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胚论文_吴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胚囊,胚珠,基因,组织,细胞系,四倍。

水稻胚论文文献综述

吴亚[1](2017)在《水稻胚珠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胚珠在有性生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胚珠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一直比较缓慢,尽管研究者们已经筛选出了一些调控水稻发育的相关基因,但是对于胚珠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调控情况,仍然不能给出一个比较明确而系统的阐释。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我们分析了水稻胚珠4个发育时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OVR1)、功能大孢子有丝分裂时期(OVR2)、成熟胚囊时期(OVR3)以及开花后两天(OVR4))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在4个发育时期中,分别检测到了 25401、23343、23647以及23806个基因的表达。我们对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将在两个样本中表达量差异倍数≥2,且FDR值≤0.01的基因定义为差异表达基因,对相邻发育时期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在3个比较组中(OVR1-vs-OVR2、OVR2-vs-OVR3、OVR3-vs-OVR4)分别筛选出了 2425、200和2017个差异表达基因。我们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了 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细胞组分合成、膜结合的细胞器以及生殖调节相关的基因在胚珠发育过程中被高度表达。我们也发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相关的基因在胚珠发育的不同时期变化较大,从基因表达(主要包括OsPIN、OsYUCCA、OsIPT、OsARR、OsPUP等基因家族的基因)水平为胚珠发育过程中孢子体组织对雌配子体的作用提供了证据。miRNA能够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不同的生物学活动,因此对其表达变化的研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揭示miRNA在胚珠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我们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胚珠4个发育时期中mi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了 486个已知miRNA,其中在OVR1时期鉴定出421个,OVR2时期鉴定出378个,OVR3时期鉴定出364个,OVR4时期鉴定出366个,并预测到204个新miRNA。在相邻的发育时期之间,我们分别筛选出了 56、65、11 个差异表达的 miRNA(如:osa-miR393、osa-miR396、osa-miR169、osa-miR159、osa-miR164),这些miRNA有可能在胚珠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结合水稻胚珠发育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水稻降解组数据库,我们对207个已知miRNA鉴定到了 916个靶基因。对这些靶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有一大类靶基因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以此我们提出在水稻胚珠内孢子体胚珠组织miRNA对雌配子体可能的调控作用。同时我们也揭示miRNA对水稻开花后珠心组织的程序化死亡过程可能的调控作用。DNA甲基化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现象,可以在不改变细胞DNA碱基序列的条件下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对水稻4个发育时期胚珠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受精前的胚珠发育过程中,甲基化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受精后,甲基化水平略有回升。我们将差异甲基化区域与参考基因组进行了比对,对这些区域包含的基因进行了统计,在O VR1-vs-O VR2,OVR2-vs-O VR3、OVR3-vs-OVR4中分别得到了 464、428以及256个DMR相关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了 GO功能注释,结果发现DMR相关基因在细胞(G0:0005623)、细胞部分(GO:0044464)、细胞器(G0:0043226)、结合作用(G0:0005488)、催化活性(GO:0003824)、细胞学过程(G0:0009987)、代谢过程(G0:0008152)等条目富集程度较高。通过检测到一系列基因(如bHLH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在胚珠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我们也推测DNA甲基化作用也能参与到对水稻胚珠发育过程中孢子体胚珠组织以及雌配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调控,以及对受精后珠心组织的程序化死亡的调控。总体来说,我们以水稻胚珠的4个发育时期为研究对象,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水稻胚珠4个发育时期中基因表达、miRNA表达以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特征,初步构建起水稻胚珠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为揭示其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何少海,姚盛存,丰宇凯,汪轲,李飞飞[2](2017)在《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以草丁膦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了‘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秀水134’‘Xiushui 134’和‘中花11’‘Zhonghua 11’等3个水稻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别以选择压15.0,10.0和10.0 mg·L~(-1)的草丁膦质量浓度进行了3次选择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发现‘日本晴’‘秀水134’和‘中花11’的愈伤组织转化效率分别是77.9%,67.5%和92.2%,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可以进一步分化成苗。它们的分化率依次是76.1%,44.4%和86.7%;成苗率分别为65.6%,66.7%和30.7%。