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系统,生态系统,政策,高新技术产业。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徐莉莉[1](2019)在《基于关联NDEA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绩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源动力,创新能力的强化有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世界范围内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浪潮的兴起,使区域创新系统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焦点模式,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也成为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要求。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追求,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区域的发展要注重生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内容是:首先在深度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绩效的涵义做了清晰界定,提出了经济-社会-生态叁元效益的协调发展方向。其次依据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绩效涵义,结合生态指标及社会发展因子,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动划分为成果创新阶段和效益创新阶段,并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改进的关联NDEA模型及其超效率模型,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与西藏除外)为决策单元进行实证研究,具体从横向地区差异及纵向动态变化两方面评价其创新绩效,深度分析各省市地区创新效率优劣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地区提升路径及建议。最终的结果表明:(1)关联NDEA超效率模型效率趋势图显示,我国30省市的区域创新从整体上来说进入了匀速发展阶段,且区域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叁元协调发展不会拉低整体创新水平。这意味着区域发展不再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开始从重速度转变为重质量,这与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相适应,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2)两阶段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成果创新阶段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优化;而效益创新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叁元协调发展意识增强。(3)地域发展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比如北京、天津等地,在成果创新及效益创新方面保持均衡且高水平发展,中部地区实现了两个子阶段的均衡发展,但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的提高,西部地区发展则偏重于成果创新而忽略对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关注,造成效益创新效率低下。(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闫国庆[2](2019)在《以生态学视角探索区域产业技术驱动优势——评《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2月出版的《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在梳理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技术评价指标,并应用TOPSIS方法对浙苏粤以及浙江省不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以文化产业为代表行业,针对行业仿真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外典型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该文重点围绕该书形成的研究成果对当前经济社会做出的理论贡献以及实践价值做出评价。(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09期)
许斌丰[3](2018)在《技术创新链视角下长叁角叁省一市区域创新系统协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区域创新系统及其创新能力建设都是影响地区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复合系统协同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创新系统构成、能力、绩效与科技-经济系统、科技-金融系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等方面,基于创新链对区域创新系统协同研究较少。鉴于此,本论文以区域创新理论、协同学理论、公共政策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技术创新链的视角出发,对长叁角地区叁省一市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进行了研究。首先,本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其次,对国内外典型的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与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从创新政策与技术创新协同两方面的得出启示;其次,对长叁角地区创新政策进行梳理,并基于技术创新链视角将长叁角地区创新政策从目标类型划分为综合规划、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支持与外资引进等六项。并对长叁角叁省一市创新政策核心部门与合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情况,提取创新政策文本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绘制政策核心内容社会网络关系图,并对其节点中心性进行了测算与分析,以研究其政策内容协同情况;再次,基于技术创新链将区域创新系统为研发投入、技术转移转化和技术应用叁个子系统,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长叁角地区叁省一市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协同的演变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长叁角叁省一市区域创新发展对策建议。本研究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叁点:第一,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度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学与协同学的交叉,本论文从创新链的视角出发,对长叁角叁省一市的区域创新系统,建立了政策维度与实证维度两方面的分析架构,拓展了区域创新的研究范式。第二,本论文基于技术创新链将区域创新系统为研发投入、技术转移转化和技术应用叁个子系统,并完善了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协同度的评价指标。第叁,有利于长叁角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改进,并对长叁角叁省一市政府部门后续创新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9-19)
