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锋: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论文

杨献锋: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论文

当下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需要考虑三个核心因素(主体因素、客观因素、普遍因素)以及遵守四个原则(符合人性、合理、规范、通俗性)。

一、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的重要性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城镇化率要由52.6%(2012年)上升为60%左右(2020年)。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的市民化,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户籍上的转变,还应该是农民定居城市后,真正从身份上、心理上的转变,这才是真正的城镇化。

到了宋代,出现了文人画的概念,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苏轼,他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一语对后来的文人画影响最大。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指的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的作者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画传情。传统的中国文人浸淫在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氛围中,自然而然的萌发了离尘避世的内心情节。他们通过绘画,特别是山水画,抒发的情感自然也是寻幽隐逸的精神诉求。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和完善,很多城市拥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愿意选择居住在城市。而当人们离开农村居住到城市之后,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城市中。就城市而言,每个城市都会有相对独立的城市文化,比如北京有京派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而一个人只有深深地融入到其所居住城市的城市文化之中,才会消除疏离感,进而成为城市的一分子。

城市文化涉及到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外来居住的人在融入这种文化时,会产生许多不适应、龃龉乃至对抗。如有的老人在进入城市生活之后,原有的亲情与友情逐渐淡漠,生活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再加上对当地城市文化的陌生,内心非常孤独,晚年生活很不幸福。有的人没有很好地融入所居住的城市文化之中,导致其不仅对生活环境产生不适应,甚至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与怨恨,随着这类人的逐步增多,有时会酿成群体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在当下的城镇化建设中,建构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可调节社会矛盾,健全人们的心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极容易抛却原有的伦理道德文化,逐渐走向唯欲望、唯利益、唯金钱的利益世界中,其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艺术也为追求利益而变成刺激人类感官的娱乐工具。

总之,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应是既利于国家又适应集体,还尊重个人的。首先是利于国家。黑格尔曾论述过: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需直接扎根于民族的伦理道德世界之中,同时又要间接存在于个体的意识之中。其次要适应集体。伦理道德文化的一个功能是促使人走出个人的小天地,走向群体,融于社会,摆脱孤独。最后要尊重个人。只有尊重个人,个人才能意识到它的价值,才会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伦理道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伦理道德对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建构和运行有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城市的伦理道德文化发生变异时或许会使原来的城市居民和新加入的城市居民发生龃龉甚至冲突,因此就需建构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如果新的伦理道德文化被大家认可与接受,那么这个城市会逐渐走向和睦与繁荣;如果新的伦理道德文化使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出现了撕裂的状态,那么这个城市就会出现伦理道德风险,进而影响城市的稳定与繁荣。

伦理道德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人类和社会服务的,但是二者也会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其最好的一种状态是将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要达到这种状态,不仅需要人的自我约束,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当然,伦理道德也为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行动提供了符合人的本性的动力和方向,并为这种行动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辩护。这样的伦理道德文化才能被人们接受进而在社会中长久存在。

三是普遍因素。伦理道德文化约束的是群体,因此在建构时,要考虑普遍因素。如果一个新的伦理道德文化没有被群体接受,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失败的文化建构。只有被群体接受,这种伦理道德文化才能推行,进而远之。

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实际上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要将国家的话语体系渗透其中,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伦理道德文化建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分支。同时国家话语体系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对于伦理道德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另外,在当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市民原有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可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理念。

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形成具体要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集体式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文化操守的坚守,农民的居住环境从农村迁入城市,由相对集中、相对熟悉的环境变成了相对陌生、松散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伦理道德也由单一的变成了多元的,因为这种改变,有时会产生混乱与无序,因此需要社会管理者在伦理道德文化层面进行规划与宣传。伦理道德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构建起良好的伦理道德文化,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良好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的核心因素

当农民进入城市后,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原来农村的一套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及人际关系发生了改变,原来的宗族血缘关系逐渐变得疏远,这些会影响到具有较强稳定性与坚固性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城镇化使家族、血缘、地缘关系发生了改变,好的方面是人们不再受到原来的道德约束,生活更加自由,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更加现代化,更加健康、文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文明,对于社会发展是有利的。不好的方面是原来的道德约束猛然松开,人的欲望也会随之膨胀,即使做了违背伦理道德之事,在城市非熟人的社会环境中也会被掩藏。对于社会而言,这会影响到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甚至产生不稳定因素。

国家话语体系的渗透与融入可使伦理道德文化建设制度化。实际上,古代的伦理道德文化基本上都是制度化建设的产物,正因为此,古代的伦理道德文化才能影响深远。在当下社会的巨大发展与变革中,也需要国家话语体系的渗透与融入,以促使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快速、完整地建构起来。

Around 0.1% of pregnant women develop a malignancy and there is limited experie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diagnosed during pregnancy or perinatal period. When colorectal cancer is detected in this period,treatment options may be limited.

