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捏脊论文_廖品东,曾雪莲,翟世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冯氏捏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儿,脾胃,虚弱,性贫血,缺铁,疗法,临床研究。

冯氏捏脊论文文献综述

廖品东,曾雪莲,翟世翠[1](2008)在《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客观评价传统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冯氏捏脊组和西药思密达组,治疗一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捏脊组97.5%,对照组为95%,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捏脊组对6~12个月龄段小儿,以及对伤食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十分有效。(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导引》期刊2008年06期)

田书瑞,郑军[2](2006)在《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23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IDA)(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1例ID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冯氏捏脊手法,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亚铁咀嚼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0%熏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改善贫血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具有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医儿科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钱进,郑军,佘继林[3](2004)在《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32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ID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冯氏捏脊手法,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亚铁咀嚼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尤其可明显改善食欲、大便及唇舌色。治疗组D-木糖吸收率、尿淀粉酶活性有明显提高。结论: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的作用.手法简、便、廉,可以从根本上治疗IDA,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04年09期)

钱进,郑军,佘继林[4](2004)在《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62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缺铁性贫血(IDA)是小儿常见病。目前治疗缺铁性贫血是应用补铁剂。我院从2000年至今采用冯泉福老专家的冯氏捏脊手法来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刘弼臣教授从医六十五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4-07-01)

钱进[5](2003)在《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整理与研究,提供冯氏捏脊手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用以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应用研究,以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便于推广应用。方法:临床研究采用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指导原则》、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1988年10月,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修订(洛阳)制定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对治疗前、后的症候改善进行量化积分,包括面色、食欲、神疲乏力、大便、唇、舌色五项分别计分。其中治疗组采用冯氏捏脊手法,前两周,每日捏一次,后两周,隔天捏,共计四周。对照组口服富马酸铁咀嚼片20mg/kg/d,分叁次口服,治疗四周。观察治疗前后面色、食欲、体力、大便及唇、舌色、脉象(或指纹),以及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尿木糖试验、尿淀粉酶试验及锌原卟啉值的指标变化。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病例6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结果与讨论: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主要体现在:①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总有效率达90.6%,对照组经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总有效率达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捏脊可明显改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面色、食欲、神疲乏力、大便、唇、舌色的改善效果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经补铁治疗对面色、神疲乏力、唇、舌色有明显改善(P<0.01),但对食欲、大便,治疗后无显着性变化(P>0.05)。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面色、神疲乏力无显着性差异(P>0.05),食欲、大便、唇、舌色叁项,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③可明显改善中医症候,两组疗前、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但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捏脊可明显提高D-木糖吸收率,治疗组疗后D-木糖值有非常显着的提高(P<0.01),使脾虚型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肠吸收功能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⑤捏脊可提高尿淀粉酶的活性,捏脊组治疗前后尿淀粉酶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尿淀粉酶无明显改善(P>0.05)。捏脊使胰脏分泌淀粉酶的功能增强,可改变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⑥两组对血清铁蛋白均有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疗后两组间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⑦两组锌原卟啉治疗后均有显着性下降(P<0.01),疗后组间锌原卟啉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⑧两组疗后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有非常显着性改善(P<0.01)。(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3-08-01)

冯氏捏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IDA)(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1例ID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冯氏捏脊手法,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亚铁咀嚼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0%熏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改善贫血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具有良好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冯氏捏脊论文参考文献

[1].廖品东,曾雪莲,翟世翠.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

[2].田书瑞,郑军.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23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6

[3].钱进,郑军,佘继林.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4

[4].钱进,郑军,佘继林.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62例临床研究[C].刘弼臣教授从医六十五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4

[5].钱进.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一 图二

标签:;  ;  ;  ;  ;  ;  ;  

冯氏捏脊论文_廖品东,曾雪莲,翟世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