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清漕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漕仓,试馆,会馆,江西漕运
明清漕运论文文献综述
杨品优[1](2019)在《明清漕运与南昌城外的空间格局——再论江西省仓》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成化十年,漕粮行改兑法,运军需赴州县水次收兑漕粮,这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变动。"一条鞭法"推行前,漕粮民收民解,旗军、运丁常常盘剥里甲和粮长,至嘉靖朝这一现象更加普遍化。为避免旗军、运丁的勒索,加上江西河道不利航运,自万历朝起江西州县即在省城购置漕仓,于省仓兑粮与运军。"一条鞭法"推行的过程中,漕粮官收官解,这时州县也设立了一批漕仓。至清乾隆朝,南昌城外西北、西南已漕仓林立。这些城外漕仓后来成为试馆、会馆,供士子考试及州县官民赴省之用。通过明清江西省城外漕仓兴起的历史,可以认识贡赋体制对于形塑城市空间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周登超,谈有法,姜晴[2](2019)在《明清漕运兴衰的见证者丰济仓》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着淮安市清浦区西大街草市口巷北行百余米,可见一座青砖旧瓦的明清式门楼,楼前立一石碑,上书"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丰济仓遗址)"字样,这就是运河沿线"四大粮仓"之一——丰济仓的所在。丰济仓,初名常盈仓,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逾(本文来源于《档案与建设》期刊2019年07期)
杨品优[3](2016)在《一条鞭法改革与明清漕运制度演变——以江西省仓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的漕运制度有几次重要变化,成化十一年漕粮行改兑法,运军需赴水次收兑漕粮。一条鞭法推行前,漕粮民收民解,在这一制度下,旗军、运丁层层盘剥粮长、里甲民户,至嘉靖朝这一现象普遍化了。为避免旗军、运丁勒索粮长、里甲民户,加上江西河道不利航运的特点,自万历朝中叶起,江西有漕州县纷纷在省城购置漕仓,于省仓兑粮与运军。一条鞭法改革后,在漕粮官收官解的过程中,州县也设立了一批省仓。江西省仓是州县对漕粮改兑后交兑秩序败坏的因应,也反映了一条鞭法改革在漕运领域的实践,揭示了明中叶以来州县行政运作改变的一个侧面。(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刘建伟[4](2015)在《明清漕运与灌溉用水之争——以豫北百泉、小丹河、洹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两代的漕运一直是关乎国计的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保证漕运的顺利进行,就需要运河有充足的水源。运河一般是靠其沿线的支流补给水源,这些支流一方面有为国家济漕的功能,另一方面有为当地民田灌溉的功能。因而,漕运用水与灌溉用水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豫北的百泉、小丹河、洹水都为卫水的支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之中,水利得到了极大的开发。而卫水又为运河的重要补充水源,围绕着漕运用水与灌溉用水之间的矛盾,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员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5年00期)
周平平[5](2015)在《明清漕运与水神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由于南北运河的畅通和漕运的兴盛,运河流域工商业日趋繁荣,再加上政府官员的推动和旱灾水患的频繁等因素的影响,随之兴起了“水神热”。山东处于京杭大运河中段,北控京师、南接江淮的独特地理位置,使这一地区的水神崇拜特别盛行。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的水神崇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大部分。绪论主要探讨了水神崇拜的研究现状,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及漕运、水神崇拜、漕运与水神崇拜关系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另外,绪论部分还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水神信仰兴起的背景。除了国家和地方官员的合力推动、旱灾水患的频繁、商人的传播等公共因素外,重点阐释了山东运河的地理环境及其特殊价值对水神崇拜的影响。第二部分以水神信仰的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金龙四大王、妈祖、龙神、河神及其他人格化水神的信仰情况,总结各类水神庙宇的兴建情况,来说明山东运河的水神信仰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第叁部分以第二部分为基础,进而探讨了水神信仰的主体。水神信仰已波及到官员、治河人员、运军、商人、普通民众等各个阶层,透过他们的各种活动,推动了水神信仰的繁荣,从而形成一种浪潮。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水神信仰的地域特色与影响。地域性主要归纳为具有水特色、祠庙多分布在运河沿线漕运重要码头和闸坝等地、具有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叁个方面,水神信仰的盛行与扩散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商人经商活动、地方社会秩序、社会风俗、祭祀制度、文学作品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语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强调指出:山东运河区域的水神信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作为一种特殊的的精神活动,传承了运河文化的基因,体现了精神信仰和地域文化的长期互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10)
