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性,心肌炎,实验性,小鼠,心肌,应变,因子。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论文文献综述
朱静,朱桐,张钰,陈榆舒,何博[1](2019)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2D与3D应变评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大鼠的诊断价值及可重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tissue tracking, CMR-TT)二维(two-dimensional, 2D)与叁维(three-dimensional, 3D)应变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诊断价值及其可重复性。方法将20只Lewis大鼠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足垫皮下注射猪心肌肌凝蛋白以制备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在初次注射后第35天进行7.0T CMR电影序列扫描,心脏专用后处理软件分析左心室心功能及整体应变。磁共振扫描完成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应变参数的诊断价值,各应变值的重复性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变异系数(CV)、Bland-Altman图分析。结果病理学发现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模型组所有大鼠均感染心肌炎,表现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造模成功。ROC曲线显示2D应变参数诊断心肌炎的价值高于3D应变参数,2D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2D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GRS)、2D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3D GLS、3D GCS、3D GR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95、0.90、0.87、0.85、0.77;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3D应变重复性(ICC在0.421~0.79)均低于2D应变(ICC在0.893~0.986)。结论 CMR-TT 2D应变参数在心肌炎诊断价值以及心肌形变分析中的可行性、可重复性方面均优于3D应变参数。(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倪道斌,吕宏祥,陈蓉,田雨,张士清[2](2019)在《吉西他滨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吉西他滨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15只Balb/c小鼠构建EAM模型,分为对照组,EAM组,EAM+吉西他滨组,每组5只;在第21天,取眼球血,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行炎症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组织中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和Th17细胞比例; 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A浓度; qRT-PCR检测心脏组织中IL-17A mRNA含量。取正常Balb/c小鼠脾脏分选MDSC和Na?veCD4~+T细胞,分为活化组,诱导组,共培养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7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AM组心肌组织以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为主,组织炎症评分明显增高(P <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减少,组织炎症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EAM组脾脏中MDSC和Th17比例明显增加(P <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二者比例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EAM组IL-17A浓度和IL-17A mRNA表达明显增高(P <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二者含量明显降低(P <0.05)。与诱导组比较,共培养组Th17比例明显增加(P <0.05)。结论:吉西他滨可能通过降低EAM模型小鼠脾脏中MDSC数量,进而抑制Na?veCD4~+T细胞向Th17细胞的分化从而缓解心肌炎症。(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景博[3](2019)在《ASC-J9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ASC-J9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中抗炎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背景心肌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可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轻者预后尚可,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其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毒物/药物性3类。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是由心肌自身抗体介导的心肌炎症反应,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均参与其心肌炎症反应过程,这与病毒性心肌炎类似,因而是实验中模拟心肌炎炎症过程的常用模型。研究证实,心肌炎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心肌炎患者较女性而言,其发病率高,病情更为严重。目前认为雄激素及其受体是影响这种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机体内雄激素一般情况下需要与其受体——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结合,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AR是核转录因子,可存在于心肌组织及免疫系统的多种细胞,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参与免疫反应调节,从而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表明,EAM小鼠心肌组织中AR表达与心肌的炎症反应状态有关,心肌炎症越严重,AR表达增加越明显。