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产业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政策,动态效应,区域效应,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邵翠丽[1](2019)在《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一,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传统的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货币政策如何实现引导产业升级并兼顾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本文基于中国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利用SV-TVP-FAVAR模型,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与区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都能对不同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产生有效影响,但调控的区域差异较大;扩张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倾向于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作用,扩张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则倾向于产生正向作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业增加值的冲击作用效果比价格型货币政策弱,但无论是使用何种工具的货币政策都无法对产业结构产生长期持久的影响;利率渠道是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最可能成因。因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经济政策应该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及政策传导渠道的差异,最大限度发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蒋园园,杨秀云,李敏[2](2019)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2006—2016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量化打分数据,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在整体上显着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四大政策措施中,财政补贴措施的推动作用最为显着,其次是金融扶持措施,税收优惠措施的作用为负,人才支撑措施的作用效果不显着;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和港澳台)划分为东、中、西叁大区域,进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存在显着的区域异质性。产业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呈现中部凹陷、东西突出的特点。其中,东部最为显着,西部次之。(本文来源于《管理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张婷婷[3](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政策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转移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涉及产业规划、土地供给、能源保障、税收管理、信贷投入等多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转移是东、西部之间的多方动态博弈过程。西部地区必须进行观念、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并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另外,在承接转移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时,甘肃省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黄芳[4](2019)在《区域汽车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两阶段建设策略及政策干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区域汽车产业网络,面临着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构建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对策。为此,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剖析了区域性汽车产业网络面临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汽车产业共生网络的两阶段建设策略:第一阶段考虑工业废弃物的集中管理,第二阶段考虑废旧汽车的统一回收、处理。本文为推动两阶段建设策略的顺利实施,比较了价值类补贴、投资类补贴两类政策措施的效果,发现投资类补贴的政策干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下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王亚超[5](2019)在《产业扶持政策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区建设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发展是区域产业不断演化、转型与升级的过程。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者借助产品空间的概念,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区域产业的演化机制,认为区域产业发展演化遵循路径依赖,并决定于产业技术关联。然而路径依赖式的演化理论过于强调内生发展过程,忽视了外生变量和产业政策带来的路径和机会。经济开发区作为一项最广泛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产业政策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发区成立后会设置目标产业,即吸引投资和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并给予相应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支持。基于此,本文依据2006年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以及2004-2008年中国东部沿海113个地级城市463个四位数产业数据,借助产品空间的方法,从产业进入与退出的视角,探讨了经济开发区产业扶持政策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区域产业演化受到产业技术关联的显着影响,与当前产业结构关联较高的产业越容易进入,同时越不容易退出;产业扶持政策作为外部力量对产业演化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扶持政策有利于提高产业进入和降低已有产业退出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高丽娟[6](2019)在《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区域产业经济。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共同发展使区域产业的完善成为当前一些学者们共同探讨的课题,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我国有着众多的人口和幅员辽阔的地域等因素,形成的区域产业空间格局千差万别,加之近年来我国各种区域问题又在不断涌现,由此导致我国区域发展的差距日益增大,各个区域的非均衡发展也日益突出。因此,优化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产业政策的完善是缩小我国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差异的最有效工具。但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在区域产业政策上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相关理论体系,并且相关的实践经验也少之又少。现阶段我国的区域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大都以目的作为导向,大多的政策制定都是政策的事后解释性说明,而政策的事前指导功能严重缺失。因此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在完善我国区域产业政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鉴于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一些学者有关区域产业政策的研究甚少,而可以借鉴的相关国际经验又不多,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迫切需求相关区域产业政策方针制定的理论指导。因此,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理论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区域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过程,其次又深入剖析了我国区域产业政策评价过程,并试图建立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区域产业政策的综合评价框架。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国制定、实施和评价相关的区域产业政策。面对我国政策评价方面有效工具的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相关政策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利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来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相关理论和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区域产业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进而对完善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首先,为确保政策能够有效传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明确各自分工,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中不能拥有垄断权;其次,建立完善的制度评价体系和制度监督体系,实现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变;再次,有效避免同级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合理利用资源;最后,加快发展各个地区支柱产业和第叁产业的步伐,提高薄弱产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质量。(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淼,方雪娇[7](2019)在《区域政策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探索如何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挖掘企业创新潜力,通过有效政策引导实现产业转型等方面的问题,必将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区域产业经济成功转型。(本文来源于《上海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刘佐菁,陈杰[8](2019)在《基于区域产业需求的精准引才政策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区域引才工作主动性、针对性与精确性不足的现实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精准引才的实践经验,提出通过"叁步走"率先布局区域精准引才。即,精准研制、运用人才开发路线图方法体系,紧盯产业与人才发展前沿,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编制创新目录和引才目录,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并做好人才开发的路径设计与政策配套,从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全方位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无缝对接。(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展凯[9](2019)在《区域产业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能全面、系统地融入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不顺,各要素各自为政,缺少协同。该文提出将创新创业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相结合,基于地方产业背景,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本文来源于《职业教育(中旬刊)》期刊2019年03期)
方亮[10](2019)在《产业集聚视角下安徽省集群企业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机理、效应、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分析集群企业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安徽省十六个地级市的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安徽省各地区集群企业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集群企业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固定影响也有差异,提出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企业集聚、培育产业集聚区创新文化与氛围、加强创新管理、激励集群企业创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区域产业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2006—2016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量化打分数据,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在整体上显着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四大政策措施中,财政补贴措施的推动作用最为显着,其次是金融扶持措施,税收优惠措施的作用为负,人才支撑措施的作用效果不显着;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和港澳台)划分为东、中、西叁大区域,进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存在显着的区域异质性。产业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呈现中部凹陷、东西突出的特点。其中,东部最为显着,西部次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产业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邵翠丽.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效应[J].商业研究.2019
[2].蒋园园,杨秀云,李敏.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J].管理学刊.2019
[3].张婷婷.“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政策创新[J].甘肃农业.2019
[4].黄芳.区域汽车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两阶段建设策略及政策干预机制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
[5].王亚超.产业扶持政策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区建设的实证分析[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6].高丽娟.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效果研究[D].辽宁大学.2019
[7].张淼,方雪娇.区域政策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上海农村经济.2019
[8].刘佐菁,陈杰.基于区域产业需求的精准引才政策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9].展凯.区域产业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构建[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
[10].方亮.产业集聚视角下安徽省集群企业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机理、效应、政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