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政治理论,媒体,路径,思想。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威[1](2019)在《信息化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实践路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而应当适应信息化时代,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努力提升有效性。本文对信息化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信息化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做好信息化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对策,旨在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杨新颖[2](2019)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实现教育功能的两种不同呈现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试从分析高职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路径,从而创设隐性思政教育平台,创新隐性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曹金龙[3](2019)在《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显性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时代变化,这种教育方式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欢迎程度和提升效果等挑战,而作为补充的隐性教育发展还不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重要论断,这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实现两者的统一首先要加强隐性教育,同时也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明确坚持显性教育底色,继承并发展显性教育的优良传统,最终从理念上、机制上以及实践中等多个层次推进二者走向互补统一。(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韩职阳[4](2019)在《隐性知识理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理论作为一种体现科学人文精神的知识分类及关系的学说,对教育教学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本文概述了隐性知识及转化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大量隐性知识,重新审视人类的认知规律和模式,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隐性知识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8期)
朱文娟,张炳生[5](2019)在《浅析大数据时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集各种传播形态于一体并具交互性以及灵活性,是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载体,所以网络现在已成为高校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基于网络传播以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可优化网络环境,疏通网络舆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频繁的使用信息数据,通过有效利用数据可以准确的分析出学生隐性思想道德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教育,大大提升学生们的隐性道德素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从政治、社会以及个体等这叁方面的价值进行考量。通过不断的强化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思维,积极建设平台并有效拓宽隐性思想政治教学领域。(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3期)
马平[6](2019)在《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紧随习总书记的指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更深地推进。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应该注重教学环节设计、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等手段,其中采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双管齐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共同坚守好主流文化的影响阵地。(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2期)
王伟,邢坤[7](2019)在《微媒体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自媒体的兴起,使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而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各种"微"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微媒体在高校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如何把传统的思想政治优势与信息技术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课题。(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2期)
雷婧[8](2019)在《新媒体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客观条件支撑的必然结果,且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基于互联网的分众化传播对主流价值观养成存在稀释作用,且信息的网络传播提高了平台舆论监控的难度、降低了管理的时效性,这些都是新媒体对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新媒体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既包括完善高校新媒体管理机制,也涉及构建网络舆论监督预警机制,以及积极培育关键意见领袖等。只有多项措施并举才能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和效果。(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云丽[9](2019)在《新媒体视阈下民办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民办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视阈下民办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的现状,阐述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作用,提出了新媒体视阈下民办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张永奇[10](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基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认为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创新模式的逻辑前提主要体现在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在培养时代新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弘扬主流价值上具有共通性,在锻造科学思维方式上具有互利性。提出加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高校党委叁重责任,构建立体化育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推动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促进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创新模式的基本路径。(本文来源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实现教育功能的两种不同呈现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试从分析高职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路径,从而创设隐性思政教育平台,创新隐性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刘威.信息化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实践路径初探[J].通讯世界.2019
[2].杨新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3].曹金龙.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
[4].韩职阳.隐性知识理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智库时代.2019
[5].朱文娟,张炳生.浅析大数据时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J].长江丛刊.2019
[6].马平.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山西青年.2019
[7].王伟,邢坤.微媒体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研究[J].科技风.2019
[8].雷婧.新媒体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9].王云丽.新媒体视阈下民办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10].张永奇.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基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