AR可以通过促进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而加重心肌的炎症损伤。ASC-J9是AR的特异降解剂,可降解全长及/或突变的AR,致使其失去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ASC-J9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迁徙发挥抗炎作用,而不改变体内雄激素(主要是睾酮)水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经ASC-J9处理的EAM小鼠,心肌组织中IL-6、TNF-α、IL-1β及IL-17A等促炎因子都明显减低,表明ASC-J9可减少EAM小鼠心肌组织促炎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同时,ASC-J9可通过抑制EAM小鼠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缓解心肌炎症反应。心肌炎症反应过程中,各种抗炎细胞及抗炎因子亦参与其中。IL-10和IL-35分别是M2型巨噬细胞及T-reg细胞分泌的主要抗炎因子,其在心肌炎症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目前ASC-J9对EAM小鼠心肌组织中抗炎因子表达的影响仍不清楚。本实验将通过构建EAM小鼠模型,研究ASC-J9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中抗炎因子的表达及炎症的影响。研究目的构建EAM动物模型,研究AR特异降解剂ASC-J9对EAM小鼠心肌组织抗炎因子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将体重18-20g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EAM组、EAM+DMSO(予0.5%DMSO作为溶剂对照组)、EAM+ASC-J9处理组。其中,①EAM组:在第0天、第7天腹腔注射小鼠心脏α肌球蛋白重链多肽(MyHC-α614-629),诱导自身免疫应答,作为EAM小鼠模型组;②EAM+ASC-J9处理组:从第8天开始,隔天于EAM小鼠腹腔注射雄激素受体降解剂ASC-J9,用以降解体内AR,至第20天为止。③EAM +溶剂对照组:作为ASC-J9处理组平行对照,在与ASC-J9处理组同一时间,于EAM小鼠腹腔注射等量含0.5%DMSO的生理盐水。本实验以21天作观察终点,获得相应实验动物模型。2.EAM模型的鉴定将对照组与EAM组小鼠进行对比,观察其心脏外观变化,并精确测量两组小鼠心脏质量/体重比值(HW/BW),以及脾脏总的单个核细胞数的变化情况。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方法比较EAM组与对照组心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3.ASC-J9处理后心肌炎症情况将EAM+DMSO溶剂对照组与ASC-J9处理组小鼠进行对比,观察其心脏外观变化,同时精确计算两组小鼠心脏质量/体重比值(HW/BW),以及脾脏总的单个核细胞数的变化情况;用HE染色法检测两组小鼠心肌组织炎症细胞的侵润程度,并进行炎症评分;Masson染色比较两组小鼠心肌纤维化及胶原沉积情况。4.ASC-J9对抗炎因子表达的影响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抗炎因子IL-10、IL-35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心肌炎模型的判断:(1)EAM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心脏外观略有发白,体积显着变大。EAM小鼠HW/BW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01),脾脏中总的单个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01);(2)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EAM小鼠的心肌组织中炎症侵润程度明显增加;(3)组织切片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AM小鼠心肌组织中的纤维化程度加重,胶原沉积明显增多。2.ASC-J9可明显减轻EAM小鼠心肌炎症:(1)与EAM+DMAO溶剂对照组相比,经ASC-J9处理后,EAM小鼠心脏体积缩小,HW/BW明显降低(P<0.01),脾脏中总的单个核细胞数量显着减少(P<0.001);(2)对各组小鼠的心肌组织石蜡切片行HE染色,结果显示,EAM+ASC-J9处理组小鼠心肌组织的炎性细胞侵润程度减轻,炎症评分显着降低(P<0.01);(3)Masson染色显示ASC-J9处理后小鼠心肌组织中的纤维化程度及胶原沉积明显减轻(P<0.005)。3.ASC-J9增加抗炎因子表达:Q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抗炎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较EAM+溶剂对照组,ASC-J9处理组IL-10(P<0.01)及IL-35(P<0.05)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雄激素受体特异降解剂ASC-J9可以增加EAM小鼠心肌组织中抗炎因子IL-10及IL-35的表达,减轻EAM小鼠心脏的炎症反应。因此,ASC-J9有可能成为男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的新选择。第二部分ASC-J9对EAM小鼠巨噬细胞向M2表型分化的影响研究背景巨噬细胞是炎症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介质,多个研究显示,巨噬细胞在心肌炎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根据激活方式的不同,可极化成不同的表型,即M1型(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和M2型(选择活化型巨噬细胞),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可能发挥相反的作用。研究显示,巨噬细胞的极化在心肌炎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心肌炎模型的心肌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大量聚集,通过抗原提呈及分泌促炎因子等,加重心肌炎症反应;而M2型巨噬细胞则作用相反,其具有抗炎、参与组织的修复的作用,增加心肌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可明显改善心肌炎。因此,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可能成为治疗心肌炎的新靶点。我们前期研究结果显示,AR可促进EAM小鼠心肌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的极化,从而使心肌的炎症反应加重。而AR特异性降解剂ASC-J9可减少EAM小鼠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进而改善EAM。但是M2型巨噬细胞作为抗炎细胞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仍不清楚,ASC-J9是否可调节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减轻心肌炎的炎症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目的从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两方面,研究ASC-J9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巨噬细胞向M2表型分化的影响。