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的积累与精神

浅谈作文的积累与精神

吉林省双辽市新立乡中心小学校136400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一封信》中告诫青年朋友们:“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形象地告诉我们,我们小学生读书也是一样,实际上就是一个采“花”酿“蜜”的过程。古人云:“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可见,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是直接的,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越大。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感悟,是一种文化精华的积淀,即使读过了的,就算以后什么也记不得了,但那种境界、感悟,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华气”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每学期我们除了完成学校交给的课外阅读任务外,我们还自行加大课外阅读背诵量。比如上学期,我们每个学生背诵了整整一本《现代诗选》,这学期我们又选背古诗词,每周两首,都是逐个背诵当面签字的。“背”该算是“读”的最高形式吧。

读书多了,积累也就厚实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有了积累,也并不一定能写好作文,还要真正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从熟悉的生活中选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在选材时要坚持从自已熟悉的生活中选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2.最忌无情无义。作文要言而有情、言而有物,写记叙文,要写真情,以情感人;写言论,要言之有物,以思想观点醒人。前者需要有人有事儿,后者需要有思想,有深意。

3.要以小见大。值得写的文章,不是只求轰轰烈烈,悲悲壮壮,应学会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要有“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本事。选一件小事、一个小“点”,从小处来写,从细节处下手。所选的这一件小事,这一个小“点”都是文章展开、升华的基础,它最平实、最能打动人,它的能量不可小瞧。

4.文字要干净利落。作文忌罗嗦,开头简洁明了,结尾意味深长或戛然而止,整篇思维清晰、层次分明,该说的说透,不该说的一字不多,一条主线写下来,不能让旁枝侧蔓疯长,这样反而把主干给淹没了,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没了“主心骨”。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感悟、认识和“加工制作”,就没有文章可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以此作为突破口,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兴趣和感情,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人格去抒写人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框框,确立写作者的主体地位。学生作品的发表、获奖,《个人作品集》的酝酿形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热情,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作。

写作活动本质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在这种生命活动中,人的思想、感情、个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示,写作的本质与意义也就在这里。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人格与灵魂,有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希望与幻想。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为他们自由地思考与表达提供了一个较为宽阔的空间,能使其个性、才情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现。

写作应是精神活动,还表现在作文的开始应建立在同学的内心的精神需要上,在作文过程中应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一种或多种满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把目光仅仅聚焦在“文章”上,而应将目光投向正在精神探险的学生上。每次作文或练笔,我都会当堂“发表”多人的作文,努力使同学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确实帮助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建立了作文的自信,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力,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好的文章竭力推荐报刊杂志,参加全国性的征文大赛,尝到“甜头”的学生,自信心大增,觉得作文就是这么简单,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说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喜欢作文课,觉得那无疑是在“享受成功”。

另外教师作文课上的语言、为学生打开思路的本领,自己勤于写“下水文”的习惯,以及教师自己的文学素养,都能给学生产生钦佩,甚至敬慕。这样,学生很自然的从钦佩、敬慕,进而到达喜欢。这是块非常宝贵的精神沃土,有了这块精神沃土,不愁长不出“好庄稼”来。

显而易见,一旦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生活,有了积累,有了精神,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对作文的酷爱。

标签:;  ;  ;  

浅谈作文的积累与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