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的学习方法论文

浅谈《论语》的学习方法论文

浅谈 《论语》的学习方法

白宝山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摘 要: 《论语》是儒家经典,历来备受尊崇。学习方法的选择决定了人们能否系统把握《论语》的精髓,也决定了人们能否体味儒家的“仁爱”情怀。循序渐进、前后关照、虚心实腹、回归生活是学习《论语》四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论语》 渐序渐进 前后关照 虚心实腹 回归生活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给后世人的终极关怀,涉及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生与死、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现实与超越等哲学的最高命题。但是,经典并不给人以固定的答案,或者万世不变的所谓绝对真理,它给人的是启蒙与启迪,否则,经典就是禁锢思想与行为的教义。要达到学习经典的目的,学习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恰如爬山,路径不同,风景各异。

1980年,我到一家矿山工作,有时下班后肚子饿了但食堂关门,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和舍友专门买了一个煤油炉,但炉子好买油难买,炉子基本处于“失业”状态。1989年我结婚后在县城安家,烧火做饭全靠一个小煤炭炉,当时煤炭要计划供应,每人每月30斤。我家每天用煤都要精打细算,两个人做个两菜一饭的中餐要一个半小时,中午基本不能睡午觉,吃完饭后赶着上班。晚上还要小心翼翼地把炉子封好,既不能让炉火在次日早晨熄灭了,又不能让炉中的煤炭烧完了,真是一门技术活。

《论语》是一部人文经典,历经2000多年的时光淘漉,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铅华洗尽,依然亲切,如沐春风。拜读经典,就是和一位智者相伴而行。有人说,经典是一位老者,他讲述的沧桑,使我们深刻、智慧,也让我们快步走出青春年少的偏执与癫狂。可以说,拥有一批智者的民族是幸运的,拥有智者并知道尊重智者的民族,也是值得尊重的。所以,我们有聆听经典的责任,也有搀扶智者的义务。但聆听有聆听的方法,搀扶有搀扶的方式。

一、学习《论语》,要循序渐进,用生命去体验。

学习《论语》,不要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要循序渐进,以生命的经验去体味。有些人认为通过几年潜心研读就能够全部精通,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学习《论语》,其实是一种修炼,这种修炼与禀赋有关,更与年龄、阅历、人生体验相关。比如,年轻人血气方刚、自信满满,应该有“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1]的学习韧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的高远志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3]的奋进精神,更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4]和“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论语·泰伯》)[5]的谦虚。 中年人经历了无数坎坷与挫折,知道了事业的成功、理想的实现并不是单单靠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还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此时就要学习“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6]、“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7]的洒脱与达观。 人至老年,一定要牢记孔子的一句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8](《论语·季氏》)青年人读《论语》,如春风遇春雨,期冀的是生机勃勃,万物化生;中年人读《论语》,如夜行遇星空,希望的是旅程“不惑”,智慧人生;老年人读《论语》,就像一片云遇到另一片云,就像村头古树下,一个老人与另一老人喝茶对弈,输赢之间,相视一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以说,学习《论语》需要一生的参悟,因为它是我们一生的朋友。

二、学习《论语》,要前后观照,不执一端。

《论语》属于格言汇编这样的体例。每一则都很短,而且基本上没有讲明这一句话的语境,所以,有时候感到很迷惑:为什这么讲?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为什么同样的问题答案却不同?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樊迟等弟子问“仁”、孟懿子等弟子问“孝”、子张等弟子问“政”,孔子每一次回答都有差别。当然,这是孔子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但是要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就要把《论语》中关于“仁”“孝”“政”等言论汇总起来,前后关照,认真研读而不执一端,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仅举一例,孔子讲了许多关于君子言行的特征,如: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9]

把“虚其心”作为学习《论语》的方法,讲的是在学习《论语》前,学习者要摈弃对《论语》的误解和偏见,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论语》。《论语》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历程,首先经过了儒家学派的分化,孔子去世后,“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14](《史记·儒林列传》)。孔门弟子各引一端,有时还相互攻伐,背离了孔子“攻其异端,斯害也已”[15](《论语·为政》)的谆谆教诲。 由此看来,当时孔子的高才生或许能够领会孔子的学说,但未必能够身体力行。如子夏的学生有的成了军事家,有的成了纵横家,再比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1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17]这两句话,后人臧否不一,都是子夏的言论。后人不知究竟,糊涂得认为出自孔子之口。再者,自西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被立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为适应皇权政治和集权统治,一些儒家文人必然要对孔子思想中的“富民”“德治”“社会和谐”等思想进行功利性改造,当然这是适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只能是一种选择性继承。在淡化、磨灭孔子积极、进步思想的同时,还把孔子供于高高的祭坛之上。祭孔是一项规格极高的国祭大典,场面也极尽奢华,编钟古乐响彻云天,顶礼膜拜热闹非凡,牺牲玉帛堆积如山,可怜孔子却背负千年的误解和诘难。到了明清时期,所谓“儒学”,已经和其他一些封建统治思想互为表里,相互印证,称为钳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桎梏。此时,“儒学”千年悬浮,已经失去大地的滋养,变得毫无进取心也毫无生命力。生前四处宣讲治国之道均遭拒绝“如丧家之犬”的孔子,去世之后却成了历代帝王加封膜拜的神,这本身就有问题。