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1.1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如下叁组:对照组、EAM+ASC-J9处理组、及EAM+DMSO组(溶剂对照组,应用0.5%DMSO)。首先,使用MyHC-α614-629诱导小鼠自身免疫应答,构建EAM模型。然后,EAM+ASC-J9处理组小鼠在第8、10、12、14、16、18、20天,于腹腔及腋下注射ASC-J9降解AR。而作为平行对照组,EAM+DMSO组在与ASC-J9处理组相同时间点,于EAM小鼠腹腔注射等量含0.5%DMSO的生理盐水。以21天为观察终点,获取相应实验动物模型。1.2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石蜡切片行F4/80和Arg-1双标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F4/80+/Arg-1+)所占的百分比。1.3用Q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rg-1、MMR的表达情况。2.体外实验2.1细胞培养及分组:将Balb/c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给予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分为四组:1)空白组、2)IL-4处理组、3)IL-4+DMSO组(DMSO浓度为0.0005%,作为溶剂对照组)、4)1L-4+ASC-J9组。其中,ASC-J9处理组及DMSO组分别给予适量、适合浓度的ASC-J9和DMSO预处理,CO2培养箱恒温培养2小时,之后再加入IL-4进行刺激48小时,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2.2应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rg-1、MMR的表达情况;2.3应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动物实验:ASC-J9处理增加EAM小鼠心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1.1 EAM小鼠心肌组织中M2比例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与DMSO溶剂对照组相比较,EAM小鼠经ASC-J9处理后,其心肌组织中F4/80+/Arg-1+双阳性的M2型巨噬细胞占比例增加,但未达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1.2 M2特异性标志物Arg-1及MMR表达的变化:进一步应用QRT-PCR检测发现,与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EAM小鼠经ASC-J9处理后,其心肌组织中M2特异性标志物Arg-1(P<0.01)及MMR(P<0.05)均显着增加。2.体外实验:ASC-J9促进Raw264.7细胞向M2表型分化2.1 ASC-J9对M2特异性标志物Arg-1及MMR表达的影响:通过QRT-PCR检测发现,IL-4处理组与空白组对照,Arg-1(P<0.001)及MMR(P<0.001)的表达显着增加,表明刺激诱导成功;而ASC-J9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Arg-1(P<0.01)及MMR(P<0.05)的表达较溶剂对照组亦明显增加,表明ASC-J9促进Raw264.7细胞向M2表型分化。2.2 ASC-J9对M2分泌的抗炎因子IL-10的影响:IL-4处理组与空白组对照,IL-10的表达显着增加(P<0.001),表明刺激诱导成功;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SC-J9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IL-10表达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雄激素受体降解剂ASC-J9可以促进EAM小鼠中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增加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抑炎因子,发挥抗炎作用,减轻心肌炎症反应,改善EAM。第叁部分ASC-J9调节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机制研究研究背景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和功能可塑性的特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可在IL-4、IL-13或IL-10等细胞因子的刺激下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参与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有多种,已证实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一类可诱导的负反馈调节蛋白,由SOCS1-SOCS7和CIS组成,SOCS1-3可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调节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SOCS家族已证实是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重要因子。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激活JAK1/STAT3/SOCS3信号通路可调解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SOCS3表达减少及STAT3磷酸化增强与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我们通过转录因子预测系统PROMO数据库预测,发现雄激素受体(AR)可与SOCS3的启动子区结合。另外,通过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研究,我们已证实,ASC-J9可通过降解AR增加IL-10的表达,而抑制SOCS3可反馈激活IL-10/STAT3信号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由此,我们推测ACS-J9可能通过STAT3/SOCS3通路调节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但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研究目的通过对EAM小鼠及巨噬细胞系应用ASC-J9处理,进一步研究ASC-J9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机制。研究方法1.体内实验: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M+DSMO(予0.5%DMSO作为溶剂对照)组及EAM+ASC-J9处理组。应用MyHC-αO614_629免疫小鼠构建EAM模型。从免疫第8天开始,隔天向EAM模型小鼠腹腔注射ASC-J9或相同体积的含0.5%DMSO的生理盐水,第20天止,作为EAM+ASC-J9处理组及EAM+溶剂对照组。