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论文_王锟,王永欣,卫普,卢艳丽,张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态相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态,合金,教学改革,金属,相图,分子,原理。

固态相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锟,王永欣,卫普,卢艳丽,张静[1](2019)在《微观相场模型及其在合金固态相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相场法是计算材料学的重要分支。相场法在模拟与预测材料微观组织、形貌演化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材料微观组织决定其宏观服役性能。商业合金材料性能的改变与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细调控固态相变过程以期获得理想的微组织图斑。实验对于合金材料固态相变的分析侧重于结果的观测与讨论,对于相变动力学过程研究较少。基于微观扩散理论的相场模型在原子尺度上研究合金固态相变过程,这显着不同于其它的相场模型。本文系统综述了微观相场模型在合金固态相变方面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研究的难点,展望了微观相场在固态相变领域的发展前景,最后特别指出了微观相场在合金相变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孙虎,傅小明,杨在志[2](2019)在《《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主题是培养工程道德意识。通过《金属固态相变原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并针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诚信等几个重要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探索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熊启林,李振环,北村隆行[3](2019)在《激光冲击压缩诱发单晶铜瞬时固态相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单晶铜都是以面心立方(FCC)存在的,但在极端环境下(如高压,高应变率等)却发现了体心立方(BCC)单晶铜。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S)方法研究了飞秒激光冲击压缩下单晶铜的瞬态相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激光冲击压缩下单晶铜首先从FCC转变为BCC,随着冲击压缩的减弱,BCC又会转变回FCC,当分切应力达到单晶铜的临界分切应力时,相应的滑移系开动,发生层错,此时部分FCC转变为密排六方(HCP)结构,随着层错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湮灭,部分HCP又会转变回FCC结构。从修改的Born稳定准则与局部能量最小化准则分析了FCC→BCC→FCC→HCP→FCC的整个相变历程。最后根据DFT计算获得叁种晶格相的声子谱,发现BCC与HCP是不稳定的晶格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刘慧敏,楠顶,张瑞英,史志铭[4](2019)在《固态相变课程图解讲授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固态相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图解讲授方法,并以纯铁的冷却曲线及晶体结构示意图、铁碳二元合金相图(左端)为例解释图解讲授方法。利用冷却曲线将温度条件与纯铁晶体结构、磁性联系在一起;从点、线、区(面)3个方面对铁碳二元合金相图(左端)的形成进行分析,用数学(几何)的语言(图解形式)描述材料科学中的固态相变的规律,能够为学生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建立相关的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固态相变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图解讲授法,便于师生交流与沟通。(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曲立杰,黄志求,袁世丹,马春力,王静[5](2018)在《《金属固态相变原理》理论教学改革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课程提出了严把预习关、研学于教、构建课程互联网并增设期中考试的教学方法,并以讲好前沿1学时为导向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具有学校特色的理论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明显,该方法行之有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并使不及格率降低到5%以下。该课题的研究为最终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材料类大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8年33期)

李丽[6](2018)在《基于固态相变选择焊缝金属热处理强化的焊接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产实践中需要对焊接后的结构件进行特殊热处理,如正火加一次或多次回火热处理,会导致焊缝金属强度大幅降低,无法满足结构件使用要求。基于固态相变原理,选用相变点低于热处理温度的焊接材料。在进行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利用奥氏体逆转变中奥氏体重新在柱状晶界上形核,细化焊缝金属,提高焊缝金属强度,从而保证焊后热处理的焊缝金属强度与母材匹配。(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8年08期)

