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病程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程,基因,蛋白,番茄,杆菌,锈菌,霜霉病。
病程相关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辉,李佳兴,王升,王铁霖,袁杰[1](2019)在《欧洲花楸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a PR1-like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欧洲花楸类病程相关蛋白1(Sa PR1-like)在响应生物胁迫中的功能。方法:克隆得到了Sa PR1-like基因全长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Sa PR1-like在欧洲花楸悬浮细胞响应harpin蛋白胁迫后的表达特征。结果:克隆得到的Sa PR1-like基因包含1个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61个氨基酸。该编码蛋白质亲水性强且稳定,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属于分泌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Sa PR1-like蛋白C端具有高度保守结构域[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抗原5和致病性相关蛋白1肽段(CAPE)],推测其在欧洲花楸响应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harpin蛋白诱导欧洲花楸悬浮细胞24 h后,Sa PR1-like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结论:克隆得到了欧洲花楸Sa PR1-like基因,并证明其在响应生物胁迫时表达和积累,可为进一步阐释欧洲花楸响应生物胁迫机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梁芳,刘亦菲,崔钟池,王海燕,刘大群[2](2019)在《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快速鉴定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PR1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采用农杆菌瞬时表达体系,在小麦叶片中快速表达目的基因,以鉴定其在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中的功能。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已克隆获得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PR1构建到小麦过表达载体pLGY-02,转化农杆菌菌株GV3101。然后以感病小麦品种‘金禾9123’为试材,将携带pLGY-02-TaPR1重组质粒的农杆菌GV3101注射到小麦叶片中,以空载体pLGY-02为对照。3 d后接种叶锈菌,14 d后观察小麦叶片表型。同时,在接菌后24、36、48 h时分别采集小麦叶片材料,利用DAB组织化学染色法,监测接种叶锈菌后叶片中H_2O_2的变化,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显微观察,快速验证TaPR1在小麦与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结果发现,注射重组质粒pLGY-02-TaPR1的叶片发病程度、叶片孢子堆数均轻于、少于对照组叶片,且发病滞后;DAB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aPR1表达量增加使得H_2O_2的清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小麦叶片中H_2O_2的分布与积累量均显着多于对照组叶片,说明TaPR1对小麦叶锈菌的致病性具有抑制作用,即TaPR1基因参与了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在小麦中瞬时表达的重组载体pLGY-02-TaPR1,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在小麦叶片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化体系,为利用瞬时表达法验证小麦抗性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石凤梅[3](2019)在《病程相关蛋白基因ZmPR-1和ZmPR-4的克隆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是一种主要的世界性病害,严重爆发地区的感病品种减产可达50%左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培育抗病新品种,筛选鉴定抗病相关基因已成为有效防控玉米大斑病的重要研究任务。所以从基因水平上揭示玉米在大斑病菌侵染过程中可能参与抗病反应的相关基因并对抗病相关基因进行克隆与功能分析,可为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及优良的抗病基因资源。杨树灰斑病(Phyllosticta populea Sacc)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大且危害严重,目前已成为杨树人工林急待解决的问题。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杨树灰斑病的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但因抗病种质资源匾乏,极大地阻碍了杨树抗病品种的选育。杨树作为转基因的木本模式植物,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病基因转入其基因组中是防治杨树灰斑病行之有效的方法。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P)是植物在病原物入侵等逆境胁迫过程中诱导表达的一类蛋白质,其功能大多与植物抗病反应密切相关。随着对其生化性质、作用机理、表达调控的深入研究,用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转化植株日益成为植物防御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抗病玉米自交系C103HtN为植物材料,采用RNA-seq测序技术,构建玉米响应大斑病菌侵染的转录组文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抗病相关基因;并对差异表达病程相关蛋白ZmPR-1和ZmPR-4基因进行克隆与功能分析,明确它们在抗玉米大斑病、杨树灰斑病反应中的作用,探索病程相关蛋白ZmPR-1、ZmPR-4基因的功能特性。这将进一步丰富病程相关蛋白与植物抗病关系的研究,同时也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防治植物病害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及优良的抗病基因资源。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 9个大斑病菌诱导下玉米转录组文库,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5903个,其中有3195个基因上调表达,2708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玉米抗逆响应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乙烯代谢途径(ethylene metabolic process)GO:0009692、诱导系统抗性/茉莉酸介导的信号通路(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jasmonic acid 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G0:0009864、水杨酸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salicylic acid 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G0:0009863、MAPK 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ko04010、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ko04626等。