21天后处死实验小鼠,应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SOCS3的表达情况;2.体外实验:将Raw264.7细胞(Balb/c小鼠巨噬细胞系)分为四组:1)空白组、2)1L-4处理组、3)1L4+DMSO组(DMSO浓度0.0005%,溶剂对照)、4)1L-4+ASC-J9处理组。其中,ASC-J9处理组及DMSO组分别给予适合浓度的ASC-J9和DMSO预处理2小时,然后再使用IL-4进行M2型巨噬细胞诱导极化培养。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L-4刺激后各组细胞中和M2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SOCS3、STAT3的表达、活化情况。研究结果1.ASC-J9抑制EAM小鼠体内SOCS3的表达:应用QRT-PCR技术检测发现,ASC-J9处理组与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其小鼠心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抑制因子SOCS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2.ASC-J9抑制培养细胞中SOCS3的表达、增加STAT3的磷酸化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发现,与溶剂对照相比,ASC-J9处理组Raw264.7细胞中与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抑制因子SOCS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同时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着增加(P<0.05)。结论雄激素受体特异降解剂ASC-J9抑制SOCS3的表达、增加STAT3的磷酸化,表明ASC-J9通过STAT3/SOCS3途径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01)
贾海琳[4](2018)在《CD40siRN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作用及其对IL-37和p38MAPK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心肌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纤维坏死或退行性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损害的疾病,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致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病情迁延者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纯化猪心肌球蛋白诱导大鼠产生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与人类重症心肌炎病理演变过程非常相似,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VMC的理想模型。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在心肌炎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是新发现的抑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过程,研究证实IL-37可以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p38MAPK在此通路中居于核心地位。p38MAPK在机体受到创伤、炎症和生物因素等刺激后激活并移位入细胞核或到细胞内相应部位,调控细胞的增生、坏死及纤维化等多种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p38MAPK参与了心肌炎的发展过程。CD40/CD40L是一对重要的共刺激信号分子,CD40和CD40L的相互作用在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免疫应答始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课题组曾经应用 CD40 小干扰 RNA(CD40 small interfering RNA,CD40siRNA)阻断CD40/CD40L受体-配体轴,可明显改善EAM大鼠的一般状况并减轻其心肌组织损伤。但CD40siRNA对EAM大鼠中IL-37及p38MAPK表达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CD40siRNA对EAM大鼠外周血IL-37、心肌组织中p38MAPK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2只6~8周健康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EAM组、CD40siRNA 干预组(EAM+CD40siRNA 组)及 siRNA 干预组(EAM+siRNA 组),每组8只。于实验的第0天和第7天,在EAM组、EAM+CD40siRNA组和EAM+siRNA组大鼠双后肢足垫区注射纯化猪心肌球蛋白诱导产生EAM,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同一部位注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在实验第7天,EAM+CD40siRNA组与EAM+siRNA组大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CD40siRNA慢病毒载体和siRNA慢病毒载体。实验第21天,麻醉后处死所有大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并计算病理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 IL-37的表达水平,使用实时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38MAPK 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磷酸化 p38MAPK(phosphorylated p38MAPK,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1.EAM组、EAM+CD40siRNA组及EAM+siRNA组中大鼠的发病率均为100%,无一例死亡。2.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EAM组、EAM+CD40siRNA组及EAM+siRNA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P<0.05),但EAM+CD40siRNA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高于EAM组(P<0.05),EAM+siRNA组与E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EAM组相比,EAM+CD40siRNA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积分明显降低(P<0.05),而EAM+siRNA组与E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M组大鼠外周血IL-37水平明显降低(P<0.05)。