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螺旋结构论文_徐敏,李庆祥,陆学民,路庆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分子螺旋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旋,分子,手性,结构,双螺旋,聚合物,旋光性。

超分子螺旋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徐敏,李庆祥,陆学民,路庆华[1](2019)在《嵌段质量分数对手性超分子螺旋结构自组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以溴代聚乙二醇单甲醚(PEO-Br)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聚乙二醇(PEO)质量分数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BMA-b-PEO)。在此基础上,将手性酒石酸(TA)以氢键的方式选择性掺入到嵌段共聚物的PEO相中,诱导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具有手性螺旋结构的复合薄膜PBMA-b-PEO/TA。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圆二色光谱(CD)对嵌段共聚物复合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嵌段质量分数对手性诱导嵌段共聚物螺旋结构自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TA与嵌段共聚物质量比为0.12、0.15的TA,当PEO质量分数为0.17~0.24时,有利于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形成柱状螺旋结构;当PEO质量分数增加至0.26时,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则形成层状结构,在分子间氢键作用下虽然发生手性转移,但无法得到螺旋结构。(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新星,韩阳阳,卢灿辉[2](2018)在《螺旋线结构导电超分子弹性体及其自修复应变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可拉伸柔性导电弹性体是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关键需求,制备一种可高效快速修复力学/电学损失的高性能导电弹性体可有效延长材料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1-2]。然而,目前大部分导电弹性体很难同时实现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快速高效自修复。本研究通过富含酚羟基的没食子酸对环氧化天然胶乳(ENR)改性,引入超分子键(硼酸酯键)交联构建自修复弹性体,并通过导电微纳米结构(螺旋导电层)设计,制备了应变传感器,并探索了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导电超分子弹性体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可拉伸性,可以在室温下实现快速(15 s)力学自修复。同时,其独特的微纳导电结构设计赋予弹性体快速(0.25 s)的导电自修复性能,对拉伸应变具有优异的响应灵敏性,可用于精确监测人体微小应变,如:面部表情,语音发声等。这种具有纤维状的自修复导电弹性体可编织到织物中,实现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实时监测,在下一代可穿戴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7-28)

董泽元[3](2015)在《螺旋结构的超分子手性与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结构是生命世界中最神秘的结构模型,其在生物高级组装体的形成及其行使生理功能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螺旋结构的组装原理与方法对认识生命体系中的高级结构乃至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我们从非手性的化学原料出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香类螺旋分子[1,2]。以螺旋分子体系为突破口,研究螺旋分子的折迭、从分子水平到物质世界中手性传递、转移与放大的基本规律,模拟生命活动中手性放大的过程,探索从分子水平到宏观水平中手性变化的通路。同时,研究以螺旋分子为构筑基元的超分子组装行为,期望获得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明确的超分子组装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1-06)

黎建刚,李艺,李宝宗,杨永刚[4](2015)在《超分子模板法制备螺旋纳米结构的酚醛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功能性的手性高分子,例如螺旋聚苯胺和聚吡咯1,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而酚醛树脂兼具耐热、耐酸、抗化学腐蚀以及有机骨架可以实现功能化等特点,它们具有特殊的导电性、手性选择性和分子识别能力,在电化学开关、表面改性电极、手性色谱、膜分离和传感器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使用酚醛树脂制备高分子介孔材料,而其通常所获得得材料是层状无序介孔材料,或者是有序的介孔碳膜以及有序介孔碳球2等,目前尚无报道获得具有均一螺旋结构形貌的的纳米级酚醛树脂。因此在本工作中,我们使用超分子模板法,以手性两亲小分子化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体为模板,以A阶酚醛树脂为前驱物,合成螺旋介孔酚醛树脂纳米纤维和纳米管。当手性自组装体的结构不同,自组装条件不同,得到的产物的形貌和孔结构也会有相应改变,在本工作中,我们分别以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以及中性类型手性两亲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模板剂,来展开产物结构、手性和形成机理的研究。最终我们分别得到了一组对应的左旋/右旋纳米结构的酚醛树脂,并且通过圆二色谱表征说明,所得材料具有一定的光学活性,这种光学活性部分来自于埃尺度的手性和纳米尺度的螺旋。于此同时,在氩气保护下将该材料进行碳化,碳化后材料能保留原始的螺旋形貌,因此可以得到相应的碳质纳米材料3,同时此法开辟了一种新的制备纳米碳材料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1-06)

李启彭,杜少武[5](2014)在《基于氢键构筑两例具有双螺旋结构的叁维超分子稀土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稀土配位聚合物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源于其在荧光、磁性和离子传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1]。本文通过在水热条件下DMF(N,N-二甲基甲酰胺)原位分解生成甲酸根离子[2]来合成了两例叁维超分子稀土配合物,命名为{[Ln2(PIP)2(HPIP)(HCO2)(H2O)2]·H2O}(Ln=Tb 1,Eu 2和H2PIP=5-(pyridine-4-yl)isophthalic acid)。单晶衍射表明化合物1和2是同构,且每个化合物通过稀土羰基双螺旋链形成层状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期刊2014-08-04)