并对植物与病原相互作用的基因、植物抗逆境相关转录因子、植物激素相关基因和植物抗氧相关基因四类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由此可见,大斑病菌诱发了玉米多种抗病信号通路及信号传导途径,暗示玉米响应大斑病菌侵染的分子机制受到多基因网络系统的调控。随机选择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证明Illumina RNA-Seq测序结果是可靠的。(2)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从中筛选了一个PR-1基因进行克隆及功能分析。ZmPR-1基因cDNA全长开放阅读框为504bp,编码167氨基酸,ZmPR-1蛋白具有PR-1基因家族完整的SCP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同多种植物的PR1蛋白同源性极高。干旱、盐、大斑病菌及其代谢物均可显着诱导该基因表达。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对其进行烟草转化,获得14株阳性株系。阳性株系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ZmPR-1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过量表达可提高其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抗性。抗性株系烟草叶片防御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在玉米大斑病菌胁迫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着提高。初步明确ZmPR-1基因具有抗玉米大斑病菌的功能。(3)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从中筛选了一个PR-4基因进行克隆及功能分析。ZmPR-4基因cDNA全长开放阅读框为492bp,编码163氨基酸,并在23和24个氨基酸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信号肽结构。干旱、盐、大斑病菌及其代谢物均可显着诱导该基因表达。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对其进行烟草转化,获得7株阳性株系。阳性株系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玉米ZmPR-4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过量表达可提高其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抗性。抗性株系烟草叶片防御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在玉米大斑病菌胁迫下其SOD、POD和CAT活性均显着提高。初步明确ZmPR-4基因具有玉米抗大斑病菌的功能。(4)ZmPR1和ZwPR4基因在烟草中过量表达均提高了转基因株系对杨树灰斑病菌(P.populea Sacc)的抗病性。对抗性株系烟草叶片防御酶活性、总酚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转基因烟草Nu-ZmPR-1、Nu-ZmPR-4在杨树灰斑病菌胁迫下显着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OD、SOD和CAT活性,提高了总酚含量,而降低了 MDA含量。初步明确ZwPR-1、ZmPR-4基因对杨树灰斑病菌具有一定的抗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3-01)
金魏佳,何佳,章燕如,范灵希,唐露静[4](2018)在《青花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oPR2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病程相关蛋白基因以家族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在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以青花菜为试材,利用PCR法克隆到1个PR2基因,定名为BoPR2。测序结果表明,BoPR2基因组全长1188bp,具1个内含子,编码区全长1092bp,编码35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oPR2与野甘蓝、甘蓝型油菜和白菜PR2的相似度最高,在发育树上聚为一组,与亚麻荠、荠菜的相似度最低,亲缘关系最远;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BoPR2的表达受芸薹根肿菌诱导,在10d时的相对表达量最大,约为对照的6倍;但BoPR2的表达不受核盘菌的诱导。BoPR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青花菜抗病机理研究及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杜宾,畅引东,董海龙,何瑞,李新凤[5](2018)在《尖孢镰孢菌胁迫下番茄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明确番茄病程相关基因在病原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番茄中PRP5、PRP10、DRRP206、ERTF1B和PO等基因在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菌株胁迫条件下和非胁迫条件下3 h、6 h、12 h、24 h、48 h和7 d时间段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供试的番茄植株在接种7天后表现出明显的萎蔫症状;PRP10基因在处理组中的相对表达量远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中的相对表达量;ERTF1B基因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各时间段相对表达量值极低,差异不明显;在处理组中PRP5、DRRP206和PO基因在接种7 d后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DRRP206和PO基因在接种12 h后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上升。[结论]综上所述,在病原菌胁迫下番茄感病品种中病程相关蛋白编码基因PRP5、PRP10和ERTF1B的相对表达量较低甚至不表达,还有些病程相关蛋白编码基因如DRRP206和PO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但并不足以使供试的番茄植株抗病。(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侯向洁,李喜旺,王玉春,于永晨,高宇[6](2018)在《茶树病程相关蛋白基因CsPR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茶树中病程相关蛋白5(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5,PR5)在茶树中的功能,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技术克隆了PR5基因的全长;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CsPR5在龙井43茶树不同组织部位、植物激素(茉莉酸、乙烯利和水杨酸)处理、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侵染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为害后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CsPR5基因开放阅读框为843 bp,编码281个氨基酸。