EAM+CD40siRNA组大鼠外周血IL-37水平较EAM组明显升高(P<0.05),而EAM+siRNA组与E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EAM大鼠外周血IL-37水平与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呈负相关(r=-0.921,P<0.01)。6.EAM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38MAPK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 EAM 组相比较,EAM+CD40siRNA 组 p38MAPK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AM+siRNA组与EAM组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M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p38MAPK的阳性染色程度明显加深,且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而EAM+CD40siRNA组的染色程度和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EAM组(P<0.05)。EAM+siRNA组与E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M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p38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EAM+CD40siRNA组中P-p38MAPK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低于EAM组(P<0.05)。EAM+siRNA组与EAM组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D40siRNA能够减轻EAM大鼠的心肌炎症损伤。2.IL-37参与了 EAM的发展过程;外周血IL-37水平与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呈负相关,其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损伤程度;CD40siRNA对EAM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上调IL-37的表达水平有关。3.p38MAPK参与了 EAM的发展过程;CD40siRNA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 mRNA的表达及降低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对EAM大鼠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5)
熊欣[5](2018)在《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中的表达规律目的探究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小鼠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小鼠心肌蛋白重链α(Cardiacα-myosin heavy chain,My HC-α)乳化剂二次免疫Balb/c雄性小鼠,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淋巴结和心脏中MDSCs细胞比例,同步对小鼠进行心脏伊红-苏木素(H&E)染色,结合脾脏MDSCs细胞比例和相应小鼠心肌炎临床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实验组小鼠心脏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皮下免疫第10天心肌细胞开始出现肿胀坏死,血管和心包周围伴随炎性细胞浸润,在第14天炎症进一步加重,少部分心肌出现纤维化,于第18-21天达到顶峰,于第21天炎症开始减轻,合并心肌纤维化加重。MDSCs细胞比例在骨髓和脾脏中达到高峰时间分别为第14天和第21天。相关性分析显示,脾脏MDSCs细胞比例和心肌炎临床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本实验提示MDSCs在心肌炎过程中由骨髓释放入血,转移至炎症灶心脏和二级淋巴组织脾脏和淋巴结,从而印证了MDSCs密切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第二部分MDSCs调节心肌炎小鼠中Th17/Tregs平衡目的初步研究显示MDSCs密切地参与了EAM的发生发展,我们通过不同的MDSCs调控方式来观察MDSCs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以及体内Th17/Tregs比例变化,来探索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过继传输磁珠分选的MDSCs和腹腔注射吉西他滨来增加或者阻断MDSCs数量,流式检测脾脏中Th17细胞和Tregs的细胞比例,同步观察心脏HE切片染色中炎性细胞浸润状态,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试验检测炎症因子在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DSCs流式检测结果印证MDSCs数量调控成功。在心肌炎初期(即免疫后第0天和第7天)过继传输MDSCs或者阻断MDSCs,均可降低Th17细胞比例并减轻小鼠心脏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但单向过继MDSCs可提高Tregs细胞比例,而阻断MDSCs对Tregs的细胞比例并无显着作用。相应地,脾脏中除了IL-1β相对实验组没有明显变化,TNF-α、IL-10和TGF-β均出现明显降低。通过吉西他滨阻断实验组小鼠体内MDSCs后过继传输磁珠纯化的MDSCs,发现小鼠Th17细胞比例明显抬高合并心肌炎临床评分出现调高,而Tregs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脾脏中IL-10在过继传输前后表达出现差异。结论MDSCs在心肌炎中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在体内高水平炎症状态下MDSCs对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机体处于低水平炎症状态下MDSCs又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而这些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依靠调节Th17/Tregs平衡达到的。第叁部分MDSCs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目的通过上述实验了解MDSCs调节EAM的发生发展并可能参与机体Th17/Tregs比例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究MDSCs与T细胞的相关关系,我们通过共培养观察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并初步研究MDSCs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将磁珠纯化后的MDSCs与脾脏单个核细胞按不同的细胞比例(0:1,1:8,1:4,1:2,1:1,2:1)共培养,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通过阻断Arg-1和i NOS来检测MDSCs的抑制增殖的功能机制。