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增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棉铃虫,粘虫,病毒,佐剂,夜蛾,活性。
重组增效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王纳纳[1](2019)在《重组SipoEXLX2增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地球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木质纤维素可经纤维素酶降解为葡萄糖进而转化为生物乙醇等燃料,但由于木质纤维素高度复杂的结晶结构致使木质纤维素的酶解受到了阻碍。纤维素酶增效蛋白作为一种非水解性蛋白,已被认为是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减少酶载量的选择。本实验室克隆构建了一株来源于甘薯链霉菌的含增效蛋白基因的重组菌,SipoEXLX2为增效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在前期纯化中未能得到单一条带的SipoEXLX2目的蛋白。因此,本文开展了SipoEXLX2增效蛋白的表达纯化、作用机理和协同纤维素酶降解碱处理水稻秸秆等工作,实验结果如下:通过重新构建质粒载体,在C-末端增加His标签,纯化得到了纯度大于90%,协同增效大于1倍的SipoEXLX2增效蛋白。经过诱导条件优化,SipoEXLX2蛋白在IPTG为1M,16℃诱导12h的条件下,目的蛋白上清中的表达量达到约35 mg/L。SipoEXLX2增效蛋白协同纤维素酶降解滤纸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研究。SipoEXLX2增效蛋白协同纤维素酶的最佳协同条件是pH 4.8、温度50℃、250μg SipoEXLX2增效蛋白和0.06 FPU/g cellulose纤维素酶载量。SEM、FTIR、XRD、和万能试验机对SipoEXLX2增效蛋白预处理前后的滤纸进行检测分析。滤纸经SipoEXLX2增效蛋白预处理后,SEM显示滤纸表面结构疏松,结晶度降低;FTIR显示滤纸的氢键强度和结晶度分别下降了 25.6%和2.7%;由于滤纸处理问题,XRD显示滤纸结晶度提高1.2%;万能试验机显示滤纸的拉伸强度下降6.4%。此外,SipoEXLX2增效蛋白能提高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SipoEXLX2增效蛋白协同酶解碱处理水稻秸秆的因素考察。分别在SipoEXLX2增效蛋白加入量为300 ug,底物固含量为2%和酶载量为0.90 U/g substrate条件下,SipoEXLX2增效蛋白对协同降解碱处理水稻秸秆的影响效果最佳,还原糖产量最大提高21.3%。实验结果表明SipoEXLX2增效蛋白能提高对预处理的纤维底物的降解,其在纤维原料水解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郭晶晶[2](2014)在《ASP-1蛋白佐剂功能区的重组表达及其免疫增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SP-1蛋白(Activation-associated secreted protein-1,活化相关的分泌蛋白)是人体寄生虫-盘尾丝虫分泌的一种非毒素类蛋白。研究发现ASP-1与多种模式抗原共同免疫时能诱导Th1型偏倚的Th1/Th2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佐剂活性。但重组表达的ASP-1全长蛋白存在稳定性差且免疫原性过强等问题,可能影响其佐剂活性作用发挥,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ASP-1蛋白的结构特征,设计佐剂活性功能区并进行重组表达,获得免疫原性弱同时保留ASP-1佐剂活性功能区的重组蛋白;并分析其对不同类型抗原的免疫增效作用和机制。研究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SP-1的结构及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分析,设计功能区ASPPR,经密码子优化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利用Ni2+亲和层析纯化蛋白,以浓度梯度透析方法复性;对获得的ASPPR活性蛋白进行稳定性、免疫原性分析;并以蛋白(OVA、HBsAg)和多肽抗原(HIV四分支肽、HIV1-Pep5)为模式抗原进行动物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细胞免疫应答情况,系统评价ASPPR的佐剂活性。通过以流式细胞术为基础的结合试验,及体外激活小鼠脾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探讨其佐剂活性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设计了保留PR-1保守结构域的功能区ASPPR (10-153aa),其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量为16kD,与ASP-1相比,ASPPR更容易复性,复性率是其3倍,且稳定性更好。ELISA检测发现小鼠血清中抗ASP-1抗体是抗ASPPR抗体的近30倍。体内研究表明,ASPPR可以显着提高蛋白和多肽类抗原的免疫原性,产生IgG抗体及其亚类水平和ASP-1组相似,且分泌IFN-3和IL-4的T细胞数量和ASP-1刺激组相当。ASPPR在体外优先结合小鼠的B细胞、巨噬细胞,并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促炎症因子IFN-3、IL-6及调节性因子IL-10。研究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免疫原性弱同时保留佐剂活性的ASPPR蛋白。与ASP-1相比,ASPPR具有复性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ASPPR显着增强机体产生Thl型偏倚的Th1/Th2型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免疫应答,其佐剂活性和ASP-1相似。ASPPR通过结合并激活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FN-3、IL-6及IL-10)而发挥佐剂活性。并最终确定ASP-1的佐剂活性功能区位于35-153aa。本研究为深入探索ASP-1的佐剂活性功能区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5-01)
