告知患者,并对患者进行鼓励,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1.2.2溶栓期间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以及溶栓2h内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在溶栓治疗的同时对患者有无出血症状和皮肤黏膜表现进行仔细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以及患者是否出现吐血和尿血等症状,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避免患者出现颅内出血。

1.2.3溶栓后的护理溶栓治疗后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避免患者再通的冠状动脉不再发生堵塞的现象,同时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和皮肤黏膜表现,如有异常要立即通知一声进行积极的处理。在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嘱患者主义卧床休息,避免情绪出现剧烈的波动,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干预措施,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尽量保持少食多餐,并嘱患者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2]。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根据病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恢复。

1.3统计学方法对本文所产生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溶栓成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中,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有28例,溶栓失败的患者有2例,溶栓治疗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有27例,溶栓失败的患者有3例,溶栓治疗成功率为90.0%,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两组患者对比差异(χ2=0.006,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出血,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中,3例会出现心率失常,1例出现出血,2例出现低血压,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χ2=3.96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状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从而急剧减少或者中断冠状血流,从而引发心肌缺血性损伤或者坏死即为急性心肌梗死。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在临床中除了积极的治疗以外,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3]。如今在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该方法治疗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而经过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同时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从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经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溶栓治疗成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略微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67%VS20.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看出,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可以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萍,鲁闻燕,何文姬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89-1091.

[2]夏新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28.

[3]纪考云.2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204-205.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吴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