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污水处理系统论文和设计-李洪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沉降箱、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呈斜角叠放在第一过滤箱内,第一过滤箱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沉降箱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沉降箱一侧上端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出水管,第二过滤箱一侧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网,第二过滤箱底端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管;第一过滤箱一侧及第二过滤箱一侧上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浮筒。本实用新型通过浮筒的浮力作用使得沉降箱沉置在污水池内,分别利用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的过滤作用使得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到沉降箱内,最后通过出水管将沉降箱内过滤后的污水排出,达到持续完成对污水池内污水的净化处理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箱、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分别设置在沉降箱两侧,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斜角叠放在第一过滤箱内,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具有第一进气口及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沉降箱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沉降箱一侧上端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第二过滤箱一侧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将第二过滤箱与沉降箱隔开,所述第二过滤箱底端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具有第二进气口及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过滤箱一侧及第二过滤箱一侧上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浮筒。

设计方案

1.一种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箱、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分别设置在沉降箱两侧,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斜角叠放在第一过滤箱内,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具有第一进气口及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沉降箱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沉降箱一侧上端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第二过滤箱一侧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将第二过滤箱与沉降箱隔开,所述第二过滤箱底端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具有第二进气口及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过滤箱一侧及第二过滤箱一侧上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浮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网间隔固定在第一过滤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箱一侧设置有输送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一端固定在第一过滤箱一侧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过滤箱另一侧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潜水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池内的生物污泥会因为四季水温变化造成沉降性不良的情形,导致排放水质中的悬浮固体物超标的情形发生,也因此造成不好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行方式简单、过滤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提升的潜水污水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沉降箱、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分别设置在沉降箱两侧,所述第一过滤箱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斜角叠放在第一过滤箱内,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具有第一进气口及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沉降箱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沉降箱一侧上端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第二过滤箱一侧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将第二过滤箱与沉降箱隔开,所述第二过滤箱底端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具有第二进气口及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过滤箱一侧及第二过滤箱一侧上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浮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网间隔固定在第一过滤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箱一侧设置有输送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一端固定在第一过滤箱一侧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过滤箱另一侧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一端固定在第一过滤箱一侧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过滤箱另一侧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潜水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浮筒的浮力作用使得沉降箱、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沉置在污水池内,分别利用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的过滤作用使得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到沉降箱内,最后通过出水管将沉降箱内过滤后的污水排出,达到持续完成对污水池内污水的净化处理的目的,运行方式简单、过滤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潜水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潜水污水处理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潜水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降箱10、第一过滤箱20及第二过滤箱30,所述第一过滤箱20及第二过滤箱30分别设置在沉降箱10两侧,所述第一过滤箱20及第二过滤箱3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箱20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1,所述第一过滤网21呈一定斜角叠放在第一过滤箱20内,所述第一过滤网21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网21间隔固定在第一过滤箱20内;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网21一端固定在第一过滤箱20一侧部,所述第一过滤网2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过滤箱20另一侧部,所述第一过滤箱20的底端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40,所述第一曝气管40具有第一进气口41及第一出气孔42,所述第一进气口41连接有第一输气管50,所述第一输气管50连接外部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发生器将臭氧到送至第一曝气管40内,再从第一出气孔42内输出,从而在第一过滤箱20底端部产生气泡,使得气泡带动污水上升到过滤网进行过滤处理,以滤除污水中的部分杂质,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沉降箱10内进行存储;另外,将第一过滤网21叠放设置在第一过滤箱20内,能通过多层滤除方式降低污水进入到沉降箱10内的杂质含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所述沉降箱10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1,所述第二过滤网11分别将沉降箱10与第一过滤箱20及第二过滤箱30分隔开,所述第二过滤箱30一侧部设置有第三过滤网31,所述第三过滤网31将第二过滤箱30与沉降箱10隔开,避免沉降箱10内的污水直接进入到第二过滤箱30内,污水池内的污水经由第二过滤箱的第三过滤网过滤后再通过第二过滤网11进入到沉降箱内。

所述第二过滤箱30底端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管60,所述第二曝气管60具有第二进气口61及第二出气孔62,所述第二进气口61连接有第二输气管70,所述第二输气管70连接外部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发生器将臭氧到送至第二曝气管60内,再从第二出气孔62内输出,从而在第二过滤箱30底端部产生气泡,使得进入到第二过滤箱30内的污水再次进行除臭处理,同时将进入到沉降箱10内的部分杂质再次进行滤除,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所述沉降箱10一侧上端部开设有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连接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连接外部抽水泵,通过抽水泵将沉降箱10内过滤后的污水抽出,持续完成对污水池内污水的净化处理。

所述第二过滤箱30一侧设置有输送泵80,所述输送泵80用于将第二过滤箱30内处理后的污水输出到外部,以进行下一步处理,方便对污水进行重复利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箱20一侧及第二过滤箱30一侧上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浮筒90,通过浮筒90的在污水池内的浮力,使得系统能沉置在污水池的睡眠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潜水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浮筒的浮力作用使得沉降箱、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沉置在污水池内,分别利用第一过滤箱及第二过滤箱的过滤作用使得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到沉降箱内,最后通过出水管将沉降箱内过滤后的污水排出,达到持续完成对污水池内污水的净化处理的目的,运行方式简单、过滤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提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潜水污水处理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5966.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97608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C02F9/02

专利分类号:C02F9/02;C02F9/04

范畴分类:申请人:广东瑞邦泵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瑞邦泵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2000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沐溪工业园沐溪大道227号韶关东升工业园C1幢仓库2号

发明人:李洪文

第一发明人:李洪文

当前权利人:广东瑞邦泵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晓林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潜水污水处理系统论文和设计-李洪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