崔珂[3](2010)在《CpG ODN对口蹄疫重组蛋白疫苗增效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病毒可以引起偶蹄动物急性传染性接触性疾病,牛、羊、猪等家畜都是对此病毒敏感,其中牛最为易感。接种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和治疗口蹄疫的重要方法,通常在疫苗中加入佐剂来增强疫苗的免疫活性。CpG ODN是一种包含非甲基化的胞嘧啶和鸟嘌呤核苷酸(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可以分为A型、B型、C型、N型四种类型,其中B型和C型都能通过刺激B细胞增生,并促使B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为了研究CpG ODN能否成为重组口蹄疫病毒疫苗的分子佐剂,我们采用重组牛Asia1型口蹄疫病毒A10蛋白疫苗,研究了自行设计的CpG 02的分子佐剂功能,结果表明:CpG 02能够增效重组A10蛋白疫苗免疫作用,CpG 02与重组A10蛋白在剂量上有配比相关性。CpG 02对于A10蛋白疫苗有分子佐剂的效果,但能否作为A10蛋白疫苗理想的分子佐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4-01)
郜培杰[4](2007)在《含增效蛋白重组棉铃虫病毒的构建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杆状病毒是多种有害昆虫的病原体,如今已经有多种杆状病毒被用来防治农业、蔬菜、森林和牧场的害虫。然而,由于杆状病毒杀虫速度慢,对高龄幼虫活性低,杀虫谱窄等方面的缺陷,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已经有多种遗传改良措施被应用于新型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制。这里我们构建了含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gseGV)的增效蛋白基因的重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SNPV),以增强其感染性。另外,我们还构建构建了一个含有棉铃虫中肠P450基因490bp的正向和反向片段的质粒,该质粒将用来构建对棉铃虫P450基因表达进行干扰的重组病毒。第一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杆状病毒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应用研究情况;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杆状病毒增效蛋白的发现、特性以及应用;第叁部分主要叙述了昆虫P450基因的作用及其和昆虫抗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概述了RNAi的分子机制和其生物学功能。第二章:已经在多种杆状病毒中鉴定了编码增效蛋白(Enhancin)的基因,Enhancin是一种金属蛋白酶,能够增强杆状病毒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对鳞翅目昆虫的感染性。我们对AgseGV的Enhancin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gseGV的Enhancin基因编码1004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大小为115kDa,该蛋白包含了一个金属蛋白酶类特有的锌指结合区域(HVMGH)。AgseGV增效蛋白与其它已发现的增效蛋白有大约25%的蛋白一致性。利用棉铃虫的Bac-to-Bac系统,分别构建了回复HearSNPV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基因的重组病毒HearBacPolh和含有AgseGV增效蛋白同时回复HearSNPV多角体蛋白的重组病毒HearBacPolhEn。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earBacPolhEn与野生型病毒HearSNPV及对照病毒HearBacPolh对3龄棉铃虫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没有显着性差异。本章对AgseGV的Enhancin没有增加HearSNPV的感染性的现象进行了讨论。第叁章:双链RNA介导的RNA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用来研究线虫、植物、昆虫的基因功能。我们将棉铃虫中肠P450基因一个490bp片段的正向和反向克隆进入pFastBacDual中,同时将EGFP基因引入该质粒,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CYP-EGFP。该质粒将被用来构建在感染宿主细胞或者昆虫后能够形成长链发夹结构的双链RNA的重组病毒,以期对P450基因的表达进行干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期刊2007-06-01)
胡松奇[5](2006)在《重组增效蛋白的广谱增效活性及其若干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病毒增效蛋白(enhancin)主要存在于颗粒体病毒(granulovirus,GV)中,能显着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对昆虫幼虫的感染效果,增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幼虫的毒力。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颗粒体病毒(TnGV)增效蛋白分子量为104.3kD,含901个氨基酸。在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已成功表达得含TnGV增效蛋白C端81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6kD的重组蛋白P96,并初步研究了重组蛋白P96的增效活性。