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离化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级,离子,等离子体,电离,截面,波长,电子。
高离化态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斌,师应龙,邢永忠,路飞平,王云荣[1](2016)在《高离化态离子及其光电离过程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Dirac-Slater相对论理论框架下,研究了HCI(高离化态离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光电离过程的基本特征.通常HCI的电场非常强,其电子波函数沿靠近核的径向空间被压缩,这极大地改变了相应的物质的性质,使HCI的光电离过程与一般的原子(离子)的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原子核的尺寸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变得更加重要,而多极效应对光电离截面的影响却趋于减弱.(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梁腾[2](2016)在《高离化态氙离子与氙原子碰撞过程中辐射电子俘获和辐射退激发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冲量近似理论和密度矩阵理论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高离化态氙离子与氙原子碰撞中辐射电子俘获过程和不稳定俘获末态的辐射退激发过程,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在碰撞能量为197MeV/u时,裸核Xe54+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该部分主要侧重于理论模拟辐射电子俘获末态的退激发辐射光谱,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第二部分研究了在相同碰撞条件下,类氢Xe53+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该部分主要关注辐射电子俘获过程中辐射光子的角分布和辐射退激特征光子的角分布和极化度。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和冲量近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碰撞能量为197MeV/u时,裸核Xe54+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辐射电子俘获过程及退激发过程。详细地计算了炮弹离子从中性靶原子俘获一个束缚电子到nl(n=1,2,3,4,5;l=s,p,d)轨道上的辐射电子俘获截面和相应的辐射光子能量;进一步计算了不稳定的俘获末态退激辐射的跃迁能量和几率。结合这些计算结果,理论模拟了炮弹离子俘获束缚电子之后的退激发辐射x射线谱的结构,并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上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的很好。2利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和密度矩阵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197MeV/u的碰撞能量下,类氢Xe53+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辐射电子俘获过程以及电子被俘获到激发态后辐射退激发产生特征谱线的结构。详细计算了类氢Xe53+(1s)离子俘获一个束缚电子形成类氦Xe52+(1snp1/2,3/2;n=2-5)离子的角微分截面、总截面和相应的辐射光子能量;并进一步计算了经俘获过程产生的激发态1snp1/2,3/2(n=2-5)Jf=1向基态1s2 Jd=0辐射退激的跃迁能量、跃迁几率和特征光子的角分布、线性极化度。计算结果表明:辐射电子俘获光子具有显着的角各向异性特征。此外,由1snp3/2 Jf=1向1s2 Jd=0辐射退激产生的特征光子也显示出很强的角各向异性特征和极化特性,而由1snp1/2 Jf=1向1s2 Jd=0辐射退激产生的特征光子的线性极化度趋于零并且角分布也趋于各向同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叶雪莹,胡峰,赵康成[3](2016)在《高离化态镓离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方程的程序包GRASP2,详细计算了镓的高离化态He-like到F-like的KαX射线的性质,其中主要包含电偶极跃迁能级、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以及Breit修正、自能修正和真空极化对能级的影响。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以及其它理论值相符合,该研究对分析已有的实验结果和指导拟开展的实验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叶雪莹,胡峰,李明真[4](2015)在《高离化态锗离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方程的程序包GRASP2,详细计算了锗的高离化态He-like到Ne-like的KαX射线的性质,所得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以及其它理论值符合很好,同时对于分析已有的实验结果和指导拟开展的实验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29期)
李博文[5](2015)在《与聚变相关的高离化态离子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金、钨及邻近元素高离化态离子等离子体光谱的研究是聚变等离子体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分别使用170 ps和10 ns Nd:YAG激光器,本文研究了金、铪和钽离子在1~7 nm波段等离子体光谱随着激光强度的变化关系。通过比较已有的光谱和我们所获得的光谱及理论计算,一些来自于4f-5g跃迁所形成的特征光谱被发现,这些特征光谱可能有助于聚变等离子体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计算物理分卷、核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辐射物理分卷)》期刊2015-09-21)