赵爽,江心英[4](2018)在《FDI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基于省级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FDI是否有效促进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一步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了FDI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全国层面分析,FDI对我国创新起到了正向作用,影响力仅次于劳动力和资本。FDI通过人才交流、竞合关系等途径产生了有效的技术溢出,促进本土企业创新水平提升。资本和劳动力依然是决定创新大小的最重要因素。第二,分区域看,FDI仅对东部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西部地区作用十分微弱,对中部地区甚至产生负向影响,抑制了中部创新。这与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背道而驰。针对该结论,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地区龙头企业等措施以扩大FDI技术溢出效果,以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大力扶持私营企业发展、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等措施,以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理,廖祖君,李后强[5](2018)在《区域协调视角下产业创新系统评价研究——以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区域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水平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对2012~2015年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子系统内部各主体以及子系统间长期处于不协同状态。基于此,本文从提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部门的科研能力,完善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期刊2018年01期)
李素梅,黄衍枝[6](2017)在《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7年17期)
陈晨,彭春,王明阳[7](2017)在《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沧州区域产业和经济创新系统互动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区域经济创新系统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够吸引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及高新产业的加入,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重要的建设保障;另一方面区域创新系统所拥有的雄厚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定位和发展有着指导作用。本文以沧州为例,具体分析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沧州区域产业和经济创新系统之间的活动模式,并自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7年19期)
游达明,车文镇[8](2016)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以湖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系统动力学因果联系、互相反馈特点,分析系统内部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从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载体、区域创新投入3个方面定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并建立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湖南省2006—2013年数据进行模拟和仿真。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教育投入和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水平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而一味通过政府投入,盲目增加专利数量对于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6年19期)
钟章奇[9](2016)在《多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模拟系统研发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凸现,积极推动区域技术创新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推行节能减排正得到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应用地理计算技术试图探讨多区域技术创新与扩散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影响,目的是使得地理计算具有更多现实与政策意义。本文应用地理计算方法开发了多区域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模拟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全球产业结构进化和碳排放转移的政策模拟分析。模型在内容上,基于进化经济理论,通过引入基于自主体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 ABS)的地理计算方法,本文将微观尺度上企业技术的空间创新与扩散行为和区域尺度上各个国家产业结构进化和碳排放转移通过进化分析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从大量异质性企业出发,到区域产业结构进化和碳排放转移的模拟模型。其次,在技术方法学上,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本文设计并研发了多区域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模拟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相关政策模拟分析,以期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具体来看,在模型构建中,本文构建了具有内生技术创新机制和微观企业基础的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进化与碳排放转移的可计算模型,从而探讨创新空间扩散推动下多区域产业结构进化和碳排放转移过程。模型基于Agent建模原理,采用自底向上的建模结构,分为两个层面,包含宏观尺度上各个区域(国家)经济结构进化和碳排放转移以及微观尺度上企业技术创新与扩散行为,其中微观企业行为变动将促进并带动区域经济结构演变以及区域碳排放转移。另外基于Schumpeter提出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本文中模型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技术创新和过程技术创新,从而对不同企业类型的创新行为进行了详细刻画,给出了异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是如何推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跨区域、跨部门流动,以及带动总体宏观经济结构进化和碳排放转移的地理分析解释框架。而在方法学上,考虑到地理计算模拟平台在模拟复杂地理空间进化机制上具有的显着优势,本研究以Matlab软件为基础并结合可视化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使用C≠编程语言来进一步开发了多区域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扩散的地理模拟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全球产业结构进化和碳排放转移的政策模拟分析。在应用方面,通过构建并设计具有地理背景的ABS政策模拟系统,本文研究发现:在过程技术创新情景下,大部分区域(国家)的第一产业和第叁产业的产出份额均出现下降,同时其就业份额也随之呈现下降状态。当各个地区的企业仅仅进行产品技术创新时,区域的第一产业和第叁产业的产出份额均出现上升现象,而第二产业的产出份额则均表现出下降趋势。混合技术创新模式显着地有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整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对发达经济体来说,就其以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来看,会显着的降低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产出份额,但会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就业份额。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与过程技术创新相比,混合技术创新更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和第叁产业优化发展。与过程技术创新情景下相比,在产品技术创新情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空间转移增长量以及增长速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混合技术创新下,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其对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转移量具有一定作用。同时,与过程技术创新、产品技术创新相比,混合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流程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进而降低单位产品产出的碳排放强度,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产品技术代从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起其产业结构从相对低效率、高耗能产业向相对高效率、低耗能的产业结构转型,从而改变相应区域的进出口产品贸易结构,在上述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其能有效减轻各个国家或区域碳排放转移量。