在此基础上,本试验拟研究大肠杆菌表达的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重组增效蛋白P96对多种微生物杀虫剂杀多种害虫的广谱增效活性。结果表明,P96可显着或极显着提高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提高169.78%、73.90%和36.04%;对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甜菜夜蛾幼虫也有明显增效作用。Na_2CO_3溶解的P96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一定致死作用。为对P96具生物活性及其生产应用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和支撑,本试验基于SDS-PAGE和一系列生物测定研究了P96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96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形成包涵体较为稳定,但4℃存放3个月后有部分解离;P96包涵体可由Na_2CO_3打开或由棉铃虫5龄幼虫离体中肠液有效溶解;取食1.9×10~5~1.9×10~6OBs/mL P96后,棉铃虫幼虫围食膜上的肠粘蛋白基本降解完全;随P96浓度增加,其增效活性愈强,至6.76×10~5OBs/mL时趋于饱和;金属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对P96的增效活性有强烈抑制作用。对重组增效蛋白P96上述生物学特性的了解,为重组增效蛋白P96具生物活性提供了生物测定之外的证据支持,并为其合理生产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6-12-08)
袁哲明,梁晨彩,吉洪湖,胡湘粤[6](2006)在《粘虫痘病毒增效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病毒增效蛋白(enhancin)在体外能促进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昆虫离体细胞系的感染;在体内能显着提高NPV对昆虫幼虫的感染效果,并可增强苏云金芽孢杆菌(Bt)对幼虫的毒力(Hashimoto et al.,1991;Roelvink et a(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袁哲明,陈浩涛,梁晨彩[7](2006)在《重组增效蛋白对Bt和氯氰菊酯防治棉铃虫的增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得到具有显着生物活性的含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C端818个氨基酸的融合蛋白P96。以毒饲料法研究P96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氯氰菊酯杀棉铃虫敏感、抗性品系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96对Bt杀棉铃虫敏感、低抗、中抗品系的增效比分别为3.34、4.72和9.82;对氯氰菊酯杀棉铃虫敏感、低抗、中抗品系的增效比分别为2.53、3.38和6.24。随棉铃虫抗性升高,P96的增效作用愈为明显。单对汰选是快速选育棉铃虫抗Bt品系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6年03期)
袁哲明,孟小林,刘树生[8](2006)在《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中表达的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Trichoplusianigranulovirus)重组增效蛋白P96能显着提高多种微生物杀虫剂对多种害虫的毒力,具广谱增效活性。基于SDS-PAGE和一系列生物测定进一步研究P96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96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形成包涵体较为稳定,但4!存放3个月后有部分解离;P96包涵体可由Na2CO3打开或由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5龄幼虫离体中肠液有效溶解;取食1.9×105 ̄1.9×106OBs(occlusion-bodies)/mLP96后,棉铃虫幼虫围食膜上的肠粘蛋白基本降解完全;随P96浓度增加,其增效活性愈强,至6.76×105OBs/mL时趋于饱和;金属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对P96的增效活性有强烈抑制作用。对P96上述生物学特性的了解,为P96具生物活性提供了生物测定之外的证据支持,并为其合理生产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黄哲,潘雪义,袁哲明,胡松奇[9](2005)在《粘虫痘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增效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粘虫痘病毒(PsEPV)重组增效蛋白P39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初步纯化的P39对HaNPV感染棉铃虫3龄幼虫显示了极显着的增效活性,感染后11 d,HaNPV+P39组的LC50(1 082 PIBs/mL)比HaNPV组(13 831 PIBs/mL)降低了92.18%,增效倍数达12.8;HaNPV为1.6×103~1.6×106 PIBs/mL时,P39可缩短LT50 0.5~2.7 d.(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5期)
