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基取代反应论文_吴燕,罗凡,潘世敏,李玉涵,何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基取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烯烃,试剂,吲哚,重氮化,环合,氧化铜,分子。

芳基取代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吴燕,罗凡,潘世敏,李玉涵,何树华[1](2019)在《镍催化(Z)-1,2-二芳硫基-1,2-二芳基烯烃与格氏试剂偶联反应制备多取代烯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0 mol%NiCl_2(dppe)作为催化剂,催化(Z)-1,2-二芳硫基-1,2-二芳基烯烃和格氏试剂偶联反应,高选择性制备了一系列多取代烯烃化合物.有机硫基团经水解、氧化后生成二芳基二硫醚,实现了硫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同时,此方法对不同取代的(Z)-1,2-二芳硫基-1,2-二芳基烯烃和格氏试剂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以较高的产率获得相应的目标产物,为多取代烯烃的制备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邓超,周姣龙,刘华魁,王丽佳,唐勇[2](2019)在《Rh_2(OAc)_4催化的Wittig-Type烯基化反应:一种合成烷基、芳基取代的亚烷基丙二酸酯的简便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羰基化合物与重氮丙二酸二甲酯在叁苯基砷和催化量的Rh_2(OAc)_4作用下发生一锅反应,合成芳基、烷基取代的亚烷基丙二酸酯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底物范围很广,包括芳香醛和脂肪醛以及酮等羰基化合物,都能够顺利地进行反应,得到中等至优良的收率(59%~99%).在0.5mol%的铑催化剂作用下,能够实现克级反应.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这一烯烃化反应是通过铑-卡宾转化为砷叶立德的途径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蒋燕,刘应乐,杨义,鲁越,黄强[3](2018)在《CuBr_2/O_2促进N-芳基-β-烯胺酯分子内氧化环合反应构建2,3-二取代吲哚》一文中研究指出吲哚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和药理活性的有机分子,其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通过N-芳基烯胺的分子内氧化偶联反应构建吲哚类化合物成为合成吲哚类化合物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之一,得到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发展以便宜的二价铜盐(CuBr_2)、绿色氧化剂(O_2)和吡啶作为配体共同促进的N-芳基-β-烯胺酯的分子内氧化环合反应,以58%~94%的收率成功地合成一系列2,3-二取代的吲哚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表征。该合成策略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高大芳[4](2018)在《铑催化环丁醇/环戊醇取代的芳基迭氮合成氮杂环化合物和银催化炔烃氢酰胺化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乃春具有反应活性高,反应类型多样等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有机活性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乃春转移反应直接构建碳氮键受到了有机合成领域广泛的关注。过渡金属催化乃春转移的经典反应有氮杂环丙烷化反应和碳氢胺化反应,除此之外,还包含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串联反应以及环加成反应。其中关于以芳基迭氮试剂为氮源,在二价铑催化下扩环,构建氮杂环化合物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其详细的反应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二价铑催化邻位环丁醇取代的芳基迭氮扩环得到氮杂环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同时,本文对邻位环丁醇/环戊醇取代的芳基迭氮的不同化学选择性的根源进行了探讨。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成关键的铑-氮-芳基乃春中间体A之后,单重态中,从环丁醇部位的羟基到乃春位置的质子转移,同时通过[1,2]迁移促使四元环扩环,以协同的方式形成关键中间体B是更为可行的。随后,重新芳构化可以驱动[1,3]羰基迁移,生成最终的苯并氮杂卓酮产物。对于底物邻位环戊醇取代的芳基迭氮,在形成铑氮芳基乃春中间体之后,在叁重态中,从近端sp3 C-H键进行攫氢(HAA)比从O-H基团进行竞争的HAA/氢转移更为有利。随后,通过自由基重组步骤得到碳氢胺化产物二氢吲哚。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炔烃氢胺化反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构建碳氮键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原料简单易得、反应原子经济性高、简洁高效等优点。因此,利用氢胺化反应合成含氮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一价银催化炔丙醇发生分子内氢酰胺化反应,得到5-exoN进攻环化产物,且该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很高。但理论上该反应具有两个亲核进攻反应活性位点,即成环反应是通过酰胺的氮还是氧进攻闭合成环的化学选择性问题;另外叁键上有两个区域选择性位点,决定分子内氢酰胺化反应形成exo-环化产物还是endo-环化产物。对于此反应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产生的根源还不明确,还需深入研究,我们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这一反应的机理及选择性产生的根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始环化过程,以Ag…CH3CN为催化剂模型更为有利;而四种亲核进攻可能途径,5-exo N亲核进攻过程最为有利,其原因在于酰胺基团上的氮原子比氧原子的亲核性强,从而致使5-exoN亲核进攻优先发生。紧接着经过醋酸银辅助拔取酰胺基团氮原子上的氢,随后氢原子转移到烯基C2位置,脱去催化剂,生成最终产物。(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伍平,吴迦勒,王静怡,梅光建[5](2018)在《3-吲哚醇和色醇的催化不对称脱水芳基化反应——双吲哚取代的叁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叁芳基甲烷类骨架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受到了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实现了在手性磷酸催化下,结构普通的3-吲哚醇类化合物与色醇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脱水芳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结构多样性的手性双吲哚取代的叁芳基甲烷类化合物(产率可达80%,ee值可达88%).该反应是基于3-吲哚醇类化合物在手性磷酸催化下脱水生成活性离域正离子中间体,通过手性磷酸对该中间体和色醇类化合物的氢键以及离子对活化模式,实现对该反应立体控制.该反应的唯一副产物是水,环境友好;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和当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方向.此外该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性广,展示了有机小分子催化在合成手性叁芳基甲烷类化合物中的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张金,马宇强,马养民,杨秀芳,罗力文[6](2017)在《纳米氧化铜催化2-芳基取代酞嗪酮的合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酞嗪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药理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以邻甲酰基苯甲酸、苯肼为原料,以乙醇作为溶剂,在纳米CuO的催化下回流8h,以较高的收率合成了2-芳基取代酞嗪酮类化合物10个,并通过~1H-NMR、~(13)C-NMR、MS、熔点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合成酞嗪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收率较高、溶剂与催化剂廉价易得等优点,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清,高克成,邹建平,曾润生[7](2018)在《铜(I)催化的非末端烯酰胺的叁氟甲基化反应:N-(3,3,3-叁氟-2-芳基-1-丙烯基)取代苯甲酰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末端烯酰胺N-芳基乙烯基取代苯甲酰胺和Togni试剂为原料,以二氯乙烷为溶剂,在碘化亚铜等铜盐催化和磷酸氢二钠存在下,90℃反应,简单有效的合成了N-(3,3,3-叁氟-2-芳基-1-丙烯基)取代的苯甲酰胺.通过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先通过一价铜催化Togni试剂产生叁氟甲基自由基,然后叁氟甲基自由基选择性地加成到烯酰胺碳碳双键的β位上.(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邱少中,殷国栋[8](2017)在《Sonogashira类型反应一锅法串联合成二芳基炔和取代1,3-丁二炔》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取代的炔烃作为前体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药物化学和有机功能材料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1])。卤代芳烃与末端炔烃之间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是合成取代炔烃的有效途径,但末端炔烃通常需要保护/脱保护等多步反应才能获得。为了避免冗长的反应步骤,近年来直接将卤代烃和各种简单的炔烃通过一锅反应制备取代炔烃相继被报道~([2])。叁甲基硅乙炔因其易得并且脱硅甲基条件温和,它作为炔烃合成子被广泛使用。然而,这些报道的一锅方法通常受到底物适用范围、高温反应条件,催化剂剂量大等因素的限制。我们发现直接以卤代烃和叁甲基硅乙炔或双(叁甲基甲硅烷基)为原料,在Cu(Xantphos)I与钯盐协同催化作用下可以有效地一锅合成而对称取代的炔烃~([3]),不对称的二芳基炔烃也可以通过一锅两步反应得到。类似地,1,4-双(叁甲基甲硅烷基)-1,3-丁二炔作可以成功制备取代1,3-丁二炔。该反应具有催化剂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和底物范围广等优点,是对目前存在的一锅法合成取代炔烃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4])。(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6)

