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编码技术论文_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编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技术,数字,语音,序列,图像,编解码,男双。

数字编码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黎华[1](2019)在《以压缩感知为基础的语音数字编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音通信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基本通信方式之一,实现高质量语音通信的根本在于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文章指出语音数字编码技术主要用于将原本模拟信号的语音转化为数字信号形式,方便用户对语音进行处理、传输以及存储。文章基于压缩感知,对语音编码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于剑楠,李辉勇,李青锋,牛建伟,徐明亮[2](2019)在《DM+:一种融合数字编码的可扫描图像生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码作为一种可扫描的图像信息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快速便捷地获取关键信息.然而,为了确保扫描的健壮性,目前大部分二维码采用黑白块构成,外观单调,并且无法将二维码的外观信息和其承载的信息关联,这从一定程度上给二维码的使用和推广带来了诸多不便.该文提出一种融合数字编码的可扫描图像生成方案.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自适应的图像亮度调整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根据图像亮度分布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突出图像色彩,为二维码融合奠定基础;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高斯消元与图像显着性的二维码模块顺序调整算法,通过提取图像的显着性区域获得显着性矩阵,并依此调整二维码模块优先级,使生成的二维码中间结果与待融合的输入图像具有更好的结构相似性;最后,在兼容传统DM码扫码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矩阵的图像融合算法,保证扫描健壮性的同时,提高二维码视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生成400像素以下的二维码图片耗时小于1s,并且保证扫描成功率大于92%的前提下,比现有的艺术二维码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较好解决了二维码美感和健壮性的冲突问题,拓宽了二维码的应用场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杨[3](2015)在《音频编码技术及广播电台数字编码压缩传输系统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已在广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音频编码的分类、原理、现行主流标准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DRA数字音频编码标准。同时以广播电台为实例,对播出音频信号的数字编码压缩传输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5年11期)

李尚靖[4](2015)在《基于压缩感知的语音数字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带来了飞速增长的信息量和信息处理任务。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提出的最低采样速率在面对超宽带信号或冗余度较高的信号时,不仅在采样端处理任务复杂,而且在后续的存储和压缩时对系统资源造成了浪费。压缩感知技术近年来由于可以实现对信号在采样过程中同时压缩,受到信号处理领域的广泛关注。对于完整的数字语音处理系统而言,采样后的量化编码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压缩感知理论还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对压缩采样后的观测序列处理技术如编码的研究还很少涉及。压缩感知技术作为一种可以代替奈氏采样的信号采样技术,而编码是压缩感知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的必要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压缩感知为基础,研究语音信号压缩感知观测序列的数字编码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归纳如下:(1)经典的基于奈氏采样语音压缩编码技术中,基于模型的编码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传统语音模型中正弦模型的启发,本文首先对一种利用正弦原子构造的字典和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对语音压缩感知观测序列进行建模,对于每帧观测序列幅度、相位和频率叁类参数,根据各类信号序列自身特点采用合适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提高传输的效率。在解码端,利用解码后的参数合成观测序列。之后对其利用基追踪算法重构出合成语音信号,并后置低通滤波器提高合成语音的人耳听觉效果。仿真实验表明:该编码方案在实现对语音信号观测序列压缩编码的同时,主客观重构质量均可以得到保证。(2)利用压缩感知框架下行阶梯矩阵投影后观测序列可保留部分语音特性的特点,采用稀疏表示字典对观测序列进行数学建模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语音压缩感知编解码器。首先在训练阶段,先利用K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大量训练语音通过行阶梯投影后的观测序列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语音观测序列码本字典;然后在编码阶段,选取字典内的少量原子对实时语音观测序列建模,编码时仅对少量选择原子的位置和幅度进行编码并传输;解码端利用恢复后的观测序列和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恢复语音信号。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稀疏表示的语音观测序列编码方案可有效的降低编码传输码率,并且保证良好的重构语音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3-01)

