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论文_孟芳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呼兰河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角,语料库,意蕴,乡土,原型,黄瓜,团圆。

呼兰河传论文文献综述

孟芳芳[1](2019)在《历史记忆与救赎主题——析萧红的《呼兰河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艺术的小说是一种精神审美体验的载体,并且小说的写作具有情感的创造性,作家希望通过小说中抒发的情感来慰藉自身心灵,由此得到救赎。而萧红的《呼兰河传》是文学创作的同时也是作家的回忆,是作家"圆梦"的介质,萧红希望借此得到现实的救赎。在《呼兰河传》中,原始的生气和跳动的生命是其创作的审美主体,但这些在萧红的生命中已经是远方的灯塔,看得到却触不到,而萧红却依然不停的从童年记忆中追寻着这一灯塔存在的意义。萧红写《呼兰河传》目的就是为了在心和身的流浪中追寻着属于她的那一份归属感与生命的意义,希望借此得到救赎。(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崇[2](2019)在《原型视域下乡土语言英译的语料库研究——以《呼兰河传》中的词汇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兰河传》是我国乡土文学的杰出代表,通过对呼兰县风土人情的生动刻画,体现了作者萧红的思乡之情和对国民性的反思。该作品于1979年译介进入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乡土文学译介研究中,原型理论有助于解释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语料库方法则能够为研究结论提供客观的统计学支持。统计表明:不同英汉概念之间"原型"差距的变化导致译者在同一部作品中倾向采用多元化的策略;在词汇层面同时再现原文的地域特色与意象概念是较为困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乡土语言的可译性限度。(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萧红[3](2019)在《呼兰河传》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地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叁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本文来源于《福建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长银[4](2019)在《用温暖的文字悄吟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节选)解读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解读】被编排在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叁单元的《呼兰河传》,节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第叁章。在这段节选文字里,她以儿童的视角,编织着童年的梦幻,叙述着无邪的心曲,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描绘了祖父的后花园,将天真单纯与孤独寂寞相融合,写下了温暖而又苍凉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吟唱了"一串凄婉的歌瑶"。这篇课文,是一颗孤独寂寞的灵魂怀着浓郁的乡情,唱给童年故乡的歌谣。天真单纯与无邪,孤独寂寞与荒凉融合在一(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王改[5](2019)在《《呼兰河传》中儿童叙事视角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说叙事文本中,叙事视角一直以来都是最先被读者所感知的,而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所写的自传体小说,以一个孩童的好奇心叙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关注底层大众的平凡生活和普通人民的生存情境,描绘出呼兰河这个大舞台中上演的一场场悲欢离合的故事。本文拟从儿童视角的关注和选择,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融合,以及儿童视角使文章充满散文化和诗化这叁个方面来阐释这部作品的儿童叙述视角。(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10期)

方青稚[6](2019)在《《呼兰河传(节选)》阅读(浙江卷·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题简评《呼兰河传》是现代着名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年病逝于香港。1940年写于香港的《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气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本文来源于《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期刊2019年09期)

郑楠[7](2019)在《生与死的沉重思索——论《呼兰河传》的民俗描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在小说《呼兰河传》中有浓墨重彩的民俗描写,在体现呼兰河人们物质贫乏的同时,对其精神层面的困乏也尤为关注,字里行间反映了呼兰河人民的愚昧与落后,并对其生命状态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这就使《呼兰河传》超越了文本和现实生活层面的意义,而含有二十世纪人类在生与死的沉重思索中回归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现实文化意蕴。(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9年09期)

冯苑俐[8](2019)在《从《呼兰河传》读萧红》一文中研究指出断断续续读完了《呼兰河传》,那个天真烂漫的后园似乎比百草园还要有趣。在读《呼兰河传》的过程中,眼前总是浮现出鲁迅先生的影子。仿佛同时在读《朝花夕拾》和《呐喊》一般。我总觉得,鲁迅先生和萧红的相遇,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但我却不认为他们之间仅仅是暧昧、暗生的情愫或所谓的"惊天动地的一段隐藏的爱情"。我认为萧红是先生的一部分,还没完全打开就被扼杀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萧红是懂先生的,先生也是懂萧红的。所以,先生说过的很多话,在萧红身上,都是一语成谶。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我们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3期)

王嘉梅,王清[9](2019)在《女性主义叙事学视阈下的《呼兰河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长篇力作,小说文本渗透着鲜明的女性意识,颠覆男性话语权威,对女性的主体性进行了公开表述。这部小说通过反差的设置,使女性叙述得到突出;女性人物在文本中占据较高的叙述比例,表明萧红对女性的关怀;间隔的灵活变化,使批判男权的主题得到深化;萧红运用个人型叙述声音,使男权话语保持沉默;透过女性的眼光重申女性的自我意识,以男性视角呈现男性对女性的扭曲;反常的省叙增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气质;自由间接引语的插入增强了叙述者的权威,女性的叙述权威在文本中得以建构。(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贺慧婷[10](2019)在《黑土地上不合时宜的花朵——《呼兰河传》与《额尔古纳河右岸》之细较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和迟子建都是东北黑土地上开的文学花朵,创作于1941年的《呼兰河传》和2005年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两人的代表作,虽相隔半个多世纪,但依然可以看到两部作品在题材内容、叙事对象、叙事视角及审美风格上都具有时代的边缘性特色,而乡土之中又具有相异之处,为我们进行比较提供了立足点。同时,有鉴于在当前研究中一些学者只注意到两者的风格相似之处,而在深入文本具体比较时则浅尝辄止,笔者特意选取二人的代表性作品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更微观具体地对两者作品进行分析,达到管中窥豹之效果,从而对萧红、迟子建比较研究进行补充。(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0期)

呼兰河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呼兰河传》是我国乡土文学的杰出代表,通过对呼兰县风土人情的生动刻画,体现了作者萧红的思乡之情和对国民性的反思。该作品于1979年译介进入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乡土文学译介研究中,原型理论有助于解释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语料库方法则能够为研究结论提供客观的统计学支持。统计表明:不同英汉概念之间"原型"差距的变化导致译者在同一部作品中倾向采用多元化的策略;在词汇层面同时再现原文的地域特色与意象概念是较为困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乡土语言的可译性限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呼兰河传论文参考文献

[1].孟芳芳.历史记忆与救赎主题——析萧红的《呼兰河传》[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孙崇.原型视域下乡土语言英译的语料库研究——以《呼兰河传》中的词汇翻译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9

[3].萧红.呼兰河传[J].福建文学.2019

[4].张长银.用温暖的文字悄吟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节选)解读与设计[J].试题与研究.2019

[5].王改.《呼兰河传》中儿童叙事视角的探析[J].参花(上).2019

[6].方青稚.《呼兰河传(节选)》阅读(浙江卷·小说)[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2019

[7].郑楠.生与死的沉重思索——论《呼兰河传》的民俗描写[J].新课程(中学).2019

[8].冯苑俐.从《呼兰河传》读萧红[J].北方文学.2019

[9].王嘉梅,王清.女性主义叙事学视阈下的《呼兰河传》解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9

[10].贺慧婷.黑土地上不合时宜的花朵——《呼兰河传》与《额尔古纳河右岸》之细较发微[J].文教资料.2019

论文知识图

侯国良-秋思 侯国良侯国良萧红--图1萧红--图2萧红--图3萧红--图4

标签:;  ;  ;  ;  ;  ;  ;  

呼兰河传论文_孟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