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文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文,风暴,台风,常数,潮汐,杭州,模式。
天文潮论文文献综述
刘聚,暴景阳,许军[1](2019)在《水位改正的天文潮时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时差法水位改正按距离内插计算的潮时差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水位改正效果的问题,提出利用天文潮直接计算站间潮时差实施水位改正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沿海部分验潮站天文潮与实测水位之间潮时系统的差异与变化性质,并分析了不同分潮选择下确定的天文潮对站间潮时差计算值的影响量级。利用黄海沿岸与北部湾的验潮站设计了天文潮时差水位改正试验,比较了传统时差法与天文潮时差方法的效果。试验和分析表明,利用天文潮计算潮时差比传统时差法更接近实测潮时差,且8分潮水位改正结果的中误差控制在5 cm以内,比传统时差法的水位改正精度提高了近一倍,实现了对传统方法的改进,证明了利用天文潮进行时差法水位改正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乔乔[2](2019)在《基于台风气压模型的沿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4种台风气压模式,采用改进的超浅台风风暴潮联合模型对辽宁沿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台风气压模式下,高桥模式或捷氏模式误差相对较小,在台风路径预报中有最大风速信息时可以直接运用以上两种模式进行台风增水影响;相比于传统算法,改进后的沿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数值模型模拟的台风增水相对误差小于30%的保证率提高29%,达到规定的台风增水预报的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对于沿海地区防洪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3期)
白立影,戴凤君,谭亚,姚允龙[3](2017)在《镇江站天文潮预报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镇扬河段属感潮河段,尝试采用适合于河口海岸的自动分潮优化技术、基于高低潮资料的调和分析改进型方法以及河口潮位径流增量修正法,计算镇江站的调和常数,预报其天文潮位,同时建立特征潮位、预报误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虽然高低潮位误差在30 cm以内合格率为82.4%,仅达到乙等,但高潮位的预报精度达到了甲等,表明采用调和常数预报镇江站天文潮高潮位可行。(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7年10期)
张莉,商少平,张峰,谢燕双[4](2016)在《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漫堤预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WAN模式和MATLAB GUI软件建立了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漫堤预警系统。该系统包含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计算模式和海堤预警显示两部分:天文潮-风暴潮-海浪耦合水位计算采用自主研发的FETSWCM模式(Finite Element Tide-Storm Surge-Wave Coupled Model),台风浪计算采用SWAN模式(Simulation WAve Nearshore),耦合计算时FETSWCM为SWAN提供风场、水位场及流场,SWAN为FETSWCM提供波浪辐射应力;海堤预警显示基于MATLAB GUI软件交互界面,根据模式计算波浪爬高所及高程结果(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水位与波浪爬高的和)对福建沿岸海堤进行可视化预警报。使用该系统进行两场台风过程福建省沿岸的漫堤后报检验,结果表明:1312号台风过程7条海堤及1319号台风过程东山县8条海堤漫堤预警准确率为87%。(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6年05期)
赵鑫,应超,孙志林[5](2016)在《天文潮与海啸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以东中国海温州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OMCOT海啸数学模型中加入潮汐边界条件,建立了东中国海天文潮与海啸耦合数学模型。在琉球海沟内侧设计震级为7.6级的海底地震,根据地震板块的错动方向不同,设计正波先行与负波先行两种海啸波,通过调整海啸波发生时间,使海啸波波峰遭遇温州湾天文高潮位。将天文潮与海啸耦合模型计算结果与线性迭加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正波先行还是负波先行,天文潮与海啸耦合计算相比线性迭加的结果,海啸波的到达时间均有所提前;而从海啸波波高来看,线性迭加的计算结果则比耦合计算结果偏高。(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张莉,商少平,谢燕双,张峰[6](2016)在《基于有限元法的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福建沿岸的天文潮-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FETSCM),模式采用叁角网格,在福建沿岸平均网格分辨率为1 km,最高500 m.