刘竞艳[7](2018)在《基于六硫氰化镍阴离子团的共晶化合物的结构、固态相变及介电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极化材料,如介电、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是现代电子器件的重要组件。对分子基电极化材料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电极化材料的开发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素材,而且还可能具有制备简单、比重小等优点。类钙钛矿配位聚合物的结构通常是作为客体的抗衡阳离子镶嵌、包合于相匹配的叁维笼形框架中。在外部刺激下(如温度或压力),它容易发生结构相变,且其结构具有灵活的可设计调控特性,是研究限域空间内客体阳离子/分子极化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的优良候选物。早期我们研究了一些叁维类钙钛矿配位聚合物笼形框架中极性客体阳离子的取向模式和分子动力学。由于每个笼形单元是由8个具有八面体配位构型的金属离子B~(2+)通过12个双端桥连配体X~-连接而形成的,笼内的限域空间相对而言较小,限制了客体阳离子的旋转运动。到目前为止,以小尺寸的铵阳离子为模板的叁维类钙钛矿配位聚合物的相关研究比较多,而如果增大客体阳离子的尺寸就比较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叁维笼形框架。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一个构筑相对灵活的超分子框架修饰或替换叁维配位框架的可行策略,以扩大客体阳离子的限域空间,适当降低其旋转运动阻力。同时,有望得到与涉及动态偶极转向的有序-无序结构相变有关的介电转换温度(T_s,通常为固态结构相变温度T_c)可调控的固态介电开关。基于上述思路,我们以棒状的硫氰酸根离子为端基配体,选用不同尺寸的铵阳离子作为模板,合成得到了叁个零维的离子型共晶化合物(Me_3NH)_4[Ni(NCS)_6](1),(DMEA)_4[Ni(NCS)_6](2)和(DMIPA)_4[Ni(NCS)_6](3),其中DMEA、DEIPA分别代表N,N-二甲基乙胺、N,N-二甲基异丙胺。研究表明,它们均发生了热致的有序-无序结构相变,其中化合物1发生的是同构型结构相变,且其介电转换温度(T_s)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外加电场的频率来调控。变温结构分析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从微观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内在的介电转换机制。总体而言,通过热分析、单晶结构分析、变温变频介电测量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客体铵阳离子在特定限域空间中的极化效应与调控规律。(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任新星[8](2018)在《考虑固态相变效应的403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结构内部残余应力的预测及控制一直都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焊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为焊接结构内部残余应力的确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对于成分较复杂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传统的有限元软件大多是基于理想弹塑性假设进行焊接力学计算的,而且也忽略了固态相变对于残余应力的影响,因而其对焊接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往往与实测值存在很大区别。因此,本文以1Cr12不锈钢为对象,建立一套多场耦合模型来有效描述其在焊接热循环中的相变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焊接过程中温度、组织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与焊接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焊接热模拟试验,确定1Cr12不锈钢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的相变类型及相应的相变动力学方程,推导得出相变应变数学模型。利用高温拉伸实验得到母材、高温奥氏体、马氏体的高温屈服强度,并基于等塑性应变假设,采用归一化函数描述相变过程中混合相力学性能。利用母材组织在不同温度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确定不同硬化模型的硬化参数,并推导硬化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方程。然后,基于MSC.marc有限元软件进行固态相变力学行为的二次开发,并对1Cr12不锈钢TIG平板重熔过程展开焊接力学计算,分析阐述各固态相变效应对于焊接残余应力演变过程的影响:低温马氏体相变能够抵消相变区域在冷却过程中的受到的拉应力,使最终残余应力降低,甚至变为压应力;焊接冷却过程中存在的屈服强度滞后效应也能够降低最终的残余应力水平;相变塑性能够调节残余应力分布,起到降低残余应力的作用;应变硬化能够提高最终的残余应力水平。最后,通过对多重热循环下焊接残余应力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后焊焊道对于前一道焊道的残余应力具有明显影响:距后焊焊道越近,其应力演变过程随相变进行程度而有所区别;离第二道焊道较远区域,其受后一道焊接热循环影响较小。在对不同层间温度下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单就控制残余应力而言,适当提高层间温度,能够降低相变区域的残余应力;当层间温度高于材料的Ms点,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应力较低甚至为压应力,应力峰值出现在热影响区的两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峰,张旭,张玉兵[9](2018)在《非平衡凝固与固态相变的一体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从相变,还是从材料热加工或材料设计而言,非平衡凝固与固态相变的一体化研究均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和极大的工程应用前景。本综述系统阐述了单相固溶体合金、共晶合金、包晶合金、多组元高温合金和铝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及其包晶反应、块体转变、亚稳-稳定相转变、沉淀析出、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等固态转变行为。