因此,在政策制定层面上,需要引起各利益主体重视的是,为减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因贸易而引起的碳排放转移对其减排责任的影响,开展技术创新尤其是强化混合技术创新是其可采取的有效方法。这一结论对地理上系统碳排放治理颇有意义。而进一步的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校验显示,混合技术创新模式可能更符合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本文也进一步模拟了在混合技术创新对全球产业结构进化和碳排放转移的影响。其研究发现:在混合技术创新模式的推动下,从在产出结构方面上看,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或区域来说,其第一产业的产出份额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第叁产业的产出份额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就第二产业的产出份额而言,除美国和欧盟等地外,其他地区的份额均出现上升。而在就业结构方面,各个国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对于中国来说,其第二产业和第叁产业的就业份额均会上升,而对于日本、俄罗斯、印度和欧盟来说,其第二产业的就业份额会显着提高,但其第叁产业的就业份额均显现出微弱的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美国而言,其第二产业和第叁产业的就业份额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第一产业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技术创新推动可能更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和第叁产业调整,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碳排放转移上,在产品技术创新和过程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转移量均持续增加,这就可能说明了随着未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速,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地理上分离的趋势也可能会愈发显着。此外,进一步具体到国家来看,流出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的碳排放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流入碳排放则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对于日本和印度来说,流出的碳排放不断上升,流入的碳排放则显着下降。最后,就其地缘经济影响来看,本文研究还发现:在未来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美国的地缘主导优势可能会进一步得到强化,而随着中国通过倡导建立亚投行以及提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经济政策等,其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其金融业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可避免地可能会挑战以美国和欧盟等国为主导的金融业国家利益,因而在此背景下,中国尤其需要注意面对复杂、具有激烈竞争力的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此外,就日本而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从其经济利益立场来看,由于其制造业发展优势与金融业优势均会呈现逐渐面临弱化之势,因此在未来地缘经济立场中,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并非一可能致,这一点需要引起相关利益主体的重视。最后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就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来看,这叁个国家在地缘经济立场上具有较为一致性,而这似乎也与当前这叁个国家在全球地缘政治问题上的具有较多共同性观点较为吻合。这一结论建立了地缘政治分析的一个基础。此外,在本研究取得一些重要发现的同时,其仍然在如下方面存在继续改进之处,如在考虑区域最终需求结构变化的差异、企业行为规则建模、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的比较以及多区域技术创新与扩散对各个地区各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转移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韦铁,罗秋月,何明[10](2015)在《资源约束下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构建资源约束下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实证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欠发达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主体因子、创新资源约束因子和创新系统环境因子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但其中,创新系统环境因子所包含的创新政策环境和微观市场环境两个因素却对该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产生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上,资金资源因素的正影响力最大,其次依次为人才资源、企业创新力、信息(技术)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创造力、其他主体的支持力、宏观经济环境;负的影响方面,依次为创新政策环境和微观市场环境,并据此提出首先应着重于创新资源环境的治理,特别是改善创新资金、人才资源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5年12期)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7年12月出版的《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在梳理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技术评价指标,并应用TOPSIS方法对浙苏粤以及浙江省不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以文化产业为代表行业,针对行业仿真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外典型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该文重点围绕该书形成的研究成果对当前经济社会做出的理论贡献以及实践价值做出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徐莉莉.基于关联NDEA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绩效评价[D].山西大学.2019
[2].闫国庆.以生态学视角探索区域产业技术驱动优势——评《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J].科技资讯.2019
[3].许斌丰.技术创新链视角下长叁角叁省一市区域创新系统协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4].赵爽,江心英.FDI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基于省级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分析[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
[5].王理,廖祖君,李后强.区域协调视角下产业创新系统评价研究——以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西部.2018
[6].李素梅,黄衍枝.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7
[7].陈晨,彭春,王明阳.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沧州区域产业和经济创新系统互动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
[8].游达明,车文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以湖南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
[9].钟章奇.多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模拟系统研发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6
[10].韦铁,罗秋月,何明.资源约束下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