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彦: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论文

赵廷彦: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青少年。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观察的方法,首先阐释了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阐述了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发展,其中主要包括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期望,对未来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期望通过此次研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留守青少年。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 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

留守青少年是指年龄在8 ~14 岁之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外打工,自己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生活、无法与自己的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研究发现很多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我们社会工作的方法去帮助留守青少年呢?社会控制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期,其生理心理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加强家庭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确教育与控制,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是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环节。

运营期现金流的计算是财务模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通过计算项目收入并减去运营成本和税负,加入运营期现金余额的利息,从而获得运营期现金流。通过运营期现金流的计算,可以获得在运营期间投资人在各个时段所能够预计获得的分红金额。除了现金流量表之外,财务模型中还需要计算的是项目损益和资产负债情况。项目损益计算目的是计算税负,并由此计算净收入。项目损益通常是通过项目收入减去运营成本和折旧从而获得息税前利润,减去净利息从而获得税前利润,再减去税负从而获得净利润。资产负债表的作用通常是为了检验计算的正确性,其对现金流量没有直接影响。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表现

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观察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该地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药物流产方式终止妊娠的推广应用,各种原因导致的宫内药流不全情况也越来越多。治疗药流不全的首选方法是清宫术,既往清宫术操作具有一定盲目性,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手感,对于复杂或者特殊情况的药流不全患者,手术的难度和手术时间会明显增加,给患者和术者都增加痛苦,常易发生子宫穿孔、肠穿孔、刮宫不全、术后大量出血、子宫盆腔感染、子宫复旧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研究指出[3-4],清宫术由于需要广泛盲吸,会对子宫内膜损伤面反复刺激,因此合并人工流产综合征概率极高,部分患者可因子宫畸形、胚胎残留部位位置异常、疤痕妊娠等原因需要多次清宫。

首先,从学校表现的角度来说。某农村80%的留守青少年学校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者中下等水平,出现不愿意学习或者学不会的状况,在学习上存在焦虑;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频率较低,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甚至部分留守青少年出现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吸烟、喝酒、逃课上网吧、打架等。

我们把对留守青少年的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父辈亲属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和其他监护家庭教育。通过分析,该农村主要存在的监护类型是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并且这两种监护类型普遍存在教育中的过度溺爱、放任和专制,并且不同监护人教育水平参差不同。

最后,从社会表现的角度来说,通过调查得知某社区没有社会组织入驻,更不用说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了,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区之外的事物很少渗入社区,留守青少年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少,留守青少年几乎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1]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除了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定的物质服务外,引导更多的人关注服务对象这一群体也是我们社会工作者的一大职责。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当现存的社会制度、社会机构不能(甚至反对)满足案主特定、正当和正常的需要时,就要收集有关信息,论证案主的需要与要求的合理性,对现存的制度和机构的政策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进而引起社会对某一问题或潜在问题的关注[5];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宣传工作,当留守青少年遇到心理健康问题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时,能够主动来到社工机构,寻找社会工作者的帮忙,并且信任工作者,合力解决问题;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一群体,主动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减少留守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二)不同年龄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表现

由于针对的服务对象是青少年,使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同于其他领域中的社会工作。笔者认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优势在于通过为青少年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发青少年的发展潜能,尽可能多地排除影响其发展的消极因素,预防青少年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未来以及当下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相较于其他领域的社会工作来说更加重大。

(三)不同性别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

研究表明,男女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并且女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但是在某些心理症状上男生更为突出。留守男生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理性地看待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问题,也更加理解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能够与自己的隔代亲属及周边的生活环境和谐相处。对于留守女生来说,他们看待问题更多的掺杂感性因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更加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学习焦虑、人际焦虑以及身体症状相较男生来说更加严重。但是通过文献发现,留守男生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症状,冲动倾向与孤独倾向水平更高。这些差异可能与男女两性的个性特点以及传统观念对性别角色的期望不同有关。[2]

二、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留守家庭的缺位亲子教育类型

1.提高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生存状况和发展需要的关注度

(二)留守家庭的缺位亲子教育时间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社会工作者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三)不同监护类型

其次,从家庭表现的角度来说,某农村留守青少年大多数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照料,爷爷奶奶由于年长,其活动能力以及对于知识文化的接受能力大大减退,一部分留守青少年不愿意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沟通,或者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矛盾,甚至与其他人进行沟通的欲望也随之降低。而在外打工的父母,有一部分长时间不与孩子沟通,对孩子不了解,使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或深或浅的矛盾,一部分家长只是简单地通过金钱来弥补对孩子情感的欠缺,满足孩子物质上的所有要求,使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任性性格,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置之不理,情感上的和金钱上的补给几乎没有,这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看起来更加清贫。

通过对比分析得知,单亲监护类型下的留守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早熟”或者放任自我,较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安全感指数比较低,尤其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进行照顾的留守青少年;对于隔代监护类型下的留守青少年,他们表现出内向或者自卑、孤立、任性等心理特点。由于留守青少年与隔辈生活年代不同,彼此之间的生活话题、生活观念有极大的差距,部分留守青少年不愿意与自己的隔辈亲属进行沟通,导致出现孤立的现象,同时因为是隔辈关系,老人在照顾留守青少年时存在明显的溺爱,导致其出现放任自我的个性特点。