同时,要让市民从内心深处接受和认可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在建构时就要合理设置话语理念与话语逻辑。也就是说,既要在上述原有的市民伦理道德文化与农村伦理道德文化中选择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意愿的伦理道德理念,同时还要建构符合当下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新的伦理道德理念,这些伦理道德理念在当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会逐渐融合形成新的伦理道德文化,进而成为他们日常行为的纲领。

而旧的伦理道德文化的消退绝非断裂式的,它是缓慢的、渐隐的;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建构,也绝非一蹴而成的,它是缓慢的、渐显的。从建设角度而言,新的伦理道德文化是一种新的地方文化,这种新的伦理道德文化会促成新的人伦伦理与新的人际关系,这对建构正常的、和谐的、合理的、健康的精神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人的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原来支配他的伦理道德文化会逐渐去适应新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农民”向“城里人”的转变是逐渐的,一蹴而就的改变仅仅是外在的改变,而内在的改变则需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伦理道德的思想蜕变。

新的伦理道德文化要很好地融合以上三者,就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主体因素。伦理道德文化从国家层面而言,它属于国家的风尚与意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论述道:“精神只有认识了自身以后才是现实的,作为民族精神的国家构成贯穿于国内一切关系的法律,同时也构成国内民众的风尚和意识,因此,每一个民族的国家制度总是取决于该民族的自我意识的性质和形成;民族的自我意识包含着民族的主观自由,因而也包含着国家制度的现实性。”这段话很好地论述了主体因素与国家的法律、风尚和意识的关系,“每一个民族的国家制度总是取决于该民族的自我意识的性质和形成”,也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因素,才“包含着国家制度的现实性”。而伦理道德文化属于国家的风尚和意识层面,这就要求伦理道德文化既要自我实现又要外在式的法律约束。

2.4 两组新生儿健康情况比较 统计两组新生儿的早期结局,可得观察组的平均体质量和Apgar 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二是客观因素。关于伦理道德文化的客观因素,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论述到:伦理性的实体,它的法律和权力,对主体说来,不是一种陌生的东西,相反地,主体的精神证明它们是它所特有的本质。在它的这种本质中主体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并且像在自己的、同自己没有区别的要素中一样地生活着。黑格尔在此谈到,一旦伦理道德文化形成,就成为一个“实体”,具有了“法律和权力”功能,最后要求个人和它的关系“是一种甚至比信仰和信任更为同一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伦理道德文化虽然不是法律,但是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文化就具有法律的功能。在现代社会,虽然伦理道德文化没有法律文化的强制性,但是对人们仍具有很大的约束力,我们在建构新的伦理道德文化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当前的城镇化建设中,大多数的农民进城仅仅是户籍上成为“城里人”,在思想观念上、伦理道德文化上还是原来的传统观念。同时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也使原来的城市伦理道德文化发生变异,也就是说,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是城市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二者逐渐融合的过程。就历史文化而言,城市伦理道德文化和农村伦理道德文化原本就有一致性的地方。

三、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的原则

因此,中国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大量人群的流动与迁徙,表面上是家庭结构、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社会结构层次的变动,这种改变与变动会使一座城市原来较为稳定的城市文化因异质因素的加入而发生变异,在这变异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尽管伦理道德的变化相对于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比较缓慢与滞后。

但是,建构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长期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伦理道德文化也会随之改变。但无论如何改变,伦理道德文化建构要有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基本的原则是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石,没有这些基石,伦理道德建设将无从谈起。

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在社会层面还需要两方面支撑,一是原有的市民伦理道德文化。这种伦理道德适应的是原有的城市结构与文化,因其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所以新的伦理道德文化要吸收、挪用、变革其中的精华,使之成为新的伦理道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原有的农村伦理道德文化。原有的农村伦理道德文化适应的是乡土社会,虽然也经过了现代化的洗礼,但是具有传统性、私人性、宗法家族式的伦理关系依然占主流,这种伦理道德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带有血缘性与小集团性。而一个城市需要的是公共性的、契约式的伦理道德文化,因此对于农村伦理道德文化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当然农村伦理道德文化也有很多可汲取的因素,在建构时也应吸收。

