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医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医学生,中国,中山医学院,性生活,通道,事件,医学。
医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李婉琳[1](2020)在《中山医学院周家国:希望培养更多的医学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他重点针对氯离子通道在重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开展了系列研究,主要科学发现包括:揭示了胞内Cl-浓度降低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阐明了ClC-3和TMEM16A分别是心血管系统容积调节性氯通道和钙激活氯通道的分子基础;ClC-3和TME(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报》期刊2020-01-03)
山西医科大学外语系,樊菲[2](2019)在《“健康中国医学生志愿行”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和追求,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实施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各高校举行“健康中国行”活动,开展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报》期刊2019-12-31)
鲁娟,何天霖,刘斌[3](2020)在《中国医学生MBTI-M常模的构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中国医学生MBTI-M常模,全面真实地掌握其个性特征,帮助其全面发展。方法:应用类型间差异测量的标准化量表(MBTI-M)中文版,测试我国11所医学院校17460名学生并进行一般人口学分析。结果:①我国医学生总体倾向于外向(标准分得分为0.531)、感觉(0.597),思考(0.585)、判断(0.662);②不同地理地区、院校层次、院校类型和专业的医学生在内外向维度,不同地理地区、院校层次、性别、专业在感觉-直觉维度,所有分类的群体在思考-情感维度,不同地理地区、专业在判断-知觉维度的标准化得分有统计学差异;③在16种个性类型中,总体以ESTJ(15.2%)、ISTJ(13.8%)、INFP(9.2%)等为主,不同群体间均有统计学差异(χ~2=489.677,138.244,92.310,112.952,148.754,108.552,76.209;P<0.01)。结论:我国医学生MBTI个性类型倾向轻微,4个维度中判断J倾向强度最高;综合个性类型以ESTJ、ISTJ、INFP等为主;常模受一般人口学因素等的影响,尤其是不同地理地区和专业。我国医学生个性类型中主导功能分别为T、S、F,辅助功能则分别为S、T、N。(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20年01期)
惠玲,卢国华,郭静,田娜[4](2020)在《生命意义感在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脆弱性间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脆弱性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对31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生命意义感呈显着负相关,与心理危机脆弱性呈显着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危机脆弱性呈显着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危机脆弱性之间的中介模型拟合度良好(χ~2/df=2.741,CFI=0.949,TLI=0.933,IFI=0.949,RMSEA=0.075),Bootstrap程序显示,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脆弱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6.6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可通过生命意义感间接预测心理危机脆弱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20年01期)
黄艳艳,范荣萍,陈一丹,祝颖,王星[5](2020)在《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人格特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江西省某高校46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①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1.971,F=7.973;P<0.05),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医学生人格特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8,-4.996,2.130,-2.898,F=5.840,3.840;P<0.05);②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健康适应(β=-1.572,95%CI:-1.960~-1.183)、人际关系(β=-0.235,95%CI:-0.470~-0.001)和神经质(β=-0.987,95%CI:-1.166~-0.808)能负向预测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内外向能正向预测医学生主观幸福感(β=0.501,95%CI:0.286~0.715);③精神质和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值的5.03%、46.44%。结论: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着,负性生活事件既直接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又间接通过精神质和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20年01期)
雷洁,武丽红,苏春娟,陈冯梅,李稚玲[6](2020)在《高职院校医学生睡眠卫生习惯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高职医学专科生睡眠卫生习惯与睡眠时间及质量的关系,分析影响学生睡眠卫生习惯及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某高职院校348名在校医学生,以自行设计的人口社会学和生物慢性健康问题的问卷、睡眠卫生习惯量表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为测量工具。结果:调查学生睡眠卫生习惯总分为(36.24±11.21),31.3%学生存在不良睡眠卫生习惯。经单因素分析,对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有显着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小、男生、低收入、母亲受教育程度低(F=4.84,4.39,7.74,3.29;P<0.05),超重/肥胖、饮酒、长时间玩手机、自评睡眠规律性差(F=28.21,13.87,11.97,11.56;P<0.01)。77%学生睡眠时间≥23:00,每日平均睡眠(8.18±0.86)h与睡眠卫生习惯总分有显着相关性(r=0.232,P<0.01),其中7~9h/d组学生睡眠卫生习惯总分显着低于>9h/d和<7h/d组(F=6.77,P<0.01)。学生PSQI总分为(6.33±2.49),男生(5.97±2.89),女生(6.55±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4,P<0.05)。