王聪明[6](2014)在《明清漕运与淮安天妃信仰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淮安地区的天妃宫最早建于南宋,来源于福建籍军士征戍两淮的地域流动,此后天妃宫庙在淮安地区的空间展布与当地河道变迁密切相关。山阳、清河的个案研究表明旧城天妃宫曾作为一亦游亦祀的胜境,国家漕粮的转运导致了淮安地区天妃信仰中心的转换,清口惠济祠逐渐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天妃宫庙,从天妃宫到惠济祠的转移,与山阳、清河城市变迁的轨迹基本一致。官方对天妃神灵的标榜和塑造,使惠济祠内呈现泰山娘娘与天妃混祀的信仰生态,而对其庙会的分析则显示出民间信仰意涵的延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4年06期)
李贵连[7](2012)在《明清漕运总督之文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漕运总督在文学素养及学术建树上,不乏思致高妙、斐然成章者,他们对运河沿线烟霞名胜、风俗民情的描绘为后人留下了形象的画面。漕运总督对漕运事宜、河工场景的记述呈现了历史时空的特定情形;而缘于自身造诣及社会号召力的巨大,加之编纂文献、兴庠励学的时常进行,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士风、文风和学风。(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9期)
胡梦飞[8](2012)在《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明清时期徐州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为保障漕运而导致的运道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州商品经济的兴衰。漕运在明清小说和徐州地方戏曲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徐州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影响徐州城市选址和建设的若干因素中,漕运的影响可谓重中之重。漕运无疑是影响明清徐州城市兴衰变迁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淮阴工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梅新育[9](2011)在《高铁、明清漕运与核电站》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铁道部高层的震动,中国的高铁建设也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负债、票价、安全……但凡能够想象得到的话题都被拿出来拷问,一时之间,人们谈高铁而色变。事实上,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不该开发全世界最快高铁的理由并没有多大说服力。超越旧技术、直接采用最新技术,这本来就是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博览》期刊2011年07期)
李俊丽[10](2011)在《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天津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漕运是明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命脉,每年数万名漕运人员驾驶上万只漕船运载着数百万石漕粮在运河上经过,从而对运河沿岸城市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漕运人员在运送漕粮的同时带运的大量南方土宜及其额外私自夹带的货物进入运河沿岸城市,从而促进了后者商业的发展;二是受南方漕运人员的影响,运河沿岸的人们不仅能够听懂而且学会了一些南方语言;叁是随着漕船的北上,南方地区信仰的妈祖被传到北方并得到发展;四是由于漕运活动,文人学者写下了很多关于运河沿岸漕船汇集、漕运景观以及运河畅阻情况的诗歌。(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1年03期)
明清漕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循着淮安市清浦区西大街草市口巷北行百余米,可见一座青砖旧瓦的明清式门楼,楼前立一石碑,上书"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丰济仓遗址)"字样,这就是运河沿线"四大粮仓"之一——丰济仓的所在。丰济仓,初名常盈仓,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清漕运论文参考文献
[1].杨品优.明清漕运与南昌城外的空间格局——再论江西省仓[J].江西社会科学.2019
[2].周登超,谈有法,姜晴.明清漕运兴衰的见证者丰济仓[J].档案与建设.2019
[3].杨品优.一条鞭法改革与明清漕运制度演变——以江西省仓为中心[J].学术研究.2016
[4].刘建伟.明清漕运与灌溉用水之争——以豫北百泉、小丹河、洹水为例[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5
[5].周平平.明清漕运与水神崇拜[D].山东大学.2015
[6].王聪明.明清漕运与淮安天妃信仰的变迁[J].安徽史学.2014
[7].李贵连.明清漕运总督之文与学[J].广西社会科学.2012
[8].胡梦飞.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明清时期徐州地区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
[9].梅新育.高铁、明清漕运与核电站[J].金融博览.2011
[10].李俊丽.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天津地区为例[J].中州学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