皮山河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境内,发源于中昆仑山北簏,由东支阿克肖河、西支康阿孜河2条支流汇合而成,河流全长160km,流域总面积6775.9km2。流域内干旱少雨,有大量难于利用的戈壁、沙漠和干旱荒山,因此森林资源非常贫乏,植被稀疏单一。地表受强烈的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一要符合人性。人性是伦理道德文化建构之本。在当前比较复杂的社会结构中,伦理道德文化建构应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这样新的伦理道德文化才会被人们所接受,才会在社会发展中长久存在。当然,符合人性并不是无限放大人的自由,任何时候人性都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与规范。因此伦理道德文化不但要建构在人性的基础上,还要联系社会现实,把握好人性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人性不要与社会现实产生矛盾与冲突。当人性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时,首先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才能考虑个人的人性需求。

二要合理。伦理道德文化的合理性指的是当个人生活困顿之时,伦理道德文化会指引其重塑希望,从而走出困境。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困境,特别是对于从农村走入城市的人群,原有的伦理道德有些部分遭到了质疑,而这些伦理道德又深深地联系着他们的感情世界,当这些被质疑和颠覆之后,其人生观与价值观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其陷入困境,感觉迷茫。此时新的伦理道德可以帮助个人对现实困境进行合理的梳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走向美好的生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建构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其价值体系就是虚空和匮乏的。

由湘政办发(2017)65号文、桂交[2017]2号文引发的问题,表面上看只是人数少的村组没有得到扶贫政策惠及的问题,但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地方规范性文件在扶贫领域的治理效用和困境问题。精准扶贫需要什么样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来治理和规范?地方规范性文件如何确保良法善治的品性,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地方规范性文件如何避免治理效果背离精准扶贫的政策基点和基本精神?地方规范性文件如何及时地适应精准扶贫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桂东县桥头乡白水村大水山组的实例,以地方规范性文件的效用和困境为研究对象,探讨地方规范性文件在精准扶贫中产生的问题,并评析湘政办发(2017)65号文对精准扶贫的实际意义。

公共管廊失效后果以事故发生的破坏面积来表示,其中后果面积包括燃烧爆炸后果面积、毒性后果面积和无毒非可燃后果面积,失效后果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三要规范。伦理道德文化建构属于社会文化意识的建构,因此伦理道德文化的规范化是社会现实的基石。所谓规范化,是说伦理道德文化应是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而非零散的、片段的话语。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引领社会氛围、打造良好社会风气的话语体系,规范是其根本。只有规范才能使这种话语体系具有正确的阐释性与操作性,如果一个话语体系的意义阐释具有不确定性与多义性,那么当其意义阐释和话语表述在社会中化为制度式的话语传达时是无力的。因此,规范化的话语体系可使伦理道德文化程式化与正规化,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1.2.3 培训方式 ①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按计划每个月集中培训1项操作,主要采取带教老师赴上级医院观摩培训的方式,组织护士观看操作视频,老师操作演示,现场指导,护士分组进行训练。②社区护理服务培训:主要包括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社区居家护理,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与转诊,社区传染性疾病的护理及消毒隔离指导,健康教育指导及如何建立健康信息档案等。③院前急救培训:重点对门诊及社区站点护士,每个月1次进行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机操作训练、绿色通道及猝死急救演练等,熟练掌握及时转诊的流程。

四要具有通俗性。伦理道德文化的接受对象是社会中的所有人群。特别是对于从农村走入城市的人们,其文化水平一般不高,过于典雅或过于艰深的话语体系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同时在社会中也难以流传,从而影响到伦理道德文化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因此构建具有通俗性的伦理道德文化会使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在社会中被人们较快地接受。

“一分钟?三十秒就足以让你们完蛋。既然你们想放弃泡泡里的同伴,那我就成全你们。正好可以试试云石导弹的威力。”喵星飞鼠大使说着,再次扬起左手,大喊一声,“发射!”

总之,伦理道德文化建构在当下城镇化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幸福生活与社会的稳定团结。良好的伦理道德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同时,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城市只有拥有良好的伦理道德文化,才可能成为智慧城市,人们才可以生活得幸福美满,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伦理道德文化研究”(16240041019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标签:;  ;  ;  ;  ;  ;  ;  ;  ;  ;  

杨献锋: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