桑萃萃[6](2014)在《高离化态离子内壳层激发态的结构、能量和退激发过程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基于全相对论框架的多组态Dirac-Fock方法(MCDF)及相应的大型计算程序GRASP92,研究了处于内壳层激发态和高双激发态的高离化态离子的能级结构、辐射退激发过程和俄歇(非辐射)退激发过程。详细讨论了电子关联效应对处于内壳层激发态和高双激发态的高离化态离子的能级结构、辐射退激发过程和俄歇退激发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处于内壳层激发态和高双激发态的高离化态离子的辐射退激发过程和俄歇退激发过程随Z的变化规律。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例如原子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效应和量子电动力学效应(QED)等高阶效应。以下是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研究结果:1.研究了处于内壳层激发态1s(2l2l′)3的类Be硼离子的波函数、能量、辐射退激发几率和非辐射(俄歇)退激发几率,考察了电子关联效应对内壳层激发态1s2p3和1s2s2p2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关联对处于内壳层激发态的BII能量和辐射退激发几率有重要影响,并且价电子-价电子和核电子-价电子关联都需要被考虑。多重激发态1s2p35S2和1s2s2p25P1,5P2,5P3的俄歇跃迁几率比其它态的俄歇跃迁几率小很多,这说明这些态相比于其它态更加稳定。本文还对详细讨论了到不同末态的俄歇分支比的规律,发现当向下填充洞态的电子不需要进行角动量改变时俄歇分支比要大于角动量发生改变时的俄歇分支比。本文计算的能量、辐射和非辐射(俄歇)跃迁几率与其它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很好。2.研究了处于内壳层激发态1s(2l2l′)3的高离化态离子(Z=8-28)的波函数、能量、辐射退激发几率和非辐射(俄歇)退激发过程。在计算过程中,采用扩展空间的方法系统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确定的态,随着Z的增大(从8到28),由于相对论效应的影响,辐射跃迁几率逐渐增大。随着Z的增大,俄歇跃迁几率的变化比较缓慢。在Z=8时,俄歇几率大于辐射几率,说明非辐射退激发(俄歇)过程是主要的退激发通道。而当Z=28的时候,辐射几率超过了俄歇几率。本文详细研究了到末态1s22l(1s22s和1s22p)和1s23l(1s23s,1s23p和1s23d)的俄歇分支比。除了Z=8和10的离子,到末态1s23l的分支比几乎为零。另外,我们还发现五重态5P1,2,3的辐射和俄歇跃迁几率均远远小于其它态的退激发几率,这证明了五重态比其它叁重态和单重态更加稳定。3.研究了类C到类F铝离子内壳层激发态kα辐射跃迁过程,包括辐射跃迁几率、辐射跃迁能量和辐射跃迁谱。详细讨论了电子关联效应对能量和辐射跃迁几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处于内壳层激发态和基态的类C到类F铝离子而言,主要的电子关联效应来自于价电子-价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而言,从类C到类F铝离子,随着核外开壳层电子数的增多,电子关联效应对能级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子关联效应对类C到类F铝离子kα辐射跃迁过程的影响反映在库仑和Babushkin两种规范下计算的辐射跃迁几率的一致性上。考虑电子关联后,两种规范下的辐射跃迁几率一致性变好。本文计算的类C到类F铝离子的kα辐射跃迁谱也与最近的实验谱符合很好。4.研究了类Be氖离子高双激发态1s23l3l′的能级结构、俄歇退激发和辐射退激发过程。在计算过程中系统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和弛豫效应。详细讨论了类Be氖离子双激发态1s23l3l′总共35个态的俄歇跃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越靠近电离域的态的俄歇几率越大。对一个确定的组态,单重态的总的俄歇退激发几率要大于叁重态的俄歇退激发几率。这是由于单重态中两个电子自旋相反,使得它们可以处于同一空间位置,因而两电子的相互作用也越强。相比于俄歇退激发几率,辐射退激发几率要小2-4个数量级。说明对于类Be氖离子而言,俄歇退激发过程要比辐射退激发过程重要的多。另外,本文计算结果与实验和其它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很好。(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曾凡伟[7](2012)在《Ge~(29+)离子高离化态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的发展概况,然后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介绍了高电荷离子的制备方法和我国高电荷离子制备仪器的发展情况.本文对高电荷离子Ge29+离子的1s2np(2≤n≤9)和1s2nd(3≤n≤9)态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跃迁能、电离能、精细结构;并且在得到各激发态能量的基础上,以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为依据,分别计算了这两个Rydberg系列中各态的量子数亏损;并根据已算出的量子数亏损,利用半经验方法实行能量外推,得到了该Rydberg系列中对任意高激发态能量的理论预言公式.利用FCPC方法获得Ge29+离子的1s2np(2≤n≤9)和1s2nd(3≤n≤9)态的波函数和跃迁能计算出长度、速度、加速度叁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叁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相一致,说明本文选用的波函数在整个位形空间是准确可靠的.最后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将与振子强度相结合,将振子强度外推到整个能域实现了对Rydberg序列的任意高激发态能量和振子强度的可靠预言.(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武中文,蒋军,董晨钟[8](2011)在《Breit相互作用对高离化态类铍离子内壳层电子碰撞激发以及跃迁谱线极化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离化态离子与具有各向异性速度分布的电子束碰撞而被激发时,激发态磁能级上的布居呈现非统计的形式,从这些不相等布居的磁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形成的谱线是极化的。Breit相互作用对电子与高离化态离子碰撞的影响非常重要,例如双电子复合过程和电子(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8-09)