在1:4的细胞比例下,我们来检测其中Th17细胞和Tregs的细胞比例,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清中IFN-γ,IL-1β,IL-6,IL-10和TGF-β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MDSCs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在Th17细胞或者Tregs诱导条件下,保持相同的1:4细胞比例共培养,观测淋巴细胞中T细胞的细胞分化。结果随着MDSCs比例的初步增高,T细胞增殖功能的抑制比例在1:4比例的情况下达到最大,但是进一步加大MDSCs细胞比例,T细胞的增殖功能又可逐步恢复;在MDSCs与单个核细胞比例1:4的情况下,阻断Arg-1可部分减轻其抑制功能。观察1:4细胞比例下T细胞中Th17细胞和Tregs细胞比例均出现调高,合并上清中IFN-γ,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升高。然而,在Th17和Tregs的诱导条件下发现MDSCs诱导Th17细胞的分化而抑制Tregs中Foxp3的表达。结论MDSCs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双向性,且抑制功能部分依赖于Arg-1;且相较于诱导Tregs,MDSCs可能更倾向于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宋惠霄,刘艳红,陈鲁,李燕宁,魏洪伟[6](2018)在《童心康合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童心康合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M模型组、玉丹荣心丸组、童心康合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于免疫56d处死存活大鼠,观察心肌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免疫组化测心肌组织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结果:童心康合剂大中剂量组与玉丹荣心丸组心肌病理积分均低于EAM模型组(P<0.05),3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童心康合剂小剂量组与EAM模型组病理积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童心康合剂大中剂量、玉丹荣心丸均能抑制心肌纤维化,童心康合剂大中剂量均优于玉丹荣心丸(P<0.05),且2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童心康合剂中剂量能上调心肌组织MMP-9的表达,下调其TIMP-1的表达。结论:童心康合剂大中剂量、玉丹荣心丸可减轻EAM模型大鼠心肌炎症,抑制心肌纤维化,此作用可能与调节MMP-9/TIMP-1平衡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林琳,闫蕊,刘昕,李青,刁佳宇[7](2018)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缓解EAM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猪心肌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法制作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将24只6周龄雄性Lewis大鼠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C)和白藜芦醇干预组(MC+Res)。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随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MIF的表达,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结果对照组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同时伴有明显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及大量巨噬细胞聚集,白藜芦醇干预可显着缓解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减少巨噬细胞浸润(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LVEDs显着增加(P<0.01),LVEF、LVFS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干预组中LVEDs明显减少(P<0.05),LVEF、LVFS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中MIF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白藜芦醇可明显降低MIF表达(P<0.05)。结论心肌组织中MIF参与了EAM的发病,白藜芦醇对EAM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MIF表达、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聚集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闫红梅,李覃,周欣,赵季红[8](2017)在《不同免疫方案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案建立Balb/c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的优劣。方法取6周龄雄性Balb/c小鼠,设计叁种造模方案,并均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经不同方案免疫动物后行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心功能,病理形态观察心肌炎症和纤维化,并计算心指数和脾指数,qRT-PCR检测小鼠心脏和脾脏组织TLR2、TLR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方案一中模型组小鼠心指数和脾指数无明显差异,超声检测中射血分数(EF)及各室壁厚度均无明显差异,心肌炎症改变不明显,纤维化不明显,TLR2、TLR4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方案二中模型组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明显降低,但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形态观察可见心肌出现少量单核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心肌间质及外膜可见少量的纤维化,同时脾指数明显增加,心脏与脾脏组织TLR2、TLR4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方案叁中模型组EF、LVEDd、LVEDs均明显降低,而IVSd及IVSs未见显着改变,病理学检测可见心肌大量炎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心肌间质及外膜可见少量的纤维化,伴有脾指数的显着增加,心脏与脾脏组织TLR2 mRNA的表达量升高,而TLR4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与方案一模型组和方案二模型组相比,方案叁模型组的造模效果更好,其免疫方案可用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相关研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21期)
