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谢寿群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即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没有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素质、能力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构建体验式教学法的四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关键词: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法;应用
作者简介:谢寿群,任教于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
种种调查和课堂现状显示,许多思想品德课堂“假、大、空”现象严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兴趣不弄。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没有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真实体验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与实践。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即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没有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思想品德课堂至关重要。
所谓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体验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明理与导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体验、主动探究的“王国”。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通过“体验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情境”体验,激发积极的情感
情境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这所谓“触景生情”。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心理学证明,只有当知识经过情感的催化才能上升为信念,人们有了信念就能自觉地运用它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要求教师独具匠心地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掌握一定的道理后,就把教学重点放在“超越情境”,提升认识方面来,做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和学习主题的实际出发,恰当运用图像直观、音响渲染、实物演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学生“融入”所设的特定氛围中,引起心灵的振荡和共鸣,并借助情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评析、明辨是非,从而强化情境,化理为情,融情入理。
如在讲授七年级《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时,笔者播放视频《千手观音》。边播放边旁述:“这支舞蹈是对聋哑人的挑战,是一次让视听和灵魂都得到巨大震撼的演出,她们用无声的肢体语言赋予人们生命的喜悦、美丽和震撼!也以自己对生命的珍爱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虽然我们不能用语言沟通,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学生被这个精彩视频感动了,有的流露出敬佩而惊叹的表情;有的眼睛泛着泪光;有的沉默不语地自我反思。笔者问:“跳出如此整齐的动作,容易做到吗?为什么21位聋哑人却能做到了?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呢?”学生说:“因为她们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笔者说:“没错,她们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不消极悲观,她们以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给予人们太多的启示,无论遭遇多大的打击,我们都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坚定生活的信念,树立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用心去体味生活,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并孕育出新的辉煌”。通过《千手观音》这个视频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了生命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激起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引发了共鸣,反省了自身,明白了身残志不残的道理,在体验中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构建“生活”体验,提升情感品质
生活是德育之泉,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之中,而不能游离于生活之外。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他认为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矛盾。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课程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快,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逻辑有机给合的课程模块。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显得过于成人化、政治化和模式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与生活相脱离的硬性灌输,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引领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悟道德,将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即“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思想品德课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才能提升情感品质;才能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统一的目的。
三、构建“换位”体验,培养善良的人格
所谓换位体验,就是教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以他人的身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体验和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心情和工作,理解他人的艰辛和不易,从而不断反省自己,学会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一种方法。换位体验能够促使人们实现零距离“接触”,能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如讲授八年级《平等待人》时,笔者以“假如我是一名残疾人”为主题,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体验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最后让扮演者谈谈感受。在表演中,有的蒙上眼睛扮演过马路,有的吊起右胳膊扮演写字,有的绑住腿扮演做家务……学生说:“残疾人很可怜,很辛苦。”笔者引导学生:“残疾人每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有的甚至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另一个学生说:“残疾人并不可怜,他们的精神很伟大,我们要发自内心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对他们充满爱心。”学生通过不断换位比较、反省、思考,学会了将心比心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了平等待人,培养了与人为善的人格。在教学中运用这种体验方式,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景中,加强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学会选择和判断;让学生在道德冲突中探寻和建构;让学生对善恶作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念,践行正确的道德准则,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构建“实践”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践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走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说明了,勇敢地让学生去面对现实,面对生活,走出校门,把小课堂与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同真实的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无数教育实践也表明,努力实现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感受“道德”的表现,体会“道德”的要求,履行“道德”的规范,内化“道德”的原则,对增强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生产劳动等方式来体验事物、理解事物,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和感悟,然后形成自己的道德观感和道德评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在讲授九年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专题时,提出了“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的研究与反思”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完成这个学习任务。首先把全班分为三个学习小组,让各小组进行了讨论、策划、分工。第一小组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一次性筷子制作的资料;第二小组到学校小食店或到本校附近的餐馆、小食摊等餐饮点调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第三小组设计制作问卷调查表,调查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危害性的认识。其次召开调查总结大会,让学生交流调查成果和体会。最后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学生提出许多解决“一次性筷子”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有的建议: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性,消费者自带筷子到小食档用餐;有的建议:把“严禁使用一次性筷子”写入法律,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对生产、销售、使用一性筷子的企业和人员进行全面查处、曝光并重罚。学生经过亲身调查、考察和撰写调查报告,体验非常深刻,认识了使用一次性筷子触目惊心的危害性,体会到当前严峻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从内心深处领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构建“实践”体验的方式是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的机会,更多实践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身体会,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扩大视野,拓宽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构建设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瓦西留克著,黄明等译.体验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晋套军,丛雅婆.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5).
[3]陆飞.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7).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526070
TheApplicationofExperienceTeachingMethodinPoliticsTeaching
XIEShouqun
Abstract:PoliticsCurriculumStandardclearlypointsoutthat“emphasizingstudents’sentimentexperienceandmoralpractice”.Therewouldbenointernalizationwithoutexperience,namelywithoutthedevelopmentofsentiment,attitudeandvaluesenseandtheconstructionofknowledgesystemandthedevelopmentofqualityandability.Thispaperexpoundsfourexperiencemethodsofconstructingexperienceteachingmethodsothatstudentscoulddevelopinexperience.
Keywords:politics;experienceteachingmethod;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