张登红,师应龙,符彦飙,董晨钟[9](2011)在《高离化态Xe离子双电子复合过程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电子复合(DR)是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碰撞的主要复合机制,对于建立和维持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以及离子的激发态布局起着重要作用。以双电子复合为主要机理产生的、位于共振线长波端的双电子伴线,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己成为等离子体温度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8-09)
王云荣,刘晓斌,丁晓彬,董晨钟[10](2011)在《高离化态Au离子光电离过程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的程序包GRASP92和RATIP及在此基础上最新发展的RELPHOTO08程序,系统地研究了高离化态金离子M壳层的光电离截面随入射光子能量、离化度以及壳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电离截面随光子能量的增大而单调减小;电离nl电子时,如果相关电子的主量子数较大,则该电子存在与否对其光电离截面几乎没有影响;在同一离化度下,角量子数l可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效应,其相互竞争可导致光电离截面随入射光子能量的复杂变化。(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1年02期)
高离化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冲量近似理论和密度矩阵理论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高离化态氙离子与氙原子碰撞中辐射电子俘获过程和不稳定俘获末态的辐射退激发过程,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在碰撞能量为197MeV/u时,裸核Xe54+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该部分主要侧重于理论模拟辐射电子俘获末态的退激发辐射光谱,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第二部分研究了在相同碰撞条件下,类氢Xe53+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该部分主要关注辐射电子俘获过程中辐射光子的角分布和辐射退激特征光子的角分布和极化度。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和冲量近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碰撞能量为197MeV/u时,裸核Xe54+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辐射电子俘获过程及退激发过程。详细地计算了炮弹离子从中性靶原子俘获一个束缚电子到nl(n=1,2,3,4,5;l=s,p,d)轨道上的辐射电子俘获截面和相应的辐射光子能量;进一步计算了不稳定的俘获末态退激辐射的跃迁能量和几率。结合这些计算结果,理论模拟了炮弹离子俘获束缚电子之后的退激发辐射x射线谱的结构,并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上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的很好。2利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和密度矩阵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197MeV/u的碰撞能量下,类氢Xe53+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辐射电子俘获过程以及电子被俘获到激发态后辐射退激发产生特征谱线的结构。详细计算了类氢Xe53+(1s)离子俘获一个束缚电子形成类氦Xe52+(1snp1/2,3/2;n=2-5)离子的角微分截面、总截面和相应的辐射光子能量;并进一步计算了经俘获过程产生的激发态1snp1/2,3/2(n=2-5)Jf=1向基态1s2 Jd=0辐射退激的跃迁能量、跃迁几率和特征光子的角分布、线性极化度。计算结果表明:辐射电子俘获光子具有显着的角各向异性特征。此外,由1snp3/2 Jf=1向1s2 Jd=0辐射退激产生的特征光子也显示出很强的角各向异性特征和极化特性,而由1snp1/2 Jf=1向1s2 Jd=0辐射退激产生的特征光子的线性极化度趋于零并且角分布也趋于各向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离化态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斌,师应龙,邢永忠,路飞平,王云荣.高离化态离子及其光电离过程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6
[2].梁腾.高离化态氙离子与氙原子碰撞过程中辐射电子俘获和辐射退激发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3].叶雪莹,胡峰,赵康成.高离化态镓离子特性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叶雪莹,胡峰,李明真.高离化态锗离子特性研究[J].科技视界.2015
[5].李博文.与聚变相关的高离化态离子光谱[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计算物理分卷、核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辐射物理分卷).2015
[6].桑萃萃.高离化态离子内壳层激发态的结构、能量和退激发过程的理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
[7].曾凡伟.Ge~(29+)离子高离化态性质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8].武中文,蒋军,董晨钟.Breit相互作用对高离化态类铍离子内壳层电子碰撞激发以及跃迁谱线极化度的影响[C].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9].张登红,师应龙,符彦飙,董晨钟.高离化态Xe离子双电子复合过程的理论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10].王云荣,刘晓斌,丁晓彬,董晨钟.高离化态Au离子光电离过程的理论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