33.3%睡眠障碍学生的睡眠卫生习惯总分为显着高于睡眠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在19条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中,睡眠障碍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关于睡前饮食/饮料、环境干扰、每晚睡同样长时间、烟酒、药物、咖啡、担心睡眠能力等问题。将所有有统计学意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控制混杂因素后,最终获得影响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质量的共同危险因素5个,包括睡眠规律性、超重/肥胖、上床睡觉时感到口渴、每晚睡同样长时间、睡觉卧室或床温暖舒适。结论:高职医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睡眠卫生习惯、睡眠时间和质量密切相关。保证学生睡眠规律性、控制超重/肥胖、避免睡前饮料、改善宿舍环境等是直接促进和改善学生睡眠健康的关键因素,值得重视并给以有计划的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20年01期)
侯玲,杜悦,尚云晓[7](2020)在《关于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科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儿科的特殊性,使得儿科临床实习中出现较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医学生在儿科临床实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2期)
陈法,包晓丹,鄢灵君,刘凤琼,胡志坚[8](2020)在《构建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根据课题组多年来的指导经验,总结出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模式,以逐步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2期)
许诺,董明,邵苗苗,刘钟西,李晓杰[9](2020)在《口腔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创新教育改革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分析口腔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缺失现状的基础上,从规范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开展创新模式等方面提出提高口腔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2期)
郭颖,裴冬梅,张耐思[10](2020)在《医学生考试焦虑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考试焦虑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解决学生考试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I)和自编考试焦虑归因量表,对某校349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TAI总分及忧虑、情绪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五年制和八年制学生TAI总分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忧虑、情绪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生病、熬夜、考前准备充分、课程内容枯燥难懂、父母期望高、担心挂科与其考试焦虑程度有关。结论不同专业医学生考试焦虑水平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该加以重视。(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1期)
医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摘要: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和追求,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实施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各高校举行“健康中国行”活动,开展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医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婉琳.中山医学院周家国:希望培养更多的医学生[N].广东科技报.2020
[2].山西医科大学外语系,樊菲.“健康中国医学生志愿行”之我见[N].山西科技报.2019
[3].鲁娟,何天霖,刘斌.中国医学生MBTI-M常模的构建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
[4].惠玲,卢国华,郭静,田娜.生命意义感在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脆弱性间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
[5].黄艳艳,范荣萍,陈一丹,祝颖,王星.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
[6].雷洁,武丽红,苏春娟,陈冯梅,李稚玲.高职院校医学生睡眠卫生习惯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
[7].侯玲,杜悦,尚云晓.关于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0
[8].陈法,包晓丹,鄢灵君,刘凤琼,胡志坚.构建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20
[9].许诺,董明,邵苗苗,刘钟西,李晓杰.口腔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创新教育改革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
[10].郭颖,裴冬梅,张耐思.医学生考试焦虑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
论文知识图
![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整体课程网...](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HKHT2009120750001&suffix=.jpg)
![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示意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GWSY2011010090002&suffix=.jpg)
![医学生合理用药知识和行为得分曲...](/uploads/article/2020/01/04/c6d0f4089ca65b407c121739.jpg)
![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870680&suffix=.jpg)
![医学生对人类学课程重要性认知...](/uploads/article/2020/01/04/022ca4abecc613ed1bf2f417.jpg)
![医学生对人类学课程重要性认知...](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YXZX2011060210003&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