利用福建沿岸6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天文潮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5个站位平均绝对误差为22 cm;31场历史台风期间6个站位风暴潮后报模拟误差为24 cm;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总水位的平均极值误差为20 cm,表明该耦合预报模式对福建沿岸的台风灾害预警有较好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团文征,李建成,裴氏坚贞[7](2014)在《越南沿海潮汐性质分布及极值天文潮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最小二乘法,先对越南从北至南的33个沿海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最少是5年,最多是53年)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到各站的调和常数,再根据分潮O1、K1、H1的振幅值计算V=(HO1+HK1)/HM2,然后结合各站的V值和实际观测资料,指出:越南北部沿岸潮汐性质为正规全日潮,潮汐振幅在2.5~4.5 m范围内;越南中部沿岸潮汐性质较复杂,该海岸具有3种潮汐类型,潮汐振幅较小大概0.5~2.5 m范围内;越南南部沿岸潮汐性质为不正规半日潮,潮汐振幅是3.0~4.0 m左右;越南西南部沿岸潮汐性质为不正规日潮,潮汐振幅大概是1.0~2.0 m范围内。(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4年02期)
郑立松,余锡平[8](2013)在《杭州湾内风暴潮与天文潮的耦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杭州湾内风暴潮和天文潮之间的相互复杂作用对于准确预报风暴潮增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ADCIRC垂向积分水动力数学模式和藤田台风模型,计算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下的潮位过程,并与简单线性迭加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理想条件下天文潮与风暴潮的非线性作用特征.同时对杭州湾地区的天文潮以及9711号典型台风过程引起的风暴潮进行计算,分析该地区天文潮和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均表明,天文潮影响下的风暴潮增水过程存在与天文潮相同周期性波动成分;和耦合计算相比,简单迭加得到的水位有高估高潮位、低估低潮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戴荣,徐俊[9](2011)在《基于高低潮分析的天文潮推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实测高、低潮资料,用叁次样条插值法插补出逐时整点潮序列;然后用整点潮序列进行潮汐调和分析,以求得潮汐各分潮的调和常数;接着根据所得到的调和常数,进行天文潮推算。以江苏燕尾港高、低潮资料为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简便实用等优点。(本文来源于《西北水电》期刊2011年02期)
黄世昌,李玉成,谢亚力,赵鑫[10](2010)在《杭州湾湾内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模式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河口海岸水动力二维数值计算模拟,建立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多次台风引起的增水和综合潮位的模拟验证,证实该模型可适用于杭州湾海域,能够准确模拟强潮海湾内风暴潮和综合潮波的传播.应用该模型计算了秦山核电厂处可能最大热带气旋引起的增水,结果表明,过程最大增水随遭遇的天文潮位降低而增大,增幅可达85%,综合高潮位则随遭遇的潮位降低而下降;在平均海平面条件下最大增水比高潮位增水约大50%,也大于我国登陆最强的超强台风引起的增水.分析指出在强潮海区,基准洪水位组合中的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取发生在高潮位时的最大增水较合理.(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天文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4种台风气压模式,采用改进的超浅台风风暴潮联合模型对辽宁沿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台风气压模式下,高桥模式或捷氏模式误差相对较小,在台风路径预报中有最大风速信息时可以直接运用以上两种模式进行台风增水影响;相比于传统算法,改进后的沿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数值模型模拟的台风增水相对误差小于30%的保证率提高29%,达到规定的台风增水预报的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对于沿海地区防洪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文潮论文参考文献
[1].刘聚,暴景阳,许军.水位改正的天文潮时差方法[J].测绘学报.2019
[2].乔乔.基于台风气压模型的沿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数值模拟试验研究[J].地下水.2019
[3].白立影,戴凤君,谭亚,姚允龙.镇江站天文潮预报模型研究[J].江苏水利.2017
[4].张莉,商少平,张峰,谢燕双.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漫堤预警系统[J].海洋预报.2016
[5].赵鑫,应超,孙志林.天文潮与海啸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以东中国海温州湾为例[J].海洋学研究.2016
[6].张莉,商少平,谢燕双,张峰.基于有限元法的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研究[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6
[7].团文征,李建成,裴氏坚贞.越南沿海潮汐性质分布及极值天文潮位[J].测绘通报.2014
[8].郑立松,余锡平.杭州湾内风暴潮与天文潮的耦合效应[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
[9].戴荣,徐俊.基于高低潮分析的天文潮推算[J].西北水电.2011
[10].黄世昌,李玉成,谢亚力,赵鑫.杭州湾湾内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模式建立与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