CsPR5基因在茶树根、茎、嫩叶、花和种子5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87、3.093、0.928、0.045和0.012,且五者之间差异显着,主要在茎和叶中表达,其分别为根中相对表达量的16.54倍与4.96倍。水杨酸处理6 h及乙烯利处理6、12 h后,茶树CsPR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22、2.344和1.845,分别比对照显着上调2.20倍、3.18倍和2.35倍;但是外施茉莉酸对茶树CsPR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影响。茶炭疽病菌侵染显着诱导了茶树CsPR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为1.977,是对照的1.90倍;小贯小绿叶蝉取食显着抑制了其为害部位CsPR5的相对表达量,为7.273,仅为对照的38.80%,但该诱导不具系统性。(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郑文博,曲玮茵,程妍,周而勋,舒灿伟[7](2018)在《克里本类芽胞杆菌PS04诱导水稻病程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里本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kribbensis)可产生抑菌物质,同时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液经无菌处理后稀释100倍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均在80%以上,且在水稻植株发病前后均能起到防治作用。为了研究克里本类芽胞杆菌PS04菌株对水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诱导作用,探索PS04菌株对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的防治机理,本研究通过对PS04菌株处理过的水稻苗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水稻受PS04菌株诱导后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克里本类芽胞杆菌对水稻病害的防治作用的机理,为水稻病害的生物防治和生物源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本研究选用克里本类芽胞杆菌PS04菌株,在30℃、160r/min条件下培养84h获得细菌发酵液,使用细菌发酵液100mL对四叶一心期水稻幼苗喷雾接种,在接种0h、3h、6h、9h、12h及24h时取样,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使用特异性引物,对水稻样品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进行转录水平上的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编码几丁质酶的相关基因PR3、伤害诱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基因PR4、类甜蛋白质合成的相关基因PR5、编码类草酸氧化酶的相关基因PR16和编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相关基因在PS04菌株发酵液喷雾处理6h时呈现上调表达且表达量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编码类丝氨酸羧肽酶的相关基因PR1和编码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AOS)的相关基因在发酵液喷雾处理9 h时呈现上调表达且表达量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与水稻乙烯信号传导途径相关的基因EIN2和调控水稻系统获得抗性的基因NPR1在PS04菌株发酵液喷雾处理后表达稳定,但在6 h后这两个基因呈现下调表达。综上所述,克里本类芽胞杆菌PS04菌株可以引起水稻的防御反应,并通过提高水稻的诱导抗病性和获得抗病性来提高水稻对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抗病性,并对水稻的化感作用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肖栋,韦艳萍,李英,侯喜林[8](2018)在《不结球白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cPR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结球白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c PR5的结构与表达特征。[方法]通过RACE技术,从抗病品种‘苏州青’叶片克隆到Bc PR5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采用RT-q 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霜霉病菌诱导,水杨酸(SA)、茉莉酸(Me J)和脱落酸(ABA)等激素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模式。SDS-PAGE技术分析该基因的原核表达特征。[结果]Bc PR5基因的c DNA全长为954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32 bp,共编码24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6.1×103,理论等电点是9.3。氨基酸同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不结球白菜Bc PR5基因与同属植物的进化关系相近,其中与大白菜第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同源性最高(100%)。RT-q PCR分析表明,抗病品种‘苏州青’和感病品种‘矮脚黄’在霜霉病菌和非生物胁迫(SA、Me J和ABA)诱导过程中,Bc PR5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该蛋白在终浓度为1.0 mmol·L-1的IPTG诱导4 h后能实现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结论]Bc PR5在不结球白菜抗霜霉病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佟志鹏[9](2018)在《番茄病程相关蛋白PR-NP24的表达与调控及毛酸浆PpTLP1基因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s)是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胁迫诱导产生的一类蛋白。其中,PR-5是一类具有抗真菌活性和抗非生物胁迫的作用蛋白。蛋白PR-NP24是PR-5家族中的一种特殊蛋白。本研究蛋白PR-NP24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特点,植物果实中的表达模式、逆境下的诱导表达及茄科植物毛酸浆果实中相关基因。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PR-NP24在不同品种番茄果实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质谱鉴定分析,发现PR-NP24在模式番茄Micro-Tom果实或常见品种果实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差异。其中,外表皮中表达量最高,而外表皮以外的组织中表达量较低。(2)通过对非生物胁迫下番茄中的PR-NP24的表达研究,发现低温冷藏处理下,番茄外表皮中PR-NP24的表达量未发生显着变化。