王杰[9](2017)在《苯丙炔酸芳酯经非金属催化/去芳构化环化/脱羧串联反应合成1,1-二芳基-2-烷基取代烯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据有机人名反应的类型对叁取代烯烃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第二部分依据热点底物进行相应的方法学研究,详细叙述了实验原理、过程与影响因素。叁取代烯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的热点。其原因在于具有叁取代烯烃结构的化合物既可是关键的合成中间体,亦可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代表性的化合物有:舒尼替尼、奥司他伟、异维A酸、雷帕霉素、埃博霉素。本论文研究了苯丙炔酸芳基酯经非金属催化/去芳构化环化/脱羧串联反应合成1,1-二芳基-2-烷基取代烯烃的方法。这类全新的方法使得炔烃结构化合物以中等收率合成了叁取代烯烃结构化合物。该串联反应的过程可能是:过氧化苯甲酰热裂解为苯甲酸自由基Ⅰ,该自由基与1,4-二氧六环通过抽氢反应得到1,4-二氧六环自由基中间体Ⅱ,中间体Ⅱ与苯丙炔酸芳基酯的碳-碳叁键结合得到相应的烯烃自由基中间体Ⅲ,烯烃自由基中间体Ⅲ经过六五螺环化反应得到spiro中间体Ⅳ,中间体Ⅳ经过C-O断裂后得到相应的羧基自由基中间体Ⅴ,中间体Ⅴ脱羧后得到相应的烯烃自由基中间体Ⅵ,1,4-二氧六环与叁取代烯烃自由基中间体再次经历抽氢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和1,4-二氧六环中间体Ⅱ,因为中间体Ⅱ的出现使得整个反应继续循环。(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6-01)