丁涛,刘博,王鑫,温富春,纪凤兰[9](2017)在《组分中药KX组合物及单味组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组分中药KX组合物及其等剂量的单味组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EAM模型,于首次免疫后2、8周,分别测定血液中IL-2、IL-17、TNF-α、IFN-γ的含量,取心脏做病理检查。结果:注射抗原2周后,模型大鼠血液中IL-2、IL-17、TNF-α、IFN-γ明显升高(P<0.05,P<0.01)。8周时IFN-γ持续升高(P<0.05),其余因子水平恢复正常。心肌由2周的细胞变性、炎细胞浸润逐渐演变为组织纤维化、坏死。苦参总碱给药2周时降低血液中IL-17、TNF-α、IFN-γ(P<0.01);8周时IL-17、TNF-α持续降低(P<0.01,P<0.05)。西洋参总皂苷2周时降低了IL-2、IL-17、TNF-α、IFN-γ,8周时IL-2、IL-17、IFN-γ仍降低。KX组合物2周时降低了IL-2、IL-17、TNF-α、IFN-γ(P<0.01,P<0.05),并持续到8周(P<0.01)。病理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心肌损伤程度均轻于模型组。结论:KX组合物及其单味组分能不同程度的明显抑制EAM模型Th1、Th17细胞亚群激活的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心肌损伤;组合物的作用效果体现了中药的配伍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苏晓莲,吕宏祥,姜媛媛,周姗姗,唐晴[10](2017)在《青藤碱衍生物4EDB的合成、鉴定以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青藤碱衍生物4EDB,研究体内4ED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EAM+4EDB组和EAM组,每组6只。免疫开始的第14日开始灌胃给药,5 mg/(kg·d)。第21日处死小鼠,取出心脏做病理切片,并进行天狼星红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IL-6、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与EAM组相比,EAM+4EDB组心肌炎症病理评分降低(P=0.020),纤维化得到缓解,心肌组织炎症因子IL-1、IL-6、IL-17A、TGF-β水平下降(P<0.05)。结论·新合成的青藤碱衍生物4EDB对EAM模型小鼠的心肌炎症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15只Balb/c小鼠构建EAM模型,分为对照组,EAM组,EAM+吉西他滨组,每组5只;在第21天,取眼球血,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行炎症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组织中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和Th17细胞比例; 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A浓度; qRT-PCR检测心脏组织中IL-17A mRNA含量。取正常Balb/c小鼠脾脏分选MDSC和Na?veCD4~+T细胞,分为活化组,诱导组,共培养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7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AM组心肌组织以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为主,组织炎症评分明显增高(P <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减少,组织炎症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EAM组脾脏中MDSC和Th17比例明显增加(P <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二者比例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EAM组IL-17A浓度和IL-17A mRNA表达明显增高(P <0.05);与EAM组比较,EAM+吉西他滨组二者含量明显降低(P <0.05)。与诱导组比较,共培养组Th17比例明显增加(P <0.05)。结论:吉西他滨可能通过降低EAM模型小鼠脾脏中MDSC数量,进而抑制Na?veCD4~+T细胞向Th17细胞的分化从而缓解心肌炎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论文参考文献
[1].朱静,朱桐,张钰,陈榆舒,何博.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2D与3D应变评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大鼠的诊断价值及可重复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倪道斌,吕宏祥,陈蓉,田雨,张士清.吉西他滨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张景博.ASC-J9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贾海琳.CD40siRN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作用及其对IL-37和p38MAPK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8
[5].熊欣.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宋惠霄,刘艳红,陈鲁,李燕宁,魏洪伟.童心康合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
[7].林琳,闫蕊,刘昕,李青,刁佳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的治疗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8].闫红梅,李覃,周欣,赵季红.不同免疫方案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分析与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
[9].丁涛,刘博,王鑫,温富春,纪凤兰.组分中药KX组合物及单味组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
[10].苏晓莲,吕宏祥,姜媛媛,周姗姗,唐晴.青藤碱衍生物4EDB的合成、鉴定以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