进而从非平衡凝固影响后续固态相变、非平衡凝固导致固态相变新机制、非平衡凝固与固态相变的一体化组织调控3个层次,探讨了非平衡凝固与随后固态相变的物理关联,实现了非平衡凝固和固态相变共同作用下的微观组织控制。本综述旨在为非平衡凝固效应的定量表征以及非平衡凝固与固态相变共同作用下的组织预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建民[10](2018)在《Zr-Cr-Fe合金固态相变行为及Mo,Bi合金元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一种新型Zr-1.0Cr-0.4Fe(wt.%)合金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通道衬度(ECC)、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TEM)等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Zr-1.0Cr-0.4Fe合金马氏体相变组织特征,块状相变晶体学、形核-长大及变体选择机制。此外,本文还结合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了合金元素对Zr-1.0Cr-0.4Fe-(0.4Mo)合金淬火组织的影响规律以及合金元素在Zr Cr2 Laves中的分配行为及晶格占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Zr-1.0Cr-0.4Fe合金β相液氮淬火组织全部为α相,无残留β相。高温β相按照Burgers关系转变得到12种α马氏体变体,该12种α变体并非随机分布,而是择优形成了四种叁变体团簇并呈叁角形貌分布,叁变体之间的取向关系为60°/(27)1120(29),其择优形成机制是通过变体之间的自协作来协调相变过程中的形状应变。Zr-1.0Cr-0.4Fe合金β相液氮淬火后,在原β晶界处形成大量的αm块状晶粒。相变过程中β母相与αm块状相之间符合严格的Burgers关系,其形核-长大过程遵循取向形核和非取向长大机制,该特殊的形核-长大机制使得块状晶粒与母相之间呈交叉分布特征。块状相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变体选择现象,不同块状变体在形核与长大阶段都存在择优选择过程,其中形核阶段的选择机制为临界晶核激活能,即对于所有12种块状变体,能够沿β相晶界形核的变体通常需要其与非Burgers母相偏离Burgers关系角度尽可能小,以保证其具有较低的临界晶核激活能。块状晶核的择优长大机制主要由相界面移动速率决定。Mo和Bi元素对Zr-1.0Cr-0.4Fe-(0.4Mo)合金的淬火组织产生重要的影响。液氮淬火条件下,Mo元素能够有效细化马氏体板条,而Bi元素对板条宽度的影响不明显。水冷淬火条件下,随Mo元素含量的逐渐增加(0→0.6 wt.%),Zr-1.0Cr-0.4Fe-x Mo合金的相组成变化趋势为:α→α+β+ω→β+ω(少量)→β。Bi元素能够促进合金中α相的析出,抑制β相的残留,但是对ω相影响并不明显。基于实验及理论计算表明Mo元素作为一种β相稳定元素,能够强烈提高β相的稳定性;而Bi元素为α相稳定元素,能够促进α相的形成。合金元素除了对锆合金淬火组织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对析出相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采用TEM技术并结合第一性原理模拟,进一步研究了Fe、Mo和Bi元素在Zr Cr2 Laves相中的分配行为和晶格占位。STEM-EDS分析显示具有相同初始含量的Fe、Mo和Bi元素在Zr Cr2 Laves相中的分布趋势为:Fe﹥Mo﹥Bi,而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Fe、Mo和Bi在Zr Cr2 Laves相中的平衡掺杂浓度具有相同的趋势。晶格占位分析显示Fe元素占据Cr晶格位置的倾向性最强,而Mo和Bi元素占据Cr晶格位置的倾向性较弱。电子结构分析显示原子之间的杂化效应以及赝能隙效应是引起合金元素不同分配行为和晶格占位的本质原因。(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固态相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主题是培养工程道德意识。通过《金属固态相变原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并针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诚信等几个重要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探索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态相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锟,王永欣,卫普,卢艳丽,张静.微观相场模型及其在合金固态相变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孙虎,傅小明,杨在志.《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9

[3].熊启林,李振环,北村隆行.激光冲击压缩诱发单晶铜瞬时固态相变[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4].刘慧敏,楠顶,张瑞英,史志铭.固态相变课程图解讲授法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

[5].曲立杰,黄志求,袁世丹,马春力,王静.《金属固态相变原理》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

[6].李丽.基于固态相变选择焊缝金属热处理强化的焊接材料[J].电焊机.2018

[7].刘竞艳.基于六硫氰化镍阴离子团的共晶化合物的结构、固态相变及介电性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8].任新星.考虑固态相变效应的403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刘峰,张旭,张玉兵.非平衡凝固与固态相变的一体化研究[J].金属学报.2018

[10].王建民.Zr-Cr-Fe合金固态相变行为及Mo,Bi合金元素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变形条件下Q345B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球-粉-球碰撞示意图不同原料的机械合金化破碎过程示意图体系合金球磨片层组织扫描电镜照...常用球磨机图片:(a)Model1-Sattrito...(C,N)晶体结构示意图(黑球表示Ti原...

标签:;  ;  ;  ;  ;  ;  ;  

固态相变论文_王锟,王永欣,卫普,卢艳丽,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