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脯氨酸论文_廉文君,郑宏,陆相朋,卢婷婷,冯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脯氨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脯氨酸,水稻,血症,基因,氧化酶,通量,吡咯。

高脯氨酸论文文献综述

廉文君,郑宏,陆相朋,卢婷婷,冯斌[1](2019)在《高脯氨酸血症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脯氨酸血症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I型高脯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7岁半,因行走不稳伴反复抽搐、行为异常就诊。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提示脯氨酸升高(2 951.52μmol/L),尿有机酸分析提示3-羟基丙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巴豆酰甘氨酸浓度增高。基因测序示PRODH存在c. 1073 C>T、c. 857 C>T两处杂合突变,经基因功能预测具有致病性,患儿确诊为高脯氨酸血症I型。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发育落后伴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且血脯氨酸水平升高者应高度怀疑高脯氨酸血症,尽早行基因检测确诊。(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沈玉燕,黎剑,肖刚[2](2018)在《高脯氨酸血症Ⅰ型伴运动落后患儿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病例患儿,男,59天,因"新生儿疾病筛查异常提示高脯氨酸血症伴易惊、喜用劲"入院。患儿为第2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出,出生体重3005g,Apgar评分10分,否认出生时窒息及抢救史。门诊以"高脯氨酸血症待排"收住入院。患儿自起病以来精神食奶一般,入睡易惊醒,喜用劲,否认抽搐,大小便正常。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入院(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郑明英,蔡友华,陆最青,严杰能,张雪[3](2013)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筛选高脯氨酸产率突变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脯氨酸得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L-脯氨酸生产菌株———嗜醋酸棒杆菌(出发菌株为谷氨酸生产菌,菌拉丁名ATCC-13870),结合48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手段,在致死率为99%的条件下,获得了16株生长速率和脯氨酸产率变化的菌株。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高产脯氨酸突变体D3在发酵48 h,其脯氨酸浓度从原始菌对照组的54.7 g/L提高到65.8 g/L。(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3年01期)

张玉林,陈子林[4](2012)在《L-高脯氨酸修饰的硅胶整体柱及其在手性氨基酸的毛细管电色谱分离与质谱检测联用分析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电色谱(CEC)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以及溶剂和样品消耗少等优点,在手性分离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质谱(MS)检测能够提供分析物的结构信息以及很好的选择性与灵敏度,是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方法。CEC-MS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手性配体交换毛细管色谱法(LE-CEC)是分离手性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之一[1],但是LE-CEC的缓冲液中通常都含有金属配位离子,铜离子的存在限制了LE-CEC与质谱的联用。(本文来源于《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期刊2012-04-21)