在以草丁膦作为筛选标记时,首选‘日本晴’作为转化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该体系为以抗除草剂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水稻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基础,获得的抗草丁膦转化植株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杨[3](2016)在《亚硝酸盐诱导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是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学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建立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转化系统是其前提和基础。影响水稻组织培养的因素很多,例如外植体的取材季节、取材部位、生理状态、基因型、培养基中盐类的组成及浓度、有机添加物的种类、生长调节剂的不同组合及配比等。氮源是组织培养培养基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但亚硝酸盐能否作为培养基的氮源成分未见报道,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氮源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不同组合的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谷氨酰胺作为培养基氮源,以愈伤组织的诱导重量、继代增重倍数和分化率作为生长评价指标,检测不同氮源对水稻愈伤组织的表型影响。结果显示铵盐和谷氨酰胺单独或一起作为氮源均不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继代的增重倍数较低、愈伤组织不能分化成苗,其中铵盐在分化过程中甚至不能使愈伤组织转绿,而低浓度的亚硝酸盐(2 mM、5 mM)作为氮源效果优良,在排除了钾盐和可能存在的硝酸盐污染后,明确了NO_2~-发挥作用的可靠性。检测不同的培养阶段、不同的氮源培养基对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培养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受氮源影响;在继代和分化阶段,以亚硝酸盐或硝酸盐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培养的愈伤组织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在前叁天有明显升高、第叁天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的趋势,而仅以铵盐或谷氨酰胺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培养的愈伤组织中亚硝酸盐含量无显着变化;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愈伤组织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其生长指标正相关,而硝酸盐的含量与生长指标不相关。钨酸钠特异性抑制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的活性,利用此原理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钨酸钠浓度的升高,对以硝酸盐作为氮源的愈伤组织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大,其原因是细胞内亚硝酸盐含量的逐渐降低;而钨酸钠浓度的升高对以亚硝酸盐作为培养基氮源的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无显着性抑制,其原因是细胞内亚硝酸盐含量无显着变化。以受硝酸盐诱导表达的四个基因为代表,检测它们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和分化培养的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它们在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氮源的愈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仅以铵盐作为氮源的愈伤组织体内低表达,表明亚硝酸盐可能是真正诱导这些基因表达的物质,而非硝酸盐。根据以上所有实验结果推测,亚硝酸盐极有可能对水稻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起信号分子的作用,而非硝酸盐。检测培养基的硝铵比对水稻愈伤组织的表型及其体内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仍以愈伤组织的诱导重量、继代增重倍数和分化率作为生长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在总氮量相同的情况下,粳稻中花11(简称ZH11)的愈伤组织在硝铵比为4:1时生长最好,同时愈伤组织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籼稻9311的愈伤组织在硝铵比为2:1时生长最好,同时愈伤组织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根据经验,N6培养基是粳稻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培养基,MS培养基及其改良培养基是籼稻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培养基,而培养基之间最大的不同即在于无机总氮量和硝铵比的不同,N6和MS培养基的硝铵比分别是4:1和2:1。上述实验结果可为此经验做法提供一个解释,即不同的硝铵比极可能影响了愈伤组织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亚硝酸盐作为某种与生长发育有关的信号分子最终影响了愈伤组织的表型性状。确定愈伤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与亚硝酸盐的上下游信号分子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愈伤组织中NO的含量与亚硝酸盐含量正相关,体外添加浓度逐渐增大的亚硝酸盐导致酶上清液中检测到NO特异性荧光成比例的增加,说明亚硝酸盐很可能是愈伤组织中NO的主要来源。若除去愈伤组织中的NO,则成熟胚无法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不能分化,说明NO极可能也是水稻组织培养中一种与生长发育有关的信号分子。在9311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可以调节愈伤组织中NO的含量,以SNP、SNP+谷氨酰胺、SNP+铵盐作为培养基氮源对愈伤组织的继代增重倍数无显着性影响,但SNP+亚硝酸盐作为培养基氮源对愈伤组织的继代增重倍数有显着性提高,表明NO在亚硝酸盐的下游发挥作用,愈伤组织中合适浓度的亚硝酸盐是NO发挥作用的前提。为了解培养基中亚硝酸盐的添加对愈伤组织转录组的影响进行了 RNA-seq转录组测序。在继代过程,亚硝酸盐对有关苯基丙烷类物质合成的次级代谢通路影响大,造成多数基因下调表达,这与体外检测亚硝酸盐降低愈伤组织木质素含量的结果相符,木质素的降低有利于愈伤组织向胚性化方向发展。在分化过程,仅以亚硝酸盐为氮源的愈伤组织中与逆境、胁迫、病害相关的基因大多会上调表达,α-淀粉酶前体基因上调表达,同时它对激素合成、代谢及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有很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进行了亚硝酸盐在水稻组织培养中的开拓性工作,重新认识了亚硝酸盐在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的作用,证实亚硝酸盐不仅可以作为水稻组织培养的氮源营养成分,同时极有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愈伤组织表型性状的调控,这对水稻组织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其相关的分子转导途径有待进一步地研究。(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6-12-01)