根据目前学界对于“阴阳”“五行”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它们在形成初期并无内在联系。[12]“阴阳”最初是对日光向背的一种描述,后来抽象为对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气”的二元化区分。至于《尚书·洪范》所言“五行”,则代表了另一种宇宙认知模式——以多元化的水、火、木、金、土作为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其所宗之数“五”或源自商人的“亚形世界观”。[13]376二者无论是在数理层面,还是在对宇宙生成基本物质的认知方面,都存在系统性差异。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一)青少社会工作概述

调查得知,留守家庭的缺位亲子教育时间长短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影响。调查发现该农村中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10年以上的家庭占15%,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6 ~10年之间的占23.2%,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2 ~5年的占43.3%,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1年以内的占18.5%。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不同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外出打工时间在一年之内的除外,随着外出打工时间越长,留守青少年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胡心怡等研究也发现,留守时间在5年以上的留守青少年心理失衡得分显著高于留守时间为5年以下的留守青少年。[3]

调查发现年龄与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同年龄段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特点。从整体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孤立、内向、易害羞、自卑。他们更注重自己与其他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不理解自己父母不在自己身边这种情况,对自己的父母有怨气,对于通过打电话或者视频形式的沟通抵触情绪比较大。对于初中生来说,心理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暴躁,对于自己与非留守青少年之间的差距关注点有所下降,更加关注自我能力的提升,也更能理解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难处。同时,处于升学或者其他人生重要阶段时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比如即将小学毕业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小学其他阶段问题更加突出,甚至高于初中阶段,学习焦虑和人际焦虑程度更高。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期望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中国也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中国大陆,社会工作者严重短缺,更不用说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在笔者调查的农村中,该农村没有出现过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经过文献研究,得知在中国大陆绝大部分农村没有青少年社会工作这一团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对社会工作的支持,一方面加大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工作这一行业,另一方面通过影响社会政策,加强国家对社会工作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社会工作行业。其次,加强社会公民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注,加强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最后,积极地吸收国外对于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些新理念以及可以适用于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方法技巧,丰富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对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留守家庭的缺位亲子教育类型大致分为青少年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照顾、青少年母亲外出打工父亲在家照顾、父母双亲均外出打工让其他人对青少年进行照顾三种类型。通过对比得知,三种照顾方式下的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有研究者用SCL—90 量表调查的结果显示,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中有36.3%存在1 个或几个心理症状,而父母单方外出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为28.2%。[3]可见,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和母亲外出打工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对周边的事物更加敏感,笔者认为母亲外出打工和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是影响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因素。

如表1所示,大多数小型焚烧炉采用了气化焚烧技术,但很难做到飞灰熔融,飞灰应该按照危险废物相关法规处置[5]。但是农村地区通常无飞灰的处置设施,因此即使烟气能达标,这些在农村地区运行的焚烧炉仍存在飞灰污染的环境风险。但是采用的热解后焦炭挥发分耦合焚烧技术(以下简称热解耦合焚烧),通过飞灰返烧-熔融模式,存在飞灰玻璃化可能。

2.加强学校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介入效果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调查得知,大部分的留守青少年选择在学校住宿),所以有必要加强学校对留守青少年的关注。

第一,学校给农村留守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发展环境。结合青少年发展特点,为青少年提供有针对性的团队活动,促进留守青少年与非留守青少年的融合,同时结合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开展相应的辅导和教育性的工作。

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为代表的欧洲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一般采用的是“店中校,校中店”模式,即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学校就是酒店、工作场所就是实训场所和教室、部门就是课程载体、经理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员工,这种多重融合的形式,使酒店运营与课程讲授一体、员工操作与学生实践一体、经理管理与教师传授一体,酒店和学校实现无缝隙全方位融合。

第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组织定期的介入学校。一方面对学校的青少年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了解他们的现状以及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这不仅能够对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还有利于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案例;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会工作要对学校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为教师提供培训,让他们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提高他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认识。

3.加强家庭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研究

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我和阿花几乎碰不到面,不是她没回厂,就是我从东莞赶不回来。两周后,我们才碰了面,我累得快瘫了,全身像散了架。阿花也有些倦怠,脸上却藏不住兴奋,说中汕厂的订单拿下了,不过数量减了三分之一。我说为什么要减三分之一?阿花说,那是江锋做给林强信那条老狗看的。但是,我们挣得不会少。我说为什么?阿花说我们不用给黄立回扣了。我说那哪成啊?你还不知道黄立那鸟人!阿花说,现在给他也不敢拿啊。我说,这样不好吧?阿花说,我们给了他上万块回扣,对得起他了。现在,江老板那儿我彻底搞掂了,黄立的历史使命已宣告结束。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首要场所,也是关键场所,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首要关注的对象是家庭。对于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专业研究,研究哪些因素导致留守青少年出现此问题,是什么具体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在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方法,尽量减少留守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受到的影响。青少年社会工作不只是一门实务工作,也是一门理论研究工作,在研究中从根本上解决留守青少年的问题,同时,加强家长对于留守青少年成长重要性的意识,对隔代教育者普及更多的家庭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师保国,雷雳.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23-27.

[2]巨东红,邓玮.流动人口子女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基于厦门市J 社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4):14-19.

[3] 康耀文, 陈燕, 姚应水.我国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30(6):510-514.

[4]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15(5):501-503.

[5]曾守锤.殛需加强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以浦东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0-23.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054-03

作者简介:赵廷彦, 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路小静,沈阳化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7 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青少年研究。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  ;  ;  ;  ;  ;  ;  ;  ;  ;  ;  ;  

赵廷彦: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