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于煤基炭膜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控膜分离系统,在煤基炭膜电极上采用电控离子交换(ESIX)技术,使铅离子进行周期性的吸/脱附过程,并结合液路系统实现废液中低浓度铅离子的连续分离。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膜电极施加电位、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再生液pH值对炭膜铅离子分离效果的影响,进而评价膜电极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膜电极施加电位时,铅离子的吸、脱附效率与未施加电位时相比分别提高了2.2倍和2.3倍;随着膜电极吸附/脱附时所加电位分别增大至-0.5 V和1.1 V,铅离子的吸、脱附效率不断增大,且施加电位时,经炭膜处理后的溶液中铅离子质量浓度为0 mg/L,去除率为100%;随着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铅离子的吸附量不断增加;由再生实验可得,再生液pH=3时脱附效率高达99%.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蔡富刚,杜晓,高凤凤,常璐通,张兴芳,郝晓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煤基炭膜,膜分离,铅离子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776191,21706181,21476156)
分类号: X703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19.04.002
页码: 414-420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3004K
下载量: 53
相关论文文献
- [1].铅离子导致神经胶质细胞毒性的代谢组学机制[J]. 山东科学 2019(06)
- [2].新型铅离子电位传感器总结与展望[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9)
- [3].铅离子电位传感器中的新材料应用[J]. 河南科技 2020(22)
- [4].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5(10)
- [5].食具对健康的影响[J]. 健康向导 2017(03)
- [6].水中铅离子的现场可视化和半定量化检测[J]. 传感器世界 2019(07)
- [7].不同环境条件下粉煤灰吸附铅离子效率对比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8].四种植物材料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20(06)
- [9].吸附分离氯化钙中镁铅离子的试验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6)
- [10].一种快速测定铅离子的新方法[J]. 分析试验室 2013(07)
- [11].铅离子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 2010(06)
- [12].固定化细菌对废水中低浓度铅离子的吸附规律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11)
- [13].乳酸菌对海水中铅离子的吸附作用[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0(06)
- [14].应用于离子选择电极中的铅离子载体[J]. 化学传感器 2018(03)
- [15].电沉积羧基化石墨烯-铋膜修饰玻碳电极电化学检测铅离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16].新型黄原酸壳聚糖对铅离子的吸附及机理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14(02)
- [17].超灵敏度检测铅离子试纸条问世[J]. 现代科学仪器 2013(03)
- [18].含铅离子模拟废水沉淀处理理论分析及产物表征[J]. 矿冶工程 2011(06)
- [19].改性壳聚糖对铅离子的吸附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 2018(02)
- [20].超灵敏度检测铅离子试纸条问世[J]. 化工管理 2013(17)
- [21].木芙蓉对土壤铅离子的耐性及转移富集特性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2].吸附耦合浮选回收低浓度铅离子[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8(05)
- [23].10株乳酸杆菌吸附铅离子及抗氧化能力的比较[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24)
- [24].含双酚酸聚芳醚砜对水中铅离子的动态吸附[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7(06)
- [25].基于氮掺杂微孔碳的镉离子和铅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研制成功[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07)
- [26].志丹白土的活化工艺及其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处理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0(06)
- [27].高吸水性树脂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8(08)
- [28].基于电沉积碳纳米管的铅离子电化学传感器[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01)
- [29].原玻璃蝇节杆菌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 [30].壳聚糖的交联改性及其吸附铜和铅离子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