氯化钠溶液能够显着诱导PR-NP24的表达上调或下调。但外界不同形式的损伤未对番茄PR-NP24的表达产生显着影响。(3)通过灰葡萄孢菌和核盘菌接种番茄试验,发现接种部位PR-NP24的表达量显着下调,而在接种部位对面组织表达也呈下调趋势。通过盐溶液预处理番茄并接种试验发现,诱导并调控PR-NP24的表达影响番茄抗病性。(4)通过数据库中PR-NP24蛋白的比对筛选,对茄科与非茄科果实进行聚类分析及电泳表达检测,发现部分植物中可能存在与蛋白PR-NP24同源性较高的蛋白。其中,茄科植物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中其表达量最高。(5)根据上述结果,对毛酸浆中与PR-NP24同源的基因PpTLP1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质具有跨膜螺旋、信号肽、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64,并定位于胞外。特别是其具有甜蛋白或类甜蛋白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并同时存在四种二级结构。另外,毛酸浆果中PpTLP1蛋白也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点。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5蛋白具有抗菌与抗非生物胁迫活性,通过以上研究发现蛋白PR-NP24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且其表达受到逆境影响,该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如毛酸浆)。本研究为深入研究病程相关蛋白PR5表达及调控模式,及诱导PR-NP24表达以提高植物抗逆性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也为番茄运输与贮藏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8)
王乐,杨柳,郭志鸿,张玉宝,王亚军[10](2018)在《东方百合(Lilium)杂交品种索邦病程相关蛋白(PR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病程相关蛋白(PR)广泛参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从东方百合(Lilium)杂交品种索邦中克隆了PR1基因,并命名为LhSorPR1。LhSorPR1基因cDNA全长870bp,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的长度分别为47bp和274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549bp,编码182个氨基酸。成熟的LhSorPR1蛋白(不含信号肽)分子量为18.19kDa,等电点为5.69。采用同源建模方式构建的LhSorPR1蛋白叁维结构与其模板番茄PR1蛋白p14a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百合PR1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植物中的PR1蛋白具有较强的保守性。构建pCold II-LhSorPR1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成功表达。使用免疫印迹方法对表达的LhSorPR1重组蛋白进行了验证,并对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蛋白成功进行了纯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8年03期)
病程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拟采用农杆菌瞬时表达体系,在小麦叶片中快速表达目的基因,以鉴定其在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中的功能。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已克隆获得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PR1构建到小麦过表达载体pLGY-02,转化农杆菌菌株GV3101。然后以感病小麦品种‘金禾9123’为试材,将携带pLGY-02-TaPR1重组质粒的农杆菌GV3101注射到小麦叶片中,以空载体pLGY-02为对照。3 d后接种叶锈菌,14 d后观察小麦叶片表型。同时,在接菌后24、36、48 h时分别采集小麦叶片材料,利用DAB组织化学染色法,监测接种叶锈菌后叶片中H_2O_2的变化,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显微观察,快速验证TaPR1在小麦与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结果发现,注射重组质粒pLGY-02-TaPR1的叶片发病程度、叶片孢子堆数均轻于、少于对照组叶片,且发病滞后;DAB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aPR1表达量增加使得H_2O_2的清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小麦叶片中H_2O_2的分布与积累量均显着多于对照组叶片,说明TaPR1对小麦叶锈菌的致病性具有抑制作用,即TaPR1基因参与了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在小麦中瞬时表达的重组载体pLGY-02-TaPR1,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在小麦叶片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化体系,为利用瞬时表达法验证小麦抗性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程相关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辉,李佳兴,王升,王铁霖,袁杰.欧洲花楸病程相关蛋白基因SaPR1-like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2].梁芳,刘亦菲,崔钟池,王海燕,刘大群.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快速鉴定小麦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PR1的功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3].石凤梅.病程相关蛋白基因ZmPR-1和ZmPR-4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4].金魏佳,何佳,章燕如,范灵希,唐露静.青花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oPR2的克隆与表达[J].广东农业科学.2018
[5].杜宾,畅引东,董海龙,何瑞,李新凤.尖孢镰孢菌胁迫下番茄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侯向洁,李喜旺,王玉春,于永晨,高宇.茶树病程相关蛋白基因CsPR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7].郑文博,曲玮茵,程妍,周而勋,舒灿伟.克里本类芽胞杆菌PS04诱导水稻病程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8].肖栋,韦艳萍,李英,侯喜林.不结球白菜病程相关蛋白基因BcPR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
[9].佟志鹏.番茄病程相关蛋白PR-NP24的表达与调控及毛酸浆PpTLP1基因的克隆[D].沈阳农业大学.2018
[10].王乐,杨柳,郭志鸿,张玉宝,王亚军.东方百合(Lilium)杂交品种索邦病程相关蛋白(PR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中国沙漠.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