朱俊华[5](2014)在《压缩采样环境下的语音数字编码技术及量化噪声对信号重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基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信号处理框架,面对超宽带信号及冗余度较高的信号,处理起来不仅浪费采样资源而且效率低。近年来出现的压缩感知理论,利用了信号的稀疏特性,可以实现对信号采样的同时进行压缩,把复杂度从采样端转移到了重构端,大大降低了信号的采样成本,减少了数据量,成为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对于数字系统而言,采样只是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真正数字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采样数据的量化编码,对于刚刚起步的压缩采样理论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涉及对压缩采样后观测序列的处理,本文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以压缩感知理论为基础,研究压缩采样环境下的语音数字编码技术。这是压缩感知理论真正走向实际应用的前提。首先,本文结合语音信号稀疏预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稀疏预处理的语音压缩感知矢量量化编码方案。对输入的语音先做稀疏预处理工作,然后采用随机高斯观测矩阵进行投影,对压缩采样得到的观测序列进行矢量量化编码,在解码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矢量解码得到观测序列,再进一步利用压缩重构技术重构出原始语音信号。通过仿真实验表明:稀疏预处理有效地提高了语音信号的稀疏表示效果,与未经稀疏预处理的语音压缩感知矢量量化编码相比,在数码率相同的情况下,合成语音的质量有所提高。接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压缩感知的语音压缩编码方案,对观测序列采用Lloyd-Max量化,在接收端,不需要矢量量化解码,直接从量化后的观测序列中重构出原始语音。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编码方法在对观测序列不解码的情况下,能够直接重构出原始语音信号,在实现对语音信号观测序列量化编码的同时,保证了重构语音的质量。为了进一步减少传输的数据量,本文对观测序列进行建模,然后对模型参数进行压缩编码,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序列正弦字典模型的语音压缩感知编码方案。首先采用行阶梯观测矩阵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采样投影得到每一帧语音信号的观测序列,然后对其进行匹配追踪正弦建模,分别对模型参数进行压缩编码。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编码方案在保证重构语音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对观测序列进行有效地建模压缩,大大地降低了传输速率。(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2-01)

汤伟芳[6](2013)在《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数字编码多量程切换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与电子编码开关组合技术,实现双通道13档量程切换输出和显示,解决电子仪器频繁操作量程易损坏的问题,提高量程切换开关的寿命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王延群,王晓春,周盛,计建军,杨军[7](2012)在《数字编码激励技术在眼科超声成像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眼科A/B型超声诊断设备所使用的超声波中心频率一般限制在10-20 MHz。当发射频率进一步提升时,将会丢失深部眼眶组织的回波信息,失去全景成像的作用。相对于人体其它组织器官,专用眼科超声影像设备对于时间平均声强(I_(SPTA.3)、脉冲平均声强(I_(SPPA.3)和机械指数(MI)等声输出参数的要求更为严格,使得无法单纯依靠提高单脉冲幅值的方法提高超声波能量。将数字编码激励技术引入到眼科超声成像中来,采用长的编码脉冲发射取代单载波、短脉冲的发射机制,能够在不增加峰值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显着提高平均发射功率,达到提高分辨力和穿透力的目的。方法基于现有的眼科A/B型超声诊断系统,重点设计:(1)超声波发射与控制电路,能够产生中心频率为10-20MHz的多种超声波编码序列;(2)高速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采样频率最高达到125MHz,数据位数14bits;(3)基于FPGA实现回波信号的脉冲解码压缩算法,完成图像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显示。结果将传统单脉冲成像与数字编码成像所获得的人体眼部组织超声图像加以对比可以看出,在发射频率、发射电压、回波增益曲线等参数相同的前提下,图像分辨率保持不变,而回波信号的强度与信噪比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已搭建的数字化眼科高频超声成像实验平台,实现了编码激励和解码压缩技术,并获得了定量的实验数据及成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编码激励的回波信噪比明显优于单脉冲激励。采用编码激励成像的图像分辨率与单脉冲激励系统相当,且图像没有出现明显的距离旁瓣,但图像的探测深度和噪声水平明显优于单脉冲激励的图像。而且编码激励系统对微弱信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于眼科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眼科超声诊断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09-07)

