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

构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

李玲(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教育体系。这是国家10年的发展规划,也是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方向。我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明确了我校护理专业的发展定位,构建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了我校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护理专业;实践与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护理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

我校在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进程中,虽然护理专业制定了“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了“双向接轨”,“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在现阶段仍然面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种问题和困境,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学校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完成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

1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十二五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护理教育人才,全面提高学校护理教育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我校研究制定了护理人才选拔培养实施方案,其指导思想是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校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服务发展,以人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统筹规划,努力打造高端护理人才品牌,为全社会和护理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力争在10里,培养50名高端护理教育人才。同时,要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积极探索开放型教育,开创一条具有国际化办学特色之路;对护理学专业进行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加强课程整合,更新教学内容

2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实现途径

2.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全国,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具备“双证”高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2.2确立服务领域

我省有护理人员4.86万人,护士与床位比为0.38:1,未达到卫生部要求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为0.4:1的标准,距离2015年我国的护士与床位比达到1:1的规划目标差距较大,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护士与床位比为1:1以上的标准相比差距更大。基于上述情况,学校的服务的领域是:黑龙江省为主,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和输送高端的护理专业人才。

2.3创新办学理念

为适应高等职业护理教育发展新趋势,与时俱进,形成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育人创新。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明确一切为学生、为教师服务的观念。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质量意识,以推动护理教学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2.4构建课程体系

跨入21世纪,面对护理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我校开展了“双向接轨”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压缩了部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时,加大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的比例。围绕职业能力地养成和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实现了核心课程的“三个转变”,即由验证理论性实验课型,转变为临床应用性实训课型;由以往示范性操作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模拟仿真训练达标的学习模式;由以往学生完成操作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护理专业技能达标的评价方式。据此,护理专业制定了《护理技能操作达标指南》、《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手册》,并在多年的护理实践教学中,形成了完善的专业技能培训方式。专业核心能力通过实训课程逐项达标评价,使操作更趋规范化、标准化;通过毕业实习的临床实践,使操作更趋科学化、人文化。

2.5建立双证融通

“双向接轨”即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构建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内容双向接轨的课程体系。“双证融通”即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顺利获得护理高等专科学历证书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即在考取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前提下,接受用人单位的层层考试。面对客观现实的要求,以岗位需求为引领,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心,夯实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构建出全面素质水平高、职业核心能力强,“双向接轨”的课程体系,形成以“护理操作技能”为特长,以“双证融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特色。

2.6培养双元化导师

职业类教育和学科类教育对教师要求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师能否掌握岗位群要求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对护理人力资源需求的增加,我校护理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新教师也随之快速地加入到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对于习惯接受学科型教育的新教师,承担职业教育后在操作技能上显现出突出的弱点,面对新教师对职业教育岗位适应困难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地新教师培养计划。计划规定:新教师第一年不进入科系,而需在实训中心适用一年,第一周期培养计划完成后,再进入学科开始第二周期的培养。对新教师的培养各系实施了“培养导师双元化”的方式,通过多年践行新教师的培养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各项培养目标,精心打造出一批年纪轻、理念新、能力强、技术硬的青年教师队伍,她们成为专业特色建设的骨干和中坚,为专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实力。

2.7扩大就业渠道

护理专业是学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群,学校有着丰富的护理人才培养经验和资源优势,秉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多年来与地方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协作关系,形成了地域优势密集的实习就业网络,学生遍布全国各大医院,优秀的人才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就业率达98%。

3几点思考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我校在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有了一些实践的基础,逐步形成自身发展的“校本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但很多方面仍显不足。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就业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教育与实施,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赵凤霞,周菊芝,常金兰.我校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杂志,2010(8).

[3]杨立群,张晓杰.关于适应社会需求构建应用型特色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实用医药,2008(26):198-199.

标签:;  ;  ;  

构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