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反射论文-杨云涛,朱仁传,蒋银,缪国平

相互反射论文-杨云涛,朱仁传,蒋银,缪国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互反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池,质量源法,波浪,浮体

相互反射论文文献综述

杨云涛,朱仁传,蒋银,缪国平[1](2018)在《叁维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池及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的N-S方程,采用质量源造波法建立了叁维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池,并成功地模拟了波浪与浮体的相互作用问题.该数值水池中间为质量源造波区和工作区,两端为消波区,以避免由边界引起的二次波浪反射.数值模拟规则行进波传播,波浪与贯底直立墙壁、矩形浮体、多浮体相互作用,并与边界法数值水池造波以及相关理论、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质量源法数值水池较好地模拟了波浪传播及在结构物前形成的驻波,克服了边界造波法无法消除二次反射波的困难,体现了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池的效果.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波浪与并排旁靠的Wigley船和矩形驳船在不同频率波浪作用下的水动力性能,各频率上浮体所受的波浪力计算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良好,在共振频率附近比势流结果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郭维,郭灵[2](2015)在《闭孔神经分段与闭孔神经反射的相互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闭孔神经分段与在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发生的闭孔神经反射(ONR)及其预防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闭孔神经自然行走的整个路线与临床需要,把闭孔神经的全长分为五段,然后将经尿道电切除膀胱肿瘤的临床实际与对应的神经段相结合,并细化分析每段神经的结构特点与临床意义。结果:虽然椎管内麻醉可阻断包括第1段闭孔神经根部在内的相关脊神经根传导冲动至中枢,麻醉效果也达到微创手术的要求,但仍无预防作用,还必须联合其它方法才能干预ONR;在第2段闭孔神经行走的间隙内,可用3+1麻醉法预防ONR;第3段闭孔神经邻近膀胱侧壁,是遭受手术电激惹而引发ONR的源头,可从消除激惹性电流或经膀胱途径阻滞神经两方面加以预防;针对第4段神经穿过的通道,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到闭膜管内或闭膜管外口处,阻滞神经干或神经分支的起始部而得到预防;针对第5段神经已分发出的前支和后支分别加以阻滞,或者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松弛剂,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导,均可预防ONR。结论:将闭孔神经分段的基础知识与相关的临床实践相互链接和梳理的做法,既容易理解ONR的发生机制,又有依据选择适宜的靶点进行针对性预防。(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5年10期)

魏涛[3](2015)在《利用全内反射显微镜测量胶体溶液中的弱相互作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代表了纳米技术的最大商业化,并且已经在医药,电子,电池和家用产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医疗方面,胶体粒子的长期稳定性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必要条件,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纳米颗粒分析系统之一是动态光散射(DLS)。虽然这个技术非常强大,但它们只测量大小,却不能分析单个粒子的涂层质量和厚度。在这次一报告中,我将概述全内反射显微镜(TIRM)这个非侵入式光学技术用于直接测量胶体粒(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五分会)》期刊2015-07-17)

李友开[4](2015)在《内孤立波反射与相互作用实验及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传播特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孤立波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对海洋生态和海上建筑都有重要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以来,Korteweg-de Vries (KdV)方程已经成为内孤立波研究最为常用的经典理论。基于KdV方程的解,孤立波在竖直平面上反射或者等振幅孤立波相互作用时,在反射点或者相互作用区域附近可以产生新的孤立波,其最大振幅可达原孤立波振幅的4倍,并且新生成孤立波波峰线随时间增长。目前,对于层结流体中内孤立波的反射和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中首先就该问题采用水槽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此外,两层流体假设下KdV方程是最简洁易用的形式,通过内孤立波导致的海水最大水平流速可反演出内孤立波的振幅,结合海水层结数据即可反演其传播特征,据此结合南海北部荔湾区块的实地观测数据对该海域内孤立波传播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可以为设计一种简单的内孤立波预警方法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采用水槽实验对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反射和对称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并与基于KdV方程解的内孤立波传播速度以及相互作用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发现,重力塌陷法要优于混合重力流冲击法,前者生成的波形更为对称和完整,而且形成时间较短;层结和入射波振幅一定的情况下,内孤立波的反射或对称相互作用的类型取决于入射角的大小,通过与临界角的对比可以来判断反射类型,即入射角在小于临界角时为马赫反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为常规反射,与理论结果相吻合;马赫反射的步角要大于理论值,马赫反射中马赫峰的成长速度要大于理论值。此外,水槽实验中反射区域的振幅并未出现4倍放大效应,最大振幅约为入射波振幅的2倍左右;马赫反射的反射角并非定常值,且较理论值偏大;实验中内孤立波的强非线性可能是造成以上偏差的主要原因。第二,基于KdV方程,结合南海北部的锚系观测数据和WOA13数据对南海北部荔湾区块的内孤立波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实测数据共捕获了五次典型的内孤立波过程,其中四次具有两套锚系同步观测。分析发现:对荔湾区块一次大振幅内孤立波过程,背景海流对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的影响约为5%,因此对于该海域内孤立波预警而言背景流的作用不是很大;选取第一模态最大值对应深度作为上层海水厚度,结合KdV方程可以对荔湾区块内孤立波传播特征进行预测,且误差控制在9%以内,基于此可以通过监测上层流速的方法进行实时预警:此外还以“海洋石油981”平台为例,利用Morison方程等经验公式对其所受典型内孤立波载荷时历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该区域作业的石油平台提供安全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31)

