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于分形理论对长江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区分别进行了水系分维数的计算,论证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地貌区域水系存在显著的分形特征,同时通过水系分维数,定量地判断了长江流域不同地貌单元的地貌发育阶段。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水系分维数的变化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三阶梯分布趋势。②河网密度作为判别水系疏密程度的指标,在整个研究区与水系分维数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③除南阳盆地岗地平原外,长江流域其余地貌区仍然处于地貌侵蚀发育的幼年阶段,但不同地貌区之间的发育程度仍然存在较大差异。④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平原区,受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水系复杂程度及流域侵蚀发育程度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孟宪萌,张鹏举,冷傲,周波,刘登峰
关键词: 地貌发育阶段,分形理论,水系分维数,长江流域
来源: 人民长江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基础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919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 160205),海印创新奖学金资助项目(1201710740),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327)
分类号: P931.1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19.03.017
页码: 94-100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753K
下载量: 287
相关论文文献
- [1].潮滩干湿转换的地貌发育物理模型及动力机制[J]. 海洋通报 2020(03)
- [2].地貌发育阶段判识方法研究——以泥河沟流域和枣子沟流域为例[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02)
- [3].黔中喀斯特筑坝流域水系分维估算与地貌发育特征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 2019(04)
- [4].浅析冲积扇在河流地貌中的作用——以河流地貌发育一课为例[J]. 考试周刊 2016(62)
- [5].象山港海岸带人工建设地貌发育机制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8(05)
- [6].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4)
- [7].美国Zion国家公园红层地貌发育研究[J]. 地球学报 2016(01)
- [8].地形地貌发育时间与古地形反演[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3)
- [9].基于DEM的喀斯特流域地貌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 测绘科学 2008(04)
- [10].河流地貌发育的沙盘模拟实验制作[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3(06)
- [11].厦门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J]. 科技与创新 2020(07)
- [12].洞庭湖演变机理及地貌临界特征分析[J]. 人民长江 2011(15)
- [13].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貌发育与侵蚀产沙的关系[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1)
- [14].小江流域地貌演化阶段定量分析[J]. 上海环境科学 2018(02)
- [15].云南高鲁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0(03)
- [16].龙门山北段地貌发育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分析——以通口河治城段流域为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7].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J]. 地理学报 2017(01)
- [18].隐秘的文明[J]. 杉乡文学 2010(09)
- [19].小流域地貌不同发育阶段的多重分形特征模拟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5)
- [20].基于分形的小流域水系演化试验研究[J]. 人民黄河 2016(07)
- [21].滇中轿子山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03)
- [22].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英文)[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10)
- [23].怪人洞的食人鲵[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08(05)
- [24].浅埋隐伏岩溶勘察[J]. 硅谷 2011(08)
- [25].湖滨带类型划分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07)
- [26].岷江上游地貌侵蚀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3(02)
- [27].贵州某水库工程上游漏水探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08)
- [28].三清山天门丛峰[J].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2(03)
- [29].六棱山北麓中段冲沟地貌发育的定量研究及其新构造意义[J]. 地理科学 2011(02)
- [30].黄土地貌沟沿线研究综述[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