黄哲[10](2005)在《昆虫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DM),分析了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颗粒体病毒重组增效蛋白P96和粘虫痘病毒(Pseudaletia separata entomopoxvirus,PsEPV)重组增效蛋白P39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m)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感染HaNPV后11d,HaNPV+P96组的LC_(50)为3.47×10~3PIBs/mL,比HaNPV组(3.89×10~4PIBs/mL)降低了91.08%,增效倍数为11.2;且在1.6×10~4~1.6×10~6PIBs/mL浓度范围内,HaNPV+P96组的LT_(50)较HaNPV组缩短0.3~1.8d。HaNPV+P39组的LC_(50)为1.08×10~3PIBs/mL,比HaNPV组(1.38×10~4PIBs/mL)降低了92.18%,增效倍数达12.8;在1.6×10~3~1.6×10~6PIBs/mLHaNPV浓度范围内,P39可缩短LY_(50)0.5~2.7d。结果表明P96和P39均具明显的生物活性,能有效促进HaNPV对棉铃虫幼虫的感染,提高死亡率并缩短致死时间,且P39的增效活性优于P96。(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5-10-08)
重组增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SP-1蛋白(Activation-associated secreted protein-1,活化相关的分泌蛋白)是人体寄生虫-盘尾丝虫分泌的一种非毒素类蛋白。研究发现ASP-1与多种模式抗原共同免疫时能诱导Th1型偏倚的Th1/Th2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佐剂活性。但重组表达的ASP-1全长蛋白存在稳定性差且免疫原性过强等问题,可能影响其佐剂活性作用发挥,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ASP-1蛋白的结构特征,设计佐剂活性功能区并进行重组表达,获得免疫原性弱同时保留ASP-1佐剂活性功能区的重组蛋白;并分析其对不同类型抗原的免疫增效作用和机制。研究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SP-1的结构及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分析,设计功能区ASPPR,经密码子优化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利用Ni2+亲和层析纯化蛋白,以浓度梯度透析方法复性;对获得的ASPPR活性蛋白进行稳定性、免疫原性分析;并以蛋白(OVA、HBsAg)和多肽抗原(HIV四分支肽、HIV1-Pep5)为模式抗原进行动物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细胞免疫应答情况,系统评价ASPPR的佐剂活性。通过以流式细胞术为基础的结合试验,及体外激活小鼠脾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探讨其佐剂活性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设计了保留PR-1保守结构域的功能区ASPPR (10-153aa),其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量为16kD,与ASP-1相比,ASPPR更容易复性,复性率是其3倍,且稳定性更好。ELISA检测发现小鼠血清中抗ASP-1抗体是抗ASPPR抗体的近30倍。体内研究表明,ASPPR可以显着提高蛋白和多肽类抗原的免疫原性,产生IgG抗体及其亚类水平和ASP-1组相似,且分泌IFN-3和IL-4的T细胞数量和ASP-1刺激组相当。ASPPR在体外优先结合小鼠的B细胞、巨噬细胞,并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促炎症因子IFN-3、IL-6及调节性因子IL-10。研究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免疫原性弱同时保留佐剂活性的ASPPR蛋白。与ASP-1相比,ASPPR具有复性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ASPPR显着增强机体产生Thl型偏倚的Th1/Th2型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免疫应答,其佐剂活性和ASP-1相似。ASPPR通过结合并激活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FN-3、IL-6及IL-10)而发挥佐剂活性。并最终确定ASP-1的佐剂活性功能区位于35-153aa。本研究为深入探索ASP-1的佐剂活性功能区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增效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王纳纳.重组SipoEXLX2增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郭晶晶.ASP-1蛋白佐剂功能区的重组表达及其免疫增效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
[3].崔珂.CpGODN对口蹄疫重组蛋白疫苗增效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郜培杰.含增效蛋白重组棉铃虫病毒的构建及活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5].胡松奇.重组增效蛋白的广谱增效活性及其若干生物学特性[D].湖南农业大学.2006
[6].袁哲明,梁晨彩,吉洪湖,胡湘粤.粘虫痘病毒增效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
[7].袁哲明,陈浩涛,梁晨彩.重组增效蛋白对Bt和氯氰菊酯防治棉铃虫的增效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6
[8].袁哲明,孟小林,刘树生.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
[9].黄哲,潘雪义,袁哲明,胡松奇.粘虫痘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增效活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0].黄哲.昆虫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生物活性[D].湖南农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