张雷[5](2014)在《反射干涉光谱法研究牛血红蛋白与小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反射干涉光谱法研究了牛血红蛋白(BHb)在羧甲基葡聚糖(CMD)芯片上的固定过程以及固定后牛血红蛋白(BHb)与谷胱甘肽(GSH)、N-乙酰-L-半胱氨酸(NAC)、抗坏血酸(Vc)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介绍了蛋白质与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意义,常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采用反射干涉光谱法研究了牛血红蛋白(BHb)在羧甲基葡聚糖(CMD)芯片上的固定过程。通过文献和实验,摸索适宜的固定条件。在20℃下,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C)活化CMD芯片上的-COOH,选取p H=5.70的醋酸缓冲液作为固定缓冲液,通过BIAffinity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分析得到BHb的固定曲线,表明BHb上的-NH2与CMD上的-COOH反应生成酰胺键,即BHb被成功固定到了CMD芯片上。第叁部分,采用反射干涉光谱法研究了固定后牛血红蛋白(BHb)与谷胱甘肽(GSH)、N-乙酰-L-半胱氨酸(NAC)、抗坏血酸(Vc)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得到了叁种小分子不同浓度下的检测曲线,确定了检测上下限,得到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初步建立了固定蛋白-检测小分子的方法。第四部分,系统的总结了从固定过程和检测过程及反应曲线中得到的结论,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4-06-01)

王立辉,何周,刘锡祥,闫捷,李佩娟[6](2013)在《反射式光纤电流互感器光波偏振态相互转换过程中的误差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射式光纤电流互感器是建立在光波偏振理论基础上的光学精密仪器,光波线偏振态与圆偏振态相互转化过程中/4波片、光纤感应头、反射镜等关键部件均会导致光波偏振误差。非理想的光波偏振特性引起光波偏振态随机耦合误差,造成偏振光波之间的串扰,导致光纤电流互感器测量精度误差。针对光纤电流互感器光波线偏振态与圆偏振态相互转化过程中的光波偏振误差特性,采用庞加莱球理论及Jones矩阵建立光纤电流互感器光波偏振模型,分析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线偏振态及圆偏振态演变过程;以光纤电流互感器光波偏振模型为基础,研究/4波片、90°相位延迟、传感光纤双折射、反射相位等主要环节对光纤电流互感器测量精度及线性度的影响,仿真并量化各种误差对R-FOCT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王显圣,司廷,罗喜胜[7](2012)在《界面初始密度分布对反射激波-气柱相互作用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研究了两种分布类型的气柱在入射激波及反射激波作用下的演化规律。通过改变气柱内、外两种气体在初始流场中的质量分数分布模拟间断面以及高斯分布类型的气柱的演化,通过将计算域的出口条件设置为固壁形成反射激波。计算结果表明,在两种类型的SF。气柱演化过程中均发生了激波聚焦现象,激波聚焦产生的二次激波不仅使流场中形成射流结构,还引起整个流场的环量幅值的下降。在高斯分布的气柱演化中,激波聚焦发生时刻更加提前,产生的局部压力值更高。在间断面类型的气柱演化中,流场的环量幅值更大,流体间混合区面积的增长速度也更快,同时流场中形成了明显的次级涡结构。(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2-07-13)