杨丽玉[4](2016)在《fsv1水稻胚珠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及不育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水稻配子体育性如何对于水稻的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水稻配子体育性调控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水稻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较多,雌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还有所欠缺。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石蜡切片和子房整体透明技术对可育系(桂99)与其高度雌不育突变体fsv1)雌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并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胚珠发育的过程中桂99和fsv1胚珠中基因和mi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水稻雌配子体育性机理的研究提供分子基础。在本研究中,通过石蜡切片和子房整体透明技术,我们对桂99与fsvl雌配子体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fsv1中雌配子体高度败育是由功能大孢子形成异常导致。发育异常的功能大孢子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绝大多数fsv1胚珠中的没有形成可育的雌配子体,胚珠内部整个被珠心组织细胞所填满。通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我们比较分析了两个水稻品系胚珠叁个发育时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功能大孢子有丝分裂时期和胚囊成熟时期)中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在水稻胚珠中一共检测到30,204个基因的表达。在同一水稻品系叁个发育时期之间相比较,绝大部分基因在胚珠的叁个发育时期中共同表达,每个时期又都存在其时期特异表达基因。在相同发育时期不同品系的胚珠之间相比较,绝大多数基因在桂99与fsvl胚珠中共同表达,但桂99与fsvl中也存在其品系特异表达基因。我们将在两个样本中共同表达,差异倍数≥2且FDR≤0.001基因定义为显着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在相同发育时期桂99与fsv1胚珠两两比较中,分别有45、495和932个基因在水稻胚珠叁个发育时期显着差异表达。随着胚珠的发育,两个品系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数目越来越多,说明桂99与fsv1胚珠分化差异越来越大。通过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和MapMan代谢途径分析,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蛋白质修饰与降解、氧化磷酸化等途径密切相关,这些途径中基因的表达变化很有可能影响了雌配子体的育性。另外我们还发现随着胚珠的发育,一些与生长素(例如TAA1和PIN1α)、转录因子(例如ARF6和KANADI4)和表观遗传(例如.JMJ709和AGO5)相关的基因在fsv1中表现出与桂99显着差异的表达量或完全相反的表达趋势。这些在雌不育突变体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可能是导致雌配子体败育的关键因素,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MiRNA作为基因表达变化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miRNA能够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变化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包括生殖生长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桂99与fsv1两个品系胚珠发育过程中miRNA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揭示miRNA对水稻雌配子体育性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相关线索。根据测序结果,共有522个已知的miRNA和295个预测的miRNA在发育中的水稻胚珠中表达。其中100个已知的miRNA和217个预测的miRNA在桂99和fsv1之间显着差异表达。随着胚珠的发育,差异表达的已知miRNA和预测的miRNA的数目都呈下调的趋势,说明miRNA主要在胚珠发育早期对水稻雌配子体的育性进行调节。结合之前得到的转录组信息,我们对两个水稻品系之间显着差异表达的已知miRNA的靶基因进行分析,并将这些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与蛋白代谢、激素调节、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等过程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靶向调控生长素基因(例如ARF8和ARF10)表达的miRNA和靶向作用于与花器官形成相关转录因子基因(例如SBP-box基因)表达的miRNA在fsv1中表现出与桂99显着的表达差异,这些miRNA可能对水稻雌配子体的育性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6-10-01)