范洋洋[6](2014)在《具有多重螺旋构象的聚乙炔分子螺旋结构的可控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合成了对十二烷氧基-3,5-二羟甲基苯乙炔(苯乙炔单体1)及对[二甲基(10-蒎)硅烷基]苯乙炔(苯乙炔单体2),并通过核磁共振对所合成单体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铑/叁乙胺催化体系引发非手性单体1的聚合得到非单向螺旋的全顺式聚乙炔homopoly(1)。通过将所得聚合物与一定量的手性小分子(S)-苯乙胺混合共同溶于有机溶剂氯仿或四氢呋喃中制得混合溶液,并将此混合溶液在甲醇或水中进行沉淀,通过手性诱导法成功的实现了手性小分子对非手性聚合物homopoly(1)主链结构的单向螺旋诱导,并制备了具有单向螺旋结构的螺旋聚乙炔固体材料。通过核磁共振、圆二色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沉淀条件、手性小分子含量、聚合物浓度、手性小分子与聚合物分子比例等因素对所的聚合物螺旋结构的影响,并优化了诱导沉淀条件:以homopoly(1)的四氢呋喃混合溶液在甲醇中沉淀实验为例,当均聚物homopoly(1)的含量为1mg;四氢呋喃的含量为0.7 mL; (S)-PEA的含量为0.3 mL时,手性小分子对聚合物的诱导效果最佳。将非手性单体1和手性单体2通过铑/叁乙胺催化体系共聚合得到同时含有顺反式链段2(由手性单元2构成)及全顺式链段1(由非手性单元1构成)的乙炔共聚物copoly(1/2)。通过将所得共聚物的溶液(叁乙胺、四氢呋喃(THF)或吡啶)在水中进行沉淀实现了螺旋手性由顺反式链段2向全顺式链段1的传递,成功实现了由链段2到链段1的手性放大,诱导了全顺式链段1的螺旋手性。通过核磁共振、圆二色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共聚物组成、沉淀次数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螺旋结构的影响。此手性传递过程是可控的逐步传递的过程;手性传递和放大结果与手性链段2与非手性链段1的相对含量有及所使用的溶剂相关,链段1含量越大其相应的CD吸收越强,说明链段2可以对链段1在较长距离上进行控制;且所得聚合物copoly(1/2)中全顺式链段1由于其分子内氢键的稳定作用,所得螺旋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而顺反式链段2的螺旋结构具有一定的热响应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4-01)

王祥,田爱香,应俊,朱烈[7](2014)在《一个含有螺旋状水链的叁维超分子配合物[Mn(C_(19)H_9N_3O_4)(H_2O)_4]·7H_2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个新的有机配体L与乙酸锰为初始反应物[L=4,5-二氮杂芴-9-[3,5-二羧基]苯亚胺],通过常规的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含有螺旋状水链的叁维超分子配合物,[Mn(C19H9N3O4)(H2O)4]·7H2O(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9573(8)nm,b=1.34347(12)nm,c=2.06644(18)nm.化合物1展示了一个由新颖的螺旋状的水链和[Mn(C19H9N3O4)(H2O)4]构筑单元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的叁维超分子结构.(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张静[8](2013)在《氢键与静电超分子组装:从层状有序和螺旋结构到性质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自组装是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构筑功能性有序聚集体的有效策略。设计新颖的构筑基元,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动态调控是当前超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多金属氧簇作为一类结构多样、功能丰富的功能性单分子簇合物,将其做为超分子自组装领域中的无机构筑基元,不仅有助于加深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组装体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实现多金属氧簇的功能化。在本论文中,我们以氢键、静电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为驱动力,以含氢键识别位点的季铵盐两亲分子和表面活性剂包覆的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为构筑基元,实现了新颖超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可控组装。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叁部分内容:1、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苯甲酸基团的季铵盐两亲分子,借助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构筑成枝杈状Bola型超分子复合物,通过调控侧向烷基链间隔基的长度实现了从简单近晶A相向新颖的准二维层状有序结构的转变;2、通过简单的离子替换制备了具有对称线型结构的Lindqvist型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以此非手性的复合物为组装基元成功实现了螺旋结构的构筑,通过控制多金属氧簇的氧化还原状态实现了复合物自组装结构在螺旋结构和球形聚集体之间的可逆转变;3、通过控制非手性Lindqvist型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的溶剂环境,改变了有机阳离子与无机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及烷基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实现了复合物自组装结构从螺旋组装体到牡丹花状和冰球状聚集体的转变。以上研究工作将为具有新颖组装结构的离子液晶提供材料基础,为构筑基于多金属氧簇及相似体系的手性组装提供方法,为刺激响应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可控自组装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6-01)

