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浆纤溶酶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浆,尿激酶,可溶性,受体,因子,抑制,高血压。
血浆纤溶酶原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超,欧叁桃[1](2019)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和QRS宽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取冠心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和QRS宽度的关系。方法通过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试剂盒对血清中的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进行测定;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仪检查患者心电图,记录QRS宽度;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仪对血浆脑钠肽进行测定;通过超声心动图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对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临床性质进行检测。结果 B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最高,为(2.25±0.31);A组为(2.01±0.12);对照组为1.50±0.14(P <0.05)。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59.14±3.50)%较A组和B组大,而血浆脑钠肽(88.61±8.91)ng/L和QRS宽度(85.64±6.83)ms较A组和B组小;B组左室射血分数(41.30±3.81)%最小,血浆脑钠肽(378.45±16.58)ng/L和QRS宽度(125.16±3.42)ms最大(P <0.05)。FBG、ALT、AST、hs-CRP均为B组(4.54 mmol/L、28.27 U/L、22.30 U/L、4.18 mg/L)最小、A组(5.92 mmol/L、36.01 U/L、34.15 U/L、3.62 mg/L)最大,对照组处于两者间。B组患者的LVEDV(90.05±3.58)mL、LVESV(49.17±3.56)mL均较A组和对照组高,而E/A值(0.67±0.05)最低;A组数值大小处于B组和对照组间。B组患者的SBP(155.74±13.58)mmHg和DBP(100.17±10.96)mmHg均较A组和对照组高,6MWD(365.24±25.05)分相对较小;A组数值大小处于B组和对照组间。结论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和QRS宽度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峻,徐升强,曹文操[2](2019)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溶酶-ɑ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PHC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PIC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PI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H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D-D及PIC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PHC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9年01期)
许乐宜,王静予,孔令军,费智敏,龚帆[3](2018)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变化及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痰湿蒙神型17例、风火上扰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LG:A低于对照组(P<0.05)。(2)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NIHSS评分高于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LG:A低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r=0.609)、FIB(r=0.706)水平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LG:A(r=-0.718)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诊断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CI(0.706,0.844)],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1.397。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升高,PLG:A均降低;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叁者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于海娜[4](2018)在《血栓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血栓通和阿司匹林,对患者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增加血栓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4 d后的NIHSS评分和D-D、t-PA、TM、PAI指标变化,同时统计用药14 d后的疗效评价。结果用药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D-D、TM、PAI显着低于对照组,t-PA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NIHSS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8%)显着高于对照组(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给药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D-D、t-PA、TM、PAI表达,降低NIHSS评分,对改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药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8年02期)
刘奇英,盖盛坤,石冰一[5](2017)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SU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将465例高血压病病人,根据血尿酸值分为两组:正常血尿酸组、高血尿酸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病人血浆PAI-1值。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两组PAI-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01±5.22)ng/mL、(52.84±7.96)ng/mL,P<0.05]。以PAI-1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UA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SBP、DBP、SUA。结论高血压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病人血浆PAI-1升高有显着性;年龄、SBP、DBP、SUA为PAI-1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22期)
伍文娟[6](2017)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冠脉钙化、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透析患者数量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成为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然而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死率比年龄匹配的普通人群高10-20倍,其中心血管事件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50%以上,而冠状动脉钙化是造成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早期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在吸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体内呈高表达,且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此外,有报道显示suPAR能预测普通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及与血管钙化有关。但是,MHD患者suPAR是否与血管钙化及心血管疾病有关尚无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MHD患者血浆suPAR与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CVD)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在MHD患者中的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与冠脉钙化、心血管事件(CVD)及死亡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1日-2015年6月1日,纳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99名成人患者进行研究。收集其基线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心血管疾病病史,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钙、血清磷、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suPAR,用64层螺旋CT(MS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随访至2016年6月1日,统计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患者,分析suPAR与CACS的关系,及suPAR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随访截止至2016年6月1日,中位观察33(22,58)月。