冷波[8](2012)在《应用数字编码技术对世界顶尖羽毛球男双组合的技战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蒋家珍、钟秉枢等研发的羽毛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分析系统,对蔡赞/傅海峰等五对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男双组合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首先对近五年的110场男双比赛进行录像观摩与分析,然后重点对五对组合间的26场重要国际比赛录像进行统计与分析,获得了比赛中所有23671个比赛回合的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五项术指标的118351个基础数据。本研究首先通过相应的指标设定与数据分析对羽毛球男双选手的打法进行了界定,分析不同的男双组合的打法特点,在此基础上,按每回合的比赛阶段对五对男双组合在发球拍、接发球拍、3-17拍、最后一拍、倒数1-3拍和多拍回合的技术运用状况,以及各个阶段技术应用与得失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羽毛球男子双打的打法可以通过攻防指数、站位指数、轮换指数等叁大类指标进行综合界定。根据组合的总体攻防特点,可以分为进攻型、防守型、攻防平衡型,根据组合的总体站位特点可以划分为前压式、后撤式、前后平衡式,根据组合内两名队员的轮换比重,可以划分为强轮换型、轮换型与不轮换型。其中蔡赟/傅海峰组合属于平衡式站位、强轮换、攻防平衡型,其他四对组合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打法特色。2根据对每一拍的击球技术与得分规律的分析,将羽毛球的一个回合划分为四个阶段:(1)中位球球抢先阶段(即发、接发与第3拍阶段);(2)接发球方主导进攻阶段(第4-17拍);(3)多拍相持阶段(第17拍之后双方攻防机会均等阶段);(4)后叁拍阶段。3中国组合在第一阶段接发球与发球后的抢攻意识非常强,接发球以推压与搓放为主,第3拍以抽球为主,从而为第二阶段创造了更多的下压进攻机会;在第二阶段,由于两名队员各自的技术特点鲜明且互补,进攻时轮转战术非常合理;后叁拍阶段蔡赟的网前机会球与傅海峰的中后场进攻均具有很大的威胁。综上所述:应用数字编码技术与羽毛球男子技战术统计与分析系统,男子双打比赛进行数据分析,其信息输出量大、关联性强,不仅能提供击球技术使用频率、击球站位、线路及落点的统计结果,也能进行双方技战术应用的相关性分析。它不但可以针对历史赛事资料进行分析,而且统计分析过程可以与比赛的进程达到同步,为教练员、运动员在赛前作战制定作战方案、赛中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技战术、赛后的全面总结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2-04-16)

王增顺[9](2009)在《浅谈标清数字编码复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数字电视系统中标清数字电视SDTV的信源编码与复用传输都基于MPEG-2国际编码标准,其编码码率可达到3Mb/s~50Mb/s,采用的是MP@ML主类和主级,主级(MainLevel)的图像宽高比为4:3,输入图像格为720×576×25,压缩后的码率在4-8Mbps。(本文来源于《现代视听》期刊2009年S2期)

娜孜拉·哈比[10](2008)在《基于MPEG-2的标清数字编码复用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主流的标清编码器、复用器等信源处理设备,介绍基于MPEG-2的数字编码、复用技术的应用经验。(本文来源于《有线电视技术》期刊2008年12期)

数字编码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维码作为一种可扫描的图像信息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快速便捷地获取关键信息.然而,为了确保扫描的健壮性,目前大部分二维码采用黑白块构成,外观单调,并且无法将二维码的外观信息和其承载的信息关联,这从一定程度上给二维码的使用和推广带来了诸多不便.该文提出一种融合数字编码的可扫描图像生成方案.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自适应的图像亮度调整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根据图像亮度分布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突出图像色彩,为二维码融合奠定基础;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高斯消元与图像显着性的二维码模块顺序调整算法,通过提取图像的显着性区域获得显着性矩阵,并依此调整二维码模块优先级,使生成的二维码中间结果与待融合的输入图像具有更好的结构相似性;最后,在兼容传统DM码扫码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矩阵的图像融合算法,保证扫描健壮性的同时,提高二维码视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生成400像素以下的二维码图片耗时小于1s,并且保证扫描成功率大于92%的前提下,比现有的艺术二维码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较好解决了二维码美感和健壮性的冲突问题,拓宽了二维码的应用场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编码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黎华.以压缩感知为基础的语音数字编码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2019

[2].于剑楠,李辉勇,李青锋,牛建伟,徐明亮.DM+:一种融合数字编码的可扫描图像生成技术[J].计算机学报.2019

[3].张杨.音频编码技术及广播电台数字编码压缩传输系统建设[J].科技传播.2015

[4].李尚靖.基于压缩感知的语音数字编码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5].朱俊华.压缩采样环境下的语音数字编码技术及量化噪声对信号重构影响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6].汤伟芳.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数字编码多量程切换电路设计[J].轻工科技.2013

[7].王延群,王晓春,周盛,计建军,杨军.数字编码激励技术在眼科超声成像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眼科超声诊断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2

[8].冷波.应用数字编码技术对世界顶尖羽毛球男双组合的技战术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9].王增顺.浅谈标清数字编码复用技术[J].现代视听.2009

[10].娜孜拉·哈比.基于MPEG-2的标清数字编码复用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中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8

论文知识图

通过MPEG-2数字编码技术上传到...分厂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结构图路数字视频监控的硬件结构数字视频编码技术专利检索结果检查方法-图10-2 TTM系统的组成双音多频信号频率图

标签:;  ;  ;  ;  ;  ;  ;  

数字编码技术论文_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