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如何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笔者结合县域实际,围绕“为什么振兴”“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浅探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 问题 探究
当前,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建设”最明显的短腿,农村地区是制约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大短板。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青壮年农民加速离开农村,同时还有2亿以上农村人口和小农户经营主体是我国“三农”的客观事实和长期存在,乡村普遍遇到了衰退问题。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笔者结合县域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为什么振兴”“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浅探究,探索农业农村绿色化、市场化发展路子,坚持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测量位置应做统一规定,确保上次检修与本次检修在同一位置上测量,以减少误差。齿高的降低值与上次修后汽封间隙之和,即为本次修前汽封间隙。
一、要在破解“为什么振兴”问题上下工夫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重要举措。一是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现实需要。非常自豪地说,我国农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新突破,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的农业大国。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仍然存在许多短板,今后一段时期,仍然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二是推进我国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现实需要。我国在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同步” )的伟大实践中,农业现代化是滞后了,拖了后腿,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乡村衰退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工业现代化也必须需要乡村振兴来支撑。三是推动我国从分散小农经济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传统的分散小农经济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三农”工作总要求,必须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完成中国共产党建党初心和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依靠工农发展壮大起来,工农是立党之源、立党之本、立党之基,要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必然需要乡村振兴来支撑。
政策三: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计划》),就促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进行了部署。
二、要在破解“振兴什么”问题上下工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远景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是突出产业兴旺这个根本。乡村最核心的产业是农业,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突出的问题是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偏低。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无限生机的美好产业。二是突出生态宜居这个要务。现在乡村最大的困扰就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等,急需要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推进生产、生活、消费绿色化,大兴植树造林,用绿色装扮乡村,打造一个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乡村家园。三是突出乡风文明这个关键。传统的价格体系受到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还没有在乡村落地生根,导致乡村风气日渐衰退。如何在乡村旗帜鲜明地树正气、压歪风?就是重塑乡村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的文明乡风和良好家风建设的关键。四是突出治理有效这个保障。法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乡村治理的前提就是要推进法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有序;发挥熟人社会的优势,加强德治引领,让乡村治理更有魂;强化村民自治这个核心,实现乡村治理的“三治”融合,构筑基层党组织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让乡村社会和谐有序。五是突出生活富裕这个目标。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是建党的初心,也是执政的目的,更是乡村振兴的归宿。要千方百计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创新创富的能力、摆脱贫困的困扰、增强持续发展的本领,让乡村与全国同步共享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三、着力解决“谁来振兴”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要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种类改革。首先,解决“人”的问题。要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建设好“领路人”队伍;实施素质提质工程,建设好“生产经营”队伍;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建设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其次,解决“地”的问题。地就是乡村的命根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要满足适应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再次,解决“钱”的问题。一是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农业农村,要出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具体举措。 二是改革农村资金要素供给机制,破解农民、农企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推进“金融下乡”,积极引导国有大型银行、保险、资本机构再回农村、支持农业、帮助农民。支持村镇银行、农商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鼓励金融创新,开发更多适应“三农”需要的产品。
四、着力解决“怎么振兴”问题
大力推进五大行动。一是推进产业提质行动,结合本地实际,打造脐橙、烤烟、蔬菜等特色产业大平台,积极培育本土产业品牌,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二是推进生态环境修复行动,强化对农村土壤、水域环境的治理修复力度,并将景区建设的理念融入其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庄的整体变美、县域全境变靓。三是推进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以清明节文明祭祀为突破口,引导广大群众加强森林防火和文明祭祀,并以此逐渐摒弃陈规陋习,并积极发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建设特色文化村,提升文化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四是推进乡村治理创新行动,推行村级法律顾问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创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创建善治示范村,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五是推进惠民富民行动,全面落实各项精准脱贫政策,真正惠及有困难的群众。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计划,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让广大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252-01
标签:乡村论文; 农业论文; 农村论文; 产业论文; 农民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中文信息》2019年第10期论文; 中共宜章县委党校论文;