对发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据统计(表1),该领域研究者共469人,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159人,占作者总数的33.90%。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有汪传雷7篇,邓胜利6篇,邓小昭5篇,李贵成、吴丹各4篇,高产作者的数量可以根据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得出。根据普赖斯定律,M = 0. 749( Nmax ) 1/2,M为论文篇数,Nmax 为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其中发表网络信息行为相关研究论文最多的是汪传雷,发表论文7篇,代入公式M取整为2,即发表2篇以上的为高产作者,共59人。

通过前后观照,找出孔子关于“言”与“行”这三句话,就可以知道,孔子所讲君子“言”与“行”一以贯之的道理就是:君子真诚,言而有信。

本课程采用双线并行贯穿项目的课程模式。学生运用课内项目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基本上独立完成课外项目,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系统的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11]

虚心实腹,出自“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13]。 “虚其心,实其腹”是老子的一种治国理念,意思是,圣人治理天下,使老百姓心里没有那些不好的想法,同时保障人民的温饱,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一种关系。要让老百姓不越规矩,敦厚淳朴,前提是老百姓吃饱肚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同样的道理,老百姓知书达理,心情舒泰,又有哪些人不知道天道酬勤、克勤克俭而喜欢犯上作乱、杀人越货呢?

三、学习《论语》,要虚心实腹,源流理顺。

其实,前后观照的学习方法,并不单单限于《论语》学习,还应该把学习的视野放宽,比如,把《论语》里面的言语与《孟子》《庄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和《史记》等历史经典中的相关内容相互关照,彼此印证,才能融会贯通而不执一端,更有利于理解孔子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利于辩证理解儒家的思想观点。如孔子主张君子“讷于言”,而孟子却以“善辩”闻名,这是不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违背呢?对这个问题,孟子做了解释:“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12](《孟子·滕文公下》)由此可知,儒家面对强权与不公,绝不沉默;面对社会责任,绝不退缩,“当仁不让”。孔子本人是善辩之士,否则不会有“夹谷会盟”舌战齐景公的经典案例,“讷于言”与“善辩”要因时、势、位而为,由此可以明白孟子为什么把孔子称“圣之时者”“集大成”的圣贤了。

学习《论语》,就要理顺源流,尽量在儒学的源头玩耍,倾听儒家童年的歌声,此时要抛弃一切的世事功利、历史偏见这些遮蔽在心头的雾霾,归于赤子,归于一颗孩童的心,纯真、淳朴而不缺乏好奇。这就是“虚空”,只有“虚空”,才能“实腹”:真正得到滋养我们灵魂的食粮。“虚空”即“无”,“无”就是“有”,因为真正的“虚无”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10]

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最新报告 《加强风险管理 应对持续干旱》也在会上发布。该报告的撰写人之一,亚行首席水资源专家张庆丰在介绍报告主要内容时说:“问题无法仅仅依靠修建基础设施来解决,要加强需求管理,建立一套流量和水量分配的监测系统,提升中国应对灾害的能力,同时大幅度缩小水资源供需矛盾。”该报告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阐明了更严格的需求管理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学习《论语》,要回归生活,躬行实践。

有些人,学习一样东西,首先泛起在心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这个东西,对我有什么用?问这样问题的人,在一开始就偏离了学习《论语》的方向,把学习当成获得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修养德行的阶梯。

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philo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哲学,即“爱智慧”。有人认为哲学就是智慧,其实哲学不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追求过程中,逐渐体悟到自然的本质,人生的终极意义与价值,并渐次提高自己的修养层次。如果一定要讲明哲学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就是世事通明、人情练达。

第二种方案,将基带矩阵作为整个传输系统的核心,周边配置IP和SDI的转换设备来实现两种信号之间的转换。这种接入方式初 期较容易,但随着IP信号越来越多的接入,会大量增加IP和SDI的转换设备,当系统内大多数设备都支持IP接口时,就要面临将矩阵更换为交换机(IP矩阵),之前大量购置的IP和SDI的转换设备将被淘汰。此方案入门容易但后续工作较复杂。

儒家经典《论语》是一门道德哲学,本身不会给我们带来权势富贵,却能给我们的生活着色,一种温暖的底色。学习《论语》要对照生活,要回归生活,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矫正我们的思想偏执和行为偏颇。如读“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18](《论语·为政》)就要反思,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父母的,是不是给了父母应有的物质保障?在给父母物质保障的时候,我们是否心甘情愿又心存感恩、心存敬意?如果没有,就应该反思我们的孝行并及时更正。再比如,在读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9](《论语·季氏》)时就要观察我们结交的朋友,学会甄别取舍。如读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焉”[20](《论语·颜渊》)时就要反思我们在规劝朋友时,是否掌握这个度。让孔子的言论回归生活,学会对照反思,并躬行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总之,上述几种学习方法,只是笔者多年学习、教授《论语》的几点心得体会。通往真理的道路,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岖小路,无论选择什么方法,只要真诚地走进《论语》,就会使生活充满希望和温暖。无论雾霾漫天还是阴雨连绵,都希望心里有温暖阳光,因为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笑脸。

参考文献:

[1][2][3][4][5][7][8][9][10][11][15][16][17][18][19][20]孔丘.论语[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71,58,63,70,59,158,13,34,138,14,180,110,11,157,117.

[6][14]司马迁,撰.韩兆琦,主译.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8:1318,2350.

[12]王刚.孟子译注[M].上海:三联书店,2017:169.

[13]宋洁,编著.道德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9.

基金项目: 2015年度郑州地方高校第七批教育教学工程项目《〈论语〉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性研究》,项目编号:ZZJG-B7014。

标签:;  ;  ;  ;  ;  ;  

浅谈《论语》的学习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