贾春阳[5](2016)在《水稻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常规的水稻遗传育种大大的限制了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而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则对水稻的转基因育种产生了深远影响。到目前为止,成熟的水稻转基因技术仅仅应用于少数几种粳稻品种,如ZH11,日本晴等。对于目前一些具有转基因改良价值的籼稻品种,如93-11,其转基因效率却是十分低的。因而对一些重要的水稻品种进行组织培养能力和基因转化效率的探索成为目前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新一代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因其能够对植物基因组特定位点进行准确的定点编辑,为探索水稻胚性愈伤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研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水稻胚性愈伤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相关探索。一是通过对ZH11分化一段时间的愈伤进行转录组测序和i-TRAQ分析,筛选到一些可能和水稻胚性愈伤分化相关的基因。二是对一些可能和水稻胚性愈伤分化相关基因进行CRISPR/Cas9基因敲除。1.通过对水稻品种ZH11的分化时期的胚性愈伤提取RNA并做了转录组测序和i-TRAQ分析,找到了若干个和水稻胚性愈伤分化相关的基因,RicexPro网站上的基因编号分别为LOC_Os04g33240(TFT12),LOC_Os05g05930(TFT14),LOC_Os05g28210(EMP)。2.通过对TFT12和TFT14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体材料和对应的野生型材料进行再生能力差异对比,发现在愈伤诱导水平上突变体材料和野生型材料之间并未有明显差异,但是在突变体材料的再生能力明显低于野生型材料。3.TFT12基因编码区全长为828bp,实时定量PCR分析TFT12主要在生殖生长的叶、根、内稃处高表达;TFT14基因编码区全长为582bp,实时定量PCR分析TFT14主要在胚以及胚乳处高表达;EMP基因编码区全长为288bp,实时定量PCR分析EMP主要在胚及胚乳高表达。4.EMP基因在野生型材料ZH11的水稻种胚萌发的48hr过程中,其表达量是逐渐上升的,但是在转基因材料EMPi在添加了诱导剂β-雌二醇的情况下萌发,该基因的表达量是先升高之后在下降。5.在EMPi材料种胚萌发过程中,转基因材料在添加了诱导剂β-雌二醇的情况下萌发率相对于野生型水稻的种胚的萌发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6.EMP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0kDa,我们通过NCBI数据库找到了玉米、小麦、拟南芥等的同源蛋白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7.同样是基于转录组测序和i-TRAQ分析,找到了另外一些基因的表达量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中CKO1(LOC_Os01g09260)和Cht2(LOC_Os05g33130)表达量上调,而IAA20(LOC_Os06g07040)表达量下调。8.利用本实验室自主创建的简便、高效的多靶点编辑CRISPR/Cas9系统,分别对Cht2和IAA20这两个基因构建了单基因双靶点CRISPR/Cas9敲除载体,对基因CKO1构建了单靶点CRISPR/Cas9敲除载体。(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夏娟,李翔,陈志雄,刘向东[6](2014)在《不同倍性水稻胚囊发育过程的miRNA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靶基因mRNA裂解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基因表达。目前,关于水稻miRNA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加倍后的同源四倍体水稻育性发育相关的miRNA却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二倍体水稻及其同源四倍体水稻发育的4个不同时期小RNA文库进行测序。主要研究结果有:(1)在二倍体水稻原种的四个时期鉴别出了206个家族的406个已知的水稻miRNA;经MIREAP分析小RNA二级结构,预测到了1207个特异存在于水稻的新miRNA。(2)同源四倍体水稻四个时期鉴别出了195个家族的403个已知的水稻miRNA;经MIREAP分析小RNA二级结构,预测到了1295个特异存在于水稻的新miRNA。(3)与二倍体水稻原种比较,在间期差异表达的miRNA有220个,其中上调的有140个,下调的有80个,新的miRNA有43个;在减数分裂期差异表达的有190个,其中上调的有139个,下调的有51个,新的miRNA有36个;在单核小孢子时期差异表达的有217个,其中上调的有151个,下调的有66个,新的miRNA有80个;在二核孢子期差异表达的有219个,其中上调的有161个,下调的有58个,新的miRNA有53个。通过TargetFinder将miRNA与水稻基因组比对,从331个已知水稻miRNA和193个新miRNA预测到了2733个靶基因,经功能注释、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共有511个靶基因与水稻花发育相关,其中有248个是和雌蕊发育相关,这些靶基因对应于171个已知水稻miRNA和54个新miRNA。(本文来源于《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期刊2014-12-19)