91例患者(91.9%)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Spearman相关分析中,suPAR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1,r=0.315),与CACS<100分组比较,CACS≥100分组血浆suPAR显着提高,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8)。根据血浆suPAR的四分位数进行分析,发现高suPAR组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最高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suPAR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2.573(1.708-3.876),P=0.025;2.806(1.139-6.195),P=0.025;多因素 COX 回归模型显示suPAR仍然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60(1.638~5.355),p<0.001。结论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suPAR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呈正相关,suPAR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3-20)
马小娜,张辉,王宏东,韩晓虹,史龙泉[7](2017)在《银屑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银屑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就诊的60例银屑病患者(患者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组和对照组血浆suPAR水平,Kruskal-Wallis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血浆suPAR差异。Spearmans's rho分析临床参数与血浆suPAR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浆suPAR(3.92±1.04 ng/ml)显着高于对照组(3.03±0.58 ng/ml,Z=13.05,P=0.009)。轻度患者(PASI<10)血浆suPAR(2.67±0.63 ng/ml)显着低于中度(10≤PASI≤20,3.90±1.67 ng/ml,Z=8.00,P=0.035)和重度患者(PASI>20,4.55±1.88 ng/ml,Z=48.5,P=0.031)。患者血浆suPAR与PASI呈正相关(r=0.264,P=0.041)。痛程>10年患者(n=35)血浆suPAR(4.43±1.98 ng/m1)显着高于病程<10年患者(n=25,3.41±0.69 ng/ml,Z=-2.064,P=0.035)。结论血浆suPAR与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uPAR可作为银屑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辅助临床诊断。(本文来源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陈瑞瑞,宋文惠,冯梅,王丽红,陈晓娟[8](2016)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比较空腹血糖、Hb A1c、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1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PAI-1及v WF水平,并分析比较1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Hb A1c分别与PAI-1及v WF的关系。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和v WF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20.339±3.141)ng/L vs.(16.900±1.801)ng/L,(4.900±0.515)ng/L vs.(3.346±0.645)ng/L,均P<0.001]。1型糖尿病组PAI-1浓度与空腹血糖及Hb A1c呈正相关(r=0.478,P<0.001;r=0.610,P<0.001);1型糖尿病组v WF浓度与空腹血糖及Hb A1c呈正相关(r=0.440,P<0.001;r=0.476,P<0.001)。结论血浆中的PAI-1和v WF可作为反映1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且患者机体血糖值越高,处于高血糖状态越久,血管内皮的损伤越重。(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13期)
彭玲,张浩,牛效清,吕正鑫[9](2016)在《叁黄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黄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佳木斯市中医院糖尿病科和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单一治疗,研究组给予叁黄化瘀汤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FPG)、血清肌酐(Scr)、CRP、PAI-1、TGF-β_1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FPG、Scr、CRP、PAI-1、TGF-β_1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CRP、PAI-1、TGF-β_1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治疗后FPG、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叁黄化瘀汤能够下调患者血清CRP、PAI-1、TGF-β_1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10期)
林志雄,殷静雯,冼君定,颜海锋,邹晓波[10](2016)在《血浆纤溶酶原与BDNF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加深对抑郁症发病分子机制的认识,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检测大鼠快感缺乏,行为活动减少,体质量减轻等抑郁样症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血浆纤溶酶原和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血浆纤溶酶原和BDNF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大鼠海马区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纤溶酶原与BDNF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65,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r2=0.423),回归方程为:YBDNF=0.750 X血浆纤溶酶原+0.201。结论应激可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同时检测到血浆纤溶酶原和BDNF的表达下降,BDNF与血浆纤溶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血浆纤溶酶原和BDNF共同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血浆纤溶酶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溶酶-ɑ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PHC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PIC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PI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H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D-D及PIC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PHC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浆纤溶酶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超,欧叁桃.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和QRS宽度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9
[2].陈峻,徐升强,曹文操.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J].血栓与止血学.2019
[3].许乐宜,王静予,孔令军,费智敏,龚帆.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变化及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
[4].于海娜.血栓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
[5].刘奇英,盖盛坤,石冰一.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
[6].伍文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冠脉钙化、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7].马小娜,张辉,王宏东,韩晓虹,史龙泉.银屑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
[8].陈瑞瑞,宋文惠,冯梅,王丽红,陈晓娟.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在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水平的变化[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
[9].彭玲,张浩,牛效清,吕正鑫.叁黄化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
[10].林志雄,殷静雯,冼君定,颜海锋,邹晓波.血浆纤溶酶原与BDNF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