陈锦杨,吴小波,易荣楠,许新华[10](2017)在《镍催化格氏试剂与二芳基乙炔偶联反应制备四取代萘》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个新颖的方法来制备四取代萘化物,该方法通过NiCl_2催化下的二芳基乙炔与格氏试剂的无配体偶联反应实现.该方法避免了已有方法中的特殊配体和昂贵催化剂的使用.此外,本方法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为多取代萘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7年07期)

芳基取代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展了一种羰基化合物与重氮丙二酸二甲酯在叁苯基砷和催化量的Rh_2(OAc)_4作用下发生一锅反应,合成芳基、烷基取代的亚烷基丙二酸酯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底物范围很广,包括芳香醛和脂肪醛以及酮等羰基化合物,都能够顺利地进行反应,得到中等至优良的收率(59%~99%).在0.5mol%的铑催化剂作用下,能够实现克级反应.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这一烯烃化反应是通过铑-卡宾转化为砷叶立德的途径实现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基取代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吴燕,罗凡,潘世敏,李玉涵,何树华.镍催化(Z)-1,2-二芳硫基-1,2-二芳基烯烃与格氏试剂偶联反应制备多取代烯烃[J].有机化学.2019

[2].邓超,周姣龙,刘华魁,王丽佳,唐勇.Rh_2(OAc)_4催化的Wittig-Type烯基化反应:一种合成烷基、芳基取代的亚烷基丙二酸酯的简便方法(英文)[J].有机化学.2019

[3].蒋燕,刘应乐,杨义,鲁越,黄强.CuBr_2/O_2促进N-芳基-β-烯胺酯分子内氧化环合反应构建2,3-二取代吲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

[4].高大芳.铑催化环丁醇/环戊醇取代的芳基迭氮合成氮杂环化合物和银催化炔烃氢酰胺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8

[5].伍平,吴迦勒,王静怡,梅光建.3-吲哚醇和色醇的催化不对称脱水芳基化反应——双吲哚取代的叁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J].有机化学.2018

[6].张金,马宇强,马养民,杨秀芳,罗力文.纳米氧化铜催化2-芳基取代酞嗪酮的合成反应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

[7].王清,高克成,邹建平,曾润生.铜(I)催化的非末端烯酰胺的叁氟甲基化反应:N-(3,3,3-叁氟-2-芳基-1-丙烯基)取代苯甲酰胺的合成[J].有机化学.2018

[8].邱少中,殷国栋.Sonogashira类型反应一锅法串联合成二芳基炔和取代1,3-丁二炔[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7

[9].王杰.苯丙炔酸芳酯经非金属催化/去芳构化环化/脱羧串联反应合成1,1-二芳基-2-烷基取代烯烃[D].兰州大学.2017

[10].陈锦杨,吴小波,易荣楠,许新华.镍催化格氏试剂与二芳基乙炔偶联反应制备四取代萘[J].有机化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合成路线及颜色变化不对称Strecker催化法合成-氨基酸羟吲哚类衍生物对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芳基取代反应途径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式 13 β-酮酯的 α-炔基化反应

标签:;  ;  ;  ;  ;  ;  ;  

芳基取代反应论文_吴燕,罗凡,潘世敏,李玉涵,何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