曲雪萍,贺道耀,余叔文[5](1998)在《水稻中p5cs基因的存在及其在高脯氨酸变异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来自豇豆根瘤的脯氨酸合成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cDNA作探针进行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中存在豇豆根瘤P5cs基因的同源序列,它在盐胁迫条件下转录水平提高。水稻高脯氨酸变异系杂交后代株系的脯氨酸含量和耐盐性均明显高于原始型。应用水稻高脯氨酸变异系为材料进行的试验,结果显示高脯氨酸特性和高耐盐性与此基因的存在及其转录水平的提高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贺道耀,余叔文[6](1997)在《水稻高脯氨酸变异系高脯氨酸含量和耐盐性的遗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经羟脯氨酸处理的水稻(OryzasativaL.)品种香血糯幼胚愈伤组织中分离出的高脯氨酸变异体,经过长期继代培养、分化和脱分化培养等无性繁殖过程,仍保持其高脯氨酸含量特性。再生植株自交后代的脯氨酸含量大大高于原型对照。杂交6~7个有性世代的测试表明高脯氨酸特性有遗传性。高脯氨酸变异系杂交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明显高于原型和另一个亲本品种,幼苗生长亦较佳,显示高脯氨酸株系增强的耐盐性可以遗传。(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贺道耀,余叔文[7](1995)在《水稻高脯氨酸愈伤组织变异体盐胁迫下氨基酸和蛋白质组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水稻培养细胞中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很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0%。高脯氨酸愈伤组织变异体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原型高45.5%,其中脯氨酸增加最多,其次是雨氨酸和谷氨酸。当NaCl100mmol/L处理时变异体和原型的总氨基酸都增加,而变异体的增量约为原型增量的3倍。蛋白水解氨基酸组分中变异体和原型各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无大差异。蛋白质双向电泳表明,高脯氨酸变异体的蛋白组分发生变化,明显比原型多4个蛋白点。在NaCl100mmol/L处理下原型亦产生53.3kD蛋白,变异体中该蛋白的含量变得更多。盐胁迫下变异体和原型的蛋白质组分变化的差异十分显着,主要表现在蛋白质等电点的变化不同。(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贺道耀,余叔文[8](1995)在《水稻高脯氨酸愈伤组织变异体的选择及其耐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OryzasativaL.)品种双丰1号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经50COγ-射线诱变处理后,用羟基脯氨酸(Hyp)作为选择压力,通过多次在含Hyp(3.0mmol/L)的选择培养基和无Hyp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分离出耐Hyp的愈伤组织变异体。该变异体以高脯氨酸含量为特征,其脯氨酸含量比原型高2.6倍;在NaCl处理时,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变异体愈伤组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大大高于原型。这种高脯氨酸变异体的耐盐性较原型强,用相对鲜重估计其耐性比对照提高39%。变异体在盐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比原型多,吸收较多的Na+,并维持较高的K+含量;但K+/Na+比与原型无差异。变异体含水量略有下降。这些性状的变化显示了变异体在盐胁迫下渗透调节的加强。(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LIoyd,H.Smith[9](1987)在《高脯氨酸血症和羟脯氨酸血症》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都是非必需氨酸,人体可以谷氨酸和乌氨酸及时合成脯氨酸,再由脯氨酸合成羟脯氨酸.后者主要是作为胶原组成,在肽键上合成的.亚氨酸降解途径,已发现叁种罕见的遗传紊乱.【高脯氨酸血症】两种不同的脯氨酸代谢紊(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1987年05期)

高脯氨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临床病例患儿,男,59天,因"新生儿疾病筛查异常提示高脯氨酸血症伴易惊、喜用劲"入院。患儿为第2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出,出生体重3005g,Apgar评分10分,否认出生时窒息及抢救史。门诊以"高脯氨酸血症待排"收住入院。患儿自起病以来精神食奶一般,入睡易惊醒,喜用劲,否认抽搐,大小便正常。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入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脯氨酸论文参考文献

[1].廉文君,郑宏,陆相朋,卢婷婷,冯斌.高脯氨酸血症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9

[2].沈玉燕,黎剑,肖刚.高脯氨酸血症Ⅰ型伴运动落后患儿一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

[3].郑明英,蔡友华,陆最青,严杰能,张雪.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筛选高脯氨酸产率突变株[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

[4].张玉林,陈子林.L-高脯氨酸修饰的硅胶整体柱及其在手性氨基酸的毛细管电色谱分离与质谱检测联用分析中应用[C].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2012

[5].曲雪萍,贺道耀,余叔文.水稻中p5cs基因的存在及其在高脯氨酸变异系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1998

[6].贺道耀,余叔文.水稻高脯氨酸变异系高脯氨酸含量和耐盐性的遗传性[J].植物生理学报.1997

[7].贺道耀,余叔文.水稻高脯氨酸愈伤组织变异体盐胁迫下氨基酸和蛋白质组分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1995

[8].贺道耀,余叔文.水稻高脯氨酸愈伤组织变异体的选择及其耐盐性[J].植物生理学报.1995

[9].LIoyd,H.Smith.高脯氨酸血症和羟脯氨酸血症[J].江西医药.1987

论文知识图

部分ESTs在WEGO的功能聚类分析突变株D3的遗传稳定性分析野生菌与D3突变株生长温度范围的比较高盐胁迫下外源脯氨酸对PSII活性的影响...不同草坪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两种圆柏植物叶片脯氨酸(a)和可溶性糖...

标签:;  ;  ;  ;  ;  ;  ;  

高脯氨酸论文_廉文君,郑宏,陆相朋,卢婷婷,冯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