刘书梅,王姗姗,辛晓云,王玲玲,朱正歌[7](2011)在《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成熟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统计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率以及绿苗分化率,分析不同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对基本培养基具有选择性,MS培养基对籼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效果较好,NB培养基则更适合粳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诱导继代培养基中加入多种氨基酸组合可有效提高出愈率和分化率,特别是粳稻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需要多种氨基酸的共同作用;不同基因型水稻材料对激素和氨基酸组合的需求不同。(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程杏安,刘向东[8](2009)在《同源四倍体水稻胚囊败育与低结实率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CLSM),对包括两个低结实率的同源四倍体水稻亲本Jackson-4x和E24-4x,及其对应的低结实率杂种Jackson-4x×E24-4x的成熟胚囊结构进行了观察。叁份材料的胚囊败育率分别为68.7%、32%、61.6%,败育类型包(本文来源于《细胞·生命·健康——第十一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2009西安细胞生物学国际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7-05)

曾博雅,王智,张云峰,杨清,陆巍[9](2009)在《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的包埋脱水法超低温保存》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包埋脱水法冷冻保存水稻胚性悬浮细胞。整个过程包括:胚性悬浮细胞预培养、细胞包埋、二次预培养、包埋细胞脱水、液氮冰冻、细胞解冻和冷冻细胞恢复培养。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分含量为25.17%和蔗糖浓度依次递增以及第2次预培养3~4d的存活率最好。在培养基中加2.5g·L-1活性炭有利于细胞的恢复生长。细胞恢复培养后,能再产生愈伤组织,但生长变慢,有约5d的滞后期。(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2009年06期)

胡昌泉,李素一,刘华清,刘次桃,张晖[10](2009)在《利用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筛选水稻胚发育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227个启动子捕获系中报道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表达活性检测,筛选到7个水稻胚中表达GUS活性的启动子捕获系,对其中编号为W9154的捕获系作了进一步分析。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W9154是一个单拷贝T-DNA插入系,其T-DNA插入在水稻基因组第3号染色体上一个未知蛋白基因的第2个内含子中。对该未知蛋白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调控序列除含有TATA-box和CAAT-box等常见启动子元件外,还含有RY基序、E盒、G盒及AACA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特征性元件。表达特征分析发现,编码上述未知蛋白的基因在野生型水稻的胚和茎中表达,这与捕获系W9154中GUS表达活性完全一致。这些表明启动子捕获系w9154捕获的候选基因可能是一个水稻胚发育相关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水稻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建立以草丁膦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了‘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秀水134’‘Xiushui 134’和‘中花11’‘Zhonghua 11’等3个水稻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别以选择压15.0,10.0和10.0 mg·L~(-1)的草丁膦质量浓度进行了3次选择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发现‘日本晴’‘秀水134’和‘中花11’的愈伤组织转化效率分别是77.9%,67.5%和92.2%,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可以进一步分化成苗。它们的分化率依次是76.1%,44.4%和86.7%;成苗率分别为65.6%,66.7%和30.7%。在以草丁膦作为筛选标记时,首选‘日本晴’作为转化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该体系为以抗除草剂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水稻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基础,获得的抗草丁膦转化植株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胚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亚.水稻胚珠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研究[D].武汉大学.2017

[2].何少海,姚盛存,丰宇凯,汪轲,李飞飞.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7

[3].李杨.亚硝酸盐诱导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D].武汉大学.2016

[4].杨丽玉.fsv1水稻胚珠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及不育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6

[5].贾春阳.水稻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6].夏娟,李翔,陈志雄,刘向东.不同倍性水稻胚囊发育过程的miRNA比较分析[C].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2014

[7].刘书梅,王姗姗,辛晓云,王玲玲,朱正歌.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1

[8].程杏安,刘向东.同源四倍体水稻胚囊败育与低结实率关系的研究[C].细胞·生命·健康——第十一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2009西安细胞生物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

[9].曾博雅,王智,张云峰,杨清,陆巍.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的包埋脱水法超低温保存[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

[10].胡昌泉,李素一,刘华清,刘次桃,张晖.利用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筛选水稻胚发育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

论文知识图

水稻胚性愈伤组织一1冻融法提取的部分水稻胚孚比织...稻草灵WP 1对水稻胚根诱导出的水稻胚性愈伤组织水稻胚状体愈伤组织农杆菌介导的日本晴水稻胚性愈...

标签:;  ;  ;  ;  ;  ;  ;  

水稻胚论文_吴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