何立平[8](2012)在《用斜入射光反射差技术无标记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但到目前为止,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还是以荧光标记为代表的标记方法占主导地位,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标记法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标记法不仅过程繁琐、费时耗资,而且有时由于标记物分子的引进,改变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活性。尽管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椭偏光等技术和方法都已用于无标记的检测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但由于通量有限等原因,还远远不能满足生命科学的需求。探索和发展无标记高通量的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和方法,仍是生命科学研究取得重大和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之一。本论文以斜入射光反射差法(Oblique-Incidence Reflectivity Difference,OIRD)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用OIRD无标记高通量检测生物芯片和实时监测生物分子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用OIRD无标记检测不同浓度兔子免疫球蛋白(Rabbit IgG)生物芯片,获得了清晰的OIRD二维扫描灰度图像,表明OIRD可以无标记地区分生物分子的浓度。这是标记方法无法实现的。2、用OIRD和荧光扫描法检测不同浓度兔子免疫球蛋白(Rabbit IgG)与山羊抗兔子免疫球蛋白(GoatAnti-Rabbit IgG)特异反应的同一芯片,实验结果表明OIRD和荧光法检测的结果是一致的,用OIRD检测生物芯片是可行的。3、用OIRD无标记检测300个样品点不同浓度兔子免疫球蛋白(Rabbit IgG)芯片制作的每一步以及芯片与山羊抗兔子免疫球蛋白(GoatAnti-Rabbit IgG)的特异反应,表明用OIRD无标记跟踪检测生物芯片的制作和反应全过程是可行的。4、实现了在200分钟时间内扫描检测10000个样品点的生物芯片,证明了OIRD无标记高通量检测生物芯片是可行的。5、用OIRD无标记实时监测包含人、兔子和小鼠免疫球蛋白芯片分别与山羊抗人免疫球蛋白、山羊抗兔子免疫球蛋白、山羊抗小鼠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反应的动态过程,获得了相应的反应动态曲线和反应时间常数,表明用OIRD实时监测生物分子反应的动态过程是可行的。6、用OIRD分别实时监测不同浓度人免疫球蛋白与山羊抗人免疫球蛋白、兔子免疫球蛋白与山羊抗兔子免疫球蛋白、小鼠免疫球蛋白与山羊抗小鼠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反应的动态过程,获得了对应于反应过程的动态曲线,为进一步通过研究和获取相关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用OIRD无标记高通量检测生物芯片和实时监测生物分子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是可行的,OIRD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2-06-01)

吕惠宾,戴俊,王旭,陆珩,原昆[9](2011)在《斜入射光反射差法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科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生物体中的蛋白质、DNA和糖类等各种大分子的数量均超过10000种,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并行、高通量的分析和检测,对大量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进行快速、整体和动态的研究,是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相关研究的需求。通过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在建立和发展基于生物大分子相(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10)

邴乃慈,田震,乔炜,祝向荣,张烨[10](2011)在《全内反射荧光光谱在蛋白质材料相互作用领域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表面相互作用对药物释放、生物传感器、亲和色谱和离子色谱以及仿生材料在生物环境中均起到关键作用。许多技术可用来研究不同材料界面间的蛋白质密度、结构和取向。全内反射技术由于具有快速、无损、灵敏以及灵活等特点,在研究分子水平蛋白质界面耦合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描述了全内反射的原理、技术以及在检测和控制生物分子间作用等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DNA-DNA以及蛋白质—膜等界面体系。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蛋白质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解。近年来全内反射技术在蛋白质领域的应用,为其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本文来源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相互反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闭孔神经分段与在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发生的闭孔神经反射(ONR)及其预防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闭孔神经自然行走的整个路线与临床需要,把闭孔神经的全长分为五段,然后将经尿道电切除膀胱肿瘤的临床实际与对应的神经段相结合,并细化分析每段神经的结构特点与临床意义。结果:虽然椎管内麻醉可阻断包括第1段闭孔神经根部在内的相关脊神经根传导冲动至中枢,麻醉效果也达到微创手术的要求,但仍无预防作用,还必须联合其它方法才能干预ONR;在第2段闭孔神经行走的间隙内,可用3+1麻醉法预防ONR;第3段闭孔神经邻近膀胱侧壁,是遭受手术电激惹而引发ONR的源头,可从消除激惹性电流或经膀胱途径阻滞神经两方面加以预防;针对第4段神经穿过的通道,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到闭膜管内或闭膜管外口处,阻滞神经干或神经分支的起始部而得到预防;针对第5段神经已分发出的前支和后支分别加以阻滞,或者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松弛剂,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导,均可预防ONR。结论:将闭孔神经分段的基础知识与相关的临床实践相互链接和梳理的做法,既容易理解ONR的发生机制,又有依据选择适宜的靶点进行针对性预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互反射论文参考文献

[1].杨云涛,朱仁传,蒋银,缪国平.叁维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池及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模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

[2].郭维,郭灵.闭孔神经分段与闭孔神经反射的相互联系[J].大众科技.2015

[3].魏涛.利用全内反射显微镜测量胶体溶液中的弱相互作用力[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五分会).2015

[4].李友开.内孤立波反射与相互作用实验及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传播特征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5].张雷.反射干涉光谱法研究牛血红蛋白与小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D].河北大学.2014

[6].王立辉,何周,刘锡祥,闫捷,李佩娟.反射式光纤电流互感器光波偏振态相互转换过程中的误差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3

[7].王显圣,司廷,罗喜胜.界面初始密度分布对反射激波-气柱相互作用影响的数值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2

[8].何立平.用斜入射光反射差技术无标记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D].河北大学.2012

[9].吕惠宾,戴俊,王旭,陆珩,原昆.斜入射光反射差法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装置研究[C].第九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1

[10].邴乃慈,田震,乔炜,祝向荣,张烨.全内反射荧光光谱在蛋白质材料相互作用领域的应用(英文)[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

标签:;  ;  ;  ;  

相互反射论文-杨云涛,朱仁传,蒋银,缪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