郑腾飞,汪淑华,陈超,刘芝花,张金梅[9](2011)在《两种手性超分子螺旋链化合物的结构、VCD和荧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手性物质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10H18CuN2O9S]n(1)和[C10H14CdN2O7S]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热稳定性分析,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构分析表明,1和2分别属于手性空间群P 65和P 6122,均在c轴方向上通过氢键形成一维超分子螺旋链。振动圆二色谱(VCD)表明两种配位聚合物都非外消旋的,分析了螺旋结构对VCD光谱影响,并对2的VCD光谱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表明化合物手性可能来自一维超分子螺旋链。二者的固体荧光光谱分析表明:1在468nm处的宽峰为金属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2在325—450nm处荧光主要由配体产生,配体与Cd的配位作用形成的刚性平面增强了荧光的强度。(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1年05期)

侯志强[10](2011)在《手性分子螺旋结构与旋光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生物小分子大都具有手性的,文中以理论化学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其于性构型结构、手性原子及其相连原子带的电荷和旋光性的关系。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因此旋光性和结构必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螺旋理论指出:旋光性和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螺旋结构才是引起旋光性的原因,并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如螺旋的铜丝虽然它没有手性碳原子但也具有旋光性。本文在继承了螺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手性原子及其相连的原子所带的电荷和旋光性的关系,其中手性原子带的电荷和旋光度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从计算出的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因为物质构成的原子电荷排布导致了物质不同的结构,因此从电荷角度考虑对旋光性的影响,进一步从电子角度揭开引起旋光性神秘面纱,深入了解其真正的本质。在螺旋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以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d,p)和B3LYP/6-311++G(2d,2p)计算水平上,我们研究了2-五醇的旋光度和手性原子及其相连原子所带电荷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六种2-五醇的稳定构型和它们的旋光度,并根据假设做了讨论,但是旋光性有很多因素决定,因此少数实验数据定性讨论。得出了手性原子带的电荷越正贡献就越大和键角及原子所带电荷越多对旋光度贡献就越大,但大部分实验数据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我们优化了丙氨酸的中性态,带正电荷体和负电荷体的不同构象并算出其旋光度,讨论了激发态的旋光度,分别从构型,键角和电荷考虑了对旋光度的影响。得出了键角越大越有利于旋光度。在优化了八种具有两个具有不同手性碳原子的丙酰胺氨基酸构型,并得到其旋光度,讨论了不同手性碳原子对分子旋光度的贡献,得出了手性原子带的电荷越正贡献就越大。(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超分子螺旋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展可拉伸柔性导电弹性体是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关键需求,制备一种可高效快速修复力学/电学损失的高性能导电弹性体可有效延长材料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1-2]。然而,目前大部分导电弹性体很难同时实现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快速高效自修复。本研究通过富含酚羟基的没食子酸对环氧化天然胶乳(ENR)改性,引入超分子键(硼酸酯键)交联构建自修复弹性体,并通过导电微纳米结构(螺旋导电层)设计,制备了应变传感器,并探索了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导电超分子弹性体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可拉伸性,可以在室温下实现快速(15 s)力学自修复。同时,其独特的微纳导电结构设计赋予弹性体快速(0.25 s)的导电自修复性能,对拉伸应变具有优异的响应灵敏性,可用于精确监测人体微小应变,如:面部表情,语音发声等。这种具有纤维状的自修复导电弹性体可编织到织物中,实现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实时监测,在下一代可穿戴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分子螺旋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徐敏,李庆祥,陆学民,路庆华.嵌段质量分数对手性超分子螺旋结构自组装的影响[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2].张新星,韩阳阳,卢灿辉.螺旋线结构导电超分子弹性体及其自修复应变传感器研究[C].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18

[3].董泽元.螺旋结构的超分子手性与组装[C].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4].黎建刚,李艺,李宝宗,杨永刚.超分子模板法制备螺旋纳米结构的酚醛树脂[C].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5].李启彭,杜少武.基于氢键构筑两例具有双螺旋结构的叁维超分子稀土配合物[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2014

[6].范洋洋.具有多重螺旋构象的聚乙炔分子螺旋结构的可控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7].王祥,田爱香,应俊,朱烈.一个含有螺旋状水链的叁维超分子配合物[Mn(C_(19)H_9N_3O_4)(H_2O)_4]·7H_2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张静.氢键与静电超分子组装:从层状有序和螺旋结构到性质调控[D].吉林大学.2013

[9].郑腾飞,汪淑华,陈超,刘芝花,张金梅.两种手性超分子螺旋链化合物的结构、VCD和荧光分析[J].光谱实验室.2011

[10].侯志强.手性分子螺旋结构与旋光性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酉己合物9自勺()aAg-的配位环境;()b品...化合物8的左、右手的螺旋链及叁维网络...化合物22左(上)和右(下)化合物22的叁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化合物20的左手和右手螺旋链及化合物20的叁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标签:;  ;  ;  ;  ;  ;  ;  

超分